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19 章 醫學與生命3(1 / 1)

天幕曾經放過洗手歌,但是對古人而言,洗手看起來是一件很不起眼的小事,遠不如大巫跳大神時看起來神秘。

直到天幕這一次講出“糞口傳播”,用了一個生動到所有人難以忘懷的例子,古人終於意識到,疾病傳染的途徑原來就在身邊。

無論是大街上的汙水死水,家裡排水溝積累的臭水,還是自家茅房的糞便蚊蟲,都可以成為讓人生病的原因。

【漢朝人身上有什麼疾病,我們可以從考古中發現。】

【比如赫赫有名的馬王堆女屍,來自漢文帝時期的辛追夫人,2000多年來屍體沒多大變化,故此病理學醫生能夠解剖這具濕屍。】

“解剖!”追求長生的劉徹原本以為自己經過天幕的數次刺激已經淡定了,沒想到天幕還有更強烈的刺激。

“是把屍體剖開嗎?”

汲黯也有些不太好,光是想象一下自己死後被剖開的畫面,臉色就有些蒼白了:“天幕之前還剖開胸口給心臟搭橋,活人都能剖,死人也被剖開了……”

一些年邁的大臣已經開始考慮自己的後事,曾經有多羨慕辛追夫人死後不腐還留名後世,現在就有多恐懼死後被後人發現後掘墳剖屍。

“這也太可怕了,辛追夫人屍體千年不腐結果被後人剖開,這還不如腐爛算了。”

“後世人也太百無禁忌了……”

有些人甚至開明到開始苦笑:“現在我也覺得火葬挺好的,我寧願被燒成灰也不想死後還被剖開……”

隻有還年幼的霍去病好奇地撓撓頭:他很好奇,自己是怎麼死的。

自己死後,也會被後世人銘記嗎?

【根據解剖,這位貴族夫人生前百病纏身,患有膽結石、腰椎間盤脫出症、肺結核,也曾經右前臂骨折,最重要的是,是她感染了蟯蟲病、鞭蟲病和血吸蟲病。】

【這些寄生蟲能夠反應辛追夫人所生活的長沙國在當時的食水環境並不安全,一位貴族夫人都能感染這麼多的寄生蟲,那麼普通百姓可能感染的隻會更多。】

漢朝,北方地區的庶民嚇得趕緊離家裡的水盆水缸遠一點,生怕被什麼可怕的寄生蟲感染了。

連貴族夫人都避免不了感染,他們怎麼有辦法避免。

“還以為南方不缺水,方便耕種,沒想到水多了蟲子也多,太可怕了。”農人在北方少水的地方,還需要去很遠的地方挑水灌溉,原本羨慕南方的江河多,現在立刻開始覺得還是北方好。

有識字的年輕後生,看過幾本遊記就開始一本正經講故事:“南方多巫蠱,蠱蟲可厲害了,會要人命!”

有女人與人閒聊時道聽途說聽到過南方的故事,插話道:“聽說還有什麼‘情蠱’‘命蠱’,可以迷得男人不回家!”

一說到這種話題,大家的熱情就來了。

“聽說那邊的女人都會下蠱,厲害得很呢!”

“南方那種蠻夷之地,又是瘴氣又是蠱毒,

我這輩子都不想過去。”

“被貶的罪人才會過去,聽說都是站著過去躺著回來……”

聽著他們的談話,也有來自南方的商人欲言又止。

他們南方,真的沒有你們說的這麼可怕!

【這並不是孤例。】

【馬王堆女屍在湖南,辛追夫人出土後的第二年,在湖北江陵縣也發現了一具男屍,從他的口腔中發現了一枚刻有“遂”的玉印,墓中還有竹簡,記錄了他的身份:江陵西鄉市西陽人,爵位是五大夫,下葬於公元前167年,也就是西漢時期。】

【這位名叫“遂”的五大夫的屍體上,同樣發現了血吸蟲的蟲卵。】

【這也說明,漢朝時期的南方,比如湖南湖北等多水的地方,水裡有血吸蟲等多種寄生蟲的存在。】

對南方水域有多恐怖,曹操深有感受。

他的士兵都來自北方,來征討吳國,剛到吳地還沒拉開陣仗,就有不少士兵因為水土不服倒下了。

而這樣的例子同樣不是個例,秦始皇時期征討百越、漢武帝時期征討南越,都曾因為北方士兵到南方地區水土不服病倒有了大量傷亡。

【血吸蟲,在古代被稱作“水蠱”。】

【在漢朝,是“蠱”開始出現的一個時代,漢武帝時期甚至出現了二次巫蠱事件。】

劉徹猛地抬頭:二次巫蠱事件?這是怎麼回事!

