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23 章 醫學與生命7(1 / 1)

【先說長壽的張蒼,大家可能對張蒼更熟悉的是他的數算,和他的屁/股。】

張蒼:???

他數算好的確,還有他屁/股什麼事?

等等,難不成是……

【相傳張蒼膚色雪白,投奔劉邦後,曾“坐罪當斬”。古時候斬首要脫衣服,寬衣之後,王陵見張蒼“身長大,肥白如瓠”“怪其美士”,便向劉邦求情,饒他一命,於是張蒼就這麼活了下來。】

荊咕樂子人性格發作,特意做了個卡通人動圖:

一個頂著“張蒼”名字當臉的卡通小人,被判刑:“斬!”

獄卒把“張蒼”按倒,衣服扒掉,剛把他按著跪下,頭朝前伸長脖子準備下刀,一名臉上寫著“王陵”的人從身後經過,眼睛大睜:“哇,好白一瓠!”

為了表示有多相似,還放出了西漢時期的青銅器:瓠,給大家對比。

生動形象,立刻讓大家知道了張蒼的背面身形如何,尤其是臀部。

“哈哈哈哈!”

“張蒼你的屁股出名了哈哈哈哈!”

“我沒看到我不信!快讓我也瞧瞧!”

漢朝時期,大家開始齊齊大笑,不少人開始好奇地打量著張蒼的背後,讓張蒼囧的不行,臉漲的通紅。

秦朝時期,所有君臣看向了禦史張蒼。

投奔了劉邦?那個漢朝的開國皇帝?

劉季奉旨辦事不在朝中,大家隻好看張蒼一個人。

此時的張蒼有點慌,被天幕點出自己後來效力漢朝效力劉邦,這不就等於背叛大秦了嗎?

【根據史料記載,張蒼膚白、個子高,屬“奇貌”。在秦漢戶籍記錄中,有膚色一項,從已經出土的文獻可以看到,大部分人的膚色是偏黑色、黃色,隻有極少數人是偏白色。

其中張蒼和張蒼的兒子都是身高八尺有餘,膚白,並且封侯。張蒼的父親身高不足五尺,孫子身高僅六尺,可能遺傳的是張蒼母親的外貌。】

【張蒼,雖然論名聲不如秦漢許多文臣武將,但是論長壽,他笑傲秦漢所有人!】

漢朝漢高祖時期,所有君臣看向了計相張蒼。

劉邦有些好奇,張蒼與自己差不多是同齡人,難不成張蒼比自己長壽很多?

漢文帝時期,劉恒想起剛被貶的丞相,有點不自在,也有點好奇,這位如今已經老邁的丞相到底什麼時候死!

不同的平行時空,張蒼都成為了眾人矚目的視線焦點。

大家都很好奇,這一位天幕重點介紹的老壽星,到底有多長壽。

很快,天幕揭曉了答案:

【張蒼,保守估計活了104歲!】

天幕下一片嘩然!

張蒼瞪大眼睛,又是驚喜,又是不可思議。

然而這還沒結束。

【說保守估計,因為張蒼出生時間有點爭議,在秦滅周之前應該已經出生了,因為

不明,從周赧王退位的公元前256年開始計算,是活了104歲。正常算,應該不止104歲。】

【張蒼,熬死了秦始皇、秦二世,熬死了漢高祖、呂後、漢惠帝、漢文帝,還熬死了與他同時期的眾多名臣名將,比如蕭何、張良、曹參等人。而且這些人其實都不短命。】

被點名的一群人齊齊心情複雜。

本以為自己是短命早死才被張蒼熬過去,結果天幕特意來了句“都不短命”,那說明他們其實都還算長壽,隻不過張蒼實在是太能活了。

誰能想到呢,這一個文治武功在秦末漢初都不算醒目的張蒼,竟然這麼能活!

