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24 章 醫學與生命8(1 / 1)

【春秋戰國時期,百家爭鳴,醫家雖然不如儒墨法家是當世顯學,但也是自成一係。】

【到了漢朝時期,獨尊儒家,其他各家被排斥,比如兵家、醫家被儒生將之與方術、房中術並列。】

【當然,秦漢時期的醫學裡的確有“巫”的成分,與方術有時候在不明人眼裡看起來的確很像。但是地位很明顯被打擊,從唐朝時期帝王寧願信丹藥也不願意信醫就可以看出來,誰能想到在海外,大唐的醫術已經是相當高明的呢?】

唐朝的帝王受到打擊。

大唐的太醫署被後世、和被同時代的海外國家學習模仿,在當世也為民間的疫情做出了巨大貢獻,然而他們自己卻迷信丹藥,甚至因丹藥而死,非常羞愧。

“有天幕在,朕不會再重蹈覆轍。”李世民下定決心,什麼丹藥都不服用,若是有方士獻丹藥,那就抓去研究其他技術。

大唐的火藥,才剛剛研究了雛形,火器因為時間短暫,還在開發中,正缺方士。

【從唐末到五代,經過戰亂之後,唐朝的太醫署和醫學製度被戰爭衝擊,醫術再度失落,直到宋朝一統。】

【而宋朝,如同將科技帶到了封建社會的巔峰一樣,重新將醫學從戰亂的零碎中拚湊起來。】

趙匡胤有些得意:“朕不僅能打,也懂醫,還曾經用艾灸給三弟治病過。”

在登基之前,還是後周的大臣時,趙匡胤因為常年打仗,知道軍中有一位好大夫有多重要,自己就很留心醫術藥方,到處收集藥方,還會親自去實驗,在民間使用。

說到三弟趙光義,趙匡胤的笑容漸漸消失。

他看著立刻縮著脖子作鵪鶉狀的趙光義,冷哼一聲:早知道日後這三弟篡位,還不如當年讓他病死算了!

恰好,天幕提到了他,但是也提到了趙光義。

【這裡離不開帝王的開明,比如宋太祖趙匡胤、宋太宗趙光義,都曾經倡導醫學,並且親身示範好醫學醫。】

【《宋史》記載宋太祖:“朕昔自潛邸,求集名方,異術,玄針,皆得其要。兼收得妙方千餘首,無非親驗,並有準繩。貴在救民,去除疾苦。所以親閱方書,召令撰集。同我民生,躋入壽域。”】

【因為時代的需求以及藥物種類的增加,趙匡胤曾令劉翰、馬誌等編寫《開寶本草》,翌年又進行重修增加品種,訂正分類,收載新舊藥物983種,共21卷,名曰《開寶重定本草》。】

【趙匡胤的態度也影響了後面的皇帝,比如他弟弟趙光義,仿佛因為得位不正很心虛一樣,趙光義不但十分勤政,而且事事要超越他哥,也包括在醫術方面。】

趙光義登基後,更加注重求醫和弘揚醫學了。

比如他不但命翰林醫官王懷隱等,耗費14年,編纂了方書巨著《太平聖惠方》,這本書記錄了藥方16834首,以門統方,每門之前以《諸病源候論》有關理論冠其首,是一部具有理、法、方、藥完整

體係的醫書,對後世方劑學的發展有很大影響。

此外,趙光義還很注重向民間傳醫,耗費巨資雕刻印版,頒發於各處供百姓學習和傳播醫學知識——哪怕宋朝印刷術發達,在宋初時期皇帝都要節衣縮食,想要刊刻醫書傳遍全國,還是非常耗費紙張筆墨的。

因為趙光義的表率,宋朝往後的皇帝刊印醫書發給民間成為了普遍現象。

此外,趙匡胤在民間搜集醫書自己學醫,趙光義就更勝一籌拜師。

當他聽聞漳州司理劉元賓精曉醫術時,竟然親自面見考核,與大臣交流醫術,還謙遜地跟劉元賓請教。

.

“宋朝的皇帝原來這麼好啊,還發免費的醫書!”

