【10】(1 / 1)

奪嬌 小舟遙遙 9534 字 6個月前

【10】/晉江文學城首發

哀樂漸行漸遠,沈玉嬌踩著散落一地的白色紙錢,行屍走肉般推著板車朝城門走去。

十日前被撂在林間時,她心頭還殘留著一絲僥幸,或許此事與王氏無關,而是族中其他人所為。

然而今日親眼看到這場倉促又隆重的喪儀,那最後一絲僥幸也消失殆儘——

若非王氏同意,怎會才短短十日,就迫不及待對外宣稱裴氏宗婦已歿。

那棺材裡裝著的到底是不是她沈玉嬌,王氏難道真認不出?

無非是揣著明白裝糊塗,盼著她真“死”了吧。

若說在這之前,沈玉嬌還想著逃去淮南尋裴瑕,畢竟以那人公正不阿、是非分明的性情,知曉她被奸人所害,定會替她做主,嚴懲惡人。

可現下確定王氏就是幕後黑手,沈玉嬌忽然迷茫了。

真的要去找裴瑕麼?

他是君子不錯,可孝與義兩相抉擇,他會為了這個才相處半年的妻子,去忤逆生他養他的母親嗎?

就算他真的為了她忤逆王氏,夫妻間隔著這樣一層齟齬,還能當做若無其事,相敬如賓麼?

這世道對女子本就苛刻,一個被婆母厭棄、又惹得丈夫忤逆婆母的婦人,又有何顏面繼續當裴氏宗婦,日後又該如何在裴氏自處?

種種憂慮如一團剪不斷理還亂的麻線,叫沈玉嬌眼酸鼻澀,心力交瘁。

然而,麻繩專挑細處斷,厄運專找苦命人。

她這邊本就茫然無措,好不容易隨著一乾難民走到洛陽城門,司閽官兵[2]便手持長矛,攔在城門前宣告:“郡守有令,非洛陽籍貫不可入內。有進城投親者,需城內親屬持所在裡坊坊長出具的探親令,親自來城門領人!未有親屬者,速速離去,莫要在城門前徘徊聚眾,違者以擾亂治安之罪,杖二十,罰銀二錢!”

話音方落,從各鄉縣逃來的百姓都炸開了鍋。

“這兒不讓進,那兒也不讓進,我們難道不是大梁的子民麼?你們這群當官的隻知關門自保,將我們這些百姓視作豬狗草芥,到底還有沒有王法天理了!”

“就是啊,要不是家鄉被水淹了,俺們何至於背井離鄉,來到外地求活路!”

“大老爺,求求你們行行好,讓我們進去吧!我爹還病著,趕著進城抓藥吃哩!”

“是啊,我們全家五口,已經兩天沒吃東西了!求求你們,讓我們進去買些吃食,給個活路吧……”

城門前的流民們身形岣嶁,一張張面黃肌瘦的臉上都寫滿哀求。

那些司閽官兵也有所動容,但想到上峰的命令,仍是握緊手中長矛,冷聲道:“上令不可違,在城內有親屬的,速速去一旁登記,等著親屬來認領。沒有親屬的,趕緊去彆處,莫要在此聚集!”

流民們聞言,面面相覷,皆不舍得離去。

有一個漢子脾氣暴,紅著眼睛衝上前去:“我跟你們這些不講理的狗官拚了!”

還沒衝過去,就被長矛紮穿大腿,頓時慘叫一聲,重倒在地。

為首官兵冷著臉,朝其他百姓厲聲道:“違令擅闖城門者,下場猶如此人!”

“爹爹!”

“大郎——!”

大漢的家眷,一位瘦小婦人和兩個半大的孩子,哭喊著撲上前。

沈玉嬌看著那妻哭兒喊的場面,恍然回到去年初秋,押送的官兵欺辱她的嫂嫂,那時她也是這般無助地呼喊。

在這弱肉強食的世道,眼淚最是無益。

眨了眨乾澀的眼眶,她問板車前頭的陶大郎:“大哥,現下該怎麼辦?”

陶大郎也是滿臉愁容,再看車上的老娘和孕妻,他是家中唯一男丁,萬萬不敢冒險衝關。

“小郎君,你在洛陽城裡可有親友?”他問。

沈玉嬌怔了一瞬,搖頭:“沒有。”

那城內的哪是親友,分明都是盼著她死的蛇蠍豺狼。

“唉,你也沒親友,我們也沒有……”陶大郎望向眼前那座高大巍峨的洛陽城門,疲倦眼中寫滿無奈:“隻能繼續往前逃,看哪座城池願意給我們這些難民一方容身之所了。”

誰叫老天爺不開眼,偏讓他們無家可歸了呢。

當日夜裡,在野外和其他流民聚在一起烤火時,沈玉嬌看著陶大郎摸著翠蘭的肚子,夫妻倆苦中作樂聊起孩子降生後的事,不由想到自家兄嫂。

年初嶺南來信,兄長在信上說阿嫂生了個胖小子,取名為文瑾,和侄女文瑜,湊一對瑾瑜。

算算日子,小侄兒現下也有半歲了,不知道他長得像兄長,還是更像嫂嫂。

阿瑜那愛哭的小女娃,在那偏遠潮濕的嶺南可還會哭鬨?