【以我們現代的眼光看,從來沒有什麼巫蠱,古代眾多巫蠱事件,每次說得有聲有色,但是真要說誰見過養蠱和蠱蟲嗎?沒有。】

現代常有一種有關蠱蟲的養蠱方法:說“蠱”的取得是將眾多蟲子聚集在一起,使其互相吞噬,優勝劣汰,最後剩下來的那隻最毒的蟲子就是“蠱”。

這個說法來源於隋朝巢元方著的《諸病源候論》卷二五《蠱毒病諸侯》。

巢元方認為,養蠱人會通過這種方法製蠱後,通過飲食對人下蠱,受害人腹內疼痛以至死亡,家產會被下蠱人謀奪。

同樣是隋朝,《隋書·地理誌》也繼承了這種說法,認為“蠱”是“聚百種蟲,大者至蛇,小者至虱,合置器中,令自相啖,餘一種存者留之。蛇則曰蛇蠱,虱則曰虱蠱。”

但是這裡首先食物鏈就有點問題,蛇怎麼會吃虱子?虱子又怎麼吃蛇?

.

隋朝巢元方被說得一陣陣臉紅。

他是隋朝宮中的太醫博士,後成為太醫令,現在他的書還沒誕生,就被天幕指出有問題,頓時十分羞愧。

楊堅反過來寬慰他:“元方,你隻看到天幕指出你書中的問題,卻沒發現你的書已經傳到了後世,傳到了千年後,還有人在看,在研究。這說明儘管有不正確的地方,也一定有值得學習的地方。”

巢元方眼前一亮。

對啊,不然後世人怎麼知道自己書中的內容?

“既然你的著作能流傳到後世,不如現在就開始寫書,也讓我朝百姓受益學習。”楊堅臨時起意

,讓這本《諸病源候論》從隋煬帝時期的大業二年提前到了開皇之治時期問世。

巢元方鄭重領命,在心裡暗暗發誓:有了天幕的提醒,這一次,他一定要寫得更好!

《諸病源候論》,又名《諸病源候總論》、《巢氏病源》,是華夏現存最早的病因證候學專著,一直到唐宋還是醫學必學的著作,宋朝時期還將此書列為專業醫生的必修課本和醫科學生的主要考試科目。

其中有受到時代局限的地方,也有領先於時代的意識,比如說已經意識到了季節變幻容易得氣候病,還容易傳染他人,也就是有了“季節流行病”的發現,可以通過藥物預防,這樣的“預服藥”在那個時代屬於重要發展,對後來的中醫也有重要影響。

【真正往裡深入研究,“蠱”要麼是寄生蟲,要麼是傳染病,都是有因可循。

但是,“巫蠱事件”,是單純的政治陰謀。】

【比如眾所周知的劉徹,雖然廣為人知的是晚年因為巫蠱之禍冤殺太子劉據,但其實劉徹發動過二次巫蠱之禍。】

劉徹眼神微微一凝。

天幕這話什麼意思?

自己還沒兒子呢,怎麼就冤殺太子了?

他的大臣開始心驚膽戰,互相用眼神示意。

當陛下的大臣,好像有點危險啊,二次巫蠱之禍,連太子都躲不掉,他們作為大臣的,能不被連累嗎?

【第一次,是陳皇後,為了廢後,同時也是為了打壓陳皇後所屬的舊外戚竇氏集團;】

這一次,劉徹大權在握,以無子和巫蠱的罪名廢後,曾經扶持劉徹上位的館陶公主一脈勢力被打壓,館陶公主正是竇氏的女兒。

公元前135年,竇太後去世,劉徹開始掌握大權,幾年後廢陳皇後,清洗竇氏集團。

.

