霜降(二)(1 / 1)

同心詞 山梔子 6952 字 6個月前

“找不到?怎麼會找不到?”

臥床的青年生得圓潤發胖,右腿綁著夾板,他滿額的汗也不知是疼的還是急的,不多時一雙眼移向站在那兒的趙知縣,他勉強定神,道:“趙知縣,您衙門裡的人到底派出去了多少?”

趙知縣說道,“能派出去的,本縣已經都派出去了。”

青年巋然不動,雙目如炬:“趙知縣,您須得好好想清楚這其中的利害,我實話與您說了,若我家公子在你堯縣這地界有個什麼閃失,莫說是我陸驤,便是您這位縣尊老爺,隻怕有十個人頭也不夠抵!”

趙知縣心神一凜,額頭上掛起豆大的汗珠,他趕緊道,“本縣也去找!一定將陸小公子找到!”

陸驤歎了口氣,語氣緩和了那麼一點,“趙知縣,不是我為難您,實在是公子若在此地出事,您與我哪一個又脫得了乾係?勞煩縣尊大人替我找個滑竿。”

趙知縣面露驚愕,張口要說些什麼,陸驤卻擺手,示意他不必多言,趙知縣隻得點頭:“好,陸小哥你稍待。”

劉師爺在外頭等了好一會兒,見趙知縣出來,撐傘跟著他下了幾級石階才問:“縣尊,裡頭那跋扈的小子究竟是什麼來頭?何以縣尊您待他如此客氣?”

趙知縣抬袖擦了擦額邊的汗:“你是想問,昨日本縣冒雨出城要尋的到底是什麼人?”

“是京城裡來的?”

劉師爺小心地揣度,燕京中的人物,又是姓陸,再看知縣大人這般誠惶誠恐,魂不守舍……劉師爺渾身一震,有了一個大膽的猜測。

他猛地抬頭,“縣尊,難道……”

趙知縣頷首。

燕京陸氏,當朝首輔陸證,字聞道,兩朝帝師,一人之下,萬人之上。

那位陸小公子若真是陸閣老的嫡孫,也難怪東廂房中那名叫陸驤的小子敢對趙知縣如此無禮。

“那山匪話說清楚了?”

劉師爺聽見趙知縣問話,堪堪定神,忙回:“都問清楚了,畫師也已經將那女子的畫像畫了出來。”

趙知縣滿腹鬱鬱,眉頭擰得死緊,他舒展一隻手掌,他握了那印信一晚,沒鬆手,也沒睡覺。

傘簷淌下來的雨水衝刷著他掌中殘留的朱砂印痕,“我這小小堯縣,何以一時間添了兩尊天大的大佛,一尊死的,一尊下落不明……勸之啊,老爺我這心裡頭慌啊。”

“縣尊,譚二爺一事,您已寫了劄子給府台大人,再者您也不是沒有靠山,您是府台大人提攜的人,上面那些老爺們精著呢,如今既有人證,那咱們隻需將那案犯捉拿歸案,屆時,您自有一番底氣,府台大人總能拉您一把,眼下卻是陸小公子這件事最為棘手,若陸小公子在咱們堯縣有什麼不測……隻怕府台大人非但不會搭救,還會與您劃清界限。”

趙知縣一個激靈,一把奪過劉師爺手中的紙傘,快步衝入雨幕:“快!再多叫些人,趕緊隨本縣出去找!”

雨聲繁雜,水氣潮濕。

堯縣的縣城並不大,在沿河的迴廊裡擠著不少躲雨的百姓,就著這陰雨天氣,有人在廊裡支起攤子,賣些散茶。

兩名衙役在雨中疾行,至申明亭,一人提著漿糊桶,熱乎乎的漿糊往上一刷,另一人趕緊將懷中的告示取出,貼上,隨後兩人又立即趕往下一處。

官差一走,百姓們趕緊往亭子裡擠。

“此案犯名姓不詳,籍貫不詳,年約十七,腰佩雙刀,殺慶元府鹽商四十餘人,身有重傷,縣衙詔天下有能告殺人者,賞錢五百……”

被一幫不識字的百姓簇擁著的老秀才眯著眼睛一字字讀出告示內容,末了“嘶”了一聲,“天爺!一個才十七的女子,竟如此窮凶極惡!”

