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04 章 商業與貨幣4(1 / 1)

【說起秦朝,就離不開商鞅變法。而“商鞅變法”,也可以說是曆史上最成功的一次內部改製重組。】

商鞅變法的關鍵,是修改了三樣製度:官製、爵位製度和稅製。

修改官製,從職業官僚取代貴族世襲,開始大力吸引外來人才;

修改爵位製度,一是讓平民有了靠軍功獲得爵位的上升途徑,二是爵位不再能世襲,可以避免階級固化;

修改稅製,就是統一稅收權力,貴族在自己的封地上不能直接收稅,可以分紅部分,但是不能阻礙國庫的稅收收入。

為了改革,秦孝公嬴渠梁還發起過幾場在後世看起來極為奇葩的戰爭,對魏國的戰爭。

.

秦國,士兵一邊整理著盔甲、乾糧,一邊與同袍抱怨:“咱們打了兩次,兩戰兩勝勝,但是每次打贏了就退回來,也不占領土地,也不搶人貴族,圖啥呢?”

同袍冷靜地磨著自己的武器,讓青銅長矛更為鋒利,一邊隨口道:“你管他圖啥,讓你打就打,讓你殺就殺,廢話忒多。”

士兵看了看自己武器,都已經砍鈍了:“這不是又來第三次,我擔心還有第四次。”

說話的時候,另一位同袍也來插話:“也不搶土地也不搶人,白白送死,誰不想回家。”

打磨武器的士兵看到刀口磨得鋒利發亮後,澆上清水,再擦乾,站起身來:“行了,少廢話,不想送死就好好準備。”

幾個士兵歎氣幾聲,抱怨歸抱怨,也沒法改變朝廷的命令。

他們這些做小兵的,最後還不是得好好聽命,多做些準備,免得上戰場送死。

等到秦軍響起集結的軍樂,一群士兵甩掉所有雜念,跟著行軍,出發到了魏國邊境上。

當前進的鼓聲響起,將領一聲:“殺——”

殺戮的血液被點沸,士兵們跟著往前衝,喊著口號,揮舞著兵器:“殺——”

喧嘩聲震天中,眼前隻剩下一片血腥之色,最後,戰爭結束了,大秦迎來了第三次勝利。

但是,再次撤軍,沒有占領分寸魏國土地。

將領看著活下來的士兵,吩咐點清他們殺死的人頭,並且帶來了好消息:“按照殺死的人頭,計算軍功。”

在一群士兵不可置信的眼神中,將領宣布:“大秦以軍功授爵,你殺的人頭多,以後也是有田地有爵位的大人物了。”

“我有爵位了?”

士兵們不可置信,直到拿到了朝廷給的賞賜,終於激動到失控大笑,

“哈哈哈哈,我有爵位了!”

打磨兵器的士兵淡淡笑道:“我比你更高一級。”

士兵聞言有些羨慕:“早知道聽你的,多殺點。”

至於沒占領魏國土地,管他們什麼事,好處已經拿到手了,魏國不魏國已經不重要了。

而對於秦王來說,改革已見成效,同樣已經拿到了自己想要的結果,魏國的那點土地根本

不重要。

.

“大秦這是在用魏國練兵,雖然沒有占領土地,但是殺人是實實在在的。”扶蘇看到身邊年幼的弟弟妹妹似乎不理解秦孝公的做法,特意解釋道。

說完,忍不住感歎了一聲:“魏國明明也有許多人才,可惜了。”

秦國公子公主們自然是離嬴政最近的,哪怕扶蘇壓低聲音,嬴政也聽到了這一句話,淡淡地瞥了兒子一眼。

李斯也抬頭看了扶蘇一眼,眼神微動,還是快速挪開視線沒有暴露自己的情緒。

他隻是在心中嘖了一聲:你可惜什麼,若是魏國一直那麼厲害,哪還有你秦國公子的身份。

對於李斯這樣野心大能力也大的臣子而言,對始皇帝是心服口服,但是對扶蘇,哪怕接受了對方作為大秦繼承人,論能力還是有些看不上眼的。

但是為了大秦的穩定,也為了自己的晚節不被唾罵,李斯索性閉上眼睛不去看。

罷了罷了,大不了扶蘇公子上位後自己也學一下範蠡,棄政從商,去做個富家翁。

範蠡能成為“陶朱公”,韓非能成為“韓非子”,自己沒理由隻能當個奸臣。

他老李,也是很厲害的!

