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11 章 商業與貨幣11(1 / 1)

【宋錢的精美,明朝人也深有體會。】

【明朝幾乎不鑄幣,從大明開國就開始發行紙鈔大明寶鈔。後來鑄造的銅錢質量低劣,大明人自己都嫌棄。】

▼本作者西羚墨提醒您《直播帶秦皇漢武開眼看世界》第一時間在.?更新最新章節,記住[]▼來[]#看最新章節#完整章節

【所以民間,依然在使用宋錢。民間百姓稱呼宋錢為“好錢”,稱呼明朝自己的鑄幣為“低錢”。兩枚“低錢”隻能充當一枚宋錢使用。】

【不知道朱元璋如果聽到這個消息會不會氣死~】

朱元璋黑著臉,聽到大明銅錢被對比還不被喜歡:你才低錢!

宋朝皇帝:也沒有感到很高興……

他們精美的宋錢感覺到處都在使用,海外各國在用,遼金西夏等少數民族政權在使用,就連後世的國家也在使用。

偏偏他們自己沒錢!

而且大宋的亡國,還跟沒錢有關,更憋屈了!

【朱元璋從一開國,大明就缺銅缺錢。】

【那麼銅錢到哪裡去了呢?】

【除了我前面你說過的,海外貿易帶走的宋錢,元朝皇帝從中原把財富運到草原上的原因,還有個與西漢黃金消失類似的原因:墓葬。】

朱元璋聽到這裡有點發愁。

就算知道了銅錢藏在哪個墓裡,他總不能去盜墓吧?

堂堂帝王派人盜墓,成何體統!那不是成曹賊了嗎。

【這一點,朱元璋應該不知道,因為我們現代發掘古墓時,都還保存的比較完整,說明沒有被破壞。】

【宋朝的墓葬裡,宋錢,是以噸為計算單位的!】

朱元璋耳朵一豎:什麼!噸!

在哪裡在哪裡?

至於剛剛想到的盜墓不成體統,朱元璋就當自己沒想過。

.

荊咕體貼地放出了一張對比的表格,按照時間線來排:

2002年,浙江錢塘江發現上噸宋代銅錢。之前錢塘江裡已有零星宋代銅錢出土;

2003年,四川綿陽睢水鎮發現一個南宋古錢幣窖藏,共挖出重約7噸的南宋鐵錢;

2003年,重慶合川嘉陵江中發現一批古錢幣,共打撈出宋代錢幣約5噸;

2006年,山東東營市一個建築工地挖掘出30多噸宋代的鐵幣;

2007年,河北衡水阜城縣一磚廠在挖土時,挖出大量宋代古幣,足有1噸有餘;

2009年,青島膠州市常州路一處建築工地挖出約有5噸的宋代鐵錢;

2010年12月,陝西華縣一處建築工地在挖地基時,挖出一個巨大錢窖,約有4噸宋代古錢幣出土;

1997年7月,河北滄縣已發掘出土了重達48噸的“鐵錢垛”。

2011年,河北滄縣再次發現數噸宋代鐵錢垛,新發現的鐵錢垛鐵錢成串……

【以上,還不包括1噸及以下的發掘,看多了幾噸幾噸,再看幾千公斤都沒什麼感覺了。】

荊咕看著新聞篩選時,已

經快對數字麻木了。

這種論噸發掘的古幣,難怪市場上宋錢不值錢,太多了,看麻了。

但是另一方面也足以說明,宋朝的經濟,在華夏古代的確是位於巔峰,哪怕它鑄幣的數量是盛唐的幾十倍,依然缺錢鬨錢荒,足以說明宋錢的流通範圍有多廣。

唐代的最高年鑄幣量為33萬貫,通常年份隻是維持10萬貫左右;

明代近300年的鑄幣總量,不及宋神宗元豐年間一年所鑄的貨幣量。

北宋的最高年銅幣的鑄幣量是570萬貫,這還不包括鐵幣與紙幣的發行,平常年份都維持100萬貫至300萬貫之間。

【還有海外各地的,從東亞的日韓和東南也諸國,到歐洲與非洲,都發掘過宋錢,銅幣鐵幣都有,這裡不重複了。】

【回到明朝,現在大家知道為什麼明朝剛建國就缺錢了吧。】

朱元璋:“知道了!朕知道了!”