長門宮中,背負著善妒、無子、巫蠱詛咒等多個罪名的陳皇後一愣,看向天幕的眼神帶著些許不可思議。

她一直以為,自己被廢的主要原因是因為無子,甚至為了祈求孩子,不惜到處求醫問藥,天幕說過的騙人的方士也曾經祈求過,受了不少苦。

在失寵之後,陳皇後還祈求司馬相如寫《長門賦》,企圖挽回帝王的心。

但是一切無濟於事。

陳皇後咬住嘴唇:原來,隻要自己是竇氏,就注定被廢。

竇太後在世時,劉徹就曾經奪權過,但是奪權失敗,竇嬰、田蚡被竇太後罷免,一直到竇太後去世又有了王太後的陰影,劉徹辛辛苦苦奪回大權,絕對不會讓任何女人再來分割他的權利。

想明白這點後,陳皇後的心冷了下來,帶著旁觀者的眼光再看,她突然有了一種預感。

或許,劉徹的女人,沒一個會有好下場。

為了避免未來的太後成為下一個竇太後,下一個王太後,未來的太子之母,必定會先太子而死!

【第二次,外界雖然普遍同情衛夫人和劉據,但是起點其實是從衛氏外戚開始,從衛子夫

的大姐夫丞相公孫賀家族開始。】

這一次的巫蠱案使得公孫賀一族、陽石公主、諸邑公主、衛青的長子衛伉均下獄自殺。

衛伉死後,外戚李廣利和直指繡衣使者江充目標直指皇後和太子?來[]_看最新章節_完整章節,誣陷衛子夫詛咒帝王,進入椒房殿搜查時,非常猖狂,把地磚都全給翻起,讓衛子夫連睡覺的地方都沒有。

在這樣過分的事件後,少傅石德說,漢武帝稱病不出,警惕是秦始皇事件。

於是劉據發兵去甘泉宮逮捕江充,結果漢武帝沒死,兵至甘泉宮的劉據成了叛亂,劉徹令劉屈氂發兵逮捕太子,最後劉據兵敗自殺,宮中衛子夫也自殺,衛氏家族所有男丁為了保護劉據被殺,整個衛家勢力被一網打儘。

.

衛青震驚地看向劉徹。

大臣們更為震驚。

這一次,卷入的不僅僅有外戚、公主,竟然還有衛青的長子,那可是打退匈奴的長平侯!

他們突然對這位帝王的心冷有了深刻的認識。

【第二次,是劉屈氂巫蠱案。】

劉屈氂,是漢景帝劉啟的孫子,長沙王劉勝的兒子,也是漢武帝的丞相,曾經帶兵打敗劉據的領兵者。

在劉屈氂將太子劉據因為巫蠱案逼死的時候,一定沒想到,自己將會走上同樣的路。

劉徹晚年,郭穣誣陷昌邑王劉髆為了成為太子展開陰謀活動,再次掀起巫蠱案。

昌邑王劉髆,是李夫人的兒子,李廣利發起巫蠱之禍謀害太子劉據,就是為了讓劉髆當太子。

劉據自殺後,李廣利逃亡匈奴投降,李氏外戚被族滅,但是李廣利在朝中的李氏勢力依然存在。

郭穣是鉤弋夫人趙氏拉攏的宮人,但是論對宮廷的掌控能力,來自民間的鉤弋夫人真得比得上漢武帝劉徹嗎?

劉徹曾經讓內謁者令郭穣去抄長安二十六官獄中的犯人,不分罪過輕重一律殺掉。

郭穣抄犯人名字的過程中,抵達了關押劉病已的牢獄,被邴吉攔住,郭穣隻好回去報告漢武帝,劉徹在這時選擇了天下大赦,放出了自己的曾孫劉病已。

劉徹為什麼讓郭穣去,而不是讓其他宮人?劉徹嘴上說“不分罪過輕重一律殺掉”,郭穣為什麼又不殺?一個小牢頭真得抵擋得住來自漢武帝身邊的宮人嗎?

劉屈氂巫蠱案後,李氏集團和其他諸侯王勢力被清掃,劉弗陵上位之路障礙被徹底清掃。

至此,漢武帝的五個兒子,比劉弗陵年長的四個都沒有好結局。

劉據自殺,劉閎早薨,劉旦下獄而死,劉胥背負好淫樂的罪名被廢除繼承權,在漢昭帝時期卷入詛咒漢昭帝事件,到漢宣帝時期又因為詛咒宣帝自殺。

可惜,劉弗陵短命,兜兜轉轉,皇位最終回到了劉病已的身上,回到了劉據的孫子身上,回到了郭穣記錄下、又被放過的那一個牢獄之中的小囚犯身上。

.