【雖然曆史上改革變法很多,商鞅變法聽起來好像一蹴而就馬上就見成效,事實上,單獨是第一階段的軍功製改革,就用了十年時間。】

【秦王深知,拳頭就是硬道理,先改革軍製掌握了兵權,再改革官製和稅製,對舊貴族下手。這是一個十分漫長的過程,並不是曆史書上簡簡單單幾百字講述的那麼簡單。】

荊咕先放商鞅變法的軍功製改革不是偏題,這是商鞅變法的先驅改製。

在軍功製度實行,從民間提拔到了足夠的人才,秦王掌握了更多的話語權後,又開始改革官製和稅製,從舊貴族手中一點一點收權,舊貴族哪怕有抱怨,秦王也不在乎什麼,因為手裡已經用了自己的軍隊。

可以說,商鞅變法能夠成功,離不開秦孝公的支持,也離不開君臣二人的深謀遠慮,步步為營。

再對比一下後世失敗的變法,不是君王掉鏈子就是大臣互相撕扯落入政敵陷阱,從內部就注定了失敗。

.

宋朝想要變法的宋仁宗、宋神宗,齊齊感覺仿佛在被天幕點名批評。

宋仁宗時期,範仲淹變法,又被稱為“慶曆新政”,從公元1043持續到1045年,不到三年,失敗告終;

宋神宗時期,王安石變法,又被稱為“熙寧變法”,從公元1069持續到1085年,宋神宗駕崩後,變法失敗;

甚至後世出名的奸臣蔡京,在宋神宗時期還舉行過二次變法。

蔡京是王安石提拔,二人曾是師徒關係,蔡京起初還繼承了王安石的遺誌,在變法中繼續宣傳和使用王安石的政策,變法持續二十餘年。

然而,如同裴矩在面對隋煬帝與唐太宗時表現出來的奸良兩面,蔡京在遇上不同的皇帝也表現出了不同的一

面。

在有意變法的宋神宗時期,蔡京改革經濟製度,頗有成效。蔡京改革的茶法和鹽法得以長期繼承和發展,不僅被南宋所沿襲,而且對元、明茶法也產生了深刻影響。

到了宋徽宗時期,蔡京迎合宋徽宗的喜好,大興花石綱,曾經的興經濟政策變成了橫征暴斂,各種為非作歹,斂財討好帝王,最終成了後世赫赫有名的奸臣。

不得不說,上梁不正下梁歪,在封建時代,帝王的喜好與昏庸與否,決定了大臣的能力往哪個方向發展。

【相比之下,清朝戊戌變法,光緒皇帝在103天內頒布了100多份詔書,跟乾隆皇帝寫詩40000多首一樣,看起來數量多的花團錦繡,事實上無一精品。帝王急急忙忙改革,哪怕沒有政敵,也會是下一個王莽,昔日的支持者也會因為不切實際變成今日的反對者。】

玄燁:“……”

聽到光緒皇帝103天內頒布100多份詔書,玄燁已經是眼前一黑。

再聽到乾隆皇帝寫詩40000首結果無一精品,玄燁感覺胸口也有些悶悶的痛。

這都是什麼糟心後裔!當皇帝乾活,什麼時候要這麼衝量了!

你這麼能衝量,就不能把拚數量用在批閱奏折和辦公時間的數量上嗎,這些不肖子孫當皇帝都是在乾什麼!

玄燁氣得腦袋一陣發懵,梁九功連忙沏了一杯清火的濃茶遞過去,玄燁一口悶了還不滿,又遞過去再來一杯。

現在什麼品茶的心情都沒有了,他隻覺得氣得口乾舌燥,氣血上湧,急需要清火降壓。

一連喝了三杯苦茶水,玄燁才長長吐出一口氣。

“朕倒要看看,這一次又有多少不肖子孫要氣朕。”

【大秦以法立國,秦“法”的核心,就如同儒家的“禮義”。】

秦法非常詳細,從已經出土的雲夢竹簡和睡虎地竹簡來看,已知的秦法有30多種,其中經濟法就占11種:

《田律》《倉律》《廄苑律》《牛羊課》《金布律》《工律》《工人程》《均工》《司空》《關市》《效律》等。

這些經濟法律都是為了規範商業,可見,秦朝並不是完全的打壓商業,還保存在春秋戰國時期的部分重商思想,有商業興國的概念。

.