漢朝的農人羨慕的眼睛都紅了,一個個議論的很激動。

“還是每個皇帝都發!真是好皇帝啊!”

有文人提醒:“聽說這位趙光義得位不正……”

農人一揮手:“那關我什麼事。”

反正不管哪個皇帝怎麼上位,他們還不是要交稅,還不是一樣被壓榨。

文人沉默一會,一句話說出了致命一擊:

“宋朝老是打敗仗,還總是賠款。”

農人們齊齊沉默。

哎,這總是打敗仗,還總是要賠款,賠款從哪來?還不是百姓。

戰爭要征兵,也得是百姓。

又出人又出錢,最後沒命也沒錢,就算學了醫書又有什麼用,還不是死在戰場上。

農人最後一歎:

“哎,這宋人看來挺多病的,難怪醫術好。”

文人好奇:“你怎麼知道宋人多病?”

“老打敗仗還不是有毛病嗎?我大漢以前打匈奴老是打不贏,現在也打贏了。宋朝一直輸,可不是有病。”

文人:好有道理……

打了勝仗還賠款,寧願給錢給敵人也不願意給自己軍隊,就算軍費比賠款高,花費在自己人身上還是敵人身上完全是兩碼事,這種時候怎麼能想什麼劃算不劃算呢。

可不是皇帝腦子有病!

【除了開國皇帝,後面趙光義的子孫,宋真宗、宋仁宗,甚至包括宋徽章,都學醫懂醫,大力倡導醫術。】

宋真宗時期,趙恒就頗擅醫術,聽聞太尉王欽若身體不好,親自釀藥酒賞賜:“愛卿,聽說你體弱多病,這壺藥酒賜給你,可以和氣血,辟外邪。”

王欽若恭敬上前領賞:“謝陛下。”

第二日,王欽若便回稟趙恒:“臣昨日飲酒之後大覺寬健,不知此乃何酒?”

“這是蘇合香酒,可以調和五臟,除去腹中疾病。”趙恒看到自己的藥酒見效,非常大方地與大家分享釀酒的方法,“酒好喝吧?這個蘇合香酒釀造方法也不難,朕從醫書中學得,你們也可以回家中自製。”

.

“宋朝的皇帝還為大臣釀酒?!”

唐朝,一群好酒的武將眼巴巴看著李世民,就差直接說道

:陛下,臣也要!

李世民:“……”

“朕不會釀酒,要喝酒自己買去!”

長孫無忌壞心眼地慫恿:“陛下,宋朝皇帝都會醫術,您身為千古一帝,不研究研究?”

李世民斜眼看著大舅子,他懷疑長孫無忌也是為了要他的藥酒喝。

但再一想到長孫皇後的早逝,李世民還真是可恥的心動了。

都說多病成良醫,他自己也身體不好,皇後也身體不好,孩子們同樣身體不好,大夫再厲害也無法準確知道他們服藥後的變化,還不如,自己試著研究研究。

長孫皇後同樣想到了這裡,她想得更多。

李世民要操心朝政,面對各個少數民族的突發事件,比如還虎視眈眈的東突厥。

她身為皇後,可以把雜務分擔給其他宮妃,不如自己試著研究研究醫術,也好照顧丈夫和孩子們。

兩人恰好看向對方,四目相對間,同時在心裡定下一個念頭:學醫!

被拒絕的尉遲敬德還在嘀嘀咕咕:“天幕也不說說蘇合香酒的方子,大唐又沒有,我去哪買……”

恰好天幕還真說了。

【蘇合香酒是由蘇合香丸在米酒中浸泡可得,而蘇合香丸是由蘇合香、安息香、冰片、丁香等中藥材組成的中成藥,在現代依然在使用。具有開竅醒神的功效,在臨床上常用於治療痰迷心竅所致的痰厥昏迷、中風偏癱、肢體不利、中暑等病症。】

【不過中藥很講究配比,大家不要在家無病自己研究藥物,有病還是去看醫生,蘇合香丸在藥店有成品藥丸賣。是藥三分毒,無病不用吃。】

李世民高興了:“有了有了,讓太醫去配這蘇合香丸,配好了朕賜給你們回家泡酒。”

這下尉遲敬德終於滿意了:“好,陛下可要記得。”

“記得記得。”李世民一邊應承,一邊在心中感慨:後世的皇帝可太卷了,讓他這大唐皇帝也跟著卷起來,當這千古一帝真是不容易啊!

