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03 章 商業與貨幣3(1 / 1)

【提起齊魯文化,大家可能首先想到的就是儒家文化。】

【但是齊魯文化還有另一個重要組成部分,那就是誕生於春秋戰國時期齊國名相管仲的經濟思想。】

【管仲的經濟思想不但能讓齊國富強,讓齊桓公成為春秋時期的第一個霸主,許多政策惠及後世,直到現在依然值得學習。】

【首先,是鹽鐵國有化。】

起初,齊桓公想要壟斷市場,胃口相當的大:“寡人欲對房屋樓台、樹木、牲畜和人口征稅,愛卿以為如何?”

“大王,不可!”管仲立刻出言阻止,並且將征稅的範圍縮小,“唯官山海為可耳。”

所幸,齊桓公比較信任管仲,最終采取了管仲的建議。

“官海”指的就是鹽鐵官營,“官山”指的是礦產官營。

但是二者也有一些不同。

“官海”是指國家完全收歸鹽鐵,設置鹽官,統一收購運輸和銷售,也包括統一鹽鐵售賣價格,和監督民間生產;

“官山”可以由國家收歸開礦權力,但是百姓可以承包,分成利潤按照三七比分配,不但可以讓國君聚斂財富,比起直接壟斷性的征稅,不容易激起民眾的反感。

在後世,“官山海”政策常被封建王朝使用,管仲也因此被稱為“鹽宗”。

.

“鹽鐵官營,”

“若是齊桓公堅持己見連樹木都要征稅,可能彆說當春秋霸主,齊國早就滅亡了。”

“不需要堅持己見,管仲一死,齊桓公不就活活餓死了。”

不僅病重時不照顧,活活被餓死,死後公子們忙於爭權奪利也無人收屍,最終導致齊桓公的屍體生蛆,蛆

誰能想到,曾經的春秋第一霸主,結局如此慘烈。

“管仲臨死前特意提醒齊桓公不要親近易牙、開方和豎刁,齊桓公當時把三人調走,但是沒多久自己忍不住,又給調回來,從那時就可以看出來齊桓公要開始走下坡路了。”

【其次,管仲提出了專業分工製度,把齊國人劃分為士、農、工、商四類,要求四類人分區居中居住,各自專注自己的職業技能,不能自由遷徙。】

說到這裡,荊咕有話說了。

她看過管仲的書後,總覺得後面的封建王朝學片面了,就如同學儒家也學片面,隻選擇統治者想要的內容,並不止真正學習聖賢的精神。

管仲能被人稱為“管子”,思想遠比後來被迂腐儒生曲解的要開明先進。

【後世因此開始排階級,開始有了士農工商階級劃分,就沒人想一想,管仲可能隻是一時的順口嗎?】

【如果管仲看不起商業,為什麼自己經商,還要國家大力發展商業?】

【除了商業,齊國的手工業也很發達,後世動不動鄙視工匠鄙視商人的帝王,先想想你們有齊國富裕嗎?有齊國商業發達、手工業發達嗎?】

而且,管仲的分區居住也不是為了階

級劃分,是類似現代的商業一條街、裝修一條街、餐飲一條街那種規模,是看出了工匠等人喜歡敝帚自珍,不願意把技術傳出去,同行彙聚在一起,自然而然的互相交流學習,共同提高技術。

在這樣的分工分區製度下,齊國臨淄誕生了世家上最早的絲織品中心,不僅國內使用,還暢銷其他國家,也為管仲後來發起經濟戰時以絲織品為武器打下了基礎。

.

朱元璋陷入沉思。

管仲也是分區分工,限製遷徙,怎麼就被誇?

自己也是分工分戶籍,限製遷徙,怎麼就要被罵?

最重要的是,管仲這麼操作怎麼齊國就富足成春秋第一霸,自己這麼操作就導致大明一直窮?