劉徹酸溜溜:“後世對大秦可真是喜歡,律法都研究的如此之多。”

這樣的全面,不知道對漢律有沒有研究。

主父偃一句話就把劉徹安慰好了:“陛下,後世都是漢人,漢承秦製,漢人研究秦律也是在研究漢律。”

劉徹不酸了,心情好了。

“沒錯,後世都是漢人,比大秦多好幾倍。”

【後世都喜歡說秦法嚴苛,這是一個很大的黑鍋。在秦簡沒被發掘出來之前,大秦背負了好多年的黑鍋。】

【但是我們現在知道,大秦的律法,比儒家所記載的要科學,也要嚴謹許多。】

比如,賞罰分明。

無論是上戰場、種地、做工、經商還是從政,隻要你做出了成績,都可以以功授爵。

有了爵位也不是虛職,朝廷會給你相應的房子、土地,而且這些可以轉讓出售,也可以用爵位換取家中坐牢的親人出獄。

比如,以實事為主,不喜歡溜須拍馬。

商鞅變法剛開始時,秦人覺得新法嚴苛,痛罵和抗拒的不少,罵商鞅的也不在少數。

在後面感受到了新法的好處,又開始誇獎商鞅,吹他的彩虹屁,而且這批人與之前罵商鞅的是同一批人。

這時商鞅並沒有覺得揚眉吐氣,而是嚴肅地把對方投入大牢——不是記仇,是覺得這種吹捧容易讓人得意忘形;

再比如,秦法還有一條罪名:功而不受賞,為罪。

說到這裡,荊咕特意放出了一條現代的影視劇視頻,加入了自己的創作,覺得有些搞笑:

【假如明清時期的儒生穿越到秦國會怎麼死?】

大秦的以功換爵製度,後來從軍隊蔓延到方方面面,無論是種地、經商還是其他,隻要有功就賞。

哪怕是明清的儒生穿越來秦國,哪怕思想與大秦主流的法家思想不和,若是單純的興私塾教化民眾,也能得到朝廷的封賞。

當大秦的官員來宣布給儒生的獎勵:“賞爵位……”

儒生習慣性的謙虛一句:“小生實在是愧不敢當……”

結果剛剛表情和善的官員臉色一變,表情突然嚴肅起來,從腰間拔劍架在儒生的脖子上:

“功而不受賞,為罪,來人,把他抓捕入獄稍後處置!”

儒生:!!!

儒生被一殺。

.

儒生經人提醒才知道,秦法中明確規定:功而不受賞,為罪。

這種理論,其實孔子也有。

魯國曾經有一條法律,魯國人若是在外見到魯國同胞淪為奴隸,隻要能贖買回國幫助恢複自由,魯國可以給予補償和獎勵。

孔子的弟子子貢贖回幾個魯國人後,拒絕了賞賜,結果被孔子痛罵一頓,因為子貢拒絕了賞賜,後面的其他魯國人可能面臨兩難的選擇,要麼自掏腰包贖人了也不能要求賞賜,要麼直接選擇不贖。

孔子另一位學生子路救了溺水者,接受了溺水者的牛,子路大大方方收下,孔子反而表揚了一番。因為這樣可以鼓勵其他人救人。

儒生想起聖賢的典故,反映了過來,連忙求饒,一開口又順嘴了:

“大人,法外開恩啊!”

“法不外乎人情,我這也是不知者無罪……”

“什麼?”官員大驚,本以為普通的罪犯竟然如此膽大包天,敢說出這樣反.叛的話來。

“法就是法,什麼人情,大秦以法立國,你這是動搖國本,斬!”

儒生:!!!

儒生被二殺;

.