“標兒,記住這些位置沒?”朱元璋看著天幕上詳細的地理位置,雖然有的叫法與大明不同,但是大概就在那個範圍,隻要能找到一兩個,隻要多幾噸宋錢,大明的錢荒就能緩解很多。

儘管朱標前段時間剛得病過,最近剛痊愈,但是朱元璋最愛的兒子,始終是長子朱標。

事關國庫,朱元璋第一反應依然是讓太子親自去。

朱標也很激動,但是依然保留著理智:“父皇,當地居民現在可能就去挖宋錢了,若是挖出宋錢怎麼辦?”

朱元璋下意識又想提用大明寶鈔換,好懸反應過來大明寶鈔剛被嫌棄過,及時改了口:“若是民間有發掘的,用糧食布帛換上來,不要虧待百姓。”糧食布帛實用,而且貴族家裡都不缺,朱元璋準備拿貴族的待遇去跟百姓換錢。

想了想,朱元璋又嫌棄地看起來需要他養的一群廢物兒子和皇室宗親:“標兒,你帶幾個沒事乾的弟弟和親戚們去,不要脾氣太好被欺負,儘情使喚,也不準他們欺負百姓。我老朱家不養閒人。”

皇室宗親:“!!!”

天幕最近沒罵他們啊,怎麼又被皇帝使喚了!

大明如今各種新興事物繁多而忙碌,忙著親自種地種茶的,練武和蹴鞠的,研究火器和經營各種作坊已經使喚了一批宗親,有心思奔事業的早已經選了各個崗位。

就連公主們也忙著開辦各種作坊、做書本印刷,或者是修史寫書做文職。剩下的實在不肯動的,就是完全沒心思搞事業,隻想吃喝玩樂。

但是朱元璋把他們最後的懶惰也給砍掉了,誰閒著沒事乾,他就給安排事做。

朱標看著幾個熟知性情的親戚,眼裡閃過一絲好笑:

“是!弟弟們,是主動報名還是我來點名?”

藩王們:“……”

可以不去嗎?

老頭子在上面盯著,嚶!

【這麼多銅錢鐵錢,不是被藏在宋墓,就是藏在府邸的地窖或者水井。這種作風貫穿了封建王朝所有朝代。

【大宋大部分在面臨錢荒的時候,還有小部分人可以肆無忌憚地把一噸又一噸的錢幣儲存起來⑹_[]⑹來[]?看最新章節?完整章節,任由它生鏽腐朽。如同現代,大量的財富集中在少數的人手中。不知道宋朝皇帝知不知道,大宋的錢荒,與他們的三冗也有關係。】

朝廷大量冗官,大官欺壓小官。大官把朝廷撥款據為己有,宋朝末年底層官吏甚至也拿不到俸祿,如同軍隊裡的將領與小兵的區彆。

各種巧立項目設立的冗費導致朝廷很多時候自己都記不清項目費用用到哪裡去了,人員繁雜,內部混亂,最後就形成一個惡性循環。

三冗混亂,導致錢財被藏在少數人手裡,無法以正規途徑流向該流向的下層。

但是下層錢荒,朝廷不得不加印紙幣,導致通貨膨脹,貨幣貶值。

貨幣貶值之後,上層想要更多的錢來彌補虧空,來從百姓手中斂財,於是私藏更多的錢,百姓更窮……

.

“大量的財富集中在少數人手中,如同大量的田產集中在少數的貴族手中。”楊堅握著獨孤皇後的手,站在高樓上,俯瞰遠處的大好河山,“皇後,朕堅持要對貴族下手,就是因為知道民間的田再如何分,百姓也分不到太多。因為大量的田其實在貴族手中。”

他頂著巨大的壓力,除了對貴族下手,對百姓是實行休養生息,不擾民的安撫狀態。

這才讓百姓在短短的幾十年快速從戰亂中恢複過來,人口迅速增加,經濟慢慢複蘇,有了“開皇之治”。

可惜,這一切逆子不珍惜,十幾年就給毀了!

楊堅想到了這裡,手猛地握緊。

獨孤皇後同樣也想到這裡,感覺是自己的心臟猛地被攥緊。

大隋的江山,她看著楊堅出力,自己也出過不少力,怎麼忍心看著大隋江山再次破碎!

“實在不行,把李淵一家人接過來吧……”楊堅妥協了一般,“若是楊勇與楊廣不服,就讓他們自己鬥,也比連累百姓好。”

獨孤皇後能聽出楊堅聲音裡的艱難,自己同樣很難做出抉擇。

難道真的要把辛苦打下來的江山拱手相讓嗎?

