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28 章 醫學與生命12(1 / 1)

【說起明朝的醫學,大家最熟悉的可能第一反應就是“藥聖”李時珍的《本草綱目》和女醫談允賢和《女醫雜言》。其次是朱元璋的第五子周王朱橚和《救荒本草》《普濟方》等,這種從皇室到民間,貴族平民男女都有醫學界代表人物的朝代,一定會很重視醫學吧?】

【但是再一說,李時珍曾經在太醫院供職,結果看到太醫們都去研究煉丹自己辭職,就可以看到明朝與宋朝的不同。朱橚明顯是一個特例。】

朱橚:好消息,又被天幕誇了。

壞消息,太醫院不成器,老爹又生氣了。

朱元璋氣哼哼:“大明的太醫院怎麼比不過宋朝!怎麼比不過,朕分明也設立了太醫院和各地的醫學校,哪裡比不過了!”

【醫之門戶分於金元,到了明清開始沒落,這裡的沒落主要指的是官醫,在民間開始各地開花。】

【至於朝廷,明朝官醫的不作為反而有助於民間的醫學各地開花,清朝官醫更擅長添堵,比如道光皇帝廢除了針灸,隻注重湯藥,以致於對針灸對中醫的發展都有一定的惡劣影響,後來竟然靠民間的遊方醫生來傳承針灸。】

朱元璋:“……”

剛聽到天幕誇自己家的老五,又被對比說不如宋朝,正在生氣中,就聽到明朝官醫的不作為竟然成為了優點。

玄燁:“…………”

前面天幕在誇明朝宗室出了朱橚,民間出了“藥聖”,女子裡出了談允賢,對比一下就是清朝出了個廢除針灸的道光皇帝,這什麼子孫儘丟自己的臉!

忽必烈樂了:“這些漢人皇帝和滿人皇帝,還不如我們蒙古人嘛,既然不重視,不如把漢人名醫都送我們!”

草原上不搞歧視,隻要有本事都喜歡!

【明清是華夏古代民間醫生和民間醫療蓬勃發展的階段,民醫數量不斷增加,民醫呈現魚龍混雜之勢。】

【明清地方醫療原本資源匱乏,官方醫學對於地方“不作為”的態度,給予了紮根地方的民醫充分的生長空間,成為了醫官虛設情況下的有力補充。】

【當然,這並不意味著明朝的教育沒有可誇獎的地方,事實上或許正因為朱元璋出身於底層平民,他可以說是華夏古代第一個試圖普及全民教育的皇帝,這從他的社學和地方醫學校就可以看出,非常的下基層,已經接近我們現代。】

朱元璋不僅設立了中央的太學等官府學校,還設立了地方上的社學,建於各州縣的鄉裡之中,是華夏封建社會裡最深入基層的地方性教學機構,也是明朝教育體製的重要一環。

社學與州縣的儒學直接掛鉤,小孩子不問階層,皆可入讀,可以說是出身於底層平民的洪武帝朱元璋第一次嘗試全民普及教育,也讓大明的識字率要高出前朝許多。

在社學的基礎上,明朝開始普遍流行文社活動,文社活動成為了文人士子日常生活中娛樂的重要一環。

文社在萬曆後發展迅速,在崇禎年

間,更是完成了一輪文社大整合??[]來[]_看最新章節_完整章節,形成了華夏曆史上最接近現代政治黨派的團體“複社”。

此外,朱元璋下令全國的府、州、縣設立醫學機構,府設立醫學正科,州設立醫學典科,縣設立醫學訓科。

醫學校依然設立十三科,入門教育開設《素問》《難經》《神農本草經》等為必修課程,再根據不同分科加修專業課程。

明朝還延續了元朝的戶籍製度,醫官或者醫生被列為特殊的世襲職業加以管理,因此醫戶的子弟必須依例入院學習,這位醫學的繼承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同樣也有限製。

.

“朕就說,朕分明很重視醫術!”