秦昭襄王嬴稷重病,儒生想拍馬屁,故意發起倡議:“君上如今病重

,我們不如讓老百姓自發捐錢,籌錢後買牛殺了祭天,為君王祈福。”

貴人倡導,小吏宣傳,經過商鞅變法後對新任務都比較順從的黔首哪怕不舍,也還是捐出部分錢財。

最後,提倡的官員拿著眾籌的錢,去買了牛,宰殺,祭天,祈福。

最重要的是,還要寫奏折上去,讓君王知道自己的誠心。

儒生用儘了自己的華麗辭章一通讚美,最後表示:“陛下,這是黔首對您的敬愛,是黔首為您在祈福!”

嬴稷感動了嗎?

可感動了,病愈後立刻下令廷尉府徹查。

嬴稷聽到祈福消息,勃然大怒:“誰人號召的如此荒唐之舉?知不知道耕牛多麼重要,殺牛祭天,這是為寡人祈福嗎?這是想斬斷大秦的根!”

儒生被三殺……

.

明清的儒生:感覺被針對……

他們果然與大秦八字不合,互相嫌棄。

“這哪裡有問題了?不就是一句話,怎麼能因言治罪!大秦果然是暴秦!”

“法不外乎人情哪裡有問題了?連情義都沒有,秦法過於嚴苛了!”

“耕牛是重要,但是誰祭祀不用三牲?天子之禮理應用最貴重的犧牲,這樣的誠意,秦王竟然看不到,不愧是秦王!”

儒生們你一言我一語,說得頭頭是道,放在明清時候的環境,看起來完全沒問題。

但是儒生們不知道,秦王不是後世封建專.製集權的皇帝,朝廷也不是秦王一個人的一言堂,嬴稷下令徹查後,律法一道道往下傳,要經曆百官的審查和證據。

在真實的曆史上,真有官員眾籌後給嬴稷祈福,事後嬴稷給丞相下令,丞相給廷尉府發公文,廷尉府再往下命人徹查,最終結果呈上去,所有參與者被判罰甲兩副,也就是要求在規定時間內置辦兩套鎧甲交給國家。

——這也就意味著,秦國的所有重臣都認為,耕牛比給君王祈福重要。

這就是時代的局限,是封建君主集權到了巔峰與還未進入封建社會、處於奴隸製與君主專.製過渡期的差彆。

此時,大秦的君臣也在驚歎加嫌棄:“後世這都是什麼風氣,殺牛祈福?牛又不會治病。”

“律法就是律法,講律法的時候講什麼人情,那還要律法做什麼。”

“不要賞賜這又是求高風亮節吧?真高風亮節君王給你封侯拜相也拒絕才是真君子。”

群臣在議論,百家也在議論,犀利的法家看熱鬨一般,時不時嘲諷儒家兩句,讓儒家更為悲憤。

這樣的儒生,他們不想認。

明明孔聖人沒教過這種溜須拍馬不乾實事的套路,後世都是怎麼學得儒學!

嬴政默默地看著眼前鬨哄哄的一幕,看著一直對大秦沒好感的儒生吃癟,心裡暗爽。

魯儒從春秋戰國時期就嫌棄秦國,大秦統一之後依然不願與入秦為官。

淳於越等儒生入朝是入朝了,還是對他很

嫌棄,動不動當面嗆聲,一個個可硬氣了。

現在難得如此憋屈,嬴政算是看明白了,最能對付儒生的不是法家也不是墨家,就是後世不成器的儒生。

放在現代,這或許就是“一粉頂十黑”。

【說完背景,再來說發展。】

【說到發展,不得不提另一位商人呂不韋。】

【首先,從商業投資來說,呂不韋眼光獨到,“奇貨可居”的投資讓他從商人走到了權力巔峰。】

此言一出,大秦朝廷齊齊寂靜,小心翼翼看向嬴政。

嬴政反而十分淡定,手下敗將,已經死了好幾年了,有什麼好在意的。

【但是,我們今天要說的不是呂不韋的政治投資,說他的營銷手段。】

呂不韋編完雜家代表作《呂氏春秋》後,為了推向全國,於是向全國宣布:

“誰能夠更改《呂氏春秋》中一個字,就賞賜千金!”