【這個長壽,皇帝都得嫉妒。】

【比如劉邦,跟呂後仿佛是孽緣,兩人竟然都活了61歲,都還是因為傷重不肯就醫要信巫死去,好好療傷沒準活的更長久。】

【雖然兩人的傷原因不同,劉邦是箭傷,呂後是被狗咬,都是外傷。呂後勸劉邦好好看病療傷還被劉邦罵了,結果呂後受到影響,自己受傷後也不肯用醫,不愧是兩口子。】

呂雉嘴角一抽。

果然是孽緣,有了天幕的提醒,這一次她被狗咬了一定好好療傷,誰要這鬼孽緣!

劉邦笑嘻嘻瞅一眼呂雉:“咱倆看來的確有緣。”

呂雉面無表情在心裡補充:沒錯,天幕也說了,孽緣。

劉邦看到呂雉的表情就猜到她在想什麼,哈哈一笑,又看向張蒼。

他是真正的出生於公元前256年,看著張蒼好奇:“你到底什麼時候出生的?”

張蒼覺得眾人的視線已經讓他渾身不自在了,尤其是聽到天幕說什麼“皇帝都得嫉妒”,非常不安,一口咬死:“天幕說得對,臣就是周赧王退位那年出生的。”

劉邦嗬嗬。

張蒼越是這麼說,他越是不信。

秦朝時期,張蒼的同門李斯是真的羨慕的差點眼睛都紅了。

同是荀子門生,怎麼他眼瞎選了胡亥變成了奸臣,跟著大秦一起沒了,張蒼不僅跟對了劉邦,在漢朝拜相,還能活到104歲!

就連嬴政也投來若有所思的眼神,看得張蒼縮了縮脖子,有點害怕。

偏偏天幕並沒有發現他的尷尬,還在繼續吹他。

【張蒼雖然以荀子學生和數學家的身份聞名,文能治國,武能領兵打仗,漢初時是憑借戰功封侯。】

張蒼在秦時當官,在漢初時繼續當高官。

到漢文帝時期,以80歲高齡拜相。

劉恒是想要分散相權,特意選的最年長的張蒼,但是沒想到張蒼那麼能活,當了17年丞相還不死,於是隻能設計把張蒼擼下去,換上自己更喜歡的賈誼。

但是賈誼上任沒多久,還沒來得及施展所長,沒了;

劉恒幾年後,也沒了;

反而是被貶回老家的張蒼,天天打著五禽戲,送走一個又一個老朋友。

.

劉恒:“……

張蒼是李斯同門,是秦始皇時期的人,那時他根本還沒出生。

他比張蒼小那麼多,竟然死在張蒼前面。

突然想召回張蒼了,要不一起在朝廷裡按忙於公務,看誰先熬死誰?

賈誼:“…………”

好消息:他當丞相了;

壞消息:剛當上就死了,啥也沒乾成。

漢文帝時期,已經被貶回到家鄉的張蒼放肆大笑:“哈哈哈哈哈哈,你們比老夫能耐又如何,沒一個活過老夫!”

【而且張蒼的兒子也很長壽,他活著也不寂寞,大概100歲的時候還能罵80歲的兒子逆子。】

天幕找了一個網絡上的類似視頻:

隻見一個白發老頭子,舉著拐杖追另一個白發老頭,以為是兩兄弟玩鬨,其實是父子。

白發老頭罵著前面的白發老頭:“逆子!逆子!”

放在張蒼和他兒子身上估計很有可能出現這個畫面。

古人看得羨慕極了。

自己長壽的活到了104歲,老了還有同樣長壽的兒子陪著,這是什麼天倫之樂!

但是這還不是結束。

【不過大家以為104歲就是極限了嗎?不!】

【還有“藥王”孫思邈,他的年齡同樣是個謎!】

【根據後世的猜測,孫思邈保守估計是101歲,也有說他活了120歲,不保守一點,也可能是活了141歲!】

唐高宗時期,正在與太醫署的太醫合作編寫《唐新本草》的孫思邈手一抖,毛筆抖落一團墨水,模糊了紙面上的字跡。

他自己也很震驚,但是同僚比他更震驚!