也不知道,另外兩位千古一帝怎麼應對大臣們的渴望?

漢朝,劉徹面對著眾多大臣對蘇合香酒的渴望,自己更加渴望,並且理直氣壯:“眾位愛卿回家試試,朕來瞧瞧誰家釀的蘇合香酒更好。”

大臣們:“……”

哪怕是主父偃也吹不出來,嘴角直抽。

陛下你是不是聽錯了,宋朝是皇帝給大臣釀酒,不是反過來的!

今天的劉豬豬,依然是那麼霸道不講理。

秦朝,嬴政雖然沒興趣給大臣釀酒,但是很大方,讓夏無且和太醫們去研究,研究出來了給大臣們賞賜。

雖然不願意親自出力,但是親自出錢了。

嬴政面對著眾人試探的小眼神,霸氣十足一揮手:“賞金兩千鎰,去買藥材買酒。”

眾人大喜過望,兩千鎰,這得做多少蘇合香酒啊!

他們跟家人都可以喝到吧!

今天的始皇帝依然霸氣側漏!

至於天幕提醒的什麼有毒,啥??來[]?看最新章節?完整章節,酗酒過度不也是有毒,怕什麼,喝了再說!

【宋仁宗時期,不僅宋仁宗趙禎自己研究藥方,在古方“甘橘湯”中加入荊芥、防風、連翹製成治療咽喉口舌疾病的“三聖湯”,醫療作用非常顯著,還進行了重要的醫學創舉。】

宋仁宗有感地方缺少良醫,而《太平聖惠方》過於繁雜,令醫官周應從中選摘切要方劑成書,編成《簡要濟眾方》五卷,標脈證,敘病源,去蕪取精;

慶曆六年,何希彭又對《太平聖惠方》進行認真篩選,輯為《聖惠選方》一書,這本書精簡的質量更高,此後被選為醫學教科書沿用數百年。

.

秦朝時期,夏無且那叫一個羨慕:“一位皇帝編一本醫書,這宋朝得有多少醫書啊!”

這是醫家的天堂……等等,大宋好像老是被敵人按在地上摩擦?

那沒事了,他還是更喜歡太平盛世。

明朝時期,李時珍同樣很羨慕。

“大宋如此重視醫,再看看我大明!哎!”

帝王昏庸,連太醫院都跟著昏庸,烏煙瘴氣!簡直是醫家恥辱!

【有了好的醫學教材,自然也不會缺好的醫學教育製度。】

【宋朝醫學教育最具特色的成就之一,就是王安石變法後,創造的“三舍升試法”。】

【慶曆新政時期,仁宗詔令在太常寺公開講學招收醫學生,標誌著醫學的開始。範仲淹在變法中提出“不為良相,願為良醫”,對宋朝的文人學醫起到很大的影響作用,哪怕後來慶曆新政失敗,範仲淹被貶,依然啟迪了不少有識之士選擇棄政從醫。】

範仲淹:“……”

他剛剛上書《奏乞在京並諸道醫學教授生徒》,向朝廷稟告汴京開封的醫學狀況令人擔憂,提議讓國子監從尚藥局裡挑選名醫孫用和、趙從古等知名醫者,於武成廟講說《素問》《難經》等文字,召集京城醫生學徒去聽課,跟著學習,學滿三年後再考試,成績優異者入翰林院。

現在政策還沒實施,天幕就告訴他:有用,但是失敗了。

不僅失敗,他還被貶官了。

人死政消,在大宋他雖然隻是貶官,但是既然新政失敗,想必這項製度也會跟著消失。

但是再一想依然對世人有影響,範仲淹還是繼續提筆往下寫。

既然有影響,那就不失敗,他的新政,依然是成功的!