好在,天幕為他解惑了。

【管仲的經商政策非常開明,提取許多吸引外商的政策,齊國可以說是最早對外開放的諸侯國。】

【管仲很主動關稅製度,不重複征稅。提出如果在市場上征稅了就不在關卡處征稅,在關卡處收稅了就不在市場上征稅。而且,稅率也很低,一般隻有1%—2%,有的時候甚至直接免稅。】

【這樣優惠的稅收政策,十分吸引外商,也讓本國商人更有積極性。】

【這一點,後世的許多封建王朝都需要學習。後世的商人不但地位低,還被當做冤大頭,稅率高還多苛捐雜稅,逼得商人寧願出海也不願意留在本土經商。】

朱棣有些心虛。

天幕曾經說明朝後期開放海禁後,許多大明人出海求生,該不會與大明的商業政策有關係吧?

地位低,稅率高,還多苛捐雜稅,這怎麼說得這麼像是大明呢?

他要不要更改一下祖宗之製,提高一下商人地位?

.

在清朝,玄燁想起明末那些投降後金的晉商,笑了:“多虧明朝苛待晉商,晉商寧願鋌而走險投資我大清,才有了大清的現在。”

一個草原遊牧民族,哪怕建立政權,起初也是又小又落後。

後金文明的發展,離不開大明的“輸血??來[]♀看最新章節♀完整章節”。

大明是允許中原與草原民族在塞外開互市進行貿易,但是貨物當然是有限製,比如武器鐵器,絕對不在交易範圍內。

大明的主要交易物品,除了布帛等生活用品,主要是草原民族離不開但是又不生產的鹽和茶葉,這兩項都被朝廷掌握在手中,商販想要做生意就得先從朝廷拿到“鹽引”和“茶引”。

大明前期,茶葉完全掌握在朝廷手中,都是官營。

大明中後期,茶葉開始官私合營,慢慢的私營占據上風。

但是商人不滿足於需要跟朝廷分成的利益,而是選擇鋌而走險,用鐵器等貴重物品,交換後金更貴重的人參和貂皮、鹿茸,“東北三寶”在明末時期就是貴人喜歡享用的奢侈品,是朝廷嚴格管控的商貿。

駐守皮島的毛文龍被處死的其中一個罪名,就是與後金走私人參貂皮,毛文龍被袁崇煥處死後,袁崇煥又因

為毛文龍之死被大明淩遲處死。這其中,人參貂皮的走私生意不得不說是一個導火索。

商人不但私自從東北與後金走私ü_[]ü來[]&看最新章節&完整章節,甚至用價值更低的種植秧參、林參去冒充野參,當做奢侈品賣給大明的王公貴族,換來更多的金銀財富。

後來,當晉商感覺到大明日薄西山,又把財富與糧食送給後金當做軍餉,作為政治投機。

這其中,有利益的誘惑,也有對朝廷的不滿。

清初剛入關後,為了表示與前朝不同,順治帝和康熙帝都對商人頗為優待。

多爾袞成為攝政王後,親自邀請幫後金輸送過鐵器和糧食的範永鬥等晉商入京,在帝王的優待下成為“八大皇商”,範永鬥不但成為“八大皇商之首”,還主要負責主持邊境貿易。

雍正年間,雍正帝賜範永鬥得後代為太仆寺卿,用二品服,範氏從商賈之後搖身一變成為二品大員,這是在明朝完全享受不到的優待。

因為清政府對商人不像明朝那樣的苛待,一直到清朝末年,慈禧太後到處逃亡時,晉商還在出錢資助皇室,與對大明皇室完全兩個態度。

【在後世的封建王朝,儒生動不動讓君王節儉,輕徭薄賦,老生常談,崇尚節儉,崇尚各個階層有符合階層的“禮製”。】

【在春秋時期,墨子也提倡過節儉,飾品不需要太過精美華麗,覺得是浪費資源。】

【但是管仲不一樣,管仲認為,修建亭台樓閣也是調整經濟的政策,不但可以讓木材有銷路,還可以創造工作崗位;他還提出,雞蛋在吃之前要在蛋殼上畫上精美的圖案,木材在燒之前要雕刻成精美的藝術品,這樣用人為的美來提高附加價值,是非常商業的思維。】