以大秦曆來賞賜的大方程度,這句承諾非常有效果。

想改字,你首先得看看書中寫了什麼。

於是一時之間,《呂氏春秋》賣的非常火。

並且,考慮到那時識字的基本都是上層階級,也就意味著,《呂氏春秋》是在上層階級中流通起來。

再考慮到那時沒有標點符號,想要讀通讀懂一本書,不讀個四五遍不可能,讀的過程中就得接受書中的思想,反複琢磨,也就意味著,《呂氏春秋》的思想在上層階級中普及開來。

如果說商鞅變法選拔的是平民,呂不韋就是有意篩選精英人才。

看似“一字千金”,實則是“一人千金”,呂不韋要得不是“字”,是在篩選人才。

.

“原來如此!”最缺乏商業人才的明朝,永樂帝朱棣感覺自己學到了。

“難怪天幕總說皇室把書籍束之高閣不好,書籍本身就可以篩選人才。”

他甚至想現學現賣。

大明有《永樂大典》,要不,修完之後也來個“一字千金”?

但是《永樂大典》字數太多,民間要是真修改出來了,國庫會不會撐不住?

想到這裡,朱棣心虛地看一眼胖兒子,仿佛已經聽到了胖兒子在哭窮,忍不住又開始思考:不如換本書,但是換哪本書比較好呢?他也想要個管仲或者桑弘羊,但是呂不韋還是算了,把持朝政不可以!

【大秦統一後,雖然統治時間很短,但是煮鹽、冶鐵很發達,史書上稱秦“鹽鐵之利,二十倍於古”。】

【論經濟貿易,同樣可以從史料中窺探到大秦的繁華。】

早在戰國時期,李斯的《諫逐客書》中寫道,各國各地輸入秦國的特產有:昆山之玉、隨和之寶、太阿之劍、江南金錫、西蜀丹青、阿縞之衣、錦繡之飾;

《呂氏春秋·本味》中提到的美食有:洞庭之鱄、具區之菁、江浦之橘、雲夢之柚等。

當時的手工業者已經分工很細,有冶金工、陶工、

木工、車工、皮革工等。

由於各地商品交易繁榮,商人很活躍,司馬遷曾在《史記·貨殖列傳》中概括這種情況說:“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

?本作者西羚墨提醒您最全的《直播帶秦皇漢武開眼看世界》儘在[],域名[]?來[]。看最新章節。完整章節

.

秦朝一統六國後,除了統一文字、統一法律、車軌和度量衡厚,還統一了貨幣。

秦規定貨幣分為二等,以黃金為上幣,單位是“鎰”,即二十兩;以圓形方孔銅錢為下幣,單位是“半兩”,這就是大名鼎鼎的“秦半兩”,從秦創圓形方孔銅錢開始,這種鑄幣的形態開始長期固定,成為封建社會時期的主要流通形態。

秦人交易時,日常交易用秦半兩銅錢,隻有大數目支付才使用黃金。

有了統一的貨幣,各地的商品經濟和交換都有很大的便利。

.

雲夢秦簡《金布律》中記載:有買及賣也,各嬰其價;小物不能名一錢者,勿嬰。

嬰價就是為物件標價,單價不值一錢的小物就不用再標價。

可以看到,秦朝對物價的管理已經是嚴格且規範,有了明碼標價的要求;

此外,從《呂氏春秋》也可以撿到,秦朝時已經有了股份製的鼻祖——合本,在古代指的是合夥,也叫做連財。

按比例出資,等盈利以後,再按比例獲取盈利份額,說明既存在集體所有製,也存在現代意義上的股份製度。

同時,還有早期家庭聯產責任製形式的租賃形式。

比如秦朝官府給民間租借耕牛和工具,在民間也互有租賃,有早期的租賃合同或者口頭契約,普通庶民的正常商貿並不受太大的拘束。

.

嬴政想起了自己喜愛的《韓非子》,也想到了自己在琅琊刻石上刻的碑文。

“皇帝之功,勤勞本事,上農除末,黔首是福。”

還想到了自己遷移富商到鹹陽,讓富商離開自己的老家到鹹陽,既是約束,也是監視。

他繼承了商鞅變法以來的法家思想,也繼承了秦孝公的政治手段,打壓商人的社會地位,也約束商賈的政治地位。

現在看來,戰時有戰時的策略,天下一統後有天下一統的策略。

天幕既然誇以功取爵很好,商人,並非不可用。

隻要商人都如巴清一樣識相,他什麼人才都能接受。

.