【宋神宗時期,王安石變法提出“三舍升試法”,因材施教將醫學納入到科舉的範疇。】

【“三舍升試法”就是通過實施嚴格的考試評價方案,建立分級教學、分級管理、逐級升學的管理製度——已經接近現代的年級教學年級升學製度。】

天幕先放出北宋的“三舍”:

學校每年春日先進行招生考試,錄取規模為300人,低年級就是外舍,為200人;中年級是內舍,規模是60人;高年級就是上舍,規模是40人。

學生依據學習成績,先“外舍”再“內舍”?_[]?來[]&看最新章節&完整章節,然後進入“上舍”。

考試還仿造大學之法,每月一次私試,每年一次公試。成績分為優、平、否三等,優良者補升內舍,間年舍試一次,成績為優平二等者補升上舍。

上舍再分上、中、下三等,依據學生的品德和技術水平來定。

醫學校不僅注重上課時期的理論課、專業課,實施卷面考核,還注重一年的實習基地的臨床記錄,按照療效分為上、中、下三等,十全為上,十失一為中,十失二為下,失其三者降級,不及一半就要被除名。

等學生學業期滿後,還要舉行畢業考試,考試還分臨證成績和理論測驗兩種。

此後,根據學生的考試成績,學而優則仕,分彆派往地方或者州府為醫學博士、學正、學錄或者醫學教授等,若是在地方醫學學滿一年,再次遇到考試,成績優異者就補為醫官,或者往上級機構提拔,采取“激勵機製”。

.

天幕再放出現代的學校。

分兩個學期,一個是開春,一個是九月。

但是招生考試一般是六月,決定進入哪所學校。

現代先按照年齡分年級:小學,初中,高中,招生人數比北宋多了數百倍;

九月開學後分班考試,再按照成績優秀與否分班級:普通班,實驗班,英才班。

單純是從名字就能看出成績的差異來。

學校進行考試,除了分數,還有評級,就是優、良、中、差。

醫學院同樣也有實踐課,醫學生要去規培,實踐課的成績同樣與紙面的考核成績一起計入總成績。

現代醫學院也同樣有畢業考試,考試分臨床和理論。

畢業考試後,同樣會安排到各個醫院,在醫院內就有各種副主任、主任、院長等,也相當於古代的醫官製度。

【是不是覺得二者幾乎一致?沒錯,這種分級分層教學的方法,至今依然被沿用,王安石真是全才,不僅僅懂文學懂政治懂經濟,還是一位教育專家!】

再次被誇的王安石,表面上面無表情,心裡樂開了花。

王安石跨越了宋真宗、宋仁宗、宋英宗、宋神宗、宋哲宗五位皇帝,但是在宋神宗時期才得到重用,實行變法。

這一時刻,不同時空下的王安石,都得到了帝王或者身邊朋友的青眼,對他的一些改製政策終於開始認真研究。

而對其他古人而言,更為震撼的是天幕中講解現代分級教育時出現的現代學校和醫學院。

“現代的學校,招生竟然有這麼多人!”王安石很快就發現了天幕裡面的招生考試,烏泱泱一群人湧入學校,分彆進入不同教室,竟然都是在進行招生考試!

這何止是幾百,簡直是成千上萬!

而且現代的學校,不同年齡段的學校人都很多!

幼童,少年,青年,都是男女學生混雜,男女教師都有!

“天幕提到過,後

世有14萬萬人,果然是人口眾多。”範仲淹羨慕道,“如此多的勞動力都在學校讀書,還能有人在社會上勞動和交稅,有人真好。”

宋仁宗深以為然:若是大宋有這麼多人,那得交多少稅啊!羨慕!好羨慕!

?想看西羚墨的《直播帶秦皇漢武開眼看世界》嗎?請記住[]的域名[]?來[]*看最新章節*完整章節

【北宋末年,社會上出現了一批以往朝代沒有的特殊人群——儒醫,儒醫的出現可能讓人意想不到,是出現在宋徽宗時期。】

【宋徽宗趙佶除了喜好書畫,擅長瘦金體之外,還有個愛好,好醫。】

【趙佶親自撰寫了醫學著作《聖濟總錄》,藥理醫法方劑非常詳細,他也是我國曆史上唯一一位親自編纂醫學著作的皇帝。】

趙光義:“……”

這個丟人現眼的後代,竟然也有點功績?