“藥王!你是藥王!”

“什麼藥王,這是老祖!”

“是神仙!孫神仙!”

太醫署的太醫們一個比一個語氣誇張,就差要頂禮膜拜了。

孫思邈哭笑不得:“老夫沒這麼老,可能是後世史料出錯了。”

但是太醫們不聽,就算不保守,也有101歲,還是很令人羨慕!

【相傳,孫思邈生於西魏大統七年,也就是公元541年。據說他自幼體弱,家中為了給他看病散儘家財,於是長大後立誌從醫。用他自己的記載的話來說便是:“幼遭風冷,屢造醫門,湯藥之資,罄儘家產。”】

【據說獨孤信曾經誇過幼年的孫思邈為“聖童”——沒錯,就是那位史上最強嶽父,三個女兒都是皇後的獨孤信!】

獨孤信的長女是北周北周明帝宇文毓皇後,諡號明敬皇後;

第四女是唐高祖李淵之母,追封元貞皇後;

第七女是隋朝隋文帝楊堅皇後,諡號文獻皇後。

獨孤信自己曾以美貌著稱,被稱為“獨孤郎”,“側帽風流”說得就是獨孤信,出自獨孤信出城打獵回城時,帽子被風吹歪了結果彆樣俊美,滿城人都跟著學習他側著戴帽子。

獨孤家在周、隋、唐三朝都

進入皇室,三代都為外戚,一時之間權傾天下,這樣大權在握的人誇獎孫思邈,可謂是對他非常喜愛了。

.

“側帽風流?能有朕風流?”自戀劉徹上線,一邊有了點攀比心,一邊又有了好奇心。

這獨孤郎的女兒應該也很美貌吧,可惜,無緣一見。

天幕怎麼不放一下圖片呢,遺憾啊!

.

而對於家中有女兒的民間,尤其是有點條件的大臣來說,頓時心動了。

原來女兒可以這樣投資的嗎?

隻與大臣聯姻算什麼,不但可以當皇帝嶽父,還可以當三位皇帝的嶽父!

一時之間,不少有女兒的大家族都開始要求,對女兒加重培養,要按照能當皇後的標準去培養!

【長大後,孫思邈曆經南北朝、隋朝、唐朝三朝,因為醫術高超,隋文帝楊堅、唐高祖李淵、唐太宗李世民都曾經邀請他入朝為官,但是都被拒絕了。】

【唐高宗時期,孫思邈再次被邀請到長安,這一次與朝廷合作編書,但是依然沒有接受官職。編完《唐新本草》後,孫思邈再次回到民間。】

李世民感慨萬分:“朕曾經見過孫藥王,當時還覺得70多歲的老者健步如飛,一定能更加長壽。想不到可以這樣長壽!”