儒家、墨家、商家,原本就屬於不同的階層,代表著士大夫、中小產業者和商人等不同階層的利益。

三個學派對於裝飾的理念,就與階層的思想主張有一定關係。

儒家提倡節儉,但是更注重的是“禮”。

比如孔子曾說:“禮,與其奢也,寧儉;喪,與其易也,寧戚。”,儒家主張君王在禮製的範圍內要節儉不要奢靡過度,但是該有的禮製也要有;

墨家才是真正的實用,節儉,認為華麗的裝飾會讓人性喜奢靡。

墨子以身作則,提倡“量腹而食,度身而衣”,吃的是“藜蒮之羹”,穿的則是“短褐之衣”;

商家更注重的是商品的價值,通過人為的附加,讓原本成本不高的商品增加更高的價值,可以獲得更大的回報。

這樣截然不同的思想,就讓儒家極為不喜商家,比如司馬光就曾在《訓儉示康》中寫道:“管仲鏤簋朱紘,山節藻棁,孔子鄙其小器。”

意思就是說管仲的生活器具做工華麗雕刻精美,孔子看不起他,認為管仲不是大才。

事實上,管仲的觀念在當時各家學派中都屬於獨樹一幟,已經有些類似現代“消費”與“節省”觀念的衝突。

.

齊桓公問道:“如何

讓齊國富強?”

當時的管仲名聲並不好。

他當過戰場逃兵,與鮑叔牙一起做生意還給自己多分錢??來[]♂看最新章節♂完整章節,後來在齊國公子奪位之爭中,管仲站得是公子小白,也就是未來的齊桓公,的對手公子糾。

管仲甚至還幫公子糾帶隊追殺過公子小白,隻是他個人的領兵和戰鬥能力顯然都不怎麼樣,追殺失敗,公子糾奪位失敗,管仲也被俘虜了。

公子小白並沒有追究管仲的追殺,重用管仲,並且找他問計。

管仲隻說出兩個字:“奢侈。”

當時公子小白的心腹甚至以為管仲是故意要引導公子小白走上昏君之路。

“奢侈享受?莫非是酒池肉林?”公子小白按住要暴起的心腹,饒有趣味問道。

如果真有這麼簡單享受的富國之法,豈不是美哉?

管仲見到公子小白的態度,這才挨個說出政策。

“要修建宮室,讓民間可以賣木材,庶民也可以做工。但是不能不給報酬,也不能過分浪費民力,那樣就是暴君。”

“國君和貴族都要喜好奢侈,帶動民間一起喜歡奢靡之風,但是也要自己掌握經濟命脈,不能隻靠從其他國家買賣。”

“要讓庶民向往貴族的奢靡生活,自己就會努力工作,有生活的盼頭……”

……

管仲的一番理論,與當時其他理論完全不同。

周朝禮崩樂壞,分封製瓦解之後,各種知識的官方代表散落民間。這些人可能自己就是貴族,或者是以一技之長服侍君王諸侯、獲得世襲官職的官吏,所以百家學派形成之初,許多弟子都是原本周朝各部門的官吏,帶有周朝的痕跡。

也因此,百家學派普遍認為,是奢靡享受讓周朝分裂,讓諸侯不敬王室,讓大臣腐敗。

.

歐陽修倒是能理解:“放在災荒年間,這就是以工代賑,不僅能給百姓提供更多工作崗位,也能安撫災民,避免生亂子。”

此時,他正在穎州為官,偏偏遭遇了黃河洪澇。

歐陽修沒有單純的開倉放糧,而是選擇了招募災民修建黃河堤壩和渚陂民田,然後官府發放糧食來作為工錢。

他親自挽起褲腿,來到堤壩上監督,既是監督災民不能糊弄著修堤壩,為了防止下一波洪澇來不會再被衝垮堤壩毀壞農田,也是監督地方官員不能貪汙糧食弄虛作假。

“大人。”有小吏累得額頭滿頭大汗跑過來彙報,“災民裡的青壯基本都來這裡修堤壩了,還有一些老弱實在沒法動彈。”

