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9. 049(二更) 改元中平(1 / 1)

喬琰對薯蕷所表露出的絕大興趣, 戲誌才但凡不是個瞎子就不會看不出來。

她說是說的在山坡地上種薯蕷如何,但實際上比起問詢,顯然要更像是個結果的宣判。

戲誌才稍微想象了一下周遭山坡上都是表皮會讓他起風疹的薯蕷, 就覺得眼前一黑。

但轉念一想,薯蕷這東西長得再如何長, 其中可食用的那部分也都在地下,他看到的頂了天去也不過是一片綠色而已, 倒也不至於讓他有背著包袱逃離樂平的衝動。

他隻是轉念一想問道:“這薯蕷要如何種?”

薯蕷和菽麥等物可不同, 起碼在戲誌才的認知之中從未見過有農人成係統地種植薯蕷這東西。

但顯然喬琰並非是對此事一無所知,這個種植薯蕷的想法不是因為他正好抓到了此物而提出的, 而是因為這的確是最合適於她的選擇。

她回道:“數月前我於冀州見到了元化先生,他在提到薯蕷入藥之餘也提到了以其塊莖繁殖之事。因薯蕷有補氣益脾之效,他對此事頗為關注, 其鄰裡之中恰好有嘗試於此道的, 我彼時正好問上了幾句。”

喬琰坦然的表情讓戲誌才完全沒看出, 繼喬玄成了她瞎扯的理由之後,華佗這位因張角三辯,誰都知道確實跟她有過會面的神醫,也成了她用來給自己拉的大旗。

但反正也沒人能跑去找華佗問詢其中的真假。

在她離開冀州的時候,華佗早已經繼續四方雲遊行醫去了。

戲誌才聽她繼續說道:“先生大可放心, 我並非在做一件玩鬨之舉,以元化先生所說,這薯蕷畝產極高,且其入口飽腹感極強, 總歸這山地之上此前並無足夠人力開墾,現如今既有餘糧,不妨做一個嘗試, 此事若成,隻怕何止活這一縣之地。”

“不過說起來——”

喬琰目光落在戲誌才那隻風疹未退的手上,問道:“先生到底是隻對這薯蕷的表皮有恙,還是連帶著薯蕷本身也吃不得?”

“這竟是有區彆的嗎?”戲誌才茫然問道。

他不得不承認,他雖然在智計上有著超過常人的本事,但要論起農事和醫學之道,他就當真處在抓瞎的狀態。

於是當晚,這支促成了喬琰做出種植薯蕷決定的“樣本”就成了燉入湯中的配料。

漢代的烹煮手法再如何無法與後世相比,隻是需要煲湯而已卻顯然沒什麼問題。

為免這位自己往坑裡跳的謀士因為一個小小的薯蕷出了事,喬琰極其小心地請了縣中的醫工在旁,且隻讓他食用了少許,見並未出現什麼過敏反應,喬琰這才放心了下來。

要知道她選擇種植薯蕷,除卻此物能頂饑荒之外,還因為它的藥用價值。

戲誌才的早亡,必定跟時人大多營養不良,加之他後天也不注意保養密不可分,藥補這種東西沒個神醫在旁喬琰可不敢亂操作,但是食補的話倒是可以試一試。

現在見他對此並不過敏,喬琰也不由鬆了口氣。

但說是說的要種薯蕷,也不是上下嘴唇一碰,便能就地實現的事情。

她此前便覺得種植薯蕷的過程有些麻煩,正好用來打磨這些黑山賊的浮躁情緒,現在也不得不開始為這些個麻煩事多做些籌備工作。

比如說,地。

擱在現代能合理補充肥料恢複土地肥力的條件下,這薯蕷輪作都需要間隔兩到三年,更何況是在諸多條件匱乏的古代。

能在五到十年之內,將肥力恢複到能供給薯蕷生長的程度,都算是不錯的了。

但總歸喬琰要的是快速累積出一批兼顧了食用和醫用的物資,而種植過薯蕷的田地也可以在隨後填種大豆恢複氮元素,又或者是乾脆休養生息兩年。

如此說來,薯蕷的高畝產足以填補掉這種弊病的影響了。

何況,在動輒發生不可預知之事的漢末,隻有握在自己手裡的東西才是最為實際的。

當然話是這麼說沒錯,本著頭一年還是有些嘗試糾錯的情況在,喬琰決定將合適於薯蕷種植的山地分成兩份,分作兩年種植。

這也是戲誌才自從開始給喬琰出謀劃策後,第一次看到喬琰親手做出的那個地形模型。

他也終於明白了為何楊修彼時會是那樣的表現。

但他看到此物的時候,卻不是因為要利用這模型來打什麼仗,而是因為種地的緣故,不知道為什麼總讓他覺得哪裡不太對勁。

隻是到底是被這高精度複刻的地形模型吸引過去了注意力,讓他忽略掉了這種奇怪的感覺。

“這是今年秋冬季節要進行翻土的區域。”喬琰指了指被她插上了標記旗幟的區域,說道,“剩下的部分用於第二年的種植。”