這位老者比自己都能活,還能為自己兒子效力編書,不僅身體康健,顯然思維依然敏慧。

再看看滿朝文武,已有不少一起走來的開國功臣垂垂老矣,顯出明顯的老態。

比如房玄齡,杜如晦,李靖,年紀都不小了,其實是與他父親李淵一輩的人。

李世民比李靖小27歲,比房玄齡小19歲,比杜如晦小14歲,但是這裡面反而是杜如晦死的最早。

儘管他們還不知道自己的死,但是能明顯感覺到體力衰退,力不從心,看到孫思邈如此年紀還能去編書,頓時更加羨慕了。

【孫思邈著《千金方》《千金翼方》,其中《千金方》是華夏曆史上第一部臨床醫學百科全書,被國外學者推崇為“人類之至寶”,在華夏古代與現代也多中醫學者的必學教材;】

【孫思邈幾乎是全才,精於內科、婦科、兒科、外科、五官科等,把婦科卷與兒科卷置於《千金方》卷首,讓後世醫者也開始重視曾經不被重視的婦科、兒科;】

【同時,孫思邈也是第一個完整論述“醫德”的華夏古代醫者,第一個發明手指比量取穴法,第一個創繪彩色《明堂三人圖》,首創了多個第一。】

【孫思邈是大家比較熟悉的“藥王”,在這裡就不多說,直接看內容吧!】

荊咕直接把孫思邈的各種“第一”放在天幕上,長長長長的名單,密密麻麻看得讓人震撼到說不出話來。

“不愧是藥王!”漢朝張仲景看著裡面的內容,佩服一句,沒有多說其他話。

無他,忙著抄天幕上的內容。

雖然弟子可以抄,還是覺得這樣的聖人自己親手抄寫比較有誠

意。

秦朝的夏無且等太醫和醫家弟子,一個個瘋魔了一般,一邊抄一邊嘴裡念念有詞,狂熱到讓人忍不住懷疑孫思邈若是在面前立刻會上去磕一個。

而在唐朝,孫思邈本人一如既往的謙遜。

“天幕都這樣誇我了,我不寫得更好都對不起‘藥王’這個稱呼。”

太醫署的太醫們心裡淚流:彆卷了,彆卷了,藥王都這麼卷,他們不卷起來怎麼好意思!

不行,藥王都如此勤奮,他們也得跟著學,蹭蹭藥王的福氣,沒準自己也能當個“針王”“灸王”。

太醫署的太醫們各懷心思,看著彼此的眼神如同看情敵,為了未來的榮譽和成就,開始暗自較量起來。

【再說回朝廷的醫療措施。】

【雖然太醫署沒有面向民間,但是唐朝的各位有為帝王都比較重視醫療,各有各的措施。】

【比如說,唐朝已經有了通過保護環境來防治疫病,妥善處理疫病屍體等,這是從唐高祖李淵時期開始的。】

李淵撫須自得:“朕也是有些功績的嘛。”

瞧瞧,後世還是記得他的這些施政措施。

【李世民就不說了,他做得太多了,我們說說那些被唐太宗光芒掩蓋的其他帝王們。】

李世民哈哈一笑。

“是也該給其他子孫一些機會。”

不然隻誇他,他也會驕傲的。

貞觀朝的大臣們會心一笑,作為實施那些後世留名的措施的貞觀名臣,他們也很大度!

【唐高宗顯慶四年,由宰相領銜,尚醫局與太醫署共同編纂了《新修本草》,這也是世界上第一部由國家頒布的藥典,這本就是由孫思邈與官方主編的醫書。】

【武皇期間,將民間的癘人坊收歸國有,朝廷設置悲田使,病坊也稱為悲田坊,男女彆坊,四時供承,由朝廷來為癘人養病治療。到唐武宗時改名為“養病坊”,此後一直延續下去,民間也有了大量的慈善機構性質的病坊。】

唐朝,佛教的民間慈善醫坊開了很多,許多貧家家中有小兒或者老人實在看不起病,就會送去寺廟。

寺廟幫助小兒看病,小兒長大後還可以在寺廟學佛經,從而得以識字學文,未來可能出家,也可能不出家。

老人同樣如此,在寺廟的醫坊得到救治後,就會反過來幫助其他人。

其中比較出名的一座醫坊是僧人釋智岩所開,相傳他事必親躬,為病人熬藥換藥,甚至親口吮吸膿瘡。

.

