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9. 糧草 難不成還以為我真是農神?……(1 / 1)

“那岩武縣城餘糧還有多少?可能支援一二?”顧璋蹙眉連問, 但其實他心中都不抱太大的希望。

如果縣城中真的儲備有這樣一批糧食,他已經翻閱過幾乎全部文籍,怎麼會不知道?

果不其然,辛少昌苦笑:“岩武城這樣的地方, 哪裡還能奢侈到和魚水之鄉一般, 真的儲備起整整一糧倉的備用糧?”

每個縣城,每個府城, 都會修建存儲糧食的糧倉。

但是要維持糧倉始終有糧食, 可不是一件輕鬆的事情。

陳糧保存不易, 要花費不小的人力物力, 且最多間門隔兩三年,就要以新換舊,這時陳糧價格低不好處理。若年年更換,差價倒是小些, 但是麻煩事就更多了。

辛少昌越說越酸澀, 甚至都還有些羨慕:“這都還算好的,起碼有糧食可以折騰,咱們剛赤府, 連糧食稅都收不齊, 許多田地連稅收的最低標準都沒有過, 哪裡來的糧食存儲?”

百姓種的糧食, 自己一年到頭都吃不飽,若再剝削, 隻怕要活不下去了, 百姓一旦活不下去,就會有流民,流民一多就會亂起來。

即使是官府, 也不敢在糧食這頭動手腳。

就看安嶽等三縣縣令,即使想著各種不同的花哨方法貪錢,也沒有一個人在糧食、田地這些上動手腳。

顧璋揉了揉太陽穴:“難道真年年如此,一年多餘的糧食盈餘都沒有?”

“其實偶爾也是會有的,但是都被田大人派人給領走了。”

田大人名田豐,在軍中管理糧草,顧璋也見過幾次,每次都衝他笑得臉開花,甚至有些殷勤,就差拉著他的手淚眼汪汪地認兄弟了。

顧璋想想就無奈,不過這也好理解。

頭幾年國庫窮得叮當響,即使全力供給軍營,恐怕也是不夠的,而想要練出強悍的兵馬,沒有足夠的食物和後勤肯定不成,田豐自然隻能自己想辦法。

而糧食這種東西,當地的肯定是最便宜的,若要從彆的地方運送,損耗巨大,甚至能高達60倍。

也就是出發時有60斤糧食,等送到地方之後,隻剩下1斤了。

這麼大的損耗,誰不要當地便宜的、正常價格的糧食,誰就是傻子。

顧璋還特意去糧倉走了一趟。

推開門,發出嘎吱、嘎吱的粗糲聲響。

隻看到方方正正、面積不小的黑石頭搭建的結實糧倉,裡面落滿了蜘蛛網,揚起漫天嗆人的灰塵,顧璋一手捂著口鼻,一手在臉前揮舞:“咳咳咳!”

李刀也連連咳嗽,嫌棄:“還糧倉呢,老鼠都不樂意來!”

顧璋:“……”

他雖然早就知道,岩武城很窮,沒什麼油水,周扒皮來了也榨不出油。

但是看到老鼠都不樂意光顧的糧倉,還是有些震撼。

顧璋咳嗽著退出來,不死心問:“我看賬本上記載,衙門中的官員,衙役,都是有月俸的,除了銀兩,還有每月的糧食定例。”

“總不能這個都被田大人搜刮走,然後官府拿銀子買糧食發月俸?”

辛少昌領著顧璋來到衙門中一間門小房間門,這裡堆著三大袋糧食,孤零零的,可憐兮兮地擺放在牆角。

連一間門屋子的一個角落都堆不滿。

“從上個秋收之後開始發,如今距離秋收還有月餘,隻剩一次的量,就這麼些了。”辛少昌指著牆角的糧食:“除了農田人丁這些收不上來的稅之外,商稅等其它行業的稅還是多少能收上來一些,不過也就倒個手,留下維持衙門運行,剩下上交戶部,也就是賬本去了京城,其餘大多直接充入軍費了。”

顧璋扶額。

他怎麼會對窮得叮當響的岩武城+鹹魚多年的辛少昌有期待?

這簡直就是月入2000塊,要吃要喝要租房、要買衣服要治病,不餓死就不錯了,怎麼還能指望他有正常的憂患意識,存下一筆錢呢?

