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1章 高爐運轉(1 / 1)

聽諸葛巡這麼一說,諸葛亮倒來了興致,反問諸葛巡。

“兄長以為,如何建議為好?”

諸葛巡突然想到了魏延。

“待袁曹戰至焦灼,難解難分之時,豫州內部必定人心惶惶,以劉備率一隊輕騎,直取許昌勤王如何?”

諸葛巡考慮的是,朝廷之內依然許多對曹操不滿的大臣,忠心也好,爭權奪利也罷,反正他們與曹操利益相衝。

這個時候,怕不是在醞釀衣帶詔。

沒有衣帶詔,也有鞋墊詔頭巾詔什麼的。

諸葛亮思忖一番,“以劉玄德仁德之名,未必無人回應,或可一試。”

諸葛巡笑笑,“還是以子虛烏有之名?”

“兄長自己去見使君也行。”

“罷了罷了,為兄怕成眾矢之的。”諸葛巡隨意打開案上一卷竹簡,漫不經翻開,“三弟有何良策?”

然後目光看著竹簡上的字一滯。

諸葛綜合力說?

粗粗一撇,倒是自己過去所述綜合國力的說辭,三弟竟有抄錄,而且看上去,也不是簡單的抄錄。

“弟覺得兄長所言,已是極好,不過,這次就算了。”

看出來了,三弟不想和劉表牽扯太深。

也是遵循了諸葛巡的一貫的低調發展思路。

兩人皆是能夠看到,即便助袁滅曹成功,接下來面對的也是一個更為強大的袁紹。

諸葛巡轉變話題,“三弟,這綜合力說,寫得不錯,可引為發展綱要。”

諸葛巡當初隻是簡單概述綜合國力的概念,而三弟寫的內容,卻結合了許多經典學說。

諸子百家,各有所長,比如管仲就是以經濟改革強齊富齊,使得齊國成就霸業,被稱為商戰鼻祖。

再比如商鞅的耕戰之法,便是將國力轉化為戰力的典範,配合軍功製所向披靡。

諸葛亮取諸子之長,融合綜合國力的框架內,比諸葛巡空泛籠統的概念,不知細致了多少。

這也不怪諸葛巡,他沒有書讀諸子百家。

他給三弟提供的,是一種高屋建瓴般的思考思路,簡單的說,就是曆史觀。

以諸葛氏如今的規模,也可以很好的讓三弟來實踐他的構想了。

冬季悠長,過年時分又下了幾場雪,諸葛巡窩在家中,與諸葛冬規劃規劃江陵的生意,再教教諸葛均,或是搞一些羊肉豬肉,來一場家庭燒烤,倒是難得長時間的清閒。

直到三月春暖花開。

諸葛巡和諸葛亮,帶著馬良馬謖,再度入荊山。

爬山吃苦的差事,不能忘了馬謖這小子。

如今牛山通往雞冠峽的山路已經開辟,可以正常行馬,但不能拉車。

是為工作者方便來往修的。

冬天農事或許停了,但雞冠峽的建設卻寸步未停,莫說溫飽,諸葛巡連熱水澡的問題都解決了。

在河邊的空地上,諸葛巡見到四座兩人高的高爐,依坡而建,坡上隻需挑出半丈,就可以直接投料。

“三弟好手筆!”諸葛巡誇讚一聲,原以為會先建一座,看來牛山試驗的結果不錯。

“師父,這就是新式高爐?”

馬謖怔怔地望著,“還真是名副其實。”

若說高爐將近兩個諸葛巡的高度,那麼馬謖則需要三個。

坡上堆滿了小塊褐色的鐵礦石,另一側則是一大堆經過蒸乾的焦炭,正有勞工將二者按比例混合,做最後的準備。

諸葛巡此行,正是來見證第一次開爐。

爐底火焰升起,而後是混著焦炭的鐵礦石填入,伴隨這個過程的還有人工鼓風器急劇的鼓動,將高爐的熱量快速提升,近距離觀摩的幾人隱隱有熱浪灼來。

熱浪令高爐上方的空氣扭曲起來,煙霧忽濃忽淡變幻著,雖不知裡面發生著什麼,但幾人一直留在出鐵口觀看。

直到包裹著雜質的赤紅鐵漿緩緩流出。

諸葛巡眼眸一亮。

諸葛亮激動一聲,“成矣!”

馬良馬謖驚詫地看著眼前的龐然巨物,這高爐,竟能將鐵礦石生生煉成鐵漿流出。

身為宜城人,他們對冶煉也是自小耳濡目染的,就算不會,也見過不少。

這與傳統冶煉一比,堪稱奇跡。

“謖弟,我好像明白大哥的良苦用心了。”馬良輕聲對馬謖道。

工人似乎準備了泥模,將粘稠漿狀的鐵水引入其中,倒滿一個,又來一個。

而上方,填料的還在不斷往裡填,鼓動的還在賣力鼓,扒拉廢渣的忙碌不停。

馬良與馬謖若有所思。

這個過程,可以一直持續,理論上,投料不止,鐵水不止。

諸葛巡點點頭,十分滿意,對孫和道:“阿和,建得不錯!”

馬良似乎忽然想到了什麼,回頭對諸葛巡道:“先生,路尚未修到此地。”

“無妨,慢慢來。”

諸葛巡表示理解,並不是開跳道走人就行的,而是要拉車的,而且坡度不能太陡。

至少黃氏的船,得催催了。

“三弟,船的事情,是與弟妹交涉,還是為兄親往江夏?”

“兄長往後自會繼續購船,最好親往一趟。”諸葛亮道。

諸葛巡想想也是,就親自跑一趟吧。

諸葛亮走進諸葛巡,輕聲道:“兄長,諸葛氏往後大規模出鐵,兄長要做好與蔡氏交涉的準備。”

諸葛巡想想也是,自己行事雖然隱秘,但在宜城的動作,自然瞞不過有心之人。

特彆春耕之後,向氏三百鐵匠被諸葛氏雇傭,更難瞞住。

向氏眼前困局,多半就是蔡氏打壓。

諸葛氏這麼支持向氏,恐怕會招致蔡氏關注。

不至於吧,剛聯姻。

四人離開雞冠峽,回到了諸葛山莊,諸葛巡告彆三弟,又連夜趕回襄陽,還帶回兩名靠譜的部曲。

今夜養精蓄銳,明日出發前往江夏。

-----------------

零陵郡,郡府後堂。

張羨平定零陵貴陽二郡後,被劉表舉為零陵太守,代管二郡。

張羨看著眼前這位算的上朋友的人,語氣卻有些不悅。

“伯緒可知,我若行此計,是何下場?”

桓階笑笑,“府君當知何處為朝廷。”

張羨不語。

“曹公也不需要府君即刻起事,而是待時而動,若劉景升舉兵,府君便舉兵攻江陵,若景升不舉兵,府君按兵不動,便是大功一件,府君何樂為不為?”

張羨眸子一顫,依舊不語,沉默片刻,突然問了一句:“使君如此優待伯緒,伯緒為何背之?”

桓階目光望向堂外。

“階食漢祿,而曹公奉天子,人人皆喊曹賊,然府君何曾見過這天下有第二人迎奉天子?”

-----------------

求月票,推薦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