一直聽到這裡,面無表情的劉徹終於有了反應。

他的五個兒子,竟然差點被殺沒了?

而且還是自己動的手?

大臣們之間的氣氛凝為冰霜。

這一刻,所有大臣都不好了。

劉徹扶持外戚很明顯是為了打擊大臣,但是對外戚殺完一批又一批,大臣們難道沒有站隊?

皇帝的孩子幾乎全軍覆沒,那大臣呢?

他們突然有點想辭職養老去了,在劉徹手下,升不升官不好說,掉腦袋好像風險更大!

【很多人說起江充的巫蠱之禍時,主要罵江充是奸臣,罵劉徹晚年發豬瘟腦子不清醒。但是忽略了一個重要信息,江充,是一名直指繡衣使者。】

【前面提到特務機構時曾經說過,大漢的特務機構,正是繡衣使者。“直指”意即“銜命直指”,或“指事而行”。“直指繡衣使者”的意思,是帝王直接任命在外做特殊任務的繡衣使者,相當於執行秘密任務的特工。】

【那麼,江充接到的秘密任務,是否與太子有關呢?江充之死,到底是被帝王後悔遷怒,還是為了滅口?】

“發豬瘟腦子不清醒?”劉徹輕笑一聲,平靜的看不出怒氣,反而讓大臣們噤若寒蟬。

【直指繡衣使者“衣繡衣,持斧仗節,興兵鎮壓,刺史郡守以下督捕不力者亦皆伏誅”。】

【繡衣使者的上司隻有一個人,那就是皇帝,他們在外擁有執法權,可以監察百官,不屬於任何部門。而縱觀劉徹的統治手段,善用酷吏,用完之後鳥儘弓藏,比如張湯。】

酷吏張湯:“……”

突然知道了自己的死因和在後世的名聲,就很突然,也很絕望。

現在還有救嗎?

張湯小心翼翼看向帝王,卻發現帝王面無表情,冷漠地露出他權力動物的一面,仿佛一尊冰冷的石雕,縱然聽到了蒼生的苦難,依然無動於衷。

【劉徹或許殺劉據是控製失誤,也或許是權力欲壓過了父子親情,但是殺衛家勢力時絕對是清醒的,手段與當年殺陳皇後娘家勢力和後來滅李家勢力一模一樣。】

招不在老,有用就行。

這樣的巫蠱手段,在後世也多有使用。

民間第一次聽覺得大開眼界,但是帝王們並不覺得奇怪。

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

想要人活不容易,但是想要人死,手段真是太多了。

反而是秦朝的君臣們頗有些不適應。

“後世還有臉稱呼我們為暴秦?這手段如此陰險,自己親戚兒子女兒全殺光了,分明更為絕情!”蒙毅忿忿不平。

大秦雖然肉刑很多,但也是光明正大的來。

就算野蠻,後世也沒好到哪裡去!

【為什麼要在講述“蠱”時講述漢武帝巫蠱之禍呢?因為“蠱”的存在,本身就帶有一部分的政治意義與地理偏見。】

【而有關“蓄蠱”的傳說,雛形也是從西漢開始。所謂的“蓄蠱”,就是養蠱。】

現如今,普遍認

知的是南方多瘴氣的地方多巫蠱,但是誰能想到?_[]?來[]*看最新章節*完整章節,起初被認為有“蠱”的地方,其實是北方的中原地帶。

上古時期,“巫”被認為有神力,可以與神溝通,夏商時期的巫擁有崇高的政治權力地位;

“蠱”很早就與“巫”這樣的神秘力量結合,1965年在山西侯馬晉都新田遺址出土過一批公元前5世紀的盟書,其中“詛”與“蠱”已經開始搭配使用,說明在公元前5世紀,“蠱”已經被賦予了巫術色彩。

周朝,神的力量被周天子取代,但“巫”依然承擔著與天地溝通的責任,成為了周天子與上天溝通的橋梁;

先秦時期,秦國醫和為晉平公診治時提到“女惑男”引起的“蠱疾”,但是這個“蠱”結合晉平公的縱欲過度,其實是一種性生活過度引起的男性功能障礙,“蠱”取其並從中生,猶如蠱之食穀,日漸銷蝕。

這裡的“蠱”指的是疾病,是非人為故意蓄蠱。

到了秦漢,帝王權力加強,“巫”的權力地位被剝奪,但是依然被需要,比如宮廷裡依然有著巫祝的官職和地位。

漢朝時期,開始提到“毒蠱”,並且有了防治手段,比如“嘉草”,這裡的“毒蠱”已經有了人為蓄蠱的含義。

漢朝以後,蓄蠱的傳說越來越多,甚至還到了影響立法的地步。

.