歐陽修並不是殘忍無情的非要壓榨百姓的最後一絲力氣,聞言立刻道:“那就給老弱施粥放糧。”

每逢天災,是死亡最多的時候。

這裡的死亡不僅僅是天災帶來的,也有人禍,總有些人趁亂做壞,故意搶劫店鋪,欺壓婦女,甚至強搶民女,買賣人口。

以工代賑盯著的主要就是青壯,就是要讓天災裡那些有力氣做壞的青壯男子全都忙著掙

口糧去,彆想著搗亂。

把青壯安排好了,老弱哪怕吃少點,病弱點,熬過這一段日子,也能慢慢恢複。

歐陽修看著天幕,有些自歎不如:“我若是有管子之才,何苦於讓百姓隻能喝稀粥。若是管子在世,想必能讓大宋兵強馬壯,國富民強!”

【管仲的手段,在現在的經濟學上叫做著眼於需求,通過奢靡之風來振興經濟。】

【比如我們現在,各個商家造出各種消費節,各種調休湊出小長假來刺激消費,也是為了刺激經濟。】

在古代,管仲鼓勵齊桓公修建一座座宮殿,每一次開工,都對外招收大量的木材、石料等,還有大量的工匠。

朝廷開出優厚的待遇,商人捧著大量的木材石料園林花木主動找來,庶民積極地搶著來乾活,比服役時積極多了。

管仲帶著身著華服美飾的王公貴族來工地上走一圈,讓工匠們看得眼紅,被華服美飾刺激的腦子一熱,剛領了工錢,就貢獻給了各種商鋪。

錢沒了怎麼辦?

官府又開了新的工程,又在招工呢!

.

在現代,各個商家選取某個日期,集體做出看似打折的消費節日活動,刺激的消費者看到就眼紅。

到處是消費節的廣告“女孩子就是要愛自己▎▎來[]*看最新章節*完整章節”“秋天的第一杯奶茶”“口紅”“輕奢”,到處是“不買你就虧大了”的暗示明示,打開每個軟件都是“夢想在遠方”“來一場說走就走的旅行”。

白天被壓榨的打工人拖著疲憊的身體回到家中,從車站,從電梯,從手機上,看著鋪天蓋地的廣告,被刺激的精神一振,激情下單買單買票,然後經濟一振,錢包一癟。

錢沒了怎麼辦?

工作還在等著你呢!

.

“原來大興土木也可以不引起黔首的反對。”嬴政覺得自己悟了。

自從天幕說過大秦的勞役太苦,他的阿房宮已經停止了修建,驪山墓也削減了大部分金銀玉器,改為增加了許多石雕和竹簡書本絲帛等後世更看重的陪葬品。

現在看到管仲的政策,嬴政才發現,商人的手段原來也很好用。

扶蘇生怕父皇再次興起大興土木的念頭,委婉道:“父皇,大秦現在的人口也沒有後世那麼多……”

而且,自從有了天幕後,興起了許多新興行業的作坊,人口更不夠了。

嬴政並非不懂。

很快他自己就冷靜了下來,歎息:“是啊,大秦還是人口少了點。”

大秦剛剛一統天下,人口在2500萬左右,不說與天幕所在的現代的14億人口相比,與漢朝的半億相比也差了太多。

漢朝就在秦朝後面,嬴政每次聽著“漢承秦製”都不爽。

“先發展生產,把人口發展起來。”

嬴政說完,微不可見歎息一聲。

他在安慰自己:不要急,不要急,大秦剛開國,他還年輕,現在也不會吃丹藥了,一切都還來

得及……

.

漢朝,桑弘羊和東郭鹹陽等人也覺得自己悟了。

“消費節,這是個好東西啊!”