宗鄉問:“要不問問其它三個縣的情況?這種危急時刻,三位大人還是有分寸,不敢說謊的。”

顧璋歎氣:“其餘三個縣估計也是這個情況。即使情況好點,有那麼一點盈餘,估計也被田大人搜刮走了。”

即使不被田大人搜刮走,肯定也要被三個人貪汙了,畢竟三人的貪賬裡,都有侵吞公物這一項。

想要有正常的滿倉儲備糧,前提應當是近年風調雨順,能保證年年都收上來足夠多的糧食稅。

顧璋也顧不上給家裡回信了,他騎馬往軍營裡去。

***

武安大營,主將大帳。

帳篷中不到十人,人人皆是軍中能征善戰的將領,軍職不小,如力蠻這等平日不動腦子,隻擅長打仗的,都沒在。

原本以顧璋的官職,是沒法入帳同諸將共同議事的,無論文武官職。

若論文官,軍中糧草還餘幾何,是絕對機密,不會外泄。

若論武職,武騎尉更是連邊都摸不著。

不過如今,顧璋端坐於帳內,位置還偏上首,誰也不敢小覷了這個面龐還略顯稚嫩的少年。

帳內氣氛有些沉重。

薛將軍站在上首,面色嚴肅,他壓迫感十足的目光掃下來,用一直平淡且鎮定的語氣,說出沉重的事實:“軍中糧草,還能支撐二十五天。”

他強調:“最多。”

錢糧官田豐眉頭擰緊:“如果按照正常消耗,二十天就會消耗殆儘。”

這個話題尤為沉重,田豐說完,帳內眾人不約而同沉默下來。

誰也沒天真地說省吃儉用來節約糧食,能省最多也就二十五天了,再進一步節省的話,將士們餓著肚子去打仗?

匈奴定會抓住這個機會,不斷消耗他們的實力,直到他們彈儘糧絕,然後趁機攻打他們。

正值秋日,本就是匈奴最容易有小動作的時候,若是這個時候削減糧草,餓得沒力氣,遇到匈奴突襲怎麼辦?這不是節省糧草,這是讓將士們去送命。

顧璋歎了口氣,問:“軍中真的沒有彆的備用方案?”

田豐愁得抓亂了頭發:“哪有這麼雄厚的財力?還備用糧草,一份糧草就夠愁死人了,竟然還折在半路,戶部和兵部的人都是吃狗屎的嗎!”

顧璋:“……”

“全靠朝廷供應糧草,抗風險能力也太弱了。”顧璋小聲歎道。

“所以聽說顧大人能讓剛赤府增產後,我才那麼激動失態啊!”田豐眼裡滿是愁色,他忽而拉住顧璋手腕,抱著試一試的心態問道:“顧大人,你有沒有辦法讓麥田提前十五天成熟?”

小麥與許多作物不同,在最後一個月灌漿成熟,籽粒逐漸飽滿充盈,若提前收割,會導致巨大的減產。

提前成熟?

顧璋在桌面敲擊的手指定住,斂眸沉默。

***

情況比想象中更嚴重。

糧草出事,被滿是雨水和泥漿的山上洪流淹沒,根本瞞不住。

這不是誰偷換了糧草以次充好,也不是有人悄悄貪墨中飽私囊,而是浩浩蕩蕩一大群人,護送著一大車隊的糧草,被轟然而至的山洪掩埋。

不僅被周圍村莊、城鎮百姓看在眼裡,更是要官府出面,組織人去查探具體情況,努力救援。

淩雲山山腳哭嚎連天。

組織救援的縣令愁得頭都大了:“淩雲山百年無事,不過是一場大雨,怎麼就發生山洪了?”

在隊伍末尾壓陣的一部分士兵,見勢不妙,棄糧車奔逃,如今是極幸運的幸存者。

他們驚魂未定,面色驚恐地回憶道:“山神發怒,就聽見轟隆隆的聲音,腳下都站不穩,山上泥水就跟漲水時候的浪一樣快,根本跑不過,全都被壓在底下了。”

“我們幾個還算運氣好,在車隊末尾掠陣,這才有機會逃出來。”

“這絕對是山神發怒了,要不怎麼會這麼可怕?太嚇人了,我親耳聽到了山神的怒吼!”

有衙役在稀軟的泥地裡挖,挖出來的泥人口鼻裡都是泥沙,沒有一個活著的,挖出來的糧食也全都泡在臟汙的泥水裡,都泡軟泡發了。

“大人,這……”衙役捧著一捧混著泥沙的糧食,面色躊躇又難看。

縣令手都在哆嗦,這事怎麼就攤在他頭上了?