朱元璋出身貧民,深深感受過無錢請醫生的苦,也知道百姓很難請到名醫,因為名醫本就有限。

為了讓民間有更多可靠的醫者,他分明有在努力地普及基礎教育和醫學教育。

“都怪後世子孫無能!”天幕為朱元璋正名了,讓朱元璋好受了點。

但是再一想到後世的子孫沉迷煉丹導致太醫院也跟著去煉丹,風氣很可能影響了整個官醫階層,這才導致了“官醫不作為”,朱元璋又開始瞪朱棣:“你的子孫日後送到宮中,朕親自教養!”

那不肖子孫,不正是朱棣的子孫!

朱棣:“……”

不是,他兄弟除了被天幕點名誇獎過得少數幾個,其他的又多荒唐父皇又不是不知道,還好意思說親自教養???

他覺得還不如讓自己五弟去教……但是這話他不敢說……

【我國古代的醫學傳承模式包括官辦教育和民間教育,官辦教育是指由朝廷創辦的多種教育機構,比如唐朝的太醫署。】

【民間教育,指的是民間自發形成的多種醫學傳承,比如家傳,師承等。】

【在明朝以前,曆代醫學教育都是官辦為主,民間為輔。】

【但是明清正是我國官辦醫學教育逐步衰落而民間醫學教育逐步興盛的時期。】

秦朝時期的醫家人更高興了:“民間興盛好,民間興盛好,我醫家不在意出身,隻要能行醫濟世就好!”

原本以為醫家沒有儒家墨家的地位,沒想到竟然不但可以超越儒家的地位,還可以天下四處處處開花,這可太讓他們驚喜了!

醫家,後輩有人!

【明清時期,發達的印刷業為民間醫學的普及創造了更便利的條件,當然,印刷業的發達也得感謝前朝的造紙術和印刷術,和明朝從朱元璋開始取消出版稅,所以明朝的格外的發達,不僅文學上的四大名著有三本是出自明朝,醫學教育也出了許多經典醫書。】

朱元璋洋洋得意,沒錯,取消出版稅也是從他開始,那老是被天幕誇獎的宋朝可沒有。

這下天底下的老百姓知道誰才是對他們最好的皇帝了吧!

“四大名著,嗯,天幕說過《西遊記》《三國演義》還有什麼?”朱元璋心情很好地詢問他們大明的名著。

“《水滸傳》!”朱棣同樣對感興趣,對天幕提過的大明名著和相關作者、事跡等刻意記過,這時立刻說道,“天幕說過《水滸傳》是講宋朝農民起義的,作者是施耐庵,與《三國演義》作者羅貫中是師徒,都參加過元末的農民起義。”

朱元璋:“嗯?”

元末農民起義,這不是他嗎?

朱元璋斜眼看過去:“哪支隊伍的?”

朱棣:“咳咳,當過張士誠的幕僚。”

朱元璋對張士誠的餘部有多不喜,朱棣可是非常清楚,所以連忙補救:

“不過很快就離開了,並沒有一直跟隨。天幕還批評羅貫中沒有親自經曆過戰爭,寫得三國戰爭像是家族或者幫派打架。”

“果然是文人。”朱元璋嗤笑一聲,但是想到天幕對他們的誇獎,自己也心裡癢癢。

都說咱老朱沒文化,老朱就越要重視文化!

有文化的老朱大度道:“既然是我們現在就有的人,去找來朝廷,朕要重用!”

【比如明朝有了更多的醫學入門書籍,而且出現了很多“捷徑”“指南”的書籍。】

【這裡說個題外話,許多喜歡寫現代人去古代賣題海戰術的考卷或者考試指南等等,其實這些都是我們老祖宗玩剩下的!】

【明清時期人口暴增,科舉考試成為唯一跨越階級的路線,於是出現了各種各樣的“捷徑”。有各種題海戰術,各種考試學習指南,還有各種作弊手段,那叫一個種類繁多。】

【比如醫學,自明朝中期以後,有各種醫學入門書籍出現,這一類書籍通俗易懂,對初學醫者更易於入門。】

天幕放出一係列的民間醫學書籍,都是當時的市場上非常受歡迎的醫學入門書籍。

比如劉純《醫經小學》、徐春甫《醫學捷徑》、翟良《醫學啟蒙彙編》、高銘《醫學指南》、擷秀園主人《醫林初基》、李梴《醫學入門》等。

其中,李梴的《醫學入門》在明朝至少重印了5次,在清朝至少重刻了13次,是醫學入門的模板;

