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零一章 袁崇煥下獄!(1 / 1)

崇禎四年—正月十八,皇太極率領大軍拔營起寨,離開了小清河,向東北進發,途經順義、牛欄山、黍穀山、石匣營……最後從古北口出關,返回遼東去了。

消息傳來,京師震動,確定消息為真之後,百姓們先是仰天大笑,而後紛紛抱頭痛哭,場面混亂無比。

為何又笑又哭呢?

笑的是,女真大軍終於走了,威脅解除,百姓們可以過太平日子了。

哭的是,女真大軍入關期間,燒殺劫掠、無惡不作,京畿百姓們深受其害,有的妻離子散、有的家破人亡,有的舉族儘滅,又豈能不痛哭一場呢?

而就在百姓們又笑又哭之時,一條驚人的消息迅速在京城內外傳播開了:薊遼總督—袁崇煥通敵叛國!

………

京師內,一家小酒館中,幾名潑皮無賴聚在一起,正在議論這件事:

“兄弟幾個,你們聽說了嗎,薊遼總督—袁崇煥和女真韃子勾結上了,雙方還簽了一份秘約,說是要一起滅了大明,平分天下、各自稱帝!”

“聽說了,你們說這事是真的嗎?”

“肯定是假的,現任女真大汗的親爹—努爾哈赤,就是被袁督師用紅衣大炮打死的,這可是不共戴天的殺父之仇,雙方怎麼可能勾結在一起呢?”

“那可不好說,要是有人能分我一半江山,彆說是殺了我爹,就是殺了我全家老小、滿門親戚,我照樣和他結盟,拜他當乾爹都成!”

“如此說來,這件事有可能是真的了?”

“老話說的好:人心隔肚皮,忠奸最難辨,這種事情,難說、難說啊!”

消息先在民間流傳,而且一傳十、十傳百、百傳千……內容越傳越邪乎!

有的說,這次女真大軍入關,就是袁崇煥故意放進來的,為的是逼迫朝廷,索要權柄!

有的說,袁崇煥、皇太極已經私下見了面,二人還歃血為盟、衝北磕頭,結為弟兄。

有的說,為了表示誠意,皇太極將自己的長女—固倫敖漢格格、送給了袁崇煥為妾,雙方結為姻親關係。

還有的說,皇太極送的不是長女,而是自己最寵愛的側福晉—布木布泰,此女今年一十八歲,生的如花似玉、國色天香,且精通床榻之術……袁崇煥見到之後,頓時丟了三魂七魄,養於營中,夜夜笙歌。

……

流言越傳越多,越傳越邪乎,並很快傳入了官場中,引起了禦史言官們的高度注意。

禦史言官,正七品,彆看官職不大,卻擁有規諫皇帝,左右言路,彈劾百官……等諸多職責,且有風聞言事之特權!

什麼是風聞言事呢?

簡單來說,一位禦史言官得到小道消息,說是某位官員貪汙受賄了,就可以立刻寫奏折,彈劾這位官員,那怕沒有任何證據都沒關係。

接到奏折之後,朝廷開始追查此事,如果這名官員真的貪汙受賄了,在按律嚴懲的同時,還要大大獎勵那位參奏的禦史言官一番。

反過來,如果朝廷追查下來,發現這名官員不是貪官,而是大大的清官,這件事屬於誣賴好人,那名參奏的禦史言官該負什麼責任呢?

不好意思,什麼責任也不用負,而是繼續當言官、繼續領俸祿、繼續彈劾其他官員,這就是禦史言官們的又一項特權——說對有賞,說錯不罰!

於是乎,憑著這兩項特權,禦史言官們整天瞪大了眼睛,盯著大大小小的官員們,誰若出了一點問題,那怕僅僅傳出風聲,立刻彈劾。

現如今,薊遼總督—袁崇煥通敵的消息滿天飛,禦史言官們自然不會放過了,也不管消息真假,更不管消息來源,就是兩個字——彈劾!

一時之間,彈劾袁崇煥通敵叛國的奏折,迅速淹沒了崇禎皇帝的禦案,而且還在不斷增加中……

…………

深夜,紫禁城—乾清宮中。

崇禎帝—朱由檢倒背雙手,來回踱步,時而中途停下來,低頭沉思片刻,又繼續來回踱步,而且步伐越來越快,說明這位大明天子心中很是煩躁!