劉徹看著已經站在自己朝堂上的桑弘羊、東郭鹹陽、孔僅幾位商人和商人之後,自信心再次蓬勃:“還是朕善於用人。”

他可是做了連始皇帝都沒做到的事,怎麼也應該排到最前面。

但是轉念一想,龍鳳豬不好聽,豬龍鳳也不好聽。

他憑什麼是豬,後輩李世民太遠了,他要當鳳,讓李世民當豬去。

劉徹一時興起,對史官吩咐:“記一下,就說天幕說得龍鳳豬裡的‘鳳’是朕,這順序按時間排的。”

史官:“……”

聽起來沒問題,但是您沒想過,民間都能

聽到,早已經記住了嗎?

想上諫,但是看劉徹興致勃勃的樣子,最終選擇了閉嘴。

罷了,陛下一時興起,沒準過幾天就忘了,他就當做沒聽到好了。

【漢朝時期,對商業的態度起起伏伏。】

漢朝皇帝屬於一邊打壓商人的政治地位,一邊又重視商業經濟。

幾位皇帝的政策和態度,也各有不同。

雖然依然是重農抑商,但是也有自由的一部分。

比如司馬遷認為“布藝匹夫之人,不害於政,不妨百姓,取與以時而息財富”。

他認為商人的活動不僅不會損壞國計民生,還能帶動國家經濟繁榮,在這一方面比較開明,也或許正因為這樣,會在《史記》裡單獨為商家學派作傳記。

同時,也有局限的一部分。

晁錯在主張“重本抑末”的同時,還提出要“廢錢”“廢銀”,“以粟為賞罰”,相當於要求廢除貨幣,再次回到以物易物的時代,非常誇張;

還有過分誇大國家政權乾預經濟、乾預商業發展的功能認為國家可以令市場物價暴漲或者暴跌,沒有市場經濟的觀念,以為一切都可以由朝廷操控。

【經濟的開明,古人可能不知道多重要,但是我們現代通過加入世貿組織能深刻感受到。】

【此外,可以通過一個小故事講述其中的道理。】

【大家應該聽說過經濟學裡的“鯰魚效應”,這裡我再次講述一下鯰魚效應的故事。】

相傳,北歐的挪威人喜歡吃沙丁魚,尤其是活魚。

漁民從大西洋捕撈活沙丁魚回港,運到市場上能賣出比死魚更高的價格,但是運輸途中,總是有大部分沙丁魚在中途窒息而死。

一位皮膚被曬得黑黝黝的漁民做完交易,在港口上溜達著,看到了熟人,跑過去看對方漁船上的收成,順口誇道:“收成不錯啊,這麼多沙丁魚,一定能賣個好價錢。”

年輕的金發漁民卻直搖頭,一邊彎腰把船倉裡的死魚撿到魚筐裡,一邊心疼地說道:“不行,損耗太大了,死了好多。”

黑皮膚漁民想起了自己的死魚,心情也沉重了起來:“上一次你死了多少?”

“十分之三。”

“可惜了,上個月沙丁魚價格可高。”

“是啊,我辛辛苦苦海上漂個把月,結果全死在沒有風浪的回程途中,太心疼了。”

“沒辦法,這損耗誰也避免不了,真希望誰能想辦法解決這個問題。”

兩個老熟人一邊說,黑皮膚的漁民順勢上來幫忙一起把死魚和活魚分開,撿到最後,看著籮筐裡的死魚,再看看還活著的沙丁魚,黑皮膚漁民沉默了:這還叫死的多?

還有忙完手裡的活過來幫忙的漁民也看到了:

“哎,你這船魚怎麼活了怎麼多,你做什麼了?”

原本看到表面的死魚以為很多,最後一統計發現比往日死的沙丁魚殺太多的金發漁民此時也一臉懵:“我也

不知道啊!”

直到黑皮膚漁民看到其中一條很醒目的不同的魚,把鯰魚抓起來:“這不是鯰魚嗎?你抓鯰魚乾嘛?”

“不小心抓到的。”金發漁民突然慘叫起來,“我的上帝!鯰魚不會吃了我的沙丁魚吧,這吃的哪裡是魚,是我的金幣!”

