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5. 女帝的科研攻略13 植物科學家登基了……(1 / 1)

穀雨時節這日, 朝廷開始發新糧。

京兆府尹讓人在街道兩旁擺了十幾排分糧點,門扉未開,百姓們就早早地等候在那裡了, 等到了時間, 所有人都往京兆府湧去。

鬱錦音站在小飛的邊緣, 低頭就能看見京兆府門前的街道。

萬人空巷, 全都擠在京兆府這邊領糧食。

各種牛車、驢車馬車全都牽出來了。

實在沒有車的人,就隻好自己背糧食。

京兆尹親自在現場盯梢。

每個人分多少糧食, 上面可是有數目的,萬一分到最後不夠了,絕對是哪個地方出了差錯, 說直白點就是有人貪糧了!這可不是小事, 如果出了事,第一個查辦的就是他京兆尹!

兩名少尹、功曹參軍、司錄參軍等數名, 再加京兆尹本人以及其戶部部司調撥來的五六個官員, 全都忙得滿頭大汗。

“王大六!!”

“哎,來了來了!”

“鄰裡十位擔保人在哪兒?”

“在這兒!”

“好, 都拿著你們戶籍過來按手印畫押——”

一旁的衙差們和兵部的人忙著把糧食一車有一車運過來,一麻袋一麻袋的糧食過秤砣, 過完秤砣,多一分一毫都要解開麻袋,用葫蘆瓢舀出來倒在旁邊的粟米缸裡。

旁邊的百姓看得清清楚楚,米缸裡的米全都是金燦燦的米, 沒有摻雜一粒砂石!

“好了, 這是你的二百六十六石,快點搬走,下一名!!!”

“是是是!這位官爺稍等, 我一個人實在搬不完,能不能——”

京兆尹真是頭大,一開始分糧食還能忙得過來,到了後面,這一麻袋一麻袋的糧食全都堆積在路上。

有馬車驢車牛車的百姓都很少,絕大部分要自己扛才行。

可是一個人能扛著一麻袋粟米從東市走到西市,但他不能一下子扛十袋子,京城就萬戶人口啊,等一個人往返十趟,大半天就過去了!這糧食得分到猴年馬月嗎?

更何況,分糧食一上午了,真是狀況百出。

麻袋破了,偷糧食的,為了搶糧食打起來的,不認識數目,少了糧食後哭暈過去的......

菜市場都沒有這麼混亂過。

京兆尹硬著頭皮叫出官衙裡的馬車來送,可是也得一炷香一趟,十輛馬車也隻能給十個人送糧食。

就在京兆府門前一片混亂時,有人注意到,天空中那始終待在上空的鐵盤移動了。

“女帝來了!”

“各位鄉親們彆吵了,女帝陛下來了!”

京兆伊擦擦腦門上的汗水,忙帶頭從椅子上下來,跪倒在街上,他身側的官員百姓們也跪了一地。

“臣恭候女帝降臨。”

京兆伊說話畢恭畢敬,他是從三品官員,雖然見識過女帝的風采,但是從未近距離接觸過,此時戰戰兢兢,很希望身邊有個同僚提點一下他。

“不知女帝降臨——”

鬱錦音等他說完,讓他起身不必拘謹。

鬱錦音在上面觀察了一段時間,發現送糧食確實是個難題。對於人丁多的人來說,送糧還能留下幾個人看護,其餘人背糧,但是對於矜寡孤獨的丁口來說,除了一步步挪真就束手無策了。

鬱錦音揮手,叫小黑們下來幫百姓運糧食。

有了小黑的加入,速度總算是加快了。

百姓們知道這是女帝的手下,雖然看起來有些駭人,但是聽說它不會傷害人,相反,有幾個貴族子弟還把三個小黑砸傷了。

兩日後,糧食徹底分完。

同日,百姓重新劃分完田地。

現在正是四月,按照女帝說的,糧食不分季節,什麼時節都可以種,但是一年不能超過五次,算算時間,差不多就可以開始種植下一波了,於是百姓們屯完糧食就可以選種子準備播種了。