唐朝,李世民有些不自在,大臣們也有些尷尬。

大唐就是那個因為“蠱”立法的朝代之一,《唐律疏議》卷一八裡記載:“蠱有多種,罕能究悉,事關左道,不可備知。”

“原來沒有蠱啊,怎麼民間那麼多有關於蠱的傳說?”尉遲敬德還挺好奇,“我都聽說過什麼蛇蠱、蜈蚣蠱、蟾蜍蠱,原來沒有?”

天幕這個態度很明顯,尉遲敬德也不傻,能看出來。但是沒想到傳說了幾千年的蠱,竟然不存在?

長孫無忌笑了笑:“有沒有一種可能,這些蛇、蜈蚣、蟾蜍本來就有毒,人們出於畏懼就傳說到蠱身上,然後一傳十十傳百,就成了各種蠱。”

.

同樣是在唐朝,名醫許仁則看到這些,搖搖頭笑道:“所謂的蠱蟲,不過是人心害怕,畏懼愛恨情仇,害怕因為未知事物生病病死,就如同杯弓蛇影,看到影子就以為是蠱蟲,自己嚇自己。”

他的小徒弟還有些不敢置信:“師父,那如果真的有蠱蟲呢?”

“沒有如果。”許仁則直接否決,並且給出例子,“我接過許多自稱被下蠱的病患,其中有不少其實就是痢疾,或者其他疾病。”

說完他告誡自己的徒弟:“你要好好學醫,民間不懂醫術以為是蠱,但是醫者不能真的當成蠱去治,你要去發現所謂的蠱到底是什麼疾病,才能對症下藥。”

徒弟連連點頭:“是師父,徒兒記住了。”

【伴隨著民族融合,在不同文化的碰撞中,開始有了“蠱”和“養蠱人”的說法。

更為落後的地方,往往是被認為有“蠱”的一方,甚至被

認為的地方自己都認為是如此。】

起初,因為巫術與中原政權,蠱毒故事發生在北方。隨著文化經濟中心的南移,蠱毒的故事也開始南移。

隋朝以前,蠱毒都是在北方黃河流域出現。唐宋以後,蠱毒從長江流域蔓延到福建、兩廣、雲貴川等地,尤其是江西、浙江一帶;

到明清時期,蠱毒的傳說主要見於深山僻壤。

這其中,伴隨著文化的碰撞與經濟開發。

比如北方人南遷時,不可避免的與南方人產生矛盾碰撞,同時不適應當地環境,感染南方的血吸蟲病、瘧疾等對於北方人來說很陌生的傳染病時,北方人會懷疑自己被善用巫術和毒物的南方“養蠱人”下蠱了。

即使長期居住讓北方人會漸漸認清“蠱毒”的真相,但是並不會承認自己的誤解。

所謂“造謠一句話,辟謠跑斷腿”,在古代經常存在。

隻有在經濟文化發達之後,汙名化才會被漸漸洗脫。

比如廣州,曾經被認為是“嶺南多瘴氣”的地方,是有“蠱”的地方,後來因為對外海上貿易繁華,成為了著名的外貿城市,還有誰會說它有巫蠱瘴氣?

.

明朝,雲南大理,當地人聞言一番冷笑。

“大唐時期,我們這裡還是南詔國,從未聽說什麼蠱毒蠱蟲。反倒是如今,被並入中原設置大理府後,中原人就開始造謠說我們‘蓄蠱’,什麼蟲子都說是我們的蠱蟲,既然這麼害怕,那還過來做什麼!”