“五百兩?咱縣衙這回怎這麼舍得出錢?那可是五百兩白銀!”有人倒吸一口涼氣。

一個穿著補丁短衣,戴八瓣瓜皮小帽,身材瘦小,約莫二十多歲的年輕人聽見“五百兩”這三字,他眼冒精光,拍掉滿掌的瓜子皮,靈巧地鑽入人群,擠到前面,伸長了脖子問那老秀才:“老頭兒,這上頭真寫著五百兩?”

老秀才撩起眼皮瞥他,沒搭理。

“喬四兒,這些年縣衙通緝告示的賞錢都叫你掙了,這回這個賞錢可多,但你敢掙嗎?”有人認出他,可不就是街東頭那喬家小兒子麼?

“有什麼不敢掙的?”

喬四兒笑嘻嘻地一把將告示揭下,“大家夥兒誰不知道,我喬四兒從不怕銀子燙手!”

“喬四兒!偏你手快是吧!”

見狀,一個壯漢啐了一口,趕緊上去一把搶走喬四兒手裡的告示,其他常在街上混的那些漢子也趕忙紮進人堆裡去搶。

他們哄鬨起來,其他百姓忙退開些看熱鬨。

離申明亭極近的茶樓上,靠窗而坐的少年約莫十三四歲,他心事重重,眉眼不抬,而他對面坐的女子戴著帷帽,面容不清。

底下的動靜不小,女子循聲望去,白玉似的手掀開帷帽半邊簾,半露一張春水芙蓉面。

茶樓小二過來添茶,見這位女客在瞧底下,他便也往底下瞥了一眼,然後笑了:“姑娘不像本地人,應該不知道他們那些人,也算得是咱們本地一大特色。”

“此話怎講?”

帷帽裡女子的臉朦朧,一開口嗓音悅耳。

小二不由跑了一下神,一把拉下肩上的白巾子擦手,答:“他們這些成日在街上混的,咱們這縣城裡的大事小情,他們就沒有個不知道的。這一個二個的,就專等著衙門的案子,上趕著幫衙門抓逃犯,畢竟一旦抓住,那告示的賞錢就夠維持一家子一段時日的生計了,日子久了,我們大家就都叫他們‘衙門串子’。”

底下喬四兒正從一堆壯漢裡往外鑽,小二一根指頭指向他,努了努嘴,“那個打頭的叫喬四兒,他爹是縣衙裡的一個白役,家裡兩兒兩女他爹一個鰥夫養得很是吃力,但幸虧他這小兒子喬四兒機靈得很,平日裡跟人在街上混,有事沒事就在申明亭盯告示,這些衙門串子裡,就數喬四兒最是出類拔萃,這麼些年,他沒少幫衙門抓逃犯,得賞錢補貼家用。”

小二話音才落,底下喬四兒已經搶回了告示,靈活地從人堆裡鑽出來,他得意地一抬頭,卻正見對面茶樓上,女子帷帽被風輕吹,素紗微揚。

女子猝不及防與之目光一織,她本能地躲開他的注視,隨即整理好自己的帷帽,背過身去。

喬四兒咂摸了一下,朝那些個串子們揚了揚手裡的告示:“衙門貼的又不止這一張,其他街上的任你們去揭好了,咱們就各憑本事吧!小爺我渴了,先吃碗茶去!”

他轉身,大搖大擺地進了對面的茶樓。

“驚蟄小公子,細柳先生也不知此時在哪兒,她會知道我們在縣城等她麼?”