清朝同樣有不少這種入門書籍,比如程國彭的《醫學心悟》在清朝重刻了26次,陳修園的《醫學三字經》首次出版後就有29種刊本,在後世各種流行。

.

劉徹酸溜溜:“造紙術是我大漢改良的,怎麼我大漢沒有這麼多醫書?”

趙匡胤也酸溜溜:“印刷術是我大宋改進的,怎麼我宋朝沒有這麼多醫書?”他宋朝的醫學明明也很發達,書籍產業也發達,怎麼就沒有後世這麼多被天幕點名的醫書?文人和醫者都乾什麼去了?

彆的朝代天幕隻點幾個名醫幾本醫書,到了明朝是批量批發,讓不少朝代的皇帝都酸了。

同時,也讓有條件的朝代的文人、醫者和出版商開始卷起來。

以前沒有,以後一定有!

他們朝代也是不缺人才的!

【在古代,私學教育通常是家傳或者師承,私人開設醫

學教育主要是以書院的形式,比如元朝的曆山書院。】

【但是曆山書院實際上是以教授儒學為主,隻是聘請了醫師來教授儒生醫學。直到明清時期才出現了華夏古代的第一個書院式醫學教育機構——侶山堂。】

明朝末年,杭州盧之頤首創中醫教育“講學”。

盧之頤就是醫學世家,曆時18年編成《本草乘雅半幅》一書,後又編有《摩索金匱》、《傷寒金鑲鈔》、《學古診則》、《接定論疏》等書。其父盧複同樣是一代名醫。

盧之頤以所撰著作為講義,開講醫學,聽講者頗多,當時的不少名醫,如張誌聰、陳胤倩、張天生等都聽過他的講學。

浙江當地私人書院眾多,整個明朝浙江書院有290餘所,其中較著名的有杭州萬鬆書院、餘姚姚江書院等都起源於明朝。張誌聰受到盧之頤講學的影響和江浙一帶私學興起的氛圍,學成之後,自己也開始招募醫者同行,商議立書堂傳授醫學之事。

明朝的醫戶製度讓醫學得以更好的傳承,但也有保守的一面,讓明朝少有宗師級的醫者。

張誌聰已經意識到了這個問題,召集同行商議書院就是為了此事:“如今大家隻學自家醫學傳承,時間長久之後如同一潭死水,少有子孫能超越先人,這樣下去一代不如一代,比如要開源學習新的醫學知識。”

“可是誰又願意把自己家傳醫學傳給外人?”友人搖頭,“這與市面上的盜版醫學書籍可不一樣,盜版也沒法盜全部,但是你若是自己教授,總得好好教,用心教吧?”

張誌聰慷慨道:“我願意!”

“我既然提出這個建議,自然願意身先士卒,先拿出自己的畢生所學來教授學子!”

張誌聰一句話讓眾人齊齊心動。

“儒家有如此多的書院,竟然無一所醫學書院,我醫家可不比儒家差!”張誌聰看到大家意動,又補上一句,讓眾人更加心動。

友人第一個支持道:“那我們書院叫什麼名字呢?”

“我已經想好了。”張誌聰大筆一揮,在紙上寫就三個大字:“侶山堂。”

正在此時,他們突然聽到了天幕上的名字:侶山堂。

“咱們的侶山堂,竟然載入青史了!”友人大喜之下,看到張誌聰驚喜到沒反應過來的模樣,連忙提醒,“趕緊成立侶山堂!小心被盜版!”

一群人連忙道:“沒錯沒錯!咱們趕緊找地方掛牌匾!趕緊的!”