獨孤皇後最終開口:“都依陛下所言。”

楊堅反而長長地歎息了一聲,沒有再說什麼。

這個抉擇,依然很難開口……

但是二人都沒發現的是,在牆角,一個小太監快速離開,把二人的話透露給了楊廣……

【世界上沒有完美的製度,許多朝廷末年顯示出來的混亂,其實早在建國之初就能看出來。比如宋朝的製度混亂和軍隊弱勢,從趙光義開始就已經有了。】

【我們無從改變曆史,還是說回貨幣吧。】

趙匡胤冷冷看著弟弟:不,曆史可以改變。

既然宋朝的混亂是從趙光義開始,那就永遠不會給他這個機會。

這一刻,哪怕是原本依附於趙光義的朝臣也暗暗下了這個決心。

趙光義隻要登基,禍害

無窮,為了一個完整的大宋江山,為了一個不缺腿、文昌武盛的大宋,趙光義還是永遠與皇位絕緣吧!

【秦漢藏黃金,兩宋藏銅鐵,明清藏白銀。挖完黃金挖銅錢,挖了銅錢還可以挖白銀。我華夏果然是泱泱大國,遍地都是寶藏!】

不光是陵墓,還有隨地挖坑埋藏,或者府邸裡的地窖、水井。

有些是亂世之中為了避免被人發現身懷寶藏被劫,會臨時找個地方打洞埋起來,後來因為種種意外人沒有回來,一直保留到了現代;

有些是亂世來的突然,府邸突然被起義軍或者山賊火燒,府中的人死傷殆儘,地窖沒被發現,裡面的財寶靜靜地沉睡了幾個世紀;

還有的是貿易途中突然沉船,比如嘉陵江還有海上,水下的貨幣基本都是因為突遭海難。

荊咕想起看過的新聞,一時有了興致給大家放起社會新聞。

【給大家看一個新聞故事。】

聽到講故事,天幕下的古人都來了興趣。

天幕這輕鬆的語氣,聽起來,這新聞故事很有趣?

.

首先出現的,是一位端莊清麗的新聞女主播,她身後有一則小的畫面,前面還有一則新聞標題:《兄妹三人為老祖宗反目為哪般?是道德的喪失,還是人性的淪喪?》

女主播聲音清朗地播報當日的新聞:

“今天是xxxx年x月x日,在江浙當地,發現了一起特殊的案例,這一起案例,與祖宅和老祖宗有關係,讓一家兄妹三個,因為老祖宗鬨起了矛盾,這到底是怎麼一回事呢?讓我們走進現場,看看事情的前因後果。”

話音一落,身後的小屏幕被放大,出現了另一幕畫面。

.

畫面變成了法庭裡正在進行的官司。

一位女法官坐在最高位,左右有書記官、有律師、有原告被告等人。

原告被告面前放著紙牌標明了身份,彼此站在法庭的兩邊,距離的比較遙遠。

今日的原告是一位女性,被告是她的兄弟二人,訴求是要求祖宅挖出來的銀錢平分。

但是兩兄弟一個都不情願。

哥哥說:“這錢幣是我們祖宅挖出來的,關你一個出嫁女什麼事!”

弟弟說:“嫁出去的女兒潑出去的水,祖產沒你什麼份!”

女子排行第二,本就常被父母忽視,現在再一聽到兄弟也這麼說,頓時就炸了。

“你們當初要我拿錢修房子的時候怎麼不說不關我出嫁女什麼事?工程隊還是我找的,錢也有我出了一份,現在祖宅挖出古錢幣我就成外人了,要不要我們去做個鑒定看看咱們是不是一家人?”

幾人又是一頓撕扯爭吵,律師各自拿出相關的證據來陳述。

最終,法官做出判決:

“祖宅的產權屬於原告與被告的父親,祖產挖出來的古錢幣也屬於原告和被告的父親。如今屋主已經過世,沒有立下特彆的遺囑,祖宅的房子和祖宅的財產,

原告與兩位被告都屬於屋主的直係血親,具有同等繼承權,古錢幣三人平分。”

.

“什麼!”聽到這個判決,天幕上的兩兄弟還沒反對,天幕下的男人們一個比一個憤怒,好像自己的財產被女人分走了。

在一戶小商販的家中,家裡的男主人和自己兒子你一言我一語:

“古錢幣繼承關女孩什麼事!”