黑皮膚漁民想得更多:“等等,你說,會不會是鯰魚讓沙丁魚活下來?”

金發漁民搖頭:“不可能,鯰魚吃沙丁魚,二者是天敵,怎麼可能幫沙丁魚活下來。”

黑皮膚漁民堅持道:“下次再試試就知道了。”

說著是下次試試,到下次,黑皮膚漁民真得故意在裝沙丁魚的魚槽裡放入了鯰魚。

哪怕鯰魚如同老鼠進了米缸,興奮地在魚槽裡到處追著沙丁魚大吃特吃,漁民也強忍著想口下奪魚的想法,撐到了漁港。

當抵達漁港,漁民迫不及待呼朋喚友一起來看還活著的沙丁魚,一經統計,齊齊驚喜:

“還真是如此!”

“因為有了天敵,沙丁魚沒有懶洋洋的不動,一直四處躲避遊動,反而活著回到了漁港!”

雖然目前才隻有一次實驗,後面其他漁民也跟著開始嘗試,發現真得有用,於是漁民們齊齊高興起來:“總算找到了辦法!多謝鯰魚!”

後來,有商人從中受到啟發。

“你說,如果在家族企業投放一條‘鯰魚’會如何?”飽受家族內鬥的商人訴苦,“我家族的公司隻顧著內部爭權奪利,撕的親人不像親人,兄弟不像兄弟,公司效益降低了也沒人在意。再這麼鬥下去遲早玩完。”

“你說的鯰魚是?”

商人微微一笑:“外來的天敵。”

.

“鯰魚效應,鯰魚效應。”

大秦的巴清仿佛看到了家族再次壯大的機會,眼裡亮的驚人,仿佛重新煥發了青春的活力。

她如今的生意,對外雖然發展了礦產,比如供給始皇帝的丹砂。

但是對內,主要是家族人士掌權。

如今自己垂垂老矣,家族內鬥反而因為看到天幕帶來的商機越發激烈,眼看著自己死後家族可能會分崩離析,如果隻是分裂倒也罷了,怕就怕分裂了還繼續內鬥內耗。

不如,也引入一些外來的“鯰魚”,加上前面說得股份製,試試新方法?

.

在大唐,飽受家族內鬥的杜如晦想起爭權奪利彼此不和的弟弟和老二,眼前一亮:這不就像是給一潭死水引入活水?

家族裡的下一輩沒一個成器的,他總是擔心自己去世後杜家直接掉出世家,現在好像有了好方法。

不如,引入一條“鯰魚”。

世家之間聯姻歸聯姻,最終還是免不了政治爭鬥,假如他聯姻一位外來者,比如商人?

但是家族也不是沒人經商,非要引入商人,會不會有太大的抵製?在其他世家會不會名譽受損?

杜如晦有些猶豫,在心裡反複揣測著後果與現狀,事關家族未來,他依然沒有做出決定。

【不過呢,我要說一句,“鯰魚效應”的故事,是假的~】

【北歐的海洋裡沒有鹹水鯰魚,挪威人也沒聽過這個故事。】

一群剛剛被各種啟發正在若有所思的君臣聽到這句話,齊齊臉上一黑。

但是也有早就熟悉荊咕套路的帝王淡定地等著荊咕的下一句話。

【但是,“鯰魚效應”的經濟學理論是真的。】

嬴政嘴角微微翹起:他就知道。

劉徹直接脫口而出:“嗬,又這樣。”

李世民早就料到,還笑著與長孫皇後開玩笑:“天幕果然是年輕人,就喜歡逗人開玩笑。”

【“鯰魚效應”原指鯰魚在攪動小魚生存環境的同時,也激活了小魚的求生能力。後來,鯰魚效應是采取一種手段或措施,刺激一些企業活躍起來投入到市場中積極參與競爭,從而激活市場中的同行業企業。】

【放在封建王朝,秦孝公吸引民間人才、打破舊貴族官僚體係的提拔方法,就屬於一種“鯰魚效應”,讓私商與官商競爭,也是一種“鯰魚效應”。】

【在秦以後,經濟市場的繁榮,首先離不開的就是私商的繁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