曆經高祖呂後、文景之治的幾朝休養生息,漢武帝還沒窮兵黷武時,漢武也有自己的盛世。

漢武帝即位時期,留給他的是5000萬人口,還有連續幾代皇帝各種減稅甚至免稅後帶來的糧食增產,通過減稅政策鼓勵民間養牛馬後留下的牛馬充足,街頭有閒散的牛馬散步,農民自家就可以擁有鐵質農具不需要去跟官府借。

劉徹為了給養馬的百姓普及養馬相馬知識,還鑄銅馬並派遣官員講解,供百姓觀摩學習,讓百姓直觀地明白良馬的各部位特征。

劉邦時期,天子座駕同色的四匹馬都湊不齊,到漢武帝時期,僅廄馬就達40萬匹,而且多與胡馬、大宛馬良種雜交,“既雜胡馬,馬乃益壯”。

這一時期留下的大量漢代畫像磚上,農人幾乎都與牛一起出現,是古代較早的“牛馬盛世”。

百姓生產有餘力,手有餘財;商業受到鼓勵,商人還可以被提拔為官吏,各行各業有了欣欣向榮的氣色。

但是一想到天幕曾經說過,打完匈奴後人口猛降,經濟衰退民不聊生,君臣都很有危機感。

匈奴不能不打,隻要戰爭就一定有犧牲。

就算有火器,誰能保證匈奴不會偷走火器自己研究?畢竟,後世的元朝也是從宋遼那裡學會的火器。

主管經濟的桑弘羊就隻有一個想法:搞錢!多多搞錢!

先讓百姓都富裕起來,富裕到戰爭過後也能有餘力回緩,囤積足夠的糧食和衣物,養更多的馬匹和牛羊。

但是百姓的錢財是有限的,要提高經濟,桑弘羊磨刀霍霍向富商和貴族。

現在又多了一個手段,這個消費節,可以有!

他跟東郭鹹陽對視一眼,四目相對,立刻明白了對方的想法,然後朝劉徹上諫:“陛下,長安還沒有過消費節……”

【最後,管仲已經開始運用宏觀調控。】

齊國西部遭受洪澇後,不僅僅是當時賑災維修堤壩就足夠了,更擔憂的是洪水毀壞了農田後,會影響當季的糧食豐收。

當洪水的消息傳到朝廷,齊桓公十分憂愁:“怎麼這個時候發洪澇,莊稼怎麼樣?”

從災區回來的官員唉聲歎氣:“恐怕,不行了。”

齊桓公命令官員儘力挽救,但是依然沒有救回來太多。

到了秋季,糧食豐收的季節,卻是一片愁雲慘淡。

“君上,西部糧食大幅度欠收!”

儘管早有猜測,當糧食欠收的消息傳來時,齊桓公還是覺得眼前一黑。

管仲卻早有準備,冷靜問道:“糧價幾何?”

官員回答:“西部如今糧食每釜高達百錢!”

本就因為洪水糧食減產,加上商人囤積居奇,故意抬高物價,本就不夠的糧食價格高到離譜的地步。

管仲卻早有準備,朝齊桓公拱了拱手:“君上,懇請您現在下令,全國征稅收三十錢,但必須以糧食來繳納。”

官員先憤怒了:“都欠收了還怎麼用糧食繳納?”

齊桓公反而勸道:“冷靜,先聽聽管仲怎麼說。”

“繳稅時,東部繳納三釜,西部繳納半釜。”管仲耐心解釋,“等東部的糧食集中到官府手中,再低價分給西部。這樣東部糧食減少,不會因為市面上糧食太多穀賤傷農。西部糧食增加,不會因為洪澇減產忍饑挨餓。”

眾人恍然大悟,開始快速發揮朝廷的力量,調東部豐收的糧食到西部。

.

在天幕的口中,這是朝廷的宏觀調控力量,管仲這是很先進的思想。

但是在不懂經濟的儒生口中,忿忿不平:“商人無奸不商,災荒時期抬高物價,這是奸商的錯!”

“不開倉放糧還囤積居奇,這是為富不仁!”

“君子喻於義,小人喻於利,商人都是小人!”