在沒有與中原文明發生碰撞之前,雲南一直自成一體。

唐朝時是南詔國,南宋時是大理國,都沒有過“蓄蠱”的史料。到雲南被並入中原,在大明時期改為大理府,就開始有了“蓄蠱”的汙名,中原人對當地人畏懼如虎,仿佛是個人都會養蠱要害中原人。

【最可怕的是,其實在雙方的交流中,有些有識之士並非沒有發現巫蠱之說的荒謬,但是依然選擇了附和,選擇了汙名化。】

不僅僅是經常接觸所謂“中蠱”的大夫能發現“蠱毒”的真相就是一種疾病,不少文人也發現了,並且在自己的著作中寫出自己的看法,同樣認為“蠱毒”是疾病,是人們對疾病和未知事物的懼怕,但是很可惜,這些觀點並沒有得到伸張。

被傳“養蠱”的地方,隻能靠經濟發達、與外界文化融合後,才能隨著時代的發展擺脫汙名。

【就如同“打旱骨樁”一樣,“旱魃”總被選定為弱勢群體。“蠱女”“養蠱人”同樣選擇的是弱勢群體。】

寡婦,孤女,孤僻的老婆婆,病歪歪的獨身男人,這些都是被指認是“養蠱人”的主要社會人士。

明朝的苗寨裡,一位正值婚嫁期的少女突然淚流滿面。

她的父親早逝,母親成了寡婦,帶著自己靠著上山采藥賣藥為生,沒想到卻被寨子裡的人說她母親是“蠱婆”,各種排斥,村裡的小孩要麼欺負她,要麼畏懼她躲得遠遠的。

本以為長大後會好很多,可是

長大後,因為她母親是“蠱婆”,沒有人家願意娶她,讓母親暗自垂淚,總覺得是自己拖累了女兒。

可是少女知道,母親根本不是什麼“蠱婆”,知道些藥性也是因為常年賣藥,跟藥鋪子合作認識的。

“我娘若是蠱婆,那些背後說我們壞話的,一個也不會放過!”

少女擦擦眼淚,恨恨道。

儘管天幕為她母親平冤了,她哭出了多年來受的委屈,可是母親受過的委屈,又怎麼可能因為一兩句話就能抹平?

“阿娘,我們搬走吧!搬去一個大家不認識我們的地方!”少女對著母親提議道。

母親卻搖搖頭:“到了異地,我們是外鄉人,還是被欺負的那個,彆人聽到我們的口音就會知道我們是南方人,會懷疑我們孤兒寡母逃到外地是不是蠱婆。”

少女猶豫了:“那可怎麼辦?”

“既然說我們是蠱婆,會放蠱,為什麼不能會治蠱?”經曆了半輩子心酸的母親堅韌而睿智,她有條不紊說出自己的打算,“天幕也說了,以前的巫是地位崇高的,如果我們有這些能力,也可以擺脫如今的困境。”

少女:“可是我們不會治蠱啊?”

“天幕特意講這麼多蠱毒,不會是白講的。”母親很有信心地說道,“娘猜,後面就會講蠱怎麼治療。”

少女狠狠點頭:“好!我們看天幕,好好研究怎麼治!”

【到後來,民間的“蠱”如同宮廷中的“巫蠱之禍”一樣,也成為了對付敵人的一種陰謀手段。】

唐朝時期,諸暨一位卸任的縣尉包某,去一位熟識的富豪家中做客,做客後,包某懷孕的妻子第二天在家中突然得病。

包某懷疑富豪給妻子下蠱,帶著妻子去富豪家中鬨事,結果打鬨自重發生衝撞,導致妻子死亡,一屍兩命。

包某悲憤之下,抬著妻子的屍體,去衙門告狀。

“大人,我的夫人死的好慘啊!”

當時負責的官員是觀察使李遜:“她是怎麼死的?”

包某開口直指曾經的富豪朋友:“她定然是被我那無良友人下蠱害死的!”

李遜問道:“你有什麼證據?”

包某說出前日去富豪家中吃飯,妻子回去就生病,加上當地有下蠱的傳說,他一口咬定:“大家都說他會下蠱,肯定是他下的蠱!”

富豪委屈地解釋:“大人,我家從來沒下過什麼蠱,連見都不曾見過!”

李遜再次追問時,包某給出新的證據:“是我妻子晚上托夢告訴我的,就是被他下蠱害死的!”

“這是勒索!”李遜卻看出其中的種種不合理之處,“你既然擔心你的妻子,為何要帶著病妻出門而不是先給她請大夫?為何又要當著她的面打架?為何不先妥當安置你即將臨盆的妻子?”

包某開始叫屈:“大人,我家一屍兩命,你竟然懷疑我!”

