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6.虧錢的第七十六天 我選角了!(1 / 1)

陳導很清楚, 雙黃丸公司會願意花這麼多錢來請他過來執導,除了是看重這部電影本身之外,也有要讓影視部的人跟著他學習怎麼拍電影的想法在。

不然為什麼副導演除了配個草莓公司的導演之外, 還給他再配了個影視部的藍導呢?

編劇為什麼不直接請知名編劇搞個劇本,非要自己公司內部出劇本,還要她又是問問好萊塢這邊編劇的意見, 又是讓她根據他的要求修改劇本呢?

製片人為什麼不找個長袖善舞、在圈內認識的人多點的, 非要公司自己的員工呢?

一看就是在拿這部電影打磨自己的團隊呢。

作為一個收了錢的乙方, 陳導除了拍戲本身比較霸道不講道理之外, 平時還是很會看眼色、很願意滿足甲方爸爸的需求的,在這個時候就好為人師。

他先教的是導演和製片人——這兩個人是一個劇組選角時候的主力軍, 一部電影最後拍出來好不好看,演員選角占了三分之一, 很重要!

陳導先讓藍導先把劇本裡的劇情分割成幾個部分,給每個部分都取個名字, 比如男主和反派相見, 比如隊長教會男主踢球等。

然後再把劇本裡有名有姓的角色都給挑出來, 做了一張表格,上面寫好每個角色的姓名(沒名字的就寫角色身份),年齡,參與的哪幾場戲,如果劇本裡面有明確的人設特質的,比如好萊塢最喜歡再配角裡放一個搞笑役,那你就要在表格裡標出來。

“這是讓你在心底裡對自己要選哪些角色、每個角色要選什麼樣的心裡有個底。”陳導指點二人。

外國電影還有一點,就是表格裡得加一欄寫膚色和民族!這個二人都很懂,政治嘛!不需要陳導多解釋為什麼。

然後陳導開始用筆在這張已經打印出來的表格上面打勾,基本上就是把表格裡面比較重要的幾個角色都給勾上了。

比如主人公, 主人公暗戀的女孩子,主人公後來加入的足球隊的其中五個隊員,還有三個充當對手的反派。

這些人物的表演內容基本就把整個故事劇情的百分之八十給占滿了,是所有人都認可的主線人物。

“這些角色是重中之重,每個人基本都有超過八場的戲,我們在選的時候必須要全方位考慮,三個導演(陳導,藍導和還沒有進組的草莓公司派過來的導演)和製片人都要一起加入到這幾個人的選角上面去。”

要知道這部電影是全球上映的,你不能找個裡面的演員,就華國人角色帥非常喜歡,其他地區的觀眾審美上不喜歡,所以得集合所有人的看法中和考量。

陳導告訴他們,反正這次劇組話語權都在他們這裡,這些角色就必須要公平選角,要選出最合適的演員來。

然後他講了一點選角上的小竅門:“年齡上,這幾人都是同齡人,你們要找年紀看上去差不多的演員來,比如華國演員年齡段可以在大學或者快大學畢業這一段裡找。”

雖然從劇情上來講,主人公應該是個在漂亮國上中學的中學生,但華國人長相上就是莫名的比外國人看著要年紀小,兩個國家的同齡人其實從氣質上來講不怎麼同齡。

尤其是漂亮國的男生基本到了大學的時候,就因為很多都背了貸款,已經很有經曆過社會的青年人的樣子了,而華國的男孩子很多直到上大學才有一種“勞資終於解放了可以好好玩遊戲了”的狂野想法,所以考慮到大部分這個年紀的孩子演技都不能算太出神入化,陳導認為還是最好直接找氣質和角色相符合的演員比較合適。

“至於外國演員,你們唯一需要考慮的就是長相不能看著很像——華國人看外國人是很難分辨清楚的,在我們的眼裡,所有的黑人好像都長得一樣,所有的白人好像也都長得一樣。我還是那句話,以前那是人家的電影,我們隻能想儘辦法去辨彆這些都是誰和誰,但既然現在是我們自己當家作主,那就要儘善儘美。”

在主要演員這一方面達成一致之後,陳導又開始對剩下的角色按照國籍又做了分類,分成華國角色和外國角色。

比如主人公的父母家人就是放在華國角色分類裡,然後足球寶貝這種就是外國角色。

“像這些不是很主要的角色、就算有幾個演員選壞了也不影響整部電影的,就可以放一放權,讓副導演來選——我是說就讓你們來選,外國演員你們不熟,可以交給還沒進組的另一位副導演艾米莉。”

然後他又圈了華國角色裡面的兩個。

藍導和黃製片湊近去看,是兩個堪稱小配角的角色。

一個是主人公的姐姐,有大概四場戲的樣子,主要功能就是前期嘲笑主人公踢足球,後期被主人公的努力所打動,然後作為姐姐鼓勵自己的弟弟,是個不錯的有點變化的角色。

另一個是主人公在華國的學霸死黨,主要負責的就是當主人公對很多足球知識不清楚的時候,他會適時冒出來給主人公做科普,一個類似度娘的博學的角色。

這兩個角色你說在劇情裡面有沒有分量呢?

分量還是有一點的。

但是他們的作用又不太大,按照陳導的話來講,就是去掉他們這個故事依舊講得通,有他們沒有他們沒差。

作為兩個好學的學生,二人開始猜測陳導特地把這兩個角色圈出來的原因——

肯定是因為這兩個角色可塑造性比較強!陳導是在告訴我們這所有角色當中這兩個必須要認真選,選幾個演技優秀的演員出來,讓這兩個角色活起來!