此時還年輕的學子王安石,面無表情,坐在窗邊一邊為東家抄書掙錢,一邊聽著天幕講述的經濟故事,一心二用,依然寫得一手漂亮的好字。

聽到外面其他學子的話語,王安石隻覺得聒噪。

最後,王安石聽著對方越說越離譜,忍不住了:“你們這麼重義,怎麼自己不開倉放糧?”

彆以為他不知道,這幾位學子家中可不貧寒,族中幾百畝地,還有商鋪農莊。

嘴上說的是書香世家,但是那麼大的世家,誰家不經營幾家商鋪,光靠種地怎麼養得起家族的幾百號人,怎麼供得起富貴生活和交際往來?

但是不同的是,這些“清貴人家”自己不會經手,朝廷也不允許官員經商,所以讓他人經手,但是名義上,都是自己的下人。

同窗們說什麼“我們施粥了”“我們放了湯藥”,力證自己的無辜。

王安石嗬嗬兩聲,並不想說施粥與開倉放糧完全是兩碼事,而且許多世家占據的原本就是農人自己的田,施粥的糧食本就是農人自己種出來的糧食。

他知道口舌之爭改變不了現狀,也知道無論是商人的囤積居奇還是豪族開倉放糧都解決不了真正的問題。

“商業,市場,宏觀調控……”王安石聽著聽著,思維已經飄到了天幕所說的知識,已經飄到了另一個領域。

或許,這個領域才能解決他想真正解決的問題。

【更重要的是,在管仲的手中,商業不僅可以致富,可以強國,還可以發動商戰。】

【歐美人喜歡玩的貿易戰,早在幾千年前,管仲已經玩過好多次了。】

【管仲在貿易戰方面有許多著名事件,最具代表性的就是衡山之謀、買狐皮降代國和買鹿製楚。】

“衡山之謀”中,管仲建議齊桓公向衡山國以極高的價格購買械器,再倒手賣出去。

隨後,燕國“無意中”知道之後,也跟著一起高價購買衡山國的械器。

等秦國和趙國知道後,也跟著買。

於是衡山國國君見狀??來[]+看最新章節+完整章節,立刻把械器價格提高十倍,百姓都跟著去生產械器。

管仲等到時機成熟的時候,就讓齊桓公去趙國購買糧食,隻用15錢買入,但是回到國內賣到50錢。

其他諸侯國見狀,又開始來齊國賣糧食。

等到齊國糧食充足,各個諸侯國的糧食齊齊被賣到齊國,而衡山國隻顧著生產械器,沒有足夠的糧食,去其他諸侯國買不到多餘的糧食,隻能來齊國購買。

齊國賣嗎?

不賣。

齊國不但不賣,還宣布與衡山國斷交,其他諸侯國見狀也跟著與衡山國斷交。

衡山國遭遇了糧食危機時,魯國趁機朝衡山國發動攻擊,占領南部。齊國隨後發動攻擊,占領北部。

衡山國此時不僅缺少糧食,械器也賣給其他國家,連迎戰的武器都不足,最後隻能放棄抵抗,選擇投降。

.

買狐皮降代國和買鹿製楚等計謀,也都與之類似,主要是先用高額利潤衝昏敵人的頭腦,讓百姓放棄農業生產去專營某個行業,織布、養鹿、抓狐狸、生產械器等等。

套路不在乎老,管用就行。

從現實看,非常管用。

這樣的招數,哪怕到了現代,依然屢屢得逞。

【荷蘭的鬱金香泡沫,華夏的蘭花騙局,都離不開一個“高價誘之”。】

16世紀中葉,鬱金香由土耳其引入西歐各國,由於移栽困難數量稀少,鬱金香在歐洲,尤其是荷蘭,引發了搶購風潮。

1636年,大量投機資本湧入荷蘭,開始瘋狂炒作鬱金香,不斷地把鬱金香的價格抬高,抬高,再抬高。

最高時期,40枝鬱金香的市場價格高達10萬荷蘭盾,一枝折合2500荷蘭盾。而當時荷蘭的普通技術工人年均收服才150荷蘭盾,隻夠支付一枝鬱金香花的十七分之一。

在如此重大利益的刺激下,哪怕有人發現了不對勁,也隻會想著,先買賣了再說,先發財了再說。

於是鬱金香的價格不斷被炒高,上漲到5500荷蘭盾,6700荷蘭盾,甚至一度上漲到10000荷蘭盾!