“你夫人一屍兩命,但是你還可以再娶不是嗎?”李遜看著包某眼神閃爍,看出

了這人的不對勁,“你夫人一屍兩命?_[]?來[]_看最新章節_完整章節,你不給她下葬,把人的屍體抬到外面任人旁觀,這就是你的愛妻愛子?”

最後,因為包某證據不足,李遜給雙方輕微處罰,包某的妻兄不服,當朝喊冤,被李遜杖罰。

.

第二年,官員孟簡接替李遜的官職,一上任,包某再次喊冤,孟簡再次重審此案。

“有何證據?”

包某還是老說詞,並且非常堅定的認為是富豪下蠱:“是我夫人托夢告訴我,是他下了蠱!”

然而這一次,孟簡將富豪全家十幾口人活活杖斃。

民間的百姓竟然群情一片叫好聲:

“還是這位大人好,大人您可真是位青天啊!”

叫冤者滿意,百姓滿意,死去的富豪全家,想發表反對意見也沒有機會發表。

但是,這真的就是真相了嗎?

.

“這竟然是我大唐官員!”李世民看到唐朝時就不好了,看完整個案子氣得聲音顫抖,“我大唐官員什麼時候靠托夢斷案了?《唐律疏議》都不學的嗎?”

“這個孟簡若是生在現在,朕定要讓他從哪裡來的滾回哪裡去,當什麼官,回家吃自己去!”

李世民這一期看天幕,原本是準備學習醫術,沒想到又被氣的不成模樣,長孫皇後怕他氣出病來,連忙讓太醫給他診脈。

.

“一群愚民!”

從民間起身的草根皇帝朱元璋,壓根不信什麼下蠱害人的說法。

在這裡,他隻看到了被煽動的民意,以及好騙的百姓。

“自古以來造反先喊口號,先煽動民心,騙來一群無知愚民為自己賣命。”朱元璋撇撇嘴,這種手段,他很熟悉。

朱棣等人噤若寒蟬,這種造反話題,他們可不敢接話。

【在古人的眼裡,孟簡比李遜更公平公正;然而在我們現代人的眼裡,顯然是李遜更公正。】

【就算不提“蠱”,什麼時候托夢也能成為辦案證據了?還因為一個托夢,杖斃一家十二口,到底誰是冤殺?】

李斯冷笑一聲,看著叔孫通開嘲諷腔:“後世看來果然不學法,竟然靠托夢斷案。”

叔孫通的臉都漲紅了,他很想說不是他儒家人乾的,但是他沒有證據。

反而想要證明是儒家人很簡單。

扶蘇表情複雜:難道用儒學治國,就會養出這種靠托夢斷案的官員?這也太無腦了吧?孟簡看似是對包某“仁慈”了,但是冤死的富豪全家不過是請友人吃了一頓飯就要遭此橫禍,這包某和孟簡才是“不仁不義”!

【其次,這位來自北方的孟簡大人,是真的不知道這事不可靠,還是為了政治目的選擇了迎合民意?】

李遜釋放富豪後,民間齊齊認為李遜放走下蠱者,對他頗有怨言;

而孟簡新上任就杖殺富豪一家,被當地人認為是“平冤”,名聲達到了空前高度,當地百姓頓時對他印象極好。

犧牲富豪一家,換來自己如魚得水的政治生涯,還可以沒收富豪的家產,是一筆很劃算的買賣。

要麼是愚昧,要麼是政治陰謀,真相隻有孟簡自己知道。

?想看西羚墨寫的《直播帶秦皇漢武開眼看世界》第 119 章 醫學與生命3嗎?請記住.的域名[]?來[]_看最新章節_完整章節

【與其說“蠱”是器皿中培育出來的,不如說是人心裡的惡意與恐懼裡醞釀的。】

如同疑人偷斧,隻要開始懷疑,總是有理由的。

“蠱”就是一個最好的理由,無論是宮廷,還是民間,都被靈活運用著。

【現在,我們從醫學角度看一看,可能與“蠱”相關的疾病。】

【“蠱”在北方可能表現為“癘”,在南方表現為“瘴”。】

【“瘴氣”原名“障氣”,就是阻障外人進入。到了隋唐時期才被加上病字頭,成為了“瘴氣”。】

【“瘴”裡又包括多種疾病,比如“蠱”,“蠱”裡包括前面提到的血吸蟲等疾病。】

【現在我們來總結一下漢朝的“蠱”,到底有哪些寄生蟲。】

【首先說明:寄生蟲,不可馴服。想著說養蠱之後給彆人下蠱,那麼第一個倒黴的就是接觸者,也就是養蠱人自己。】

《嶺外代答》卷四《瘴》稱:“南方凡病皆謂之瘴。”

