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5.虧錢的第七十五天(1 / 1)

經紀人不是單純就隻需要學會怎麼給藝人接通告就行了的, 人家也是需要學會挑劇本的,尤其是你手底下有藝人是演員的時候,這項工作更是基本技能了——你不能一直指望藝人自己來挑劇本的, 總要給人家把那種不靠譜的角色和劇本給篩選掉。

所以作為曾經的經紀人,秦貝在劇本上面,確實是會看一點皮毛。

然後她一看這個《足球》的劇本, 就發現完球了, 這劇本寫得居然……有頭有尾的!雖然劇情屬於看了個開頭用腳趾頭都能想到結尾的, 但隻能說這個劇本很普通, 而普通就意味著很穩定,四平八穩。

要糟, 這劇本怕是虧不了了!

她當時就是這麼想的。

她用一個晚上看完了整個劇本,第二天還在那裡翻, 但她翻不是為了回顧劇情,她是在思考要怎麼指點編劇改劇本才能把這個劇本給它改得不動聲色的爛?

這有點難。

因為改劇情這件事情上她就不在行了, 而且劇本已經這麼完整了, 總感覺動了一處劇情後面的連帶都要動, 她顧此失彼更不知道要怎麼改了。

而就在這個時候,荀魁接到了陳導那個電話,人家在電話裡說“不夠土”!

秦貝喜出望外!

她理解的陳導說的不夠土,就是沒有農村氣息,聯想到這位導演的成名作都是拍農村貧苦故事的,她下意識就聯想到陳導是打算把這個純商業故事結合一下他獲獎的那種農村貧苦生活!

這玩意兒一聽就撲街!

你就看哪個青春校園電影的男主人公是農村放牛娃的?

這不叫職業歧視,這就是純粹的觀眾代入感問題。你把男主人公搞成這個身份在青春校園電影李就是沒有代入感!

這叫什麼?

這叫久旱逢甘霖!他鄉遇故知!我還沒想好要怎麼把你掐死在繈褓中呢你自己就嗝兒屁了!

所以這個劇本還改什麼?

她不需要改!

隻需要讓喜歡給城市戲碼疊加農村背景的陳導來改劇本就夠了!

於是她歡快的留下了一句“既然陳導對這個劇本有意見,你們就按照他的意見修改,不折不扣遵照執行,專業人做專業事, 我就不插手了”,就拉著已經出色的完成了自己任務的荀魁兩個人歡天喜地的繼續遊玩漂亮國了!

徒留下和她本人想法非常一致、也覺得陳導要往裡面加農村戲,到時候劇本就變成四不像了!

但他們可不知道兩位領導心裡在想什麼,他們隻是在著急——真的要是聽陳導的改劇本,那不就出大事了?!土什麼土?青春校園電影就是要洋氣啊!

直到三人組見到了風塵仆仆趕來的陳導,面對面和陳導談過之後,他們才知道人家陳導所謂的“土”,和他們原本以為的“陳導想把自己以前拍過的鄉村獲獎電影路子用在商業片”的想法完全不同,人家導演隻是在口頭表達的時候喜歡用點生動形象的比喻罷了。

陳導是這麼講述自己對這個劇本的看法的。

“這個劇本,太套路了!”他表示。

“這個故事講的是一個華國少年在漂亮國校隊踢足球的故事,對吧?”他問。

作為劇本主筆的白露霜編劇誠懇的點點頭。

“但是你看,這個劇本,和我剛才說的要素有什麼關係?”他反問道。

“你看這個劇本,這個主人公換個身份換個標簽,是不是也一樣能成立呢?你比如我換成漂亮國當地的某個學生?或者換成其他國家的留學生?

你們這個劇本寫得,主人公在裡面可有可無,他像是一個代號,而不是一個具體的人!甚至不隻是主人公,裡面的每個人都是可有可無,一點也不像一個活生生的人。”

“還有足球,這個元素在裡面有任何的特彆的體現嗎?你就算把這個元素拿掉,換成彆的什麼圍棋啊高爾夫啊,這個故事一樣成立。”

然後陳導對這個劇本一錘定音:“這就是一個標準的西方童話故事,足球和華國少年不過是裡面一個噱頭,這是一個洋人的故事,是一個不合格的華國和漂亮國的合作產品。”

白編劇被陳導犀利的評價給弄得滿臉通紅。

陳導指出的問題確實是劇本裡本身就存在的問題。

這就是一個標準的西方故事,所謂的華國元素和足球元素,就隻是在電影的開頭放置一點中國結和對聯,在中途拍一場球賽罷了。但實際上整個故事你撇開這兩個元素,它依舊是成立的。

“這是一個合格的故事,但絕對不是一個合格的劇本。”

陳導接下來就對這句話做了一個詳細的解釋:“一個合格的故事隻要有完整的起承轉合就夠了,但一個劇本不是單純的故事,裡面的每個元素都是要經過你們仔細斟酌細細打磨的,我們把這個電影拍出來之後,觀眾看了能夠對裡面的人物有印象,對裡面的劇情有印象!”

“要讓他們相信這個故事是可能發生的,這裡面的人物都是可能存在在生活中的。”

“我們是文藝工作者,是有社會責任在肩上的,不是單純敷衍交個作業,不是單純迎合海外觀眾,你也要考慮我們自己觀眾,甚至你要優先考慮我們自己的觀眾——你說如果國內觀眾知道這部電影有國內的投資,結果電影裡面對華國的文化掛羊頭賣狗肉,實際上依舊隻是個好萊塢常規電影,他們會怎麼看?”