趙匡胤看著他冷笑,彆的不提,不敢打這方面,真的與這弱雞弟弟挺像。

朱元璋也在嫌棄:“這宋徽宗有什麼好說的,靖康之恥還不夠丟人的嗎?”

朱棣嘴唇動了動,最終什麼都沒說。

他想起了天幕提到過的大明的土木堡之變,那是大明版本的“靖康之恥”,可是想想那也是他的子孫,丟人,不想被老朱打,還是閉嘴吧。

【宋徽宗在位時期,不僅建立天水畫院,還建立了醫學校,還編纂了兩部醫書:《和劑局方》和《聖濟總錄》。】

“這書,我也看過。”

南宋時期,金國的淪陷地裡還有漢人緬懷著這熟悉的《和劑局方》和《聖濟總錄》。

宋徽宗同樣花費大力氣,把這兩本書刊印後發放給民間,因為通俗易懂,病例選取的接近普通百姓的生活,流傳性很廣。

“徽宗皇帝還設置了官藥局,收購民間藥材製作,然後出售經官府的大夫炮製過藥材或成藥,比藥商賣的便宜許多。遇到災荒疫情,還會發放免費的湯藥給我們預防疫情。”

漢人說著,長長一歎:“皇帝陛下啊,您是好人,可是不會做皇帝就不要當皇帝嘛,當個富貴王爺不好嗎!”

他也不想承認這麼恥辱的皇帝,不想回憶那段恥辱的過去,可是他還是認可大宋的。

大宋曾經那麼輝煌,大宋的皇帝也並非暴君,可是,可是……

可是怎麼那麼無能!

國君丟臉丟得是整個國家的臉,讓他在金人面前都抬不起頭來!

【宋徽宗設置了從中央到地方的各級醫學校,從各儒學中選拔通曉醫術或者對醫術感興趣的人員入學,既教授專門的醫學知識,又學習儒學經典並進行考試。】

【此外,宋徽宗還按照儒生科舉的官階,設立了22階醫官,將“大夫”、“郎”等不同品秩的官階授予醫官,大大提高了醫官的地位。現代我們對醫生尊稱“大夫”,正是始於宋徽宗。】

【自此,儒醫成為了一個有儒學教養有修為的群體。】

整個社會的醫生,素質大大提高。

這樣的環境與氛圍,也為宋朝後來名醫輩出醞釀好了足夠好的條件。

【從醫入仕不僅可以得到物質上的厚待,還能提高自己的社會地位,因此不少人都趨之若鶩,使得宋後期一度出現了醫官泛濫的情況。】

【官方不僅僅出面組織人員編纂醫書和本草,設立校正醫書局、惠民局、和劑局、安劑坊、養濟院、福田院等醫學醫教機構,對民間百姓而言也是巨大的福利。但是另一方面,也增加了朝廷的開支。】

劉徹算是看明白了大宋的作風:“的確是瘸腿。這就像是後宮,喜歡哪位夫人,就隻去哪位夫人那,這怎麼能行?就不懂雨露均沾嗎?”

大臣們:“…………”

今天的陛下,也讓人槽多無口。

【秦漢時期巫醫不分家,唐朝時期依然有巫術的影子,比如宮中也有巫蠱的影子。但是到了宋朝時期,第一次有了明令禁止巫醫治病的法令:

“兩浙諸州先有衣緋裙、巾單、執刀吹角稱治巫者,並嚴加禁斷,吏謹捕之。犯者以造謠惑眾論,置於法。”】

【這不僅僅是肅清巫術亂治病的毒害,還帶有一定的政治色彩。在南方有些地區,巫憑借著自己略懂草藥醫術的手段,會編造自己可通神鬼的假象,然後欺騙百姓,蠱惑人心,造謠生事,在部分地區甚至還會發現殘忍的獻祭現象。】!

西羚墨向你推薦他的其他作品:

:,

:,

希望你也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