還有父親和母親,他們身體如何?

家書上他們都說一切安好,可沈玉嬌知道他們的脾性,定是報喜不報憂。

儘管有裴瑕上下打點,但他們到底是服役的罪奴,又能過得多輕鬆呢?

想到遠在千裡之外的親人,沈玉嬌抱膝坐在火堆前,忍不住紅了眼眶。

她真的好想家,好想父親母親、阿兄阿嫂……

忽的,一個大餅顫巍巍遞到眼前,火光下照得黃澄澄的,看上去格外香酥。

沈玉嬌微怔,抬眼望去,就見陶老太那張皺巴巴的臉龐在火光下泛著暖色:“孩子,想家了?”

不等她答,陶老太將那餅往她眼前送了送:“吃吧。”

“老菩薩……”沈玉嬌吸了吸鼻子,嗓音微哽:“可我…我白天已經吃過兩個,不能再吃了。”

“嗐,何必計較那麼多。”

陶老太見她如此實誠,輕笑道:“吃吧吃吧,肚子吃飽了,心就沒那麼空,也不會難過了。”

看著那塊不由分說塞在手中的烙餅,沈玉嬌心頭五味雜陳。

十日前被人用匕首抵著喉嚨時,她都未曾掉過一滴淚,現下低著頭,咬了第一口餅,晶瑩的淚珠兒不受控製“啪嗒”就落了下來。

“哎唷,吃個餅怎麼就哭了呢?”陶老太忙拍著她的肩:“乖兒莫哭,這麼晚哭,當心把狼招來。”

聽到這哄孩子般的口吻,沈玉嬌心頭既暖又酸澀,抬袖抹了把眼淚,她抽噎道:“老菩薩莫擔心,我隻是……隻是覺得這個餅,太好吃了……”

陶老太望著眼前這張雖然塗了煤灰,卻依舊能瞧出秀麗輪廓的小臉,初見時她那穿戴和繡鞋,就知她是個富貴人家出身的小娘子。

想來和家裡走散之前,也是被家裡人千嬌萬寵的,什麼珍饈美食沒吃過?如今吃一塊粗面烙的餅子,都能歡喜地落下淚來,真是可憐見的。

“既然覺得好吃,那就把它吃光。”陶老太憐惜望著她:“咱們能遇上,也是緣分一場,吃幾塊餅子不妨事的。”

沈玉嬌強忍著淚意,朝陶老太笑:“多謝老菩薩。”

陶老太被這一聲聲老菩薩叫得也綻開笑顏:“你這小嘴甜的,我猜你家長輩肯定很疼你。”

她這樣說,又叫沈玉嬌想起前些年逝去的祖父母。

兩位長輩待她說是如珠如寶也不為過,她至今還記得幼時,身為丞相的祖父,在外公正嚴明,不苟言笑,回到家中,就笑著把她背起,喊著:“帶我們嬌嬌兒騎大馬咯!”

憶起往事,沈玉嬌眸底也泛起脈脈暖色,輕聲應道:“是,我家長輩都藹然可親,很是疼我。”

一旁的翠蘭好奇問:“小玉郎,那你彆處還有親戚嗎?”

沈玉嬌拿著餅,噎了下。

陶老太和陶大郎見狀,都朝翠蘭皺眉:“問這個做什麼?”

翠蘭也意識到這話好似有點甩開她的意思,忙紅著臉擺手:“小玉郎,你彆多想,我就是隨口問問,隨口問問……”

沈玉嬌也知自己不能一輩子賴著陶家人,何況,在這世上她還有親人尚存。

捏著那塊餅,她眸光清明,莞爾淺笑:“我有至親在嶺南,我打算去那尋他們。”

她想通了,與其去找裴瑕,陷他於孝義兩難全的窘境,倒不如忘記前塵往事,就當那個嫁入裴家的沈氏玉娘真的死了。

用她一條命,還裴瑕對她、對她家人的那些恩,從此夫妻兩彆,再不相欠!

想明白這點,她忽覺心胸豁然,撥雲睹日般,不再那麼陰暗茫然。

陶家人則是驚愕:“嶺南?那可是個蟲瘴橫生的地方,何況那兒距咱們這可有千裡之遙!”

“縱是有千裡之遙,家人在那,又有何懼。”

沈玉嬌朝陶家人露出個豁達笑容:“試問嶺南應不好,卻道:此心安處是吾鄉。[1]”

陶家人皆是大字不識的平民,自也不懂她這句詩,但見她提起家人那滿眼燦爛笑意,也都能理解,畢竟還有什麼比和家人團聚更重要的事呢?

“行,那你隨我們南下。若是我們尋到地方安定下來,還有富餘,就給你備些乾糧清水……”

陶大郎望向沈玉嬌,言語間滿是一位兄長對小妹的關切:“再之後的路,就靠你自己一個人走了!”