縱觀隋唐,有些地方上的私人官員,或者世家大族也會開辦私人醫坊,接收那些無力治病的貧農。

比如隋朝時期,有一位岷州刺史辛公義,開辦的私人醫坊大到可以安置病床數百,接待的病患不論身份富貴,安排了大夫治療照顧,還安排了官差巡邏以維持秩序。

遇到疫情時,辛公義親自盯著,在病患收容廳裡放了一個坐臥兩用榻,一邊處理公務,一邊隨時查看全州患者的情

況,日以繼夜,與患者共存亡。

岷州發生瘟疫時,有些家人都拋棄了患病的家人,辛公義不願意拋棄,讓小吏在全州範圍內找到被家人遺棄的病患,將他們送到自己的醫坊內,甚至拿出自己的俸祿去采買藥材,耗儘家資去救助病患。

?本作者西羚墨提醒您《直播帶秦皇漢武開眼看世界》第一時間在.?更新最新章節,記住[]?來[]@看最新章節@完整章節

並且辛公義已經意識到了疫病會通過屍體傳播,采取的是“火葬”的形式,能更徹底的消滅瘟疫病毒。

因為辛公義的舉措,讓岷州人稱他為“慈母”。

後來辛公義調任山東牟州,處理冤假錯案,平定典獄,同樣得到了牟州百姓的愛戴。他一生官職不高,但一直做實事,被百姓記在心裡。

.

天幕下,隋朝時期,辛公義原本並沒有太在意天幕正在講述的大唐。

唐朝再好,也不是他的朝代,一想到改朝換代會帶來的戰爭與死亡,辛公義隻會更加揪心。

他正在巡視自己的醫坊,囑咐大夫:“好好照顧病人,你們自己也要注意防護,天幕上提醒過的口罩好好戴,最近有沒有被傳染的?”

大夫:“大人,這口罩的確有效果!”

“那就好……”辛公義正要再叮囑一些,突然聽到有人在喊自己,“辛大人,天幕在說你!”

辛公義愣了,他好像確實聽到了自己的名字?

再抬頭一看,天幕講述了自己的故事,還說百姓稱他為“慈母”?

辛公義的臉頓時鬨了個通紅。

他一個大男人,怎麼被人叫做“慈母”,從來被孩子叫爹,難不成日後還要被喊“娘”?

病人與大夫、官差們一起善意的笑了。

“辛大人,日後我們就叫你辛慈母了!”

辛公義連連擺手:“不可不可,我堂堂七尺男兒……”

然而他路過一處,大夫笑嘻嘻喊他:“辛慈母辛大人……”

辛公義:“不可……”

官差喊他:“慈母大人……”

辛公義:“不……”

病人喊他:“慈母……”

辛公義:“…………”

【唐玄宗李隆基令每州寫本草及百一集驗方與經史一起主場,還頒布了玄宗親製的《廣濟方》,要求郡縣用大版刻錄,在村坊要塞路邊張榜公示,普及醫藥知識;】

【唐德宗李適時,以同樣的方法頒布了《貞元集要廣利方》。】

【唐文宗李昂時期,劍南到浙西發生流行性瘟疫,唐文宗遣醫送藥,並且免除部分賦稅,給予衣糧布帛等物品,疫情造成死亡後,朝廷將孤兒收養,官府給米糧養大;疫情過後,唐文宗進行了罪己詔,還給與財力和物力上的支持;】

【總體來說,能看到有為之君還是能心係百姓的。】

被提到的唐德宗、唐文宗受到天幕的認可,一個比一個高興。

“看來朕這罪己詔沒有白下。”李昂想起劍南的疫情,那難過的日子,自己日夜憂心,卻還是避免不了死亡。下罪己詔時也曾擔憂激起民反

,擔心自己不是個合格的帝王才被上天降罪。

好在,現在看來是對自己的考驗,而自己通過考驗了。

【隋唐時期,對疫情的醫療控製方法,許多手段我們現在看著也很眼熟。】

【唐朝已經有了疫病防治理念,太醫署每年都會配合治傷寒、時氣、瘧疾、痢疾等丙的藥物,在疾病流行區發給患者。】

【各地方官府的醫務人員主要就是負責這些疫情,發生疫情災難時,擔負起醫療救治任務。】

【每到疫情,朝廷會及時遣醫送藥。

局部地區發生疫情,由地方管理直接處理,郡縣施與醫藥。較大區域發生疫情,朝廷會派出使者,視察疫情,遣醫送藥。】

【比如唐太宗時期,貞觀15年、16年、17年、18年、22年,都分彆派遣醫官到夏、穀、徐、巴等十餘州送藥救治。】

【重點:都是免費的!】

這一次的誇獎,李世民卻開心不起來。

“等等,這麼頻繁的嗎?!”