人和糧食救還是不救,挖還是不挖?衙門衙役全上了也不夠。

他面色幾番變化,最後低聲歎氣:“等朝堂派的欽差來了再說。”

看到幾個使勁兒朝著山磕頭的官員,還有遠處圍觀的百姓,隱隱能傳來“山神爺”“震怒”等字眼。

他忽然想起前些天看過報刊上的文章。

正想著,一個梳著發髻穿著長袍,書生打扮的七八歲小童站出來,他臉上滿是憤憤的表情,反駁地喊道:“不是的!不是山神爺,是丁家老爺害的!他天天從淩雲山上砍樹,拿木料去賣錢,報紙上都說了!”

縣令嚇得手抖得更厲害了。淩雲山是片山脈,前兩年丁家忽然發現一片比較珍貴的木材,於是就找上他。

他不過是拿了兩成孝敬而已!

那小童義正言辭道:“是丁家老爺害的,是他毀了我們大家賴以……”小童話還沒說完,就被大人抱起來捂住了嘴,飛快帶走了。

聽到小童的話,舉人出身就出來謀官的師爺,眼裡若有所思,丁家源源不斷從山裡砍伐樹木也無人敢惹,原因當然是他眼前這位好縣令。

也許,他有機會坐上這個位置了。

類似的事情,很快在京城發酵。

如今《大宣第一日報》已經在舉國上下,60%的區域發行,自然有破壞環境導致減產、水患、山洪等天災的人心虛害怕,也有覬覦他們屁股下位置的人蠢蠢欲動。

兩撥人為了維護自己的利益和權勢,頓時開始互相攻擊起來。

兩種截然不同的流言,在京城瘋狂流傳,其熱鬨程度,甚至比當地都高,很難讓人懷疑幕後沒有推手。

“我看多半是顧大人的那篇文章,惹怒了神仙。”

“要是我是神仙,本來一切都是我的功勞,結果有人莫名其妙站出來說,不是神,不是龍王爺,不是神仙的功勞,我肯定也要生氣!”

“是啊,如果都不信龍王爺,不信山神爺,豈不是沒了信奉,斷了香火,所以山神爺這才發怒,就是警告!”

本就迷信鬼神的百姓,難得動搖了一點點,偏向理性和科學的思維,瞬間門被帶走。

“斷了供奉神的香火,難怪山神爺發怒,要不請大師去施法,送些豬牛羊祭祀,讓山神爺消消氣?”

另一批則是堅決擁護顧璋那篇文章,勢必要將文章一鼓作氣坐實的!

其中有如燕先梅這樣走遍大江南北,覺得文章確有道理的,也有如餘慶年、黎川這些來自寧都,對顧璋十分信任的。

渾水摸魚中人數最多的,還是想借著這個機會進行政鬥,鬥出一個位置,鬥得人落馬,讓自己上位的。

餘慶年和黎川如今都還沒能到上早朝的官階。

黎川和方行,帶著一摞厚厚的數據,前往翰林拜訪餘慶年。

黎川才一進門,就看到腰杆挺直,坐在桌案前的餘慶年,他正一刻不停翻閱書冊、文籍,雙目赤紅布滿血絲,目光疲憊卻炯亮。

黎川忙大步上前,擔憂道:“玉昂你又一夜沒睡?”

“昨夜小憩了一會兒。”餘慶年看向方行,躬身行了個禮:“勞煩方兄了。”

方行躬身回禮,然後道:“瑤光在戶部助我頗多,不過投桃報李罷了。這是玉昂你要的資料,這幾個地方近五年來稅收變化,已經用新法整理過了,很清晰,玉昂定能看得懂。”

餘慶年雙手接過:“多謝方兄,等事罷,我和正慎設宴相迎。”

送走方行。

黎川看著比人還高的一堆資料,坐下道:“我幫你整理數據,用瑤光教的折線圖最為明了。”

提起顧璋,兩人皆心中一沉。

也不知道璋弟在邊關情況怎麼樣了?