“祖宅又關女孩什麼事!”

“後世的女子真是不修女德,跟兄弟爭家產,大逆不道!”

家中的女兒忍不住嗆聲:“那他們讓女孩子出錢修建祖宅時怎麼不說不關女兒什麼事?你們讓我給弟弟掙錢娶媳婦時怎麼不說我是外人了?”

她兄弟聞言,面色一變,還沒開口,母親就站起來指著她鼻子罵:“小蹄子還不情願了是吧?你的錢不給你爹娘不給你兄弟還想給誰?翅膀硬了就想飛了,是不是在外面有了野男人……”啪啦啪啦一通罵,絲毫不在意會不會影響她的清譽。

“啪!”她父親毫不留情一耳光扇過去,吹胡子瞪眼,“不孝女,這裡哪裡有你說話的份!”

女兒捂著臉,冷漠地看了一眼父母與兄弟,第一次沒有哭,也沒什麼委屈,隻是默默地離開了屋子。

她回到自己房間,翻出自己簡單記得賬本,那是記錄她在東家那裡每天乾活掙的錢。

父母讓她掙錢時就儘情使喚,她發表一下意見就挨嘴巴。

這樣的父母,甚至還不如她乾活的東家,東家雖然使喚人不留情,但是承諾給多少的一個子都沒少。

女兒默默地看了看本子,走到床邊,把今天拿到的薪水收起一半,包起來揣到懷裡。

父母是不會為她打算的,家裡再多的錢財也不會給她半分,她自己手藝好能掙錢,憑什麼全給兄弟,以兄弟跟天幕裡的兄弟一樣的德行,她出嫁後真能成為自己靠山嗎?

不可能的,娶媳婦的錢還要她來掙,還不是靠她自己。

日後,她要給自己留一條路。

家產父母不給,兄弟不分,她自己掙!

.

在農戶家中,同樣有女子看著天幕喃喃自語:

“原來女子也可以繼承祖宅。”

儘管不是第一次看天幕,也不是第一次知道後世的女子比現在的女子過得好,權力更大,但還是再次被衝擊到了。

那可是祖宅!是隻會傳給家中長男長孫的祖宅!

她的大嫂一邊做著針線活,一邊順口道:“咱們就不要想了,連田產都不能繼承。”

小姑娘嘟囔道:“聽說前朝女子可以繼承田產的……”

大嫂搖搖頭:“可以又怎麼樣,女子耕地太艱苦。而且繼承了農田就要繳納地稅,女子又要操勞家務又要照顧老人孩子還要種地交稅,女子累得體力不支。後來太宗皇帝體恤女子,廢除了繼承權,多少女子感激涕零。”

大嫂是秀才之女,讀過書也識字,可是那又如何,在家族沒落父母

雙亡後,被家族的大伯做主嫁給了村裡的農夫。

大嫂想反抗,也無從反抗。

隻因為在這個宗族製的社會,當父母雙亡後,宗族的大家主就是能隨意為她婚配,這是這個時代的律法賦予的權力。

哪怕大伯可能是為了貪圖大嫂父母留下的古玩和書籍,但是外人也要說一聲好歹把大嫂正經婚配,沒賣去青樓或者什麼不堪的地方。要知道在鄉村,不說父母雙亡,單獨是家裡的男主人去世,隻剩下孤兒寡女,也是可能遭遇吃絕戶的情況,女兒家全被賣掉也沒人管。

所以大嫂認命了。

她挽起袖子,用曾經寫字畫畫的手乾起了農活,每日喂雞種菜,割豬草煮豬食,學著天幕上教授的做豆腐方法還在做豆腐。她也想把豆腐做得多了去做生意,可是公婆和丈夫都不允許,因為家裡還有小姑子和兩個小叔都很年幼,離不開人照顧。

大嫂沒有抗爭,再次認命,偶爾有時間做些豆腐自己家人吃,公婆和丈夫吃著也不說什麼,隻有小姑子會撒嬌說喜歡吃,讓她多做點。

大嫂與家裡的小姑子相處的最為融洽,如同親姐妹一樣,會在一起說一些姐妹之間的私房話。

小姑子好奇書本上外面的世界,大嫂也懷念曾經與書本為伴的少女時光,兩人在一起,能一起講一講那些書本上的故事。

大嫂摸了摸小姑子的頭,看著她仿佛看到了曾經的自己:“女孩子能有一份豐厚的嫁妝,就很不錯了,能保下半輩子衣食無憂了。我想辦法給你多弄些嫁妝,或者你跟我學做豆腐,有一門手藝,去夫家也有個依傍。”

小姑子撅著嘴:“生孩子難產一死,嫁妝再豐厚也沒什麼用。”

“你你你……”大嫂用手指點了點她的額頭,“哪有人平白無故咒自己的!”

