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9. 059(二更+2w營養液加更) 楮樹……(1 / 1)

汝南袁氏舉薦出個並州刺史來, 在喬琰看來好理解得很。

即便如今還未到誅宦失敗、董卓入京、天下四亂的時期,但袁紹於黨錮之禍期間於汝南結交許攸何顒等人靜候時機,很難說他後來與曹操所說的那句“南據河(黃河), 北阻燕、代, 兼戎狄之眾, 南向以爭天下”①的說法是否在此時已經有了個雛形。

這或許也是四世三公的汝南袁氏中的一部分人所支持的想法。

在世家習慣於四方買股的標準操作之下,先走出兩步發展並不奇怪。

即便此時這最後一句“南向以爭天下”或許應該換一種表述, 對如今的袁氏來說,更傾向於在混亂的時局中尋求自保的武力保障,但總的來說還是這麼個意思。

先前恢複州牧製度的當口, 冀州牧的位置落在了大漢名將皇甫嵩的頭上,那麼倘若排除掉冀州這個選項,相對來說依然符合袁紹這句話的便是並州。

甚至於,在不考慮“爭天下”, 而是考慮“守命脈”的環境中,並州還要比冀州更加合適。

在此基礎上, 有一點也解釋得通了。

中平五年張懿身死,並州大亂,匈奴內侵數郡,中平六年,韓馥這位袁氏門生接手了冀州牧的位置。

他也成為了後來袁紹逃離洛陽後的投奔對象。

但不論個中緣由到底如何,總歸這最後的事實便是喬琰眼下看到的情況, 並州刺史張懿與汝南袁氏關係密切。

說這是一條壞消息, 是因為自張遼的事情上,張懿所表現出的狀態不像是個合格的大權在握的刺史,而更像是個唯袁氏馬首是瞻的“弟子”。

不管這個提議張遼前往洛陽效力的想法,是出於袁本初對良才收集的意願, 還是張懿為了討好於袁氏——

在這件事上他是這般表現,在並州的其他事情上或許也是如此。

而既然是由袁紹將他護送前來並州,考慮到袁紹正式走上洛陽的政治舞台是在中平五年劉宏組建西園八校的時間點,那麼在如今的中平二年春三月到中平五年之間,他完全可以擔負起指導張懿行事的責任。

也就是說,她在並州的行事,需要考慮的便不是和張懿鬥,而是和袁紹鬥!

現年不過三十來歲的袁紹絕沒到後來外寬內忌,放任謀臣內鬥、諸子爭嗣的地步,並不是一個很容易應付的對手。

尤其是她被敕封為樂平侯之事,可說是將袁氏給得罪得不輕,在自冀州前往洛陽的路上,更因為試圖與畢嵐處好關係的緣故,對袁紹也頗有忽略。

但好消息是——

袁紹暫時不可能離開洛陽。

他如今身在何進的大將軍府中,為其出謀劃策,至多也不過是如此時這樣,打著護送的旗號送張懿前來此地,也對並州的情況有一個大略的實地體會。

可一旦消息需要往來於晉陽和洛陽,再加上袁紹這個在大事上決斷稍遲的毛病,便難免出現與時情不符的情況。

除非張懿能夠有預知的本事——但這顯然不可能。

另一方面,喬琰現在知道他來了,這便有了操作餘地。

此時正策馬離開晉陽的袁紹,在心中還有些惋惜於沒能將那員驍勇的小將給收入囊中,卻不知道正在遠處,喬琰朝著他伸手指來,對著被她也一道請來的王揚說道:“長者可知道那位是什麼人?”

王揚方才就想問,為何喬琰在看到這出城的隊伍時,表情稍有些異樣,現在見她指向的是個頭盔覆蓋的後腦,也不由露出了個迷茫的神情。

“喬侯明言便是。”

“此為汝南袁氏,太仆卿袁周陽之子,袁紹袁本初。”喬琰語氣淡淡,但這消息對王揚來說卻無異於晴天霹靂。

他端詳喬琰臉色便知道,她顯然並沒有在此事上說謊。

而她一句“既已知曉來者身份,我便心中有數了”,當即就與他告辭,也讓王揚不由有些心慌。

他一面派人去前路驛站上著人探查,那位領頭校尉是否當真為袁氏子弟,一面也琢磨起了,如若這當真是袁紹,他該當如何應付。

張懿的立場對喬琰重要,對王氏也重要。

若張懿當真為汝南袁氏門生,又身為這並州刺史,那這對他來說可純然是個不利的消息。

比起喬琰的情況,他所面臨的不利情況還要明確得多!