秉筆太監—王承恩和往常一樣,跟在後面,如影隨形。

而在君臣二人旁邊,放著幾個大竹筐,裡面堆滿了五顏六色的奏折,全是彈劾袁崇煥的,而上書彈劾的人,已經不限於禦史言官了,六部官員、皇親國戚皆參與其中,而且人數極多。

“王大伴!”

“老奴在!”

“依你之見,袁崇煥通敵之事可信否?”

“回聖上的話,依老奴之見,袁崇煥雖然性格執拗,說話浮誇了一些,可要說他通敵叛國,隻怕不可信也。”

“嗯,那依你之見,如袁崇煥這般的臣子,該不該殺呢?”

“這個嘛……”

說袁崇煥通敵叛國,隻要有點腦子的人都不會相信的。

說袁崇煥該不該殺,那就另當彆論了。

王承恩是太監,太監必須跟皇帝一條心,而站在崇禎帝—朱由檢的角度來看:數年以來,袁崇煥大話欺君、擅殺大將、不遵旨意……種種行為,千刀萬剮亦不為過。

可王承恩更知道,袁崇煥縱然有千般不好,卻是國之良將,是大明朝的萬裡長城。

如果將萬裡長城推倒了,誰來抵禦女真入侵,誰來保護京師安全呢?

於是委婉勸諫道:“依老奴之見,袁崇煥之事過於重大,不可妄下定論,不如明日早朝之時,與內閣輔臣、六部九卿們商議一下如何?”

“哼,那幫道貌岸然的家夥,隻會一味的維護袁崇煥,與他們又能商議出什麼結果來?”

如今的大明朝廷上,首輔、次輔、普通輔臣,六部尚書、侍郎……凡是重要一點的職位,基本上都被東林黨人占據了。

袁崇煥雖不是東林黨人,卻與之交往密切,而這一點,正是朱由檢最忌諱的了。

想想啊,手握重兵的薊遼總督,和朝堂重臣們交往密切,沆瀣一氣,那當皇帝能有安全感嗎?

而這種情況,必須改變才行。

想到這裡,崇禎帝—朱由檢說道:“王大伴,速傳一道旨意到高陽縣,命愷陽先生入京面聖!”

“聖上?”

“嗯?”

“唉,老奴遵旨!”

愷陽先生,就是兩朝帝師—孫承宗。

孫承宗,字稚繩,號愷陽,保定府—高陽縣人氏,相貌奇偉,文武雙全,萬曆三十二年參加春闈,高中進士第二名,授翰林院編修,後升任中允、少詹事、左庶子等官職,並以日講官身份,教導過天啟帝—朱由校、信王朱由檢一起讀書,故有帝師之稱!

天啟二年,遼東告急,群臣束手無策,孫承宗自請擔任薊遼總督之職,並迅速前往遼東……在其任職期間,修複大城九、堡四十五,練兵十一萬,造甲胄、器械、弓矢、炮石、渠答、鹵盾之具數百萬,拓地四百裡,屯田五千頃,歲入白銀十五萬兩。

不僅如此,孫承宗還主持修築了四百裡關—寧—錦防線,提拔了袁崇煥、滿桂、趙率教……一大批軍事人才,穩固了遼東局勢。

……

天啟六年,因受閹黨彈劾,孫承宗請求罷官,返回了高陽縣老家。

崇禎帝—朱由檢早就對袁崇煥不滿了,之所以遲遲沒有將其拿下,最大的忌憚就是影響軍心、無人鎮守遼東!

現如今,召孫承宗進京面聖,明顯是要重新啟用之意。

一旦重新啟用孫承宗,袁崇煥也就可有可無了,其下場可想而知。

王承恩是聰明人,立刻明白了其中深意,本想再勸諫幾句,可對上皇帝冷如寒冰一般的目光,隻能歎息一聲,將要說的話吞了回去,而後轉身傳旨去了。

“大伴且慢!”

“陛下還有何吩咐?”

“找個時間,宣那個屢立戰功的小將秦鋒進宮一趟,朕想見見此人!”

“老奴遵旨!”

………

崇禎四年—二月初二,崇禎帝—朱由檢以商議軍機為名、召袁崇煥進宮面聖,後者入宮之後,立刻被錦衣衛逮捕,隨即以擅殺大將、欺君誤國等罪名,將其投入大牢之中。

消息傳出,朝野震動,軍民人等議論紛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