“這不是詛咒,是事實。咱嬸嬸怎麼死的,咱大姐怎麼死的,還有村裡的……”

大嫂嚇得捂住她的嘴。

小姑子頓時意興闌珊,不想說了。

隻是自己一個村,女人生孩子的死亡率就如此高,大人們現在還在催著她結婚催著生孩子,是想催她趕緊上路嗎?

小姑娘再次看向天幕,心裡非常羨慕後世的女子,可以繼承財產,那是不是也可以自己掙錢養自己,就不用嫁人生子了?

如果她能投胎到後世,她也要過這樣的生活!

.

因為一小段視頻,不少原本在家做牛做馬還沒有牛馬待遇的女孩,終於發現了自己的不公平待遇。

連家裡的牛和馬,父母都得省著點使喚,怕累壞了。天冷了加稻草,天熱了加水,做活累了加飼料,懷孕了就好好安置不需要乾活。

她們哪裡得到過這樣的待遇?

父母或者夫家什麼時候擔心過她們會累壞,什麼時候主動給她們送過水送過食?

哪怕是懷孕了,照常乾活。

曾經,周圍的人都告訴她們,說古往今來,女子都是如此。

可現在

她們知道了,不是。

曾經天幕告訴她們,前朝的女子地位更高;

現在天幕告訴她們,後世的女子財產權被法律認可,地位與兄弟是一樣的。

這對她們來說,比某某人家對女兒好帶來的鼓勵更大,因為她們知道,有這樣的國家,有這樣的時代。

未來可以這樣,那麼現在,可不可以讓這樣的時代提前到來?

.

天幕下,人心在靜默中變幻起伏,醞釀著一場巨大的變化;

天幕上,故事還在繼續。

兄妹三人最終接受了判決,比起爭吵,他們想儘快把古錢幣售出,再來分錢。

而案子傳出去後,當地人對他們一家人的鬨劇不感興趣,而是對古錢幣感興趣:

“聽說你家挖出古錢幣了?”

許多鄰居來找當事人打聽,問得十分詳細,是哪個位置挖出來的。

問完之後,有年長者神神秘秘道:“我聽人說,我們以前好像有這個習俗,用錢幣埋在地基下鎮宅!”

一句話說得大家都人心浮動,有人道:“回頭我也試試!”

他不止是說說,還真按照兄妹三人說得方位在自家牆根挖了起來,而且真得挖出了古錢幣!

挖出來的那一天,鄰居們全沸騰了:

“挖出來了!挖出來了!”

“我也要回去試試!”

“我家的新房不行,老房子可以試試!”

一時之間,全村都陷入挖牆根的風潮,而且還大有收獲。

不止一戶兩戶,是許多戶,都挖出了祖宗藏下來的古錢幣!

.

天幕下的古人看得大受感染,目光不受控製盯上自家的牆角。

有大家長好說話,一番議論就被說通了。

“阿父,不如咱也試試?”

“你房子不想要了?”

“挖牆角試試,不挖地基。金屬的聲音不一樣,隻要碰到就能發現。”

“也是,那就試試。”

天幕上後面那些挖錢幣的都沒拆房子,就是在自家牆角、院子裡挖,還真挖出來了。

也有人十分頑固。

“爹,聽說咱祖上也是闊過的……”

“闊什麼闊,祖上就是給貴人放牛,闊的那也是貴人,跟咱家沒什麼關係。”

“爹,不試試怎麼知道!”

“試什麼試,乾活去!”