“十餘州!這麼多地方!”

大臣們立刻忙碌起來。

這麼多疫情,如果不是天幕提前提醒,對大唐是個巨大的打擊,無論是大臣還是百姓都不好過。

“讓地方官府迅速備藥,還要軍隊警戒起來,防止有人借此生事。”李世民一道道命令發下,整個大唐官府機構都開始運行起來。

【唐朝時期的醫藥防疫,已經有了多種手段。

比如唐朝敦煌地區,民間開始用雄黃作為消毒劑,投入井水中預防消化道疾病。】

荊咕再次做出詳細的藥方清單,列在大屏幕上,頓時讓古人更方便抄寫。

孫思邈《備急千金要方》卷九中也曾記載記載:“辟疫氣,令人不染……歲旦屠蘇酒。”

屠蘇酒的成分是大黃、白術、桔梗、蜀椒、桂心、烏頭、菝葜等。

其中一種防治疫病的方法,就是浸水法,用屠蘇酒來防疫病,自製屠蘇酒口服,然後把藥物的渣放在井水中浸泡消除水中的病毒。

還有燒藥材煙熏空氣來消毒:用太乙流金散、殺鬼燒藥方、辟溫殺鬼方等藥方抓藥,用火燒煙熏來辟疫氣;

還有用懸掛、攜帶藥材來辟疫的方子:虎頭殺鬼方等。

這些藥方中都含有雄黃、雌黃、朱砂、鬼箭羽等藥物,焚燒對多種病菌有殺滅或者抑製作用。

房舍,畜圈的消毒和殺蟲都使用此法。

還有醋熏法,燒一顆石頭,把它燒熱,然後取醋點在石頭上,一直熏到醋的氣味遍布整個屋子,取醋的蒸汽消毒空氣。

【經曆過禽流感的朋友們,有沒有覺得很眼熟!】

【醋熏法!醋熏法!】

而且這種點石熏香法,與現代的鏡頭熏香也有些相似。

把陶瓷的精油燈加熱,滴上幾滴精油,讓精油的氣味在受熱過程中揮發,香味遍布整個空間,就是現代的“芳香療法”。

【隋唐時期,婦產科也得到了重大發展,這就不得不提一下唐朝婦產科專家昝殷,和他所著作的《經效產寶》。】

【《經效產寶》是華夏第一部產科醫學專著,對後世產科醫學發展所作出的貢獻是不可磨滅的。宋·楊子建的《十產論》、李師聖的《產育寶慶方》、南宋·陳自明的《婦人大全良方》都受到《經效產寶》的很大影響。】

?本作者西羚墨提醒您最全的《直播帶秦皇漢武開眼看世界》儘在[],域名[]?來[]看最新章節完整章節

【《經效產寶》對海外同樣有巨大影響,流向了朝鮮、日本等國。朝鮮金禮蒙的《醫方類聚》記載了大量的有關內容。不久就傳入日本,和《千金要方》、《千金翼方》等一樣,受到日本醫家的歡迎,在世界婦產科發展史上都占有重要地位。】

【昝殷非常擅長食療法,另外還撰寫有《食醫心鑒》三卷,是今存較早的飲食療法專著,但是很可惜,原書在宋代尚存,後失傳,現在流傳的本子是日本人從《醫方類聚》中輯出,僅存1卷。】

弘曆看到這本書有些眼熟:“這本《紀效產寶》大清是不是也有?”

紀曉嵐作為主編,比他更熟悉:“沒錯,我們正在編寫的《四庫全書》有錄入。”

“那為什麼後世沒有?”

