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2. 女帝的科研攻略10 植物科學家登基了……(1 / 1)

“臣知道錯了!臣知道錯了!求女帝陛下饒命, 臣再也不敢了!”

當初反駁最厲害的人今日求饒聲最響亮,仿佛他知道自己接下來的命運不太妙。

“嗚嗚嗚,娘親, 我好害怕,我不要死!”

“嗚嗚嗚!”

上到宰相, 下到這些官員帶過來的夫人小姐們,全都被鬱錦音綁起腳來倒掛在她的雷電藤蔓上。

這些人既要承受高空帶來的恐懼, 又要忍受電流過體的麻痹感。

誰能想到看起來才十二歲的女帝, 下手竟然這麼狠。

他們也不明白,綁著他們的究竟是何物。

或許在這一刻之前,還有哪一家的大家閨秀不滿孟允微一步登天,成功偷來皇位, 這一刻起, 她們所有的不滿都隻能死死咽在肚子裡。

也不敢再說:女子無才便是德, 孟允微所作所為有違女德。

隻是雖然不敢宣之於口,也沒有能力一爭到底,但內心還是有些不平的。

為什麼偏偏是她呢?

是因為她爹爹是孟將軍嗎?

張媛也在這樣想著。

她回憶著皇帝李光當時看她的眼神, 回憶著皇帝李光留給她的那一盆珍貴盆栽。

她等著它抽芽開花, 卻等來了皇帝李光讓位的消息。她還沒有好好問過他,為什麼要這樣做?

為什麼要對曾經討厭的人那麼好?甚至不惜把皇位讓給她?

可是恨過後,她又突然明白了……是了,這樣的妖女,誰能……

前皇帝李光一個字都不敢多說,也不敢開口替曾經的臣子們求情!他老老實實跪在鬱錦音身後不遠處,低著頭,額頭上的汗珠一點點密密麻麻滲出來......

等差不多了,鬱錦音把藤蔓收起來。

所有人像是下水餃一樣被她從藤蔓上抖下來, 男男女女、層層疊疊堆成一堆小山堆。

“嗚嗚嗚!娘,咱們下來了,娘你醒醒啊......”

“啊姊,妖女將咱——”

不隻是誰說了個“妖女”二字,然後所有的嗚咽聲一下被摁掉了,眾人膝行著垂頭跪好。

這個時候,沒有人再去管李光跪在哪裡,有沒有擠到他。

甲板上突然就安靜一片。

“誰砸了小黑,主動站出來。”

下面的人連喘氣都不敢用力了。

畏懼鬱錦音的神力,很快就走出來十個人,有家丁,也有少爺,也有幾個小姐。

“打砸小黑的謀劃者站出來。”

......一群夫人們走出來。

“主張殺死朕的人站出來。”

除了前皇帝李光,所有人都站起來。

眾人擦擦被電的發麻的臉,汗如雨下:“......”

鬱錦音:“主事者和某事者官員全部降為九品,不得升職。跟從者降一品,沒有品階可降者,罰三年俸祿。”

話音落下,又暈過去一片人。

一部分人本來就是九品官員,這還好,隻是罰三年俸祿,剛入朝為官就經曆這等風波實在是資曆尚淺站錯了隊,重新選擇站隊還能活。

前面兩者嚴重多了。還不如罷官呢罷官還能三年後再重考沒什麼,但直接降為九品,以後官階終生都不得高於九品......說的就是三省六部的這十來個掌權的長官,這就是朝廷大換血啊!!

這群人不敢鬨了,默默道:“......臣遵旨。”也不知道後面還有沒有自稱臣子的機會。

他們原本以為,孟允微會直接要他們的命......如果是死幾個老臣,那反倒有利於他們抓住把柄攻訐她,但是現在......

找不到絲毫縫隙可鑽,在曆史上,臣子謀逆可是重罪,孟允微卻能硬生生忍住不殺一人......小小年紀,也算有政治遠見了。

他們再也不敢小瞧這位年幼的女帝,可是也晚了。

到了郊外,鬱錦音:“把他們帶下去,以後讓他們徒步去郊外。”

小黑點點身子。

李光還在跪著,鬱錦音叫他起身:“今日哪些大臣沒來?”

說是百十個大臣,但是真正的朝廷官員可不止有這些,鬱錦音當初命令去郊外播種的百官是能在殿內聽朝政的百官。還有一些在殿外,還有的沒有資格上朝。

李光說了幾個人的名字,都是他曾經的近臣,是使職官員,雖然沒有上朝的權力,但是在曆史上,真正的使職官員跟帝王的關係可要比有品階的職事官們和帝王的關係親密多了。

曆史上就曾有使職官員出入帝王寢宮書房,討論政事或者討論史書,君臣關係親密並無太多禮節限製。

鬱錦音回宮後認真叫來李光給她推薦的這幾個人,考察了一遍,便決定用他們來代替剛剛罰沒的三省六部長官。

這幾人平常不是在皇帝的藏書院裡就是在一些無關緊要的地方任職,而且個個年紀都不太大,年紀最大的也才二十二歲,年紀最小的十四歲。

這九人穩穩當當地朝鬱錦音跪下叩首。

因為經年與帝王打交道,氣質全都和前皇帝李光無太大差彆,知禮,又有才華,關鍵是還低調內斂,不會像老臣一樣恃寵而驕。

鬱錦音看著很滿意,又問了他們對於六部的運行機製是否了解,這些人本就是李光培養的心腹,怎麼可能對於朝廷的事不知呢?

他們對答如流,鬱錦音便不再等,傍晚高丞相等人等著女帝改變主意時,就等來了鬱錦音親筆書寫的兩道“禦旨”。

一道大意是高丞相等人貶為九品官員,他們的新職交給吏部權選,另一道禦旨說裴道生、李涵、王竹、石伯穀、溫一純、馬子聰、班盆興、李昌、田玉分彆代替三省六部的長官,讓高丞相等人三日內完成政務交接。

高丞相等人看著這串長長的名單沉默了。

這些人名都很熟悉,都是原來皇帝身邊的使職官,現在全都交給孟允微了。

——

二月六日這一天,所有朝臣的崗位調整完畢。

郊外種下的粟米全部抽了芽。

天光十四年的春天,春汛來了,江南雨水大範圍增多,跟隨著這場連綿不絕暴雨而來的,是一場前所未有的洪水危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