這也是她打算讓那些個黑山賊做的第一件事。

薯蕷的種植需要在前一年的冬季深耕細翻,這就需要這些壯勞力先行將被喬琰圈出來的一片區域拾掇出來,並提前劃分好溝渠的位置。

當然,這隻是地,用於種植的薯蕷種莖還需得尋找。

好在這太行山中本就是適合於薯蕷生長的環境,尤其是在沁水與黃河得以覆蓋到的區域,更是那鐵棍山藥的原產地。

如今還在八月,在十月結束前收集到足夠這一批種植的塊莖,並不是做不到的事情。

在搜尋的同時,那些個黑山賊還得搭建好她要用來儲藏薯蕷塊莖過冬的“倉庫”,籌備好足夠的細沙,還得準備起支撐起來年薯蕷藤蔓的支架材料。

此外,他們也得在入冬之前完成喬玄的祠廟,好讓鮑鴻校尉回返洛陽。

這麼一算,那些黑山賊的人數也不過是將夠而已。

不過,總是叫他們黑山賊也不太對,畢竟這些人現如今都是被她以吃飽飯為名釣著的魚兒,或許叫做黑山勞改隊更合適一點。

他們被這樂平縣中的軍隊和縣民給擒獲後不久,原本還留在那太行山中的黑山賊餘黨也被騙下了山。

當然說騙或許是不那麼恰當的,畢竟喬琰給出的承諾是他們完成對應的勞工活,就給夠吃的飯,也並未有過違背。

隻是他們這些從太行山上下來的人不得不按照喬琰的指派被分成了若乾個隊伍,彼此之間沒有直接接觸的機會。

如此一來,雖然他們的人數加在一處可以說極為可觀,卻也著實沒有奪糧而後集體叛逃的機會。

張牛角有點鬱悶。

他是稍微心大了一點,但並不意味著他看不出來,與他一道在此地修建那祠廟的人,其實都對現在有飯可吃的活計挺滿意的,總歸喬琰請來的縣吏是按照他們的工作量來分食物的。

在這種堪稱公平的分配之下,他雖是曾經的黑山賊頭目,也並不能在飯點多分到一碗飯,更隻能跟著其他人一樣,儘量在白日將活做得又快又好。

這樣的情況下,他怎麼想都覺得,大概是沒有這個機會將鼓動他們一並逃跑的話說出來的。

畢竟——若是能靠著勞作活命的話,誰不想憑本事賺錢呢?

雖說落草為賊的人大多有些僥幸心理,想在這亂局中試試劫掠得獲的滋味,但當其中的大多數人願意選擇遵循規則做事,他們也的確會出於從眾心理而變得收斂起來。

但……怎麼說呢,飯還挺好吃的。

張牛角非常誠懇地評價道。

這座本就已經在先前完工了三分之二的祠廟在這種高效的人手運轉上,很快在十天後迎來了封頂。

蔡邕所書的《故太尉喬公廟碑》《黃鉞銘》以及三篇洋洋灑灑寫就的鼎銘也早在蔡邕於石上謄抄後,被喬琰送到了晉陽城中,尋了雕鑿水平頗高的工匠完工,現在也已經被送了回來。

喬琰撫摸著樹立在廟前的碑銘上的刻字,不覺在心中發出了無聲的歎息。

這世上已無喬玄這個人,但對其“剛而不虐,威而不猛,聞仁必行,睹義斯居”的評價卻必定會於後世流傳。

那麼她呢?她又會在後世留下一個什麼樣的評價呢?