樓上,女子整理好了帷帽,小二已經去彆處添茶,她禁不住低聲詢問對面的少年。

“要往燕京去便必須要經過此地,她會來找我們的。”

驚蟄終於開口,“花小姐若是吃夠了茶,我們便換個地方。”

這裡人多眼雜,不好久待。

這廂喬四兒才往樓上走,聽見上面木樓梯吱呀作響,他定睛一瞧,是方才在窗前那二人,少年年紀小,而那女子似乎比他要年長,但戴著帷帽看不清臉,他也不抬確定。

但他唯一可以確定的是,此二人都是外鄉人。

喬四兒一面往上走,一面用餘光掃他二人,兩方即將擦身而過之時,喬四兒像是絆了一下,踉蹌前傾,撞向花若丹。

驚蟄反應迅速,一把將花若丹拉到身後,喬四兒一個踉蹌,一把扶住木欄杆,手裡的告示脫了手,輕飄飄落地。

喬四兒轉過臉,望見少年腰間一柄佩劍,他抬起頭,見少年冷著一張臉,看起來並不好惹,他便賠笑道:“這位小公子,我一時沒看路,對不住!”

見少年沒搭理他,喬四兒眉峰微挑,不動聲色地順著少年的目光落在那地上的告示。

在驚蟄身後的花若丹微微探身,素紗掀開一道細縫,她看清告示,心下一驚,嘴唇微動,卻還沒來得及說些什麼,驚蟄一把攥住她的手腕,繞過喬四兒朝樓下去。

喬四兒站在原地盯著他們二人的背影,半晌,他不疾不徐地將告示拾起。

那素紗隻掀開一道細縫,裡面那張臉影影綽綽,他根本沒看清楚,但也能感覺得出那應是一張美人面。

出了茶樓,花若丹忙低聲道:“驚蟄小公子,怎麼辦?細柳先生被官府通緝,那告示上還說她身受重傷,小公子你說她……”

少年忽然用力甩開她的手,花若丹對上驚蟄一雙隱含戾氣的眼,話音戛然而止。

“花小姐找上細柳刀,怎麼卻又不信細柳刀?我們既收了你的銀子,就一定會將你完完整整地送到京城,決不食言。”

驚蟄冷聲道。

“那,”

花若丹眸光微閃,她抿了一下唇,小心道,“我們現在應該怎麼辦才好?”

“出城,順著原來的路去找細柳。”

驚蟄摸著腰側用來防身,但他卻並不擅長的劍,沉聲:“我們一定要比官府的人更快找到她。”

秋雨連天,沒有儘頭。

棗樹村的田埂濕滑,秋收已過,地裡都是星羅棋布的稻子殘梗,阿秀家有一塊貧瘠的薄地,今年的稻子長起來,金黃金黃的,那日她趴在稻田裡捉小蟲玩兒,聽見阿婆說今年的稻子長得最好。

那些稻子在田裡長得滿滿當當的,風一吹,簌簌作響,好聽極了,可是阿婆把它們收起來,就隻有兩個布袋子那麼多,當晚阿婆煮了一碗新米供奉給灶神爺,阿秀半夜起來偷嘗,米粒又香又甜。

阿秀再沒見過那兩個裝米的布袋子,阿婆說,官差來村裡收稅,都收走了。

阿秀哭著往嘴裡喂蓬草,晚上睡夢裡都是香甜的新米。

雨滴打在阿秀木然的臉,她忽然鬆開陸雨梧的手,停下。

陸雨梧背著昏迷的細柳,察覺手中一空,他側過臉,“阿秀,我們必須快些走。”

六七歲的小姑娘卻喃喃:“這是我家的田。”

陸雨梧一怔,

他舉目望去,滿田殘梗,枯黃破敗,雨珠一顆顆順著鬢發滑落臉頰,“阿秀聽話,我們現在必須要離開這裡,你細柳姐姐需要大夫,記得你阿婆的話麼?她要你跟我們走。”

陸雨梧將身上的布兜取下斜挎在阿秀身上,那隻狸花貓在裡面,已是濕漉漉的,可憐極了,他重新握住阿秀的手:“路上便由你來照顧它。”

在棗樹村宰耕牛吃肉的賊匪們說不定已經發現了山上的異樣,陸雨梧片刻都不敢耽誤,背著細柳,牽著阿秀疾行在潮濕山霧之中。

細柳被冰涼的雨水喚醒了些意識,她勉力半睜起眼。

朦朧之中,是少年挺拔的脊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