要知道這跟他們與唐氏之間合作多於競爭的關係不同,這是一支外來的世家勢力。

然而並州地盤上的利益就隻有這麼多,除非張懿能做到像是喬琰一般,憑借英雄酒和楮皮衣二物,達成跟他們的合作共贏,否則隻有可能是來虎口奪食的。

在晉陽王氏此前的謀劃中,王柔在護匈奴中郎將的位置上坐穩後,他的胞弟王澤就會從原本的代郡太守往雁門太守平調,正是家族內部於並州境內擰成了一股繩。②

可如果張懿出自汝南袁氏的扶持,情況便要發生轉變了。

刺史對並州境內官員的提攜和檢舉權柄,足以讓袁氏想將手伸過來的時候,輕鬆打亂王氏的算盤。

何況,比起小小一個樂平,雁門、五原、西河三郡連在一處的太原屏障,顯然要有更大的插手價值。

喬琰可以在確定是袁氏門生後姑且不管,他王揚不行!

他心中盤算起了拉上唐氏一道給張懿下絆子的可能性,但比起唐氏,顯然還是喬琰這位樂平侯在此前的種種表現上讓他覺得更有聯盟的價值。

不過在此之前,他還是先與王柔和王澤商議一番吧。

他又朝著袁紹離開的方向看了一眼,不由有些頭疼。

好在如今已是春入晉陽城的時節,這寒冬過境後他少了幾件需要顧慮之事,正可以分出心神來。

--------------

“用一個張遼投效州府,帶出了袁氏謀算之事,此事喬侯大賺,”戲誌才評價道,“兼有張遼對張懿好感不多,更趨於對家鄉的保護,反而對喬侯的提攜幫扶有感念之心,日後也未嘗不是一員助力。”

“強龍不壓地頭蛇,汝南袁氏若要面對的對手可不隻是樂平,還有晉陽王氏、陽曲郭氏這些本地官僚世家,此為第二賺。”喬琰回道。

她與戲誌才對視一眼,都看出了對方眼中的輕鬆,當即相對一笑。

在不知道對方背景的情況下,難免有些束手束腳,可若是知道了對方的後盾,這後盾再如何是個龐然大物,也有聯合同盟,一點點挖塌的可能,比瞎蒙亂猜要強得多。

“此外,喬侯可以多分出精力來規劃樂平春耕,采購所需,己方強大便是對手之不利,此為第三賺。”戲誌才又說道。

“那麼以先生看來,如今樂平有糧有鹽有衣,尚缺的是何物?”

喬琰朝著戲誌才看去,見他的目光落在了街道一側王氏的酒坊上,不由唇角一抽,“先生不必多想,總歸不會是酒。”

“不不不,我看的不是酒,是壺。”戲誌才朗聲一笑,深覺自己大概是給這位縣侯留下了太深的酒鬼印象。

可他這會兒還真沒打算在此事上犯什麼混不吝的毛病。

他是正兒八經地在給喬琰提建議的。

他繼續說道:“喬侯此前與我說,要在八月的戶籍造冊之時,將三千黑山賊編入樂平的戶籍之中。但以我看來,要讓其生出對樂平的認可,還得有一個轉變。”

“願聞其詳。”

戲誌才指向了酒坊旁的陶藝店鋪說道,“喬侯走的第一步,是讓黑山軍等同於軍隊,這一步下,統一用飯並無不妥,更因為要度過那缺衣少食的寒冬,讓人活命便是頭號要事。”

“但若要讓編入戶籍的那些,從樂平俘虜的身份朝著樂平縣民的方向轉變,從被迫服勞轉為唯喬侯馬首是瞻,這第二步中還得有足夠的生活器具——煮飯的甑,烹調的釜,熬湯的魁,盛酒的壺。諸物齊備,勞作歸家可用,也自然對樂平更多一份歸屬感。”

戲誌才揣著手緩緩踱步,壓低了聲音說道:“當然,有家有戶,也總得有菜刀柴刀,喬侯手下多出了這些個落戶人口,也自然可以多備上一些。”