晚上,兒子偷偷摸摸去挖牆角,結果遇到了同樣偷摸扛著鏟子過來的父親……

【這些老祖宗們在藏錢的時候都沒想過,藏著藏著市場上錢沒了,你的後代怎麼辦。】

【前朝的老祖宗把黃金銅鐵都給藏到地下,輪到朱元璋時,老朱傻眼了:錢呢!錢呢!為什麼我大明一開國就沒錢!】

朱元璋:朕已經知道老祖宗們把錢藏到哪裡了,現在就去找老祖宗“借”錢。

【大明雖然沒錢,但是還

跟錢過不去,明初時實行的是更嚴格的“重本抑末”政策。】

【比如,商人的地位更低。比如,海禁政策。再比如,朝貢製度。】

?想看西羚墨的《直播帶秦皇漢武開眼看世界》嗎?請記住[]的域名[]?來[]♀看最新章節♀完整章節

朱元璋曾言:“若有不務耕種,專事末作者,是為遊民,則逮捕之。”

洪武十四年,朱元璋又規定:“農民之家止穿綢紗絹布,商賈之家止穿絹布。如農民家但有一人為商賈,亦不許穿綢紗。”

其實不是隻有明朝不允許商人穿絲綢,漢初時期劉邦也實行過禁止商人穿絲綢、禁止商人乘車騎馬、禁止商人持有武器的抑商政策。

海禁同樣不是隻有明朝才有,宋朝、元朝都曾經短暫的實行過海禁,而且並不影響海外貿易。

從明太祖朱元璋時期,才開始長期實行海禁政策。

從明初到後面,海禁愈演愈烈,內容越來越詳細,最嚴重時期連漁民出海捕魚都不被允許。

海禁政策的限製是雙方的,不僅限製了大明沿海的百姓下海經商謀生,也限製了外商來華貿易,讓唐宋元以來的開放貿易開始走向衰落。

元朝雖然打敗了宋朝,但是對外貿易上繼承並發展了宋朝的貿易政策,也學著宋朝建立市舶司,發行紙幣和銅幣,海外貿易比宋朝時更繁榮。

明朝卻把海上貿易的大好局面直接腰斬,並且,一反宋元時期不重朝贈而重貿易的趨向,重新建立了所謂的“朝貢製度”。

“朝貢製度”在明朝之前就存在,但是與私人經商並不相悖。

少數民族或者異域國家朝貢中原朝廷,維護雙方的政治和平關係;民間的私人商販經商貿易,維持雙方的經濟貿易關係。

但是到了明朝,不允許有除了“朝貢”以外的私人商貿行為。

在“朝貢製度”下,海外諸國想要和華夏經商,必須先在政治上與大明建立宗藩關係,被大明冊封,奉朔稱臣。然後大明頒給貢舶勘合,作為來往封貢的憑證。有了勘合憑證的國家,才能在修貢的名義下,帶著貨物來到大明,進行有限度的貿易。

並且,在大明時期的市舶司,不再是監督自由貿易市場經濟的機構,變成了監督異族國家交易的機構,異族國家隻允許限期開市3-5天,在此期間,任何私人貿易都不被允許。

宋元時期的市舶司,主管海外貿易。

到了明朝,市舶司如同經濟裡面的東廠,監督著貿易雙方,讓經濟想活躍都沒法活躍。

“朝貢製度”下,明初的私商貿易是完全銷聲匿跡的。

.

大漢,桑弘羊忍不住吐槽:“這朱元璋到底懂不懂經濟!什麼都監督,這還怎麼做生意!”

“比朕的控製欲還要強,佩服,佩服。”劉徹對後世的同行,第一次說出“佩服”兩個字。

桑弘羊看到的是,僵硬製度、限製範圍、限製時間下的死板,經濟根本沒法自由發展;

劉徹作為帝王,看到的是朱元璋的強烈控製欲。

這種嚴格禮製與監督下進行的對外商貿,

與其說是經商,不如說是政治交易。

但是他都明白,水至清則無魚,什麼都要監管掌控,不怕精力不足嗎?

“這明朝真是兩個極端。”主父偃同樣看出了朱元璋的真正用意,他還想起天幕提到過的罷工皇帝,對明朝的皇帝也很佩服。“開國皇帝什麼都要管,後面的皇帝什麼都不管,這真的是一家人嗎??[]?來[]♂看最新章節♂完整章節”

劉徹經此一提醒,也想了起來。

是啊,他大漢的皇帝不是說都好男色嗎,這也算一脈相承的一家人。

唐朝的皇帝都磕丹藥,嗑死了五位皇帝。

宋朝的皇帝都不敢打,寧願逃跑和賠款也不想開戰。

明朝的皇帝,怎麼風格差距這麼大?不會被人掉包了吧?