紀曉嵐小心提醒:“後世是《食醫心鑒》失傳……”

弘曆:盯——

紀曉嵐懂了:“臣這就把《食醫心鑒》也錄入《四庫全書》。”

但是,弘曆不得不考慮更糟糕的情況。

“朕懷疑,《四庫全書》也失傳了,不然這本書錄入那麼多本古代典籍,沒理由連參考都沒有。”弘曆說著就想到了自己最厭惡的那一幕,“那八國聯軍曾經闖入紫禁城和圓明園,很可能全部搶走了!”

紀曉嵐同樣憤怒,自己辛苦編寫的書便宜了蠻夷,他現在真希望世界上有鬼,這樣自己死後可以自己掀棺而起,弄不死那些侵略者!

弘曆一聲冷哼:“待《四庫全書》成書後,每個大臣家中發一套,朕就不信《四庫全書》一套都傳不下去!”

【隋唐時期,已經有了對養老的意識,雖然還沒有形成係統的養老醫學,但是已經與我們現代的養老觀念很相似了。】

【《千金翼方·退居》言:“親故鄰裡來相訪問……宜談笑簡約其趣,才得歡適,不可過度耳……還須蓄數百卷書……悶來閱之,殊勝悶坐。”“家事付與兒子,不得關心,勿令數數往來憒鬨也。”】

【可以看到,唐朝時期的醫術一方面主張老年人不能精神沒有寄托,要進行適當的社交、學習和娛樂,另一方面反對老年人勞心耗神,認為老人對家庭瑣事儘早放手,以平心養神。】

【現代醫學養老同樣是這樣的主張。】

荊咕直接放出退休老人的清晨生活。

在年輕人忙著早七早八上班時,也隻有退休老人能悠閒地去公元開始自己一天的娛樂生活。

穿著白色練功服的銀發老人提著太極劍,在公園剛剛開門,就迫不及待走了進去。

一路上有不少熟人與他打招呼:“

老張,來練劍啊。”

說話的人提著保溫杯和樂器盒,老張含笑點頭:“是啊,老王來練二胡啊。”

兩人一起走向平日常去的地方。

老王坐在湖邊的亭子裡,被翠竹環繞,面朝著湖水悠閒地拉著二胡。

老張走向一片開闊的小廣場,那裡另一位練劍的夥伴早已抵達。

夥伴打開隨身攜帶的收音機,兩位銀發老者便跟著收音機的音樂節奏開始練劍。

伴隨著天色越來越亮,公園裡也越來越熱鬨。

不一會兒,湖的另一邊響起了整齊的歌聲,那是老年合唱團開始了一天的練嗓子。

在湖邊的長廊裡,還有遛鳥的老人把鳥籠掛在長廊下,一起在交流。

遛鳥大爺交流養鳥心得,鸚鵡與八哥交流最新學到的人話。

“鵝鵝鵝,曲項向天歌。”

“白毛浮綠水,紅掌撥清波~”

有文化的鳥對詩,有音樂天賦的鳥對歌:

“天上掉下個林妹妹~~~”

“似一朵輕雲剛出岫~~~”

遠離熱鬨區域的山上亭子裡,還有大爺們在一起下棋。

從山上往下看,能夠看到公園裡分了不少區域,各自有各自的小天地。

有一起跳舞的爺爺奶奶,一起練雙人劍法的銀發老夫妻,一起跳扇子舞、水袖舞的奶奶團,一起唱戲曲的老姐妹們。

不少奶奶還帶著小孫子孫女,坐在嬰兒車裡鼓掌,大一點的還有直接跟著奶奶一起跳廣場舞的,儼然是個領舞小高手。

.