“……先生其實想說的是後者吧?”喬琰輕咳了兩聲,也跟著壓低了聲音,“我看還是柴刀刀身長一些,好用得多,加上樂平要為八九個月後的冬季提前準備楮樹皮,春季的移植擴種砍伐等,都缺不了此物。不過的確以多人落戶為由,更不容易讓人懷疑些。”

她甚至為此事在從晉陽折返回樂平的途中,先走了一遭上黨的長治。

當然在離開晉陽之前,喬琰又見了一次張遼和張楊二人。

因張遼走馬上任武猛從事一職,等同於在並州境內有了個相當有分量的官職,他將家中早給他準備好的字給用了起來。

遼為遠意,故而這字取了文遠二字。

“武猛從事張文遠,聽起來還頗有文武兼備的意思。”喬琰打量了一眼這少年此刻的裝束,話中頗有幾分欣賞的意味。

見張遼有幾分局促地抓了抓頭發,她又道:“文遠不必有什麼負擔,我此前也說了,我不過是給出了機會罷了,能否抓住機會,還是文遠自己的本事。”

話是這樣說不錯,張遼也知道這除賊一事並非人人做得,但他可提早起碼四年於邊防庶務上有所建樹,這實在是一件於他而言太過要緊的事情。

他朝著喬琰抱拳拱手道:“喬侯雖這樣說,但此後若有什麼事需張遼幫忙,無損於並州與上官,遼必為喬侯做到。”

有這一句承諾便夠了。

“我信文遠之信義。”喬琰頷首回道。

再一轉頭便看到,張楊已經收拾好了包袱,一副要跟著他一道離開的樣子。

此前喬琰已經從他這裡聽到了想要追隨一道前往樂平的決定,隻是因不想讓他對此決定後悔,這才給了他一個推遲決定的建議。

但現如今的情況,這位新到的並州刺史從張遼的話中拚湊出的印象,在跟喬琰對比後越發讓張楊覺得——

在他手底下做事,可能會變成兩個不聰明的人互相傷害,還不如跟著喬琰走!

至於說前程問題……

“總歸你張文遠現在是並州地界內數得上號的武官,若真到了要跟彈汗山那些個家夥乾架的時候缺人,我就跟喬侯請個長些的休沐假。”張楊攬著張遼的肩膀大大咧咧地說道,頗有幾分可以為兄弟千裡奔襲支援的義氣。

他又旋即朝著喬琰看來,問道:“喬侯,這可行嗎?您若真肯收下我,我請假之時往我俸祿裡扣就是。”

喬琰忍俊不禁。

若是並州武將都是這兩人的做派,那倒也未嘗不是一件好事。

何況張楊在她這樂平的確有處可用,實在不必對他和張遼這交情做出什麼限製。

喬琰回道:“怎麼不行?但是我樂平的規矩,若是不在休沐日告假,俸祿得按雙倍扣,你彆為了支援張文遠,把自己的俸祿扣完了就行,縣衙雖然管飯,但也隻管一頓的。”