相應的,朝廷也將百姓手裡的舊種子都回收回來。

鬱錦音就在小飛上將官員們從各地搜集回來的舊種子再培育一下。

她一邊培育種子,一邊準備接下來的菜種。

糧種差不多夠用了,其它的麥子、高粱、玉蜀黍等改良可以慢慢跟進。

最近她根據前些日子謄抄的筆記,分彆派人去山上挖蔬菜,終於找到了對應的真實蔬菜原型。

但是鬱錦音一看,這些全都是野菜。

比如官員們好不容易搜集來的蓴菜,其實是生長在湖水裡的一種植物,雖然說營養也不是沒有,但是真要拿它炒一炒蒸一蒸,這麼小這麼薄的葉片,估計要把整個湖面上的蓴菜采三分之一,才能勉強夠一家人吃飽。

至於鬱錦音面前的蕨菜,也是野菜的一種,是官員們從山區向陽地塊那邊的菜圃裡采摘過來的。

三宰之一的李涵最近就負責收集天下的蔬菜或者菜種。

但是這時候菜種稀少,老百姓也沒有統一栽種蔬菜的法子,都是去野外挖野菜過日子。

隻有皇宮裡開辟了專門種植蔬菜的菜圃。

鬱錦音手中的白菜、豆角、各種蘿卜,都是宮裡的菜圃裡長出來的。剩下的李涵搜集來的這些五花八門的野菜。

李涵讓人拿著曬成乾的蕨菜給鬱錦音過目,味道也還行。分析了一下營養結構,算是幾種野菜裡面的王炸了。重點是它可以泡發,采摘後曬乾了存放起來,沒有蔬菜的日子裡就用它充當下飯的就菜。

然後後面討論起薺菜、馬齒筧、蒼耳子......

鬱錦音首當其衝排除蒼耳子,這個不能當做蔬菜來改良,有毒。

大家挑挑揀揀,好像出了菜園裡的三種菜,就隻有蕨菜能改良一下,李涵等人有些失望......

鬱錦音看看面前的幾盤菜:“明日起,諸位大人收拾收拾一起跟我進山吧。光從民間找是不行的。一些人跡罕至的深山野林,我們也該進去看看,北朝地大物博,不該隻有這幾種蔬菜能吃。”

李涵等人頓時打起精神來,欣喜萬分地點頭應是。

午飯時間,鬱錦音去宮中吃了午膳。

宮人用的新出的粟米,磨成了面,做成了香滑爽口的涼皮,用各種醬蘸著吃,確實彆有一番風味。

一道水煮白菜心,一道水煮蛋蘸醬,清蒸蘿卜,炙烤羊肉......總得來說北朝人特彆喜歡蒸煮食物,實在沒辦法保存食物時才會做成醃菜,新鮮的肉類則多半被做成鮮美多汁的炙烤美味。

食物原汁原味,總得來說,北朝的人民還是很會享受的,就是原料實在太匱乏了,巧婦難為無米之炊。

鬱錦音不緊不慢地吃完。

王公公看了看她臉色,開始給她彙報她那好爹爹的婚事進度了——

“啟稟陛下,孟大人今日已經絕食了兩日兩夜,整整兩日都滴水未進了。”

鬱錦音忙歸忙,但還是記得日子的。

“還有五天才到吉日......”

思考了一下,鬱錦音決定不等了。

黃道吉日嘛,她說哪日吉就是哪日吉。

“宣禮部司覲見。”

等人來後,鬱錦音道:“禮部都準備的如何了?孟大人的嫁妝單子可選好了?”

禮部司田玉是個十八九歲的男子,他恭敬道:“陛下放心,參照女尊國的法子,禮部司已經全部備妥,隻是這宴帖不知該宴請哪些官員,臣鬥膽定了一批名單,不知是否合乎禮數,還請陛下示下......”

女帝說了,前朝未有,但是鄰國有的,可以仿照著來。隻是這宴請親朋好友這一點,田玉為難了,左思右想都琢磨不透女帝的想法。

按道理講,宴請文武百官是例行公事,但是宴請皇太帝的嫡子李光是否不妥?還有李光那些在外地的血親藩王們,哎,到底要不要請?

還有孟沉舟也有幾個遠方親戚在望縣當官,要不要也宴請呢?

鬱錦音聽完他羅列的問題後,眼睛都不眨一下:“既然是親人,就都請來吧。”

結親可是大禮,是古人一生最重要的節日,不請親戚說不過去,更何況這還是孟將軍嫁入皇家,即將成為北朝曆史上的第一人。

這麼重要的時刻,一定要叫足親朋好友共同祝福才是。

安排完名單,鬱錦音帶人去看望孟沉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