宋朝的養老福利做得不錯,朝廷的老年官員看得一點也不羨慕,笑嗬嗬心態很好地點評著:“哈哈哈哈,那小家夥跳得不比大人差。”

“後世倒是悠閒,比我大宋的養老還要悠閒。”

有人想起自己需要操心的不孝子孫,需要面對的心機政敵,再看看後世的老人,那叫一個生活有悠閒,紅光滿面。

也有老頑固對小孫子混在奶奶隊裡跳舞不滿:“小小年紀,跟老婦人跳舞成何體統!”

這話立刻惹得眾人不滿了。

“這麼大點,話都說不全,不要上綱上線。”

“跟奶奶跳舞怎麼了,我看那小子白白胖胖養得很健康,挺好的。”

“總比在大宅院裡因為後宅不寧莫名其妙死去好!”有脾氣烈的一口嗆道,堵的老頑固半天說不出話來。

他嘲諷的就是老頑固家裡的醜聞,兒子後院妻妾眾多,家宅不寧莫名死了好幾個孫兒,老頑固自己嚴肅,卻管不好自己兒子,沒少被人背後嘲笑,這麼拿到當面一說,頓時被氣得不輕。

眼看火氣越燒越旺,趙禎連忙安撫:

“咳咳,看天幕,看天幕。這種園子我大宋也不缺,也可以開辟一個出來給退休老人去練劍下棋。”

彆說,大臣們還真被說動心了。

北宋很流行園林,哪個官員沒有私人園林就是跟不

上潮流了,不少官員會大方地允許東京的文人進入園林參觀,連皇家園林也會對外開放。

總之,場地不缺。

退休老人也不缺,問題是有些年老官員甚至不願意退休,趙禎巴不得保守勢力退休之後提拔新人上來。

宋朝的製度是要求七十歲退休,但是實際執行能力並沒有執行開來,不然也不會有那麼多的“冗官”。

宋太祖時期,大理寺卿劇可久年過七十還不退休,把宋太祖趙匡胤惹惱了,將劇可久連降兩級,並強迫他退休。

宋仁宗時期,宰相張士遜到了77歲還沒退休,惹惱了一群諫官,說他年老無恥,拿朝廷當“養病之地??[]來[]♂看最新章節♂完整章節”。

宋神宗時期,宰相曾公亮74歲沒有退休,被人寫詩諷刺道:“老鳳池邊蹲不去,饑鳥台上禁無聲。”

宋朝的官員不僅俸祿高,補貼福利頗多,有“餐錢”“貼職錢”“薪炭錢”“公使錢”等補貼。其中“公使錢”主要是招待費,花不完可以裝進自己的腰包。

此外,皇帝對大臣們賞賜也很豐厚。

朝中近臣為皇帝寫詔令、春聯,為皇帝講詩書,給太子當伴讀,每次都有豐厚的賞賜,所得甚至超過他們的俸祿,這也是大臣們年過七十哪怕體弱多病也不願意退休的原因。

趙禎曾經嘗試過精簡機構,結果被大臣當街抗議,於是他又下恩旨:近臣退休後,除退休金外,每年寒食節還有一些實物補貼。但依然沒有解決冗官和退休問題。

因為天幕提到過得三冗,趙禎對精簡官員更加上心,看到提到的養老醫方和公園,立刻來了心思。

大臣們各有各的說法,但是心動的頗為不少。

雖然朝廷給的福利好,他們自家也不缺錢,當然希望能活得更久點,這公園裡的退休生活,似乎很吸引人?

【到了宋朝時期,儒生對“醫”的態度有了很大的轉變,“醫”終於從皇室走向民間。】

【宋朝時期,陳直撰寫《養老奉親書》是華夏現存最早的老年醫學專著,對老年疾病防治有了專門的係統論述,從重防重養的思想、病因病機的認識,到用藥處方等很多方面都有了詳細的分析。】

【當然,這本書也能看出隋唐的影響,比如很多對老年病的防治都來自隋唐醫書。】

【隋唐醫學,可謂是承上啟下,到了宋元時期,有了新的發展,我們先看看宋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