他們一個在翰林,一個在吏部,於糧草軍隊一事沒法提供任何幫助,都還人微言輕,連早朝都沒他們份。

黎川抿唇,捏緊手指至發白:“朝廷不會不管的,而且璋弟從小點子就多,不會有事的。”

兩人無力在軍隊糧草一事上有助力,在有人試圖攻奸顧璋,說他褻神,以至遭來神怒時,第一時間門就動起來。

早在看過那篇文章之後,兩人就好奇地找了些資料查看,去和師長討教,肚內有貨自然能下筆如有神。

三日工夫,日夜不休。

兩人搜集了各地有關破壞環境的證據,以及在砍樹、填湖等顧璋那篇有關環境保護文章中舉的例子之後,當地發生的“天災”,糧食的產量變化,稅收變化等等數據,列出了一本有理有據的折子。

折子往上遞。

餘慶年還寫了一篇文章,經過一番波折,最後刊登在新一期的報紙上。

餘慶年以一手好文筆聞名,散館考核之後留館,還得了兩次機會為明盛帝捉筆,他所作的詔誥,證引該洽,文體宏麗非常,直讓人打心底震撼。

如今費儘心思打磨出的文章,還有樁樁件件透著殘酷和血淋淋的數據,實在是讓人心驚肉跳,文中字字句句,猶如赫赫震顫之音,轟入耳中。

淩雲山山崩如洪,乃伐木所致,鐵證如山!

絕非顧璋褻神,更與皇帝寫不寫罪己詔無關。

黎川也在師父的支持下,以此前折子、餘慶年文章為依據,提出要修保護環境的法典,一來坐實顧璋提出理論的官方地位,畢竟甚少有人敢挑釁律法威嚴,二來確實可以規約天下官員與百姓。

這場摻雜了權利爭奪的攻奸,暫時落下了帷幕。

明盛帝在早朝上當場發怒,處理了好大一批官員,都是在起事後不解決問題,反思己身,反而遮遮掩掩,為了權利鉤心鬥角引起震蕩的。

在早朝商議的諸多事項中,這確實隻是爭論的一件小事。

這些天最重要的朝政,還是籌集邊關糧草。

短短幾天,戶部、兵部相關眾人,都愁白了頭,每個人都忙得腳不沾地。

***

邊關。

八百裡加急的情報一封封往京城送。

但是短時間門內還沒收到準確答複。

可完全遮掩不住的消息,已經傳遍了邊關,甚至已經傳到了草原深處。

邊境線上的駐兵,頻頻被騷擾,送回來傷兵都一日比一日多。

目前唯一還保守的秘密,就是軍中糧草剩餘數量。

薛將軍與諸位將領在外,都面色嚴肅,一如往常,讓人看不出心中情緒來,這樣鎮定倒是讓百姓和將士們都心安,覺得沒什麼大問題。

主將軍帳內。

“砰——”

桌子被一巴掌拍響,狠狠震動,繼而一道壓抑著怒火的聲音,如被點燃的炮仗:“這明顯是在探我們的虛實!”

誰都能看出來,匈奴在試探,就如同一隻看著大肥肉垂涎欲滴的狼,隻等時機一到,便會凶猛地撲上來,毫不留情的撕碎垂涎已久的目標。

若真的拖到糧草快要耗儘的時候,都還沒有想到辦法獲得糧草,匈奴肯定會趁機兵臨城下。

到時候即使他們再能征善戰,驍勇無畏,也定然回天無力。

帳內將領們即使性子再穩重,這會兒心中難免有些焦躁。

“京中怎麼回複?”

薛見雷:“全力籌集糧草。”

“這不是屁話嗎,能不能來點實際的,能籌多少糧草?什麼時候,哪一天能送到?”姚總兵罵道。

薛見雷看向顧璋問道:“以你看,京城那邊情況如何?”

顧璋擰眉:“情況還真不好說,大宣國土遼闊,但是環境氣候大有不同,糧食從來都不富裕,每年兩次的糧草,都是足足籌集小半年才足夠的。”

大宣一年往邊關送兩次糧草。次數多了劃不來,損耗更大。

秋季前會有一次,主要是夏收來的糧食稅,再加上許多糧行在秋收前會處理去年陳糧,價格稍低。

秋天天氣也好,不似夏日酷暑,也不會等到冬日嚴寒大雪封路,而且還能保證嚴寒冬日糧草充足。

顧璋繼續道:“掩埋在山洪泥沙裡的糧食,應當是能供整個軍隊吃兩季到明年開春的糧食,已經是舉國之力了,依照我此前在戶部梳理的賬冊來看,糧稅大半糧食應當都在此。”

言下之意,朝堂手裡沒什麼糧了,也不可能再找百姓征糧,而他們等不到秋收這一波的糧食和稅,都是要時間門的。

帳內氣氛更沉,呼吸似乎都更艱難了。

“除此之外,也就糧行手裡有糧了。”顧璋道。

“那就找糧行買!”