戲誌才記得樂平好像沒有這規矩,但想想樂平百廢待興,隻有見到陸苑那種休沐日還往晉陽來出公差的,沒有在出勤日請假的,若是喬琰此前就有這種規定其實他也沒機會見到。

不過總的來說還是喬侯自己定的可能性最大……

想想她此前那個出於平賈定義對他的調侃,戲誌才也就更覺得如此。

但張楊顯然沒意識到,這是一條臨時說出來開玩笑的規定,還笑言若真是如此,倒扣的就讓張遼來出。

張遼:……不知道為什麼有種自己被安排了的感覺。

可眼見此番諸事順利,他到底還是年輕了些,隻覺前路坦蕩在望,而張楊也未嘗不是得了個好去處,當即應了下來。

在兩兄弟一番話彆後,張遼便目送張楊跟隨喬琰離開了晉陽。

-------------

自晉陽往長治,途中需翻太嶽山而過,過榆社、武鄉二縣方至。

喬琰策馬而行走得不快,也隨同徐福和戲誌才一道途徑二縣的時候看了看其中的風物景象。

因有張楊護衛在側,這次雖然走的不是樂平和晉陽之間打通的運送商道,徐福也少了幾分對路遇劫匪的擔憂。

但他這才放下了不少的心,隨著眼見一山之隔的上黨他處景象又提了起來。

今年元月的大疫並未波及到並州,但經冬嚴寒之苦凍死的,絕不隻是那雲中山上的老幼婦孺而已。

而春日剛起,這季節的變化又正是老人最容易犯病過世的時候。

途徑榆社縣,正見多戶門前掛著喪葬的白幡,於這播種春耕時節又分明還有肅殺淒苦之色。

但經由樂平治理的種種,徐福又深知,其中的諸多改變來之不易,並不是將樂平縣中多餘的楮皮衣,多餘的糧食送來此地便能解決問題的。

他隻是在眼見眼前景象的時候忽然在心中萌生出了一個有些不太對勁的想法。

若是讓喬侯接掌樂平所屬的上黨郡,是否此地便也能同樂平一樣了呢?又或者,並不隻是上黨,而是整個並州?

總歸比起那要聽命於汝南袁氏的張懿刺史,喬琰的本事還要更大一些。

但這種話說出來又著實是大逆不道了些。

他隻能將這種想法悶在了心裡,眼看著喬琰目光落在這片級田埂村落之間,遙遙朝著縣城方向望了一眼,似也發出了一聲歎息。

也直到臨近長治這上黨郡治所在,他們所見的這等景象方才有所好轉。

----

長治長治,取的正是長治久安之意。

此地與周遭的樂平在取名方式上可說是一脈相承。

雖然他們沿路所見的景象摻雜著生死離彆之苦,但喬琰看得出來,位居長治的上黨太守郭縕倒並非是個無才之人,隻是受限於當今的時代,他所能做的也隻是如此而已。

若非如此,他們沿路所見的田間耕作,大約不會開展得如此順利。

但話是這樣說沒錯,在喬琰登門造訪他的時候,他臉上頓現的糾結神情,還是不由讓人紓解了幾分鬱氣。

郭太守有這等表現也著實不奇怪。

他此前雖然沒有正式見過喬琰,但這會兒一見到她便想到了那封讓他掏出了五萬石糧食的信。

他可生怕喬琰上來便開口說什麼想要繼續那以黑山賊來修兩地之間商路的想法。

當然,他更怕的是喬琰是來說黑山賊跑了的消息的。

要知道樂平還劃歸在上黨境內,一旦黑山賊逃脫,喬琰這位深受陛下器重的樂平侯會不會有處罰不得而知,但他這位上黨太守是必定要遭殃。

就算他出自陽曲郭氏大約也不例外。

他甚至琢磨起了自己從上黨調任到雁門的可能性③。

總歸讓他搞什麼治理,跟黑山賊玩什麼山地戰的遊戲,還是平地進攻的雁門讓他覺得自在些。

郭太守並不知道這會兒晉陽王氏也在盤算這個位置,他也隻是稍微跑偏了一下想法便回到了眼前,聽喬琰來說的隻是想要得到準允將黑山賊中“改邪歸正”的落戶,再采購一批生活用具後,他頓時大鬆了一口氣。

隻是在聽到喬琰提及柴刀和菜刀的數量時,他又不由稍覺有那麼幾分詫異,“需要這麼多嗎?”

有過帶兵經曆的郭太守很懷疑,在這種情況下,樂平一人抄一把柴刀都能組成一支五六千人的隊伍了。

“自是有必要的。”喬琰伸了伸手,“郭太守借一步說話。”

郭縕與她一道走到一旁,就聽她說道:“先時郭太守與另外兩位太守都覺得,能讓黑山賊吃飽飯便不至於起事,但糧有吃完之日,自然還是替他們找一份工,以糧為賑,才是可行之道。”

聽到前半句的時候,郭縕被這舊事重提給哽住了片刻,好在聽到後半句他又來了興趣。

他又聽喬琰繼續說道:“我此前尋了晉陽唐氏合作,唐氏於去歲冬日推出的楮皮衣便是尋了我樂平代為做工的,正好將這近萬人的黑山賊給安頓下來,郭太守想必也知道,人若可以做良民,哪裡會有這麼多非要為賊的,隻是這冬日已過,楮皮衣沒了市場和需求,但樂平既靠太行山,不如做些靠山吃山的行當,正需要這些個柴刀。”

郭縕自然知道楮皮衣,算起來他們上黨除卻樂平那地方之外的其他各處,還是他著人往晉陽那頭采購的。

偏偏唐氏按著那貨物來源……

若是知曉此事,他直接跟喬琰談談就是。

但現在時已開春,這衣服再要也沒用。

何況就算知道——

郭縕稍微盤算了一番縣中的財政情況,便知道就算他能從喬琰這裡低價采購一批,也不足以覆蓋上黨。

唐氏的銷售路子他是大略有數的,在各郡供給了一部分後,幾乎都送去雲中朔方五原等地了,他也做不出跟這些邊防郡縣爭搶的事情。

他能做的事情大概也就是在此時問道:“喬侯打算如何靠山吃山?”