瘴氣是多種疾病的綜稱,可能包括瘧疾、痢疾、腳氣、沙虱病、中毒、喉科病、出血熱、黃疸等等。

比如血吸蟲又被叫做“水蠱”,在當時非常普遍,但是並沒有被準確認知,哪怕是宮廷太醫也沒有發現。

【我們建國初期,水域曾經遍布血吸蟲,為了滅除血吸蟲,全國都展開了衛生運動。】

【在古代,沒有治療條件的時候,預防同樣是更好的手段。】

【比如不要喝生水,避免攝入蟲卵,看著再乾淨的山泉水也不要喝!微生物和蟲卵肉眼是看不見的!有條件最好燒熱水喝!】

【除此之外,斬斷血吸蟲的傳染途徑,滅除釘螺。】

天幕放出一張血吸蟲的繁殖過程,其中釘螺就是最重要的、也是必不可少的一環。

天幕還有釘螺的圖片,立刻讓對血吸蟲深惡痛絕的古人一個個狠狠看,狠狠記在心中。

“我們也要開展衛生運動!”

買不起藥物,還做不了衛生了!

【除了血吸蟲,還有很多其他通過食物攝入的寄生蟲,也是古人誤以為通過食物下毒的“蠱蟲”。】

【我們現代都知道,許多生活中常見的昆蟲動物攜帶了許多細菌,比如蚊蟲,比如老鼠,蝙蝠。還有有些地方喜歡吃的蛇和野味,蛇可是寄生蟲最愛的食物!】

天幕特意放出一條不斷翻滾的蛇,仿佛渾身是虱子癢癢一樣,不斷地翻滾著,翻滾著,然後莫名其妙就死去,沒有了生息。

畫面一轉,死亡的蛇出現在了實驗室內,被解剖之後,屍體裡面露出了密密麻麻的寄生蟲!

【友情提示:蛇體內有多種寄生蟲,如鞭節舌蟲、絛蟲、蛔蟲、線蟲、蟯蟲,曼氏裂頭蚴等,它體外也有寄生

蟲,比如蜱蟎等。一條野生蛇體內的寄生蟲多達近百條!】

【而且不止是蛇??[]來[]♀看最新章節♀完整章節,青蛙也是如此,吃青蛙、吞蛇膽、喝蛇血對身體危害很大,有些寄生蟲高溫爆炒也不死,能杜絕的唯一辦法就是不吃。】

【所以大家不要被影視劇裡的俠客動不動在野外抓活蛇剖開蛇膽生吞就可以解毒欺騙,這樣的結局可能是在毒發之前就被寄生蟲感染,然後像這條蛇一樣在地上滾來滾去,然後在體內寄生蟲快樂地繁殖中,痛苦地死去。】

【除了蛇和青蛙,還有能避免最好碰都不要碰的老鼠蝙蝠。】

【古人不認識細菌病毒,吃壞肚子就認為是被人下了蠱,真要說下蠱,那你得去問責老鼠蝙蝠,給它們換個食譜,換個乾淨的生存環境,還得天天給它們洗澡。】

“嘶——”

天幕下的古人一陣倒吸涼氣,尤其是漢朝人士。

比如川人吃巴蛇,廣府人吃南蛇,中原人士不吃蛇,但是吃老鼠!

漢朝有一道名菜,就是老鼠!

從周朝開始,周王室就吃老鼠,還做鼠肉臘乾,評論滋味頗美味;

漢朝時期,王公貴族也曾經吃過,比如漢文帝、漢景帝,還有無處不在的中山靖王劉勝,在他們的陪葬墓中也有老鼠,在陪葬坑和陶製的廚房翁中都有鼠骨,起初還曾經被考古人員誤會過是老鼠自己鑽進去的。

劉徹臉色有些難看了。

因為他,也吃過老鼠。

他的手忍不住放在腹部:

怎麼辦,突然開始懷疑自己中蠱,不對,是有了寄生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