【這裡重點說一點朝貢製度。】

【朱元璋定下來的朝貢製度,是“厚往薄來”,以超過朝貢國獻上貢品的發賞賜回饋朝貢國,一度被現代網友戲稱為“冤大頭政策”。】

【這樣的戲稱,並非不懂明朝帝王的懷柔手段,用金錢懷柔的皇帝多了去了。但是“懷柔”把自己越懷越窮的,老朱必須算一個。】

洪武三年,朱元璋認為,朝貢國地處偏遠,跨海而來曆時漫長,因此表示對朝貢期限和貢物規格並無硬性規定,此謂“薄來”。

但是明朝派往各國的使者,都攜帶了大量物品作為賞賜,下令給予了遠超貢物價值數倍的回賜,前來朝貢國家的官員,上至使者,下至通事、隨從,都能獲得差彆不同的賞賜,此謂“厚往”。

洪武十六年,朱元璋又認為,朝貢國,跋涉萬裡而來,隻是為了買賣經商獲利,不需要給他們征稅,要給予“免稅”的經濟優惠政策。

比如占城國被安南國入侵邊境手,再來大明福建經商時,朱元璋免去了占城使者攜帶貨物的賦稅。

這些,都可以說是大明的“懷柔”政策,更多的是出於政治手段,為了建立大明的中心權力。

但是這樣已經為大明財政帶來了巨大的壓力。

明初時製定了嚴格的進貢禮儀,“蕃國迎詔禮”和“蕃使朝貢儀”,不論是外國遣使來朝還是明朝遣使出去,都有繁瑣而嚴格的禮儀規範。

隨著海外諸國朝貢次數增多,儀式的開支越來越大,地方和中央承受了巨大的經濟壓力。

這裡,還沒有算給民間帶來的經濟損失,朝廷這些繁瑣禮儀所花費的錢,還不是民間交上的稅。

【而且,朝貢國家的心思,可比老朱想象的要複雜。】

【前面說過的日本的“朝貢之戰”就不說了,單獨說裡面一個普遍現象。】

【朝貢之中,貨物分為兩種,“貢品”和“附搭貨物”。】

顧名思義,“貢品”是用來上貢給皇帝的,因為大明不要求貢品,所以“貢品”在朝貢貿易中所占比例極小,也被叫做“貢賜貿易”,通常貨物也不怎麼樣;

而附搭貨物分為國王、王妃、陪臣附進物和番商附帶物,這一部分才是海外國家

前來朝貢的“動力”。

這一部分數量往往超過“貢品”十倍乃至幾十倍,而且有大量的方物珍寶,在大明給予的免稅優惠政策下,換錢購買各種大明的奢侈品,帶回去給自己的王公貴族使用。

?想看西羚墨寫的《直播帶秦皇漢武開眼看世界》第 111 章 商業與貨幣11嗎?請記住.的域名[]?來[]?看最新章節?完整章節

從交易給貨的對象就能看出,哪一樣貨物更好。

.

朱元璋被打擊著打擊著,已經面無表情。

天幕說一句,就招來人直接發行措施。

尤其是聽到朝貢國家的兩面三刀,一邊欺瞞自己,一邊享受大明的免稅優惠,愛憎分明的朱元璋眼裡閃過一絲殺意。

這些蠻夷,自己不想開戰才用懷柔政策,一個個把他當傻子嗎?

“令各地市舶司去調查。”朱元璋說完就發現了不對勁,市舶司本身就是監察番邦國家貿易的,怎麼可能不知道。

但是重利之下,市舶司被買通是肯定的。

明朝對附搭貨物實行的是“給價收買”等政策,市舶司可以給出價格購買番邦國家的附帶貨物。但是這些貨物的賣價幾何,若是市舶司上下坑瀣一氣,有很大的操作範圍。

番邦國家賣的多,掙的多,給的賄賂多,市舶司想必也會跟著一起欺上瞞下。

朱元璋見多了貪官,對此完全能想到。

他朝朱棣招招手,派出了這位最能打的兒子:“不對,老四,你親自去。”

朱棣肅然道:“兒臣領命!”

朱元璋的這個態度,顯然此事不會善罷甘休,朱棣也要拿出一個嚴辦的態度,領兵前去調查。

【在海禁政策與勘合製度的宮廷影響下,海外貿易多樣性被扼殺,民間貿易失去了發展市場,朝貢貿易取得了獨一無二的優勢。】

【但是到了明朝中後期,私人海外貿易興起,衝擊了原有的朝貢貿易,讓其走向衰落。】!

西羚墨向你推薦他的其他作品:

:,

:,

希望你也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