陳導說:“這兩個角色是全劇難得的是個年齡相仿的演員就能演出來的角色,你們把他們拿到國內去換資源吧。”

藍導:“???”

黃製片:“!!!”

什麼玩意兒?!

我剛才幻聽了個什麼內容?!

換資源?!

什麼資源?

是我理解的那種資源嘛?

陳導說:“對,就是像你們想象的那樣。”

作為大導演的他語重心長:“當導演不是隻要會導戲就行了的,有的時候經費就這麼多,該花的當然要花,但該省的也要替投資人給省了。”

陳導就算是以前拍鄉村文藝片的時候也是秉持著這種原則的,所以雖然他經常在細節上問資方瘋狂要錢,但資方對這位導演的評價卻不差——這是個知道該省省該花花的導演。

電影其實拉投資的方法挺多的,一個最常見的方法當然就是注入廣告,給一些產品的鏡頭換取產品品牌方的資金支持。

但這種方法有一個不好,就是會影響到鏡頭語言,有的時候為了突出品牌方的商品,明明劇情裡是主角方在認真嚴肅的說台詞,鏡頭懟著一包薯片拍,因為薯片是讚助。這方法來錢快,但對於有想法要掌控整部電影的導演來講,這方法就很不好了。

所以陳導不推薦。

“像這種用一些角色換取演員公司支持,這種就是不錯的籌資方法。”

反正都是要選演員的,反正這個演員也不重要,為什麼不拿這個角色去和圈內其他公司談判呢?

尤其是這部電影有好萊塢全球上映這幾個字加持,就陳導自己所知道的,雙黃丸公司到今天還有不死心的經紀團隊在往他們公司郵箱裡投簡曆呢。

那既然那麼多人都想來這部電影裡演個角色,那乾脆就置換資源,我把你需要的給你,你把我需要的給我,這不就很好嘛?

“……但是陳導,我們貝總說了,這部電影不缺投資,就算拍到後期缺了也沒關係,我們《火柴人大闖關》再搞個聖誕活動就把投資給弄過來了……”黃製片默默的提了一下一直以來貝總和荀董灌輸給他們的不差錢可勁兒花思想。

“你們是不缺投資,但發行和宣傳呢?”陳導提出了一個藍導和黃製片從來沒想過的領域。

和拍電視劇不一樣,電視劇拍完之後,能播的就那麼幾家國字頭的電視台,你要談播放是很簡單的,但電影不一樣,電影是需要有專門的一支隊伍談發行渠道和宣傳的。

“比如你打算在哪些影院上映?和哪些影院合作?排期選擇什麼時候?你怎麼就能保證到時候那麼多電影,人家彆的電影都不播,播你這部?分成怎麼談?利益怎麼交換?你的電影是想一天被排幾場?分彆在什麼時間段?”這是發行。

“再比如電影要上映了,宣傳你們要怎麼弄?怎麼宣傳?是讓演員去參加綜藝節目,還是通過其他方式?”

這些都需要儘快的談好,但這些又不是那麼好談的,其中涉及了許多的普通人根本看不懂的潛規則。如果你在圈子裡沒點人脈,就算有一部電影又有什麼用?

“這些人不搭理你,你這部電影也就隻能做做網飛大電影,最多就是被六公主買回去逢年過節播一播,所以發行渠道的相關人脈,是你們公司最缺的。”

但問題是,這些人脈,初出茅廬並且從未拜過山頭的雙黃丸公司有嗎?

陳導看完整個投資計劃書的時候他都驚呆了,這家公司居然打算把所有的投資都花在拍攝上面,沒有考慮過後期的宣傳發行!

這是隻考慮怎麼花錢,沒考慮怎麼賺錢的嘛?

不得不說陳導真相了。

當然他本人不知道。

他本人隻覺得這家公司非常的忠厚老實,是娛樂圈裡的一股清流。

幸好這次導演請的是他,這要是彆人,誰會和他們講這些呢?

也幸好,這些對於雙黃丸公司來講非常稀缺的部分,對於其他娛樂經紀公司來講,卻不是。

雖然這些娛樂經紀公司內部確實是沒有發行,但是如果你仔細去查那些發行之類的公司的股東構成,你就會發現,好眼熟!這些公司怎麼你不停往上往上,會發現其實是一家公司注資的!

“所以用角色換發行,是一件有可能、且有極大可能成功的事情。”就算經紀公司自己沒有渠道,但他們的母公司有啊!母公司沒有,母公司的母公司有啊!這可是進軍好萊塢的一次大好機會!

就算最終沒能進軍成功也沒事!藝人隻要有了一個去過好萊塢的履曆,國內很多原本夠不到的資源也會為他敞開大門!

相當於用一次發行渠道置換了一個演員起碼有三年的賺錢機會。

仔細盤算一下,這筆帳還是劃算的。

宣傳當然也是如此。

第二天,想明白了這裡面整件事的藍導和黃製片,就帶著陳導本人的種種意見坐飛機回了國。他們要在國內給所有符合主人公要求的演員們發試鏡邀請函,順便把該置換的資源給隻換了,把該選的配角給選好,替公司、替他們公司的這第一部電影,解決一個大問題。

此時,毫不知情的貝總和荀董正買完黃牛的某大明星演唱會門票,排隊等著進場聽演唱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