不斷有人因為一顆鬱金香一夜暴富,起初有些懷疑的人最終也選擇了下場。

因為鬱金香的球莖耐儲存,許多荷蘭人不囤積糧食選擇囤積鬱金香,以為可以等到價格更高一些時候拋售出去暴富。

然而當到了10000荷蘭盾的頂峰時,市場突然崩塌!

鬱金香的價格開始迅速狂跌,不斷地跌,一夜蒸發90%,跌到無數放棄糧食囤鬱金香花球的荷蘭人傾家蕩產,跌到荷蘭有了史無前例的金融危機,跌到一度連英法等其他歐洲國家的市場經濟也受到影響。

最後,荷蘭不得不向其他歐洲國家求助,自己的經濟數年之後才得以恢複。

.

天幕放出了一位國際知名的女影星,她

氣質高雅,身材纖細而高挑,是無數人的夢中情人,哪怕幾個世紀之後依然有男男女女為之著迷。

記者采訪她時,羨慕地問:“你如此纖細,是因為自幼學芭蕾嗎?”

女影星卻一陣苦笑:“不,是因為我童年時差點餓死,最餓的時候隻能吃鬱金香球莖。”

“好吃嗎?”

女影星臉上閃過一絲恐懼:“不不不,難吃死了,我這輩子再也不想看到它!”

.

對於她的恐懼,餓過的老百姓非常理解。

“沒錯,野草樹根難吃死了,這輩子再也不想吃了!”

“有野草吃都不錯了,還有吃泥土的,拉不出來活活漲死!”

“每逢饑荒,還有易子而食的,那才叫可怕!”

……

遭遇過饑荒的老人紛紛分享起挨餓的經驗,但有人插了一句:

“咱們那是天災,這是人禍,不一樣。”

“也是。”老人們頓了頓,歎氣一聲,“什麼時候都不能放棄種地,不能沒有糧食,怎麼有的人就想不明白呢?”

“無非是利益,種地能掙幾個錢,老人病了請大夫都請不起。”家裡有老人生病的農戶非常能理解,無錢萬事難,現在請不起大夫,隻能自己上山找草藥,能找到啥吃啥,就這麼拖著。

父母也難受,自己看著也難受,可能怎麼辦?

也不是什麼大病,但就是看不起大夫,買不起大夫開的藥。

說起沒錢的困難,村人又有了新的話題,唉聲歎氣中,不知道有誰來了句:“這期講商業,不知道我們能不能學著點。”

“是啊,那農副產品掙錢的法子,多多少少能學著點吧?”大家的心思活絡起來。

也有人擔心:“萬一被改成商籍……”

“那不能,天幕說了歧視商戶不好,彆說商籍,日後說不定商人地位也會提高。”

老人提醒:“不過不管怎樣,也不能忘了種地……”

“那確實。”有人心思靈活,想起家裡女兒多,妻子也能乾,是算賬的好手,不由動了女眷的心思,“其實也有個法子,怕改籍貫,讓家裡女人去經商,做點小生意。反正夫君什麼籍貫妻子什麼籍貫……”

村裡唯一一位夫子這時候還是忍不住了:“女子拋頭露面……”

還不等他說完,村裡的農人打斷道:“咱窮人家誰家女人不出來乾活,掙錢的事不丟人。”

夫子歎氣一聲,也沒多說,村裡的情況都看在眼裡,他收著學生家裡的束脩,隻有老妻獨子要養活,壓力不大還過得去。其他村人就難了。

這世道,能吃飽肚子就不錯了,談什麼禮不禮的。

與其想著女子,夫子想著,還不如盯著點村裡經商的情況,可不能讓大家都隻顧著做生意不去種地,天幕上的這些教訓,太慘痛了!