“……?”喬琰朝著他臉上看去,發覺這位先前還頗為嫌棄她前來的郭太守,現在臉上好一派“帶我一個”的表情。

但她也隻是怔愣了一瞬便意識到,郭縕到底出自世家,在眼界上並非尋常人物可比,便回道:“去歲冬日之前我引黑山賊掘土挖坑,尋山中薯蕷塊莖為種,植入山地之間,又尋了洛陽匠作名家,嘗試繪製山地澆灌之器。”

她所說的洛陽匠作名家正是畢嵐。

兩個月前她收到過一次畢嵐的回信。

對方對於喬琰抵達了樂平後還能夠想到他頗有幾分意外,見喬琰信中所寫更覺意外。

旁人覺得他靠著那些個奇技淫巧討得了劉宏的歡心,乃是走的歪門邪道,倒是喬琰並不介意這個,反而問及他能否幫忙設計一款山地澆灌的水車。

畢嵐眼見喬琰信中所說【造福萬民】四字哪裡還能坐得住,當即就開始動手設計,兩個月前提及自己有了些想法,大約三四月間便能出成果,屆時讓人送到此地來。

這麼一算,想必時間也不遠了。

“這澆灌的裝置需要伐木,裝置上的防腐需要砍伐山中漆木,種植薯蕷的護理也需大量人手,起碼能先讓那些黑山賊忙碌到七八月間。郭太守覺得,我是否該當采購這樣大量的柴刀?”

郭縕看著面前的喬琰侃侃而談,不由也鄭重其事地點了點頭。

若真如喬琰所說,既要挖掘山地又要伐木造器,還要看護田地,確實是讓人閒不下來的,也的確需要這些個勞作的器具。

但……但他學不了啊!

喬琰自己都說了,她這操作是從去年入冬之前就開始忙活的,顯然也不像是能臨時趕工的,且不說新引進個種植項目能不能學得來的問題,光是薯蕷的塊莖他就沒地方去尋找。

“喬侯這種植薯蕷我是學不來了,不知道有沒有什麼彆的建議給我?畢竟你這囤積的柴刀也不在少數,我這大開方便之門也不是沒有麻煩的。”

以喬琰聽來,郭縕這話倒不像是個威脅,而是真覺得對方能給出個靠譜的建議。

這麼一說,反而讓她沉思下來,琢磨起了將合作的事情推廣到上黨他處的可能性。

何況在先前得知了袁紹可能遠程操縱張懿督查並州,光是靠著危機感讓晉陽王氏行動可能還並不夠。

既然這郭縕太守並非是個拎不清的人,倒也不妨跟他做一筆交易。

薯蕷顯然是不可能了,但其他的……

喬琰沉吟著回道:“不知郭太守願不願意種一種豌豆?”

種豌豆?

郭縕被這建議給整得有一瞬的茫然。

並州諸地其實是有種豌豆的,但這畢竟是胡種,加之豌豆這東西,到底不像是黍麥等物能填飽肚子,郭縕隱約記得種植的數量並不多。

在這種亟需吃飽飯的情況下,種植豌豆聽起來也不像是個合適的選擇。

喬琰看出了他面上的疑惑,解釋道:“我不是讓郭太守讓麥田改種豌豆的意思,而是讓太守著人在麥田的畦壟上套種些許豌豆,這多種出來的豌豆,我樂平因新開發了一種豌豆甜酒,可儘數出錢收走。不知道太守意下如何?”