喬琰也無從預知這個答案。

她隻知道自己正走在一條穩健發展樂平的路上,而這個漸漸發展起來的樂平會在距離此時已然不遠的亂世當口,發揮出一個何種的作用,她也並沒有辦法給出一個明確的回答。

但多想無益。

總歸現在她要做的隻是將那些個原本修建祠廟的,拆開打散之後丟去其他的勞作項目上去。

於是張牛角在從樂平縣中穿行而過,剛看到了正在學著編織竹筐的褚燕後,就被帶到了搭建儲藏薯蕷倉庫的地方。

按照喬琰的說法就是——

反正都是建造行當,還能算是熟能生巧了。

張牛角覺得,經過樂平的培訓,他可能要從一個賊寇統帥朝著建築工匠發展了,而褚燕也大概率可以從編織行業出師。

這都叫個什麼事!

他扒完了整碗飯,又聽那管事的說起,這樂平縣中即將在明年春種下的薯蕷畝產極為可觀,若非如此也不會給他們這些潛在的賊人吃飽飯。

張牛角豎著耳朵偷聽,還是覺得這有些不可思議。但大約是因為他就是被喬琰著人所擒獲的,以至於他覺得這位年少的縣侯就算做出什麼都並不奇怪。

說不定還真能被她給做到這件事。

於是他想了想,又給自己找了個留在此地的理由。

他要先學會如何種植這種特殊且高產的植物,再趁機帶人逃走。

在這種也不知道是在解釋他的行為還是在努力說服自己的想法中,時間先是到了這一年的九月。

九月越發進了薯蕷成熟的時節,秦俞和徐福從喬琰那裡領了往懷慶府一行的任務,又於九月中下旬返回了樂平。

懷慶府的野生薯蕷數量著實不少,除卻成熟的鐵棍山藥被他們在小心拔出後帶了回來,連帶著還收獲了一把山藥豆。

從種植的角度來說這個應該叫做珠芽,也可以用於種植,但這種長出來的薯蕷大多用來作為栽種的種莖,也就是多需要一年。

這樣一來,在種莖已經足夠的情況下,這山藥豆倒不如拿來當做食補之物。

而後,在從喬琰這裡得知,山藥豆也有健脾補虛的作用後,這東西就變成了戲誌才下酒的點心,看得她眼皮直跳。

她很難不在此時有種在看人喝冰鎮可樂表示這東西沒有能量的感覺。

也好在樂平雖然沒停了那酒業的研究,卻也沒發展出釀酒業,要讓戲誌才一口氣飲酒過量,幾乎是一種不可能做到的事情。

喬琰一邊琢磨起了用山藥皮遏製他飲酒的算盤(*),一邊指揮著那些個勞工將薯蕷放置在了先前砌好的一格格倉庫內,而後以一層細沙一層薯蕷的方式堆壘了起來,留待存放到明年。

做完了這一切,時間就已經到了十月。

也正是在這個月,一條從京城中傳來的消息抵達了樂平縣。

因先前的黃巾之亂,對天下各州之地造成了翻天覆地的影響,位處於八關之內的大漢皇帝決定改元中平,以示在黃巾之亂後掃平剩餘各處勢力的展望期許,也或許可以算是對黃巾禍首張角等人伏誅的遲來慶祝。

但不管是出於以上理由,還是為了圖個吉兆,總歸這光和七年現在也有了另一個稱呼方式,叫做中平元年。

改元往往意味著大赦,同時還意味著在洛陽城中的職位大多會出現變動。

鮑鴻再如何覺得自己在這樂平無甚壓力,過得著實舒坦,這會兒也不得不因為那點事業心,儘快返回京城去。

不過在臨行前,喬琰請他順道帶一封書信去洛陽。

“這信是?”

“勞駕鮑將軍將此信交給畢嵐中常侍。”

喬琰指了指已經初成規模的山地後說道:“我此前聽元化先生說,那薯蕷在破土的時候不太需要用水,但等到枝葉繁茂之時卻又需要足量的灌溉,怎奈在此事上,樂平到底不如懷慶府容易。”

“畢嵐中常侍頗有些建造匠作上的奇思妙想,我想請鮑將軍送去這封信,也好讓我問一問他,不知道他可有什麼發明是能在此地派上用場的。”

這事說來也不麻煩,鮑鴻當即一口答應了下來。

但鮑鴻萬萬沒想到,他這一開口應諾便成了個苦力,而喬琰想要送信的可絕不隻是畢嵐一個人。

等到他離開樂平的時候,他的隊伍裡還拉上了給伏壽的禮物,給馬倫的禮物,給梁鵠的謝禮,給太尉楊賜的禮物……

以及,一隻要他呈遞給陛下的盒子,和一封喬琰與幾位謀士商議後寫就的奏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