一想到這裡,夫子就多了一種使命感,作為村裡識字最多、最有文化的人,他的話還是有一定作用的

回頭,他就把經商種地的事寫下來,掛到書房、掛在村裡的粉壁上,提醒自己也提醒大家!

.

“這貿易戰,果然可怕,不費一兵一卒讓百姓遭遇饑荒,不得不防!”身為帝王,看到因為一種花就擾亂市場,李世民謹慎的都快坐不住了。

大唐如今已有不少西域人、外邦人,在長安也能看到天幕,萬一他們要對大唐發起貿易戰,讓人防不勝防。

而且大唐貴族也頗為喜愛海外的奢侈品,比如琉璃器,比如葡萄酒,萬一有海外商人運用這些奢侈品讓大唐農民不種地都去種葡萄那可怎麼行!

朝中偏偏沒有管仲那樣的人才,不如,也去民間找巨商?

李世民掃視一番自己的朝中人才,越看越覺得還不夠,最後想起了劉徹,想到了漢武帝的錢袋子桑弘羊,出身商人。還有被他提拔的富商東郭鹹陽、孔僅,都很好用。

想到這裡,什麼門戶之見李世民都不在意,世家大臣可能有的阻攔也無所謂了,事關錢袋子,事關國庫與國家經濟,李世民勢在必得。

漢武帝都能任用商人,他大唐為什麼不可以!

【從戰國中期以後,情況急轉而下。】

【首先,是韓非等法家主張抑製商業。】

韓非認為,商人本身不創造財富,是“邦之蠹也”。

他首次提出農是“本”,商是“末”,要“重本輕末”。

隨後,商鞅在秦國變法,把法家的“重本輕末”通過一係列製度傳下去,影響了其後封建王朝兩千多年的曆史。

秦朝,商人被稱呼為“賈人”,朝廷采取編戶管理,一入市籍三代都不能更改,政府征發戍邊,他們是首先被遣戍的對象,地位形同罪犯。

漢初繼承秦朝的抑商政策,對商人“重租稅以困辱之”;並且立“七科謫”,規定有7類人不享有正常的人身權利,國家可以隨時把他們發配充軍,這7類人中除了罪吏、亡命、贅婿之外的4類人,還有商人及其子孫;

尤其是漢武帝時期,向商人征收“算緡錢”,要求商人每2000錢必須繳納120錢作為財產稅,普通人一部分車繳120錢財產稅、商人要繳240錢,5丈以上的船隻每艘繳120錢。還頒布了“告緡”,鼓勵商人互相揭發偷.稅,以透漏稅款的一半作為獎金;

宋元時期,對商業稅按高比例征收,名目越來越多;

晉朝時期,法律規定商人在市場做買賣必須在額頭上貼著寫有自己姓名及所賣貨物名稱的帖子,還規定必須“一足著白履,一足著黑履”;

前秦規定上人家的女人不能穿金戴銀,也不能衣著錦繡,違背者棄市;

唐朝法律規定商人不能騎馬,商人子嗣不能參加科舉;

明朝規定“農民之家,但有一人為商賈者,亦不許穿袖紗”。

清朝對商人對商業的態度,因為時勢的複雜,政策也比較複雜,從一開始的“閉關鎖國”“輕商抑商”到後面的興業興國,三言兩語說不完。

【曆代統治者除了因為儒家思想裡“重義輕利”,法家的“重本輕末”,還因為流動性強的商人不如農人好管理。】

《呂氏春秋》用一句話說出了統治者的心聲:

“民農則樸,樸則易用,易用則邊境安,主位尊。”

樸實的農民統治者好掌控,好掌控就意味著邊境安穩,帝王的統治穩固。

但是事實真的如此嗎?

不,幾乎是每朝每代,末年都離不開農民起義。

恰恰是帝王眼中最樸實最好掌控的農民,一旦忍無可忍,反抗起來就是野火燎原,寸草不生。

【但是,商業經濟,並不是打壓之後就沒有問題。】

【商業,貨幣,市場經濟,向來是息息相關。】!

西羚墨向你推薦他的其他作品:

:,

:,

希望你也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