樂平能吃得下的份額有限,喬琰手頭的閒錢也隻能承擔起這麼點。

好在有王氏的賣酒渠道,喬琰也不至於虧本,甚至還能小賺一筆。

但她在思量後提議郭縕種豌豆可不隻是因為如此。

還因為她方才想起,她在書中見過,因豌豆中含有膽堿和胡蘿卜堿,對蝗蟲有害,故而鬨蝗災的時候蝗蟲往往會避開這些植物生長的範圍,反正也隻是跟小麥間雜種植而已,試一試也不虧。

她雖不記得到底是何時會出現蝗災,可東漢末年的蝗災頻頻,誰也不知道到底會在什麼時候爆發出來。

喬琰自己所在的樂平,就於去歲冬日的時候已經籌備起了物理滅蝗的方法,倒不如在上黨試點一下生物方式減弱蝗災。

郭縕並非喬琰肚裡的蛔蟲,哪裡知道她此時還在想著更大的問題,這會兒聽她給出的建議算起來也能給上黨增收,當即應了下來。

有這位上黨太守的協助,喬琰想要采購數千把柴刀的計劃也就得以順利地展開,連帶著采購上一批做飯的工具用以混淆視聽。

隻是在她整隊準備離開的時候,那郭太守又湊過來說道:“說起來我還有一件事想問問喬侯。”

他這小聲說話的樣子十之八/九說的不是公事而是私事。

果然喬琰旋即便聽他問道:“聽說蔡伯喈先生還在樂平打算繼續小住一段,不知道他願不願意收那麼三兩弟子,小兒郭淮本該送去陽曲,在家學裡就學,但若是能拜師於伯喈先生門下,那就實在是他的福氣了。”

“……”郭……郭什麼?

“且慢且慢,”喬琰抬手示意止住了對方的話茬,又問道:“郭太守,你也容我問你個問題?敢問你口中的郭淮今年幾歲?”

郭淮這個名字對喬琰來說並不陌生。

這是未來曹魏堪稱中流砥柱的名將!加上這個陽曲郭氏的限定,大約是跑不了的。

但他直到建安年間才被舉為孝廉,而後跟著曹操一道征戰,怎麼看在此時的年紀都不會太大才對。

郭縕訕訕回道,“小兒今年三歲。”

喬琰當即朝著他拱了拱手,“告辭。”

她們樂平真的不是幼兒園!

蔡琰和楊修翻過了年來,一個八歲一個十歲,雖然也該算是童工,但他們兩個各自都有事可做,加之本身天資聰穎,是可以當做成人來對待的。

但三歲的塞過來就未免太過分了!

就算郭太守這人挺識時務,上黨幾縣將作為試點豌豆避蝗蟲的地點,加上送過來的豌豆釀造甜酒也是一筆進項,但也不能這麼蠻橫地拉低她們樂平的平均年齡。

她喬琰不要面子的啊?

戲誌才看著喬琰難得出現這麼個落荒而逃的樣子,騎在馬上笑得前俯後仰。

這位一向籌謀在握的樂平侯啊……

隻是還沒等他笑夠,他就意識到在山地環境下做出這等幸災樂禍的行徑著實有些不妥,險些被掀下了馬來的戲誌才被人扶了一把,這才努力繃住了表情,隨同喬琰一道翻過了長治和樂平之間的這一片丘陵。

他們此番離開樂平到返回,因在晉陽城裡的耽擱,加上還多往長治跑了一趟,等折返回來的時候,距離第一批薯蕷種下已有十來天了。

此時尚還未到以塊莖種植發芽出土的時候,但掩回去填土的山間田地上一派秩序井然,形成了縱橫的山田田壟。

雖未見綠意,也並不妨礙喬琰覺得眼前景象可愛得很,更是讓她心中不由生出了幾分成就感。

以至於她在丘陵之上勒馬駐足了良久,方才回返了縣城之內。

而這樂平縣城之外生機盎然,縣城中也不減熱鬨。

尤其是縣衙之前。

喬琰下馬,交給了徐福去將其送回馬廄裡,自己朝著縣衙正門走去,人還未到便已聞到了空氣中的香味。

再一進門便看到一群人直接坐在廚房的門口石階上,跟嗷嗷待哺的孩子也沒什麼區彆。

還沒等她開口問詢,就見秦俞從廚房裡搬出了個大盤,上面放滿了裹上面粉和雞蛋蒸出來的楮樹穗。

顯然那撓人的香味正是從這裡傳出的。

眼見此景,喬琰這才想到,四月雖還未到卻也不遠,也正是吃楮樹穗的時候。

但話是這樣說沒錯——

“伯喈先生,您的腿腳真是比年輕人還利索啊?”

喬琰這一出聲,蔡邕當即頓住了腳步,他一回頭就發現,他好像真是衝在了楊修蔡琰典韋等人的前頭。

距離那盤蒸楮樹穗隻有一步之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