“人家觀眾花了電影票錢,我們不能讓人家白白浪費這兩個小時!”

大導就是大導,雖然這位導演之前就沒拍出過一部像樣的可以衝出國門的商業片,但人家對劇本的見解,對人物的見解,以及社會責任感,那確實是三人組難以企及的。三言兩語,就讓三人組自慚形穢——他們之前怎麼就被好萊塢那個編劇三言兩語給騙了呢!

等確定把這三個人說服了,老謀深算的陳導這才開始講自己打算要怎麼改這個劇本,他先說要怎麼讓這個劇情變得“土”一點。

土,不是真的就是說要往裡面加鄉土元素的意思,是個人都知道把閏土這個角色加到《歌舞青春》這種電影裡是加不進去的,你往這部電影裡怎麼加閏土?你讓歌舞青春的主角們在閏土紮猹的時候在後面跳舞嘛?

“我說的土,是讓你們劇本寫得接地氣兒一點。”導演跟著就描述了一下自己要的效果:“既然都已經把主人公設置成一個華國來的轉學生了,那就讓這個華國味再弄一點,讓我們國內的觀眾一看這個演員出場,就能感覺到這是個華國人,讓人家老外到時候進電影院看的時候,就能看出,嘿,這起碼絕對不是他們國家的學生!”

說著說著他還抱怨起來了:“國際上,尤其是漂亮國的編劇和導演,對華國那就是有偏見的,你彆給我整什麼不搞鄙視鏈,人家是不鄙視我們,但人家會病態化我們!”

他根據舉了幾個自己以前看過的某些外國電影或者電視劇裡面的華國角色和華國人:“每次隻要劇情裡要出現個華國人,為了體現這是個華國人,這個人不是在燒香拜佛,就是參加個叫什麼龍的□□!”

就很搞笑,好像華國隻有這兩樣東西一樣!

問題是不是每個華國人都信仰佛教啊,更多的華國人信仰的那是馬克思主義!也不是每個華國人都把龍掛在嘴邊啊,現在除了給孩子起名,誰會在創建社團的時候給社團取個名字叫XX龍?

都過時了好不好!連他這代人都不這麼玩了!

而且每次裡面出現的華國人都很古板,總是板著一張臉,拜托!一個正常人都是有喜怒哀樂表情的好嘛!

總之就是外國人看了這個角色可能很快就能懂這是個華國人——就跟你看到有個亞洲人在鏡頭裡鞠躬鞠得特彆快,你就下意識覺得這是個腳盆國人一樣,但真正的華國人看到這些鏡頭,根本不會認同這是他們自己國家的人,這就是個外國人演的華國人!

就算有的電影真的找了華國人來演這個角色,演出來的還是一股子老外的味道,因為電影是編劇和導演的藝術表達,不是一個演員的藝術表達!你劇本裡就是這麼寫的,人家導演就是這麼認為的,你一個演員你能乾得過誰?

“以前那是沒條件,話語權在人家手裡,現在資方是華國的(黃製片挺起胸膛),編劇是華國的(白編劇挺起胸膛),導演是華國的(藍導挺起胸膛),還能給我把華國元素整成那個狗樣子硬塞進這部電影裡……你們讀過曆史嘛?知道有那麼一個時期,大清隻要見到是個外國人就敢跟人家簽喪權辱國的條約嘛?”

嗯,大導演罵人都不帶臟字的,全都是比喻,玩的就是讓你自我代入自己是哪個角色。

聽得三人組在那裡瘋狂縮脖子,有種自己如果不改劇本就是曆史的罪人的感覺。

“故事的大致劇情可以還是按照這個版本來……人家好萊塢搞這一套商業電影這麼多年,還是有精華在的,這部分我們要吸納,這個電影節奏可以跟著他們來,但是裡面的細節我們要有自己的東西在,不能讓人家漂亮國的人覺得我們就隻能跟在他們屁股後面照抄!”

然後他開始做了個示範。

“你像這裡,給主人公安排愛情的戲份是可以的,誰不想在念書的階段談個積極向上的戀愛呢?既然觀眾都想,那在劇情這塊就可以這麼設置——但是吻戲是個什麼東西?人家老外喜歡看這個,國內還是有審核的,都被你們吃了嘛?”

“未成年人不要整這些有的沒的,就算是有這種戀愛元素,你們也要含蓄,要做到鏡頭和屏幕前的觀眾都知道這倆是一對,但這倆絕對不能認!”說到這裡陳導就來勁了,他拍文藝戲的時候最喜歡這種劇情,含而不露!很考驗導演的功力!

“還有這裡,為什麼主角遇到校園暴力事件的時候你們下意識想到就是主角會功夫?彆給人家老外一種華國人都會功夫的錯覺好不好?你就不能換個彆的路子解決這個問題嗎?”

陳導洋洋灑灑說了一堆,給三人組打了一針名為愛國的雞血,徹底把這三人給整的服服帖帖,然後開始帶領這個小團隊開始改劇本。

劇本修改得非常快,因為原劇情不做大變動,改的都是人設和細枝末節,三天時間就基本上改完了,當然陳導表示其實劇本還沒結束:

“接下來要選演員,有的演員是有個人特質的,到時候這些我們目前留白的片段就可以留給這些演員來發揮自己的特質。”

於是《足球》這個劇組終於迎來了他們的第二個階段——組建整個劇組、也就是選角的階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