“要是敢坐地起價,皇上肯定不會姑息的。”

顧璋挑眉:“人家完全可以說沒有糧了,你又能拿他怎麼辦?”

商人重利,邊關一亂,坐地起價幾乎是鐵板釘釘的事,膽子大點的,身家能直接翻好幾倍,國難財三字背後的利潤,絕對到了能讓資本家踐踏法律的程度。

他沒接觸過幾個宣朝糧商,也不知道裡頭腦子清醒,或者愛國的比例占多少。

薛將軍周身氣勢一沉,直直地看向顧璋,肅聲問:“顧大人這是不看好京中能按時籌到糧草?”

顧璋搖頭:“我隻是以最壞的情況去設想,希望各位能有足夠的心理準備。”

田豐忽而問道:“我觀顧大人言語間門預測不妙,但語氣卻十分沉穩,不見一絲急躁和怯意,可是已經想到法子了?”

帳內目光忽而齊齊看過來。

顧璋忽而想起前幾天,田豐問他的那個問題。

若他上輩子的植物係異能還在,自然揮手就能讓剛赤府所有麥田瞬息成熟。

可惜不然。

他隻是人,不是神,提升產量用的都是正常的科技農業知識和手段,更沒本事影響小麥成熟規律。

此前種種效果,也是在一天天的時間門裡逐漸顯露出來。

直接在最後月餘時光裡,強行縮短成熟期15天,唯有……係統。

顧璋那日答:“暫時無法,我回去努力想想法子。”

他回去之後也確實研究了。

他如今積分近八萬。

但能促進小麥快速成熟的生長液也不便宜,若想要整個剛赤府的小麥都提前成熟,八萬積分幾乎要清空。

他回想“夢”中畫面。

破城之日,沒有將士兵卒出城拚殺的畫面,更像是單方面的屠殺,但他相信,即使快要餓死,薛將軍也會帶領所有將士出城迎戰,與匈奴不死不休。

所以破城之危,不在此事。

係統和積分是他最後的底牌,他不想提前花光積分,除非真到不得不用的那一刻。

面對田豐等人灼灼的目光,顧璋輕笑一聲道:“哪有這麼容易想?難不成還以為我真是小農神?”

顧璋往後靠在椅背上,淡淡道:“既然不能把所有的希望全壓在後方,我們就試試自己買唄,我們可有兵馬。”

□□的人都不可能迂腐古板,都瞬間門明白顧璋最後那句話的意思。

他從懷裡掏出一遝厚厚的銀票:“這是五十萬兩,先試試水。”

田豐一雙手就跟修了仙法一樣,閃電般嗖的一下就把銀票收走,放入懷裡。

看起來信心滿滿,能用錢換到糧食,但是嘴裡卻說著截然相反的話:“咱們剛赤府肯定籌不到什麼糧草了,多半隻能到遠處去買,運送過來損耗不小,即使以正常價格買,最後花費可能高達20倍-60倍。”

顧璋點頭:“這我當然知道,要不然打仗怎麼是舉國之力的事情?錢砸下去,最後到手的,可能隻有本來價值的一小部分糧食。”

田豐愣了一瞬,怎麼和他想象中的反應不太一樣?

還沒等他轉過彎來,就聽顧璋說道:“田大人是想說錢可能不夠?你若能買到,剩下五十萬兩也給你用。”

田豐都有些被顧璋的大方給震撼到,他道:“這可是足足一百萬兩!”

他十分懷疑,戶部拿一百萬兩出來,都沒顧璋這會兒瀟灑。

他猶豫了一瞬,還是帶著點提醒,把話說在前頭:“顧大人你原本的計劃的事可能就要耽擱了。”

他可沒錢還,到時候皇上還不還,他也不好說!

顧璋不在意道:“錢沒了再掙。”

崽賣爺田都不心疼,他花三個縣令掏空家底送來的銀子,能有什麼舍不得的?

沒了再掙唄,倒是田豐能不能把這個錢花出去,還要打個問號。

沒了再掙?

薛將軍:“……”

薛見雷:“……”

在場將領:!!!

他們誰沒在心底嘀咕過顧璋大手大腳,花錢瀟灑的習慣?

哪有這樣把錢不當錢的人。

可如今誰不心中感懷?

此刻,從顧璋烏亮清透的眸子裡,他們看到了神聖的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