-

五百裡外,淮南地界。

朝廷軍與叛賊張英的軍隊,隔著一條煙波浩渺的淮河,遙遙對望。

夜色籠罩下的軍營,燃起一簇簇篝火,士兵們圍坐在火邊,喝酒吃肉,談天說笑。

裴瑕坐在河邊,一襲白袍,哪怕獨處,坐姿仍是端正,肩背筆挺,風姿卓然。

二皇子司馬縉尋來時,就見河邊那年輕郎君宛若才落凡塵的謫仙人,月色和火光交相輝映,灑落他的袍袖,而他隻靜靜望著眼前波濤流動的河水,漆黑的眸光幽遠深邃,讓人捉摸不透。

司馬縉本無意驚擾,但才走兩步,那人便回首看來。

“二殿下。”裴瑕起身行禮。

“坐下坐下。”司馬縉忙抬手示意:“此處又無外人,守真不必多禮。”

饒是這樣說了,裴瑕仍是行了挹禮,神色平淡:“殿下尋臣有事?”

“並無要事。”司馬縉走上前,他生在皇家,自有一派天家氣度,但看向裴瑕的目光卻是格外和氣:“隻是沒在帳中見到你,一問副將,才知你來河邊了。”

行至身畔,他看了身側這位清貴端方的賢才兩眼,才緩聲問:“守真瞧著似有心事?”

裴瑕薄唇輕抿,並未立刻作答,倒是廣袖之下的長指不覺攏緊,將掌心那塊平安玉扣攥得更緊。

須臾,才淡聲道:“有勞殿下掛懷,許是帳中酒氣太重,忽覺有些胸悶,便出來透口氣。”

司馬縉聽他所言,一臉了然道:“我知守真是克己守禮的君子,或許看不慣帳中那些粗野的將軍們飲酒狎妓,但將士們白日在刀尖舔血,夜裡放縱些也是人之常情。”

提起帳中那些尋歡作樂的場面,裴瑕濃眉微不可察地皺了下。

不過很快,又恢複一貫淡漠:“殿下所言,臣知曉。”

司馬縉若有所思看他一眼,剛想與他聊些朝堂之事,還未開口,忽然有探子匆匆跑來:“殿下!急報,急報!”

那傳信的探子千裡奔襲,連口水都沒喝,直接單膝跪地,於司馬縉身前呈上書簡:“長安十萬火急信函,請殿下速覽。”

此時傳來急報,河邊二人皆是一凜。

司馬縉急急拆了那書簡,待看完信上所言,兩道濃眉皺成死結般。

裴瑕喚道:“殿下?”

“黃河水患,堤決堰破,良田覆滅,流民不計其數。”司馬縉神色肅穆,邊說邊將那書簡遞給裴瑕,“戶部已從國庫撥銀萬兩賑災,後續可能還要不少銀錢修建堤壩、恢複民生,是以軍費吃緊,父皇命我們速戰速決,不可再作拖延。”

裴瑕看著信中所書,清闊眉宇也沉下來。

“父皇遠在長安,壓根不清楚戰前情況。是我們不願速戰速決麼?分明是張英那老賊,據守城內,縮頭王八似的與我們耗著!”

提到張英,司馬縉恨得咬牙,可偏偏那老賊所占城池,易守難攻,又有這條淮河作為天然防護,實在叫他們無計可施。

與司馬縉關注之處不同,裴瑕看著急報上“黃河水患……流民不計其數”,胸口那陣窒悶再度襲來。

“守真,你臉色怎麼這麼差?”司馬縉以為他是看到那“速戰速決”倍感壓力,寬慰道:“父皇雖說速戰速決,但軍中糧餉還能撐上半個月。實在不行,從金陵或湖廣調一些來,也能撐上一陣。”

“多謝殿下關懷,臣並無大礙。”

裴瑕稍斂神色,又朝司馬縉拱手:“若無他事,容臣先回帳中,思索應敵之策。”

司馬縉本想說也不急這麼一時半會兒,但看他眸色深沉,到嘴邊的話也變成:“成,那你去吧。”

裴瑕抬手挹禮:“臣先告退。”

望著那道離去的清雋背影,司馬縉負手站在河邊,心下感慨,這等風姿,難怪能惹得長安一乾小娘子芳心大動,就連自家妹子也成日捧著他的文集愛不釋手。

隻可惜使君已有婦,有緣也無分了。

深青色營帳之內,一豆油燈照亮半張桌案。

案前的男人手持墨筆,手邊那張宣紙已筆走龍蛇、鐵畫銀鉤,密密載滿對家鄉澇災的憂思牽掛。

言已至此,已可落筆封口。

然而看到桌邊那塊籠在黃澄澄燭光下的潔白玉璧,離家之前,那張匆忙趕來送平安扣的酡紅小臉不覺浮現眼前,宛若昨日。

裴瑕垂眸,緩緩落筆:「問玉娘安……」

一滴墨汁忽的落在紙上,不偏不倚洇汙那個“安”字。

裴瑕眉心一跳,再看手邊那塊玉璧,鳳眸輕眯。

但凡有災,河道官會第一時刻告知官府與世家,她有母親和族中親眷看顧著,應當是安然無事。

思及此處,他將那洇濕的一行劃掉,重新落筆——

「順頌時祺,並頌娘子妝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