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章(1 / 1)

絲瓜主人還是心存疑惑,不肯嘗試,萬一這方子是假的,不就白費功夫嗎?

沈知瀾循循善誘:“這個方子就是寫在農書上的,白紙黑字,一個字我也沒摻假。需要用的東西不多,還是自家有的,就找

那麼一兩根絲瓜藤試試,又不會虧本。可除蟲的方子要是真的管用,那這一大片的田,一大片的絲瓜,可就都有救啦!”

這投入和產出比,杠杠的。

絲瓜主人思來想去,悄悄把方子給記了下來,這小孩說的也沒錯,試試不會虧本,成功可就賺大了。

沈知瀾見他表情鬆動,若有所思的模樣,也沒有繼續催著賣安利。太迫切了也不好,對方會誤以為他有貓膩。

沈潭配合的極好,又裝做不解的樣子問:“其實好多除蟲救災和豐收的法子,都寫在農書裡,大叔你怎麼不去找這些書看呢?”

絲瓜主人斜睨他們一眼,“拿我逗樂子呢!”

他見三人還是不解,看在他們年齡幼小的份兒上這才說,“我能認識幾個大字?就是把書白送給我,也是它認識我我不認識他,怎麼學啊?”

“那也可以找村裡的秀才或者讀書人,讓他們念給你們聽啊!”沈葵沒忍住追問。

“秀才都忙著讀書做學問哩,哪兒有空搭理我們這些泥腿子?”絲瓜主人說著帶了三分酸氣,看著這三個瞪圓眼睛的孩子,又歎了口氣,“你們以後要是碰見有人拿著書本問,能多點耐心,告訴他們就行。”

彆的是指望不上咯!

這話聽的沈知瀾心中沉重的很,他輾轉換到另外一塊田裡,又聽到差不多的話。

三人走了一圈,總算是明白為什麼農書目錄的事情推廣不下去。

沈葵道:“就好比我們發現了一道絕世佳肴的菜譜,興高采烈想要讓所有人都學會,把方子公布了出去,半月過去無人問津,一打聽,嘿,原來大夥兒連飯都吃不飽,肉吃不上!”

“絕世佳肴,對他們來說太遠了,還不如先學學怎麼把饅頭做好。”沈潭繼續說。

“我還以為自己了解民生,深入百姓,沒想到也是個何不食肉糜的。”沈知瀾也批評自己。

在前世有九年義務教育,有全民掃盲,文盲率降到最低。穿越後的環境,即使是小孩也認識幾個字,讓他渾忘了現在是古代,是讀書人金貴的年代。在古代找到一個識文斷字的人,跟在現在找到一個純文盲一樣困難。

三人雖然找到了原因,但情緒低落,喪裡喪氣的回到家。

沈知瀾一心想要乾點成績出來,卻沒想到這成績是空中樓閣,連地基都沒打好,那還怎麼建房子?索性放棄得了。

他的沮喪沒有瞞過家裡人,姐姐沈知汝私底下悄悄問他,到底有什麼煩惱,一副無精打采的模樣。

沈知瀾就原樣說了。

沈知汝本以為他碰上了什麼大麻煩,已經在腦補怎麼怎麼處理,卻沒想到是這樣的小事,笑的前俯後仰,腸子打結。

她一邊揉肚子一邊說,“我還以為是什麼大事呢!在我看來,這可是徹徹底底的小事一樁。”

沈知瀾拿“你莫哄我”的眼神看她,沈知汝逗他,“求我,求我就告訴你。”

沈知瀾一通好姐姐的彩虹屁輸出,終於把沈知汝哄開心了。

“這事其實簡單的很,不識字的人有不識字的做法,不然他們是怎麼記農時,耕種和家常菜譜這些東西的呢?農書裡記載的東西,沒準人家比我們還熟呢!隻要有人提,又怎麼會記不住?就是真的記不住,編點順口溜,不一樣能記住嗎?”

沈知瀾被一點撥,豁然開朗,“對啊,我怎麼忘了這茬呢?當初潭堂兄去教人孵雞蛋,不就是這樣嗎?”那些老農可能不懂技術上的東西,可隻要給他們說明白講清楚,他們立馬就能舉一反三,見微知著。

沈知瀾狠狠抱著姐姐轉了兩圈,“謝啦姐!”

這個問題他總算知道解決方法了。

他把自己想到的解決法子都寫下來,然後轉交給了韓相,一事不煩二主。

韓相見到信件後,含笑重新撰寫了條陳,分給戶部的司農司,司農司專門負責勸課農耕,鼓勵桑麻等等事務,由他們來負責推廣農書,才是各司其職。

皇帝查看今日的奏折時,意外看到這一張,便找來韓相問詢。

韓相恭敬回答:“推廣農書乃是利國利民的好事,皇上是否有什麼疑問?”

“勸課農桑也是戶部職責所在,全部官員一直在兢兢業業辦理,怎麼還需要專門提一回?”是不是有點沒事乾?