張誌聰深以為然,可不能讓到手的榮譽被人偷了!

大明的盜版貨,可是很嚴重的!

【除了書院和書籍,明清時期還出現了華夏醫學史上首個醫學團體和首部中醫雜誌。】

【明朝隆慶年間,醫家徐春甫在直隸順天府創辦“一體堂宅仁醫會”,該會由當時一些客居於順天府的醫家組成,共46人,創立宗旨既包括對醫德和成員相處的規定,也包括對醫學知識的探究,對提高醫者的醫德和醫療水平有促進作用。】

【“一體堂宅仁醫會”有會規、會款及醫學箴言等明文規定,要求會員在學習中要“精而益求其精”;會員之間要“善相勸,過相規,患難相濟”;在醫德方面要“深戒徇私謀利之弊”,在古代喜歡閉門鑽研的年代非常難能可貴。】

徐春甫正在自己家中埋頭編纂《古今醫統大全》,聽到天幕提到自己的名字一時之間還沒反應過來。

這“一體堂宅仁醫會”隻有名醫內部知曉,對外人而言並不出名,他的醫書也還沒有寫完,怎麼會說得是自己呢?

直到天幕把地址、會規全說出來,徐春甫驚訝地抬起頭來:“這,這是我的仁醫會?”

“不是你是誰!”徐母拄著拐杖出來,看著兒子語氣驕傲,“我就知道我兒一定能青史留名,你給穆貴妃也治好了病,還在整理從秦漢以來的醫書,都是值得史書大寫特寫的事情!”

徐春甫微微一笑,表情含蓄,依然沒有多自得。

就如同當時治好了宮中太醫都治不好的穆貴妃的疾病,嘉靖皇帝授予他太醫院禦醫的職位,他依然更喜歡在民間行醫。

徐母看著兒子如今的名醫風範,忍不住想起兒子兒時體弱多病的模樣,頗有些感慨:“你小時候體弱的讀書都會累倒,我經常擔心你養不活,沒想到我兒不但能好好活下來,還能如此有出息,母親也就放心了。”

徐春甫想起往事,同樣感慨:“讓母親操心了,是兒子不孝。”

不過塞翁失馬焉知非福,他因為自幼體弱多病被迫棄儒從醫,反倒是成就了自己在後世的名醫之名。

徐春甫低頭看向手中的醫書,隻是不知,他耗時十多年親自編纂的這本醫書在後世又被如何評價?

恰好,天幕也提到了他的這本書。

【徐春甫在習醫過程中,發現古今醫書典籍浩瀚,尤其是以往印刷術不發達隻能手抄,輾轉抄刻,訛誤嚴重,決心對前人醫著進行整理。他從《內經》入手,對秦漢以來的230多種醫學方面的重要典籍進行校正,分門彆類歸納整理數十年,最終編成醫書《古今醫統大全》】

【該書概括了明代以前的重要醫學典籍和醫學成就,影響深遠。流傳到海外後同樣很受重視,比如日本醫家在許多重要醫學著作中,大量引用該書內容。】

【至今醫界仍公認《古今醫統大全》是一部“融古通今、博大精深的煌煌巨著”,將它列為華夏醫學史上十大醫學全書之一。】

嘉靖皇帝被天幕多次批評後,已經不再磕丹藥。

但是修道長生之心不死,正在嘉靖皇帝求而不得時,發現自己身邊竟然就有被後世大誇特誇的名醫徐春甫,瞬間驚喜。

這仁醫會雖然跟他沒什麼關係,但是醫書很有用,有這樣一本厲害的醫書,多培養幾個厲害的太醫,他豈不是可以活得更長久!

天幕雖然證明了丹藥不能長生,但是天幕也說了,發達的醫學技術可以延長壽命,這不是更好!

“很好,朕要大力發展醫學!”

嘉靖皇帝甚至自己都有興趣想要研究醫學了。

隻要他多努努力,一定可以像張蒼、孫思邈一樣,活到一百歲!!

西羚墨向你推薦他的其他作品:

:,

:,

希望你也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