韓相答:“此為要事,奈何司農司的官員平日並不種地,隻按照自己的想法推廣,對於百姓真正所需所想,還是有所隔閡。如果想要把農書推廣開來,還需要更貼近民生。”

居廟堂之高的官員,再窮也是耕讀之家,對於真正的貧民需要什麼,壓根不清楚。

“臣與人商議後,想了幾個法子,第一,辦小型的農學班,敕令各州縣選取經驗豐富的老農前來學習新式農耕方法,學成後考核合格領取獎勵,再傳授給鄉鄰,共同豐收。”

“第二,選取一批實用的農書,印刷後分發到各地,讓當地童生學習理解,專司農書事宜,日後技術革新,由他們率先學習,再解讀農人困惑。這樣的童生堅持若乾年後,再參加科舉可以優先錄取。”

“第三,對於農牧桑種養殖等等有獨到法門的,願意上供此法的,可以記入縣誌,立碑做傳,廣而告之。”

三條法子,三管齊下,必定能夠農書傳揚天下,作物增產,而稅收也會升上一截。

皇帝聽完韓相的說辭,微微笑了笑,“韓卿,現在印刷一本農書,需要多少銀子?抄寫一本呢?”

韓相沉吟後回答:“印刷本需要的工序較多,雕版,刻工,油墨紙張,如果數量較多,便會隨著數量的增加而下降,而手抄本價格較高,如果是少量,手抄隻需要一人一紙墨而已,要是以幾百本為定額,自然是手抄劃算。”

“我倒是有個主意,不花一文銀子,可以得到一大批農書,愛卿可要聽聽這無本的買賣?”

韓相聽到無本買賣這詞語,心頭一動,做出願聞其詳的表情。

皇帝笑意加深,“這藏書樓裡,可是有煙雲一樣浩瀚的典藏,除了一小部分不能流傳出去的,至少也有三五萬本典籍吧?這

藏書樓想進去,也有門檻。不如對著天下儒生開放,讓他們抄書換書。”

“抄三.....五本指定的農書,可以換到一本想要的典籍,當然,筆墨都由朝廷提供。抄好的農書扉頁上,注明儒生的姓名籍貫。等到積攢到一定數量,再分發到各地,作為當地的農書教材。”

韓相被這個主意深深驚豔了,什麼叫一舉數得,這就是。首先,這是對於儒生的仁政,願意開放藏書樓給儒生,這樣前所未有的恩德,是多大的仁政。其次,省下了印刷農書的錢。第三,將儒生跟平民百姓緊緊聯係到一起。試想千裡之外的南方儒生抄寫的農書,傳送到北方苦寒之地,既體現了朝廷的統治力,又讓所有人都感沐朝廷恩德。一個實實在在的姓名,比虛無的政令更能寄托人的感激。

或許還有其餘的功能,但一時韓相想不到更多。

這樣的法子,皇上竟然也能想出來,不愧是皇上。

韓相難得要說幾句拍馬溜須的話,卻被皇帝製止,“給愛卿出主意的,跟給朕出主意的,是同一個人。”

啊?韓相難得語塞,他的策略綜合了沈知瀾信件中的一些想法,就是沒想到,沈知瀾還有更絕的招數。

的確是沈知瀾想的,不過是二十多歲的沈知瀾,皇帝在腦中默默補充。

“那孩子腦瓜子靈光,常常能想人所不能想,偶有出奇招數,出人意料。”皇帝說道,“要不是他還年幼,朕便召入朝堂了。”

“不過越是聰明的孩子,越是需要德高望重長輩的糾正,不然走了歪路,危害也比旁人更大。愛卿平日無事可以指點一二,愛卿的品行朕信得過。”

韓相想到那孩子,恭敬應聲,“天下英才,儘入皇上彀中。”

皇帝哈哈大笑,得意之情儘在其中。

*

韓相回信,告訴沈知瀾一切安排妥當,隻等朝廷布置即可。

沈知瀾絞儘腦汁想出“夜校班”“偏遠地區服務期”等等法子,還擔心韓相沒能理解他的意思,沒想到韓相做事穩妥,刪刪改改變成了更適應現在時代的方法,也更方便實施。

因為商議此事,他家跟韓相漸漸走進,韓相偶爾還會過來走動走動,帶點自家種的瓜果蔬菜。

沈知瀾這才知道,韓夫人還是種菜的一把好手,家裡的後院沒有種上奇花異草,反而種了一大批的蔬果,一到了盛產季節,吃都吃不完,韓夫人見人就送,免得浪費。

今天韓相又提了一小籃子剛摘的鮮黃瓜,專門送了過來,讓他們做菜吃,沈知瀾笑著接過,又閒話了一句,話還沒說完,老遠看到小汾走了過來。

小汾把頭埋著,手揣在袖子裡,一副低頭猥瑣的樣子,沈知瀾衝他打招呼,小汾就慢慢走了過來。

韓相也見過小汾幾次,知道他的身份,稍微往側面站了站。

小汾逐漸靠近,手從袖子裡抽出來,突然閃過一絲寒光,直直衝著韓相的心口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