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2 章(1 / 1)

十一月,灞橋邊的楊柳也謝了,柳條上隻留下幾片殘破的枯黃柳葉。

長安渠周遭的味道並不好聞,沈初一開始差點被熏吐,到如今已經能面不改色了。

沈初身穿一身灰袍,手中拿著幾支柳條,站在亭邊,面帶微笑看著正打馬往他這兒來的人。

曹野那姬將馬停在沈初面前,翻身下馬。她穿著一身方便行動的胡服,臉頰依然消瘦的厲害,嵌在瘦的突出的眼眶中裡的那雙眼睛卻亮的驚人。

和在宮中時候相比,曹野那姬仿佛完全換了一個人一樣。

大明宮的曹野那姬是一朵將要枯萎的蘭花,每一片花瓣都蒼白無力。而現在站在此處的曹野那姬則是一匹剛剛度過寒冬的母狼——身體瘦的皮包骨頭,但是每一根毛發上都充斥著野蠻的生命力。

她打量著沈初,用一種儘管禮貌但是仍然讓沈初覺得危險的眼神,沈初沒忍住往後退了一步。

他算是知道為何李長安說不用找人保護曹野那姬了,曹野那姬的眼神凶猛的就像是沈初曾在紀錄片中見過的母獅一般,沈初絲毫不懷疑她恢複過來身體以後可以一個人撂倒三五個壯漢。

“沈先生。”曹野那姬察覺到了沈初的不適應,於是垂了垂眼,再抬起頭她的眼神又溫柔的和大明宮中的可憐胡姬一樣了。

能在大明宮中把女兒順利養到五歲,曹野那姬還是有一些她自己的本事的。

沈初的表情有些微妙。

他說李長安裝模作樣的本事怎麼越發精進了,原來是女兒肖母。

“長安一時半會出不了宮,我代她來送彆曹娘子。”沈初將手中的柳枝遞給曹野那姬。

折柳送彆。

如今的宰相張九齡便有詩雲“纖纖折楊柳,持此寄情人”。

曹野那姬接過柳枝,而後看向沈初笑了笑:“原來沈先生也喚她長安。”

“那我就能放心了。”曹野那姬感慨了一聲,“先前我總擔心我離開後長安在這座長安城裡就再也沒有一個真正的親人了。”

“旁人喚她二十九娘、安娘、公主……那些人都覺得李長安這個名字隻是小兒玩鬨起的名字。”

曹野那姬歎息一聲:“大唐人總是有很多避諱,他們都覺得‘長安’這個名字起得太大了。”

沈初頗為認同:“當今陛下前幾年想要給他寵愛的兒子起個好聽的名字亦被大臣勸誡了,最後也隻能不了了之。”

“長安喜歡李長安這個名字。”曹野那姬嘟囔著,“還好沒人搭理我們,要不然長安就要換一個她不喜歡的名字了。”

似乎在她眼中,女兒喜歡才是最重要的事情。

“總要有人喚長安的大名的,否則這麼好聽的名字豈不是白起了。”曹野那姬看著沈初,頗為愉悅,“現在有沈先生陪著長安,我便能放下心離開長安城了。”

曹野那姬似乎是將“李長安”這個名字當做了一個親近程度的衡量標準。

毫無道理但是實在正確。

沈初哂笑了一下,的確,若是他不是已經和李長安很熟悉了,恐怕他也不會在長安城內輕巧地喊出“長安”這個名字,二十九娘和安娘都是更正確的稱呼。

長安城、李長安,這個和大唐都城一樣的名字太叛逆了些。

“我什麼時候能回來見我的女兒呢?”曹野那姬在確認了面前的這位自稱她女兒老師的人是可以相信的以後,終於問出了她最急切想要知道的問題。

沈初在心裡默默算了一下,道:“等到大唐的年號變了,你就可以再來長安了。”

“年號,我記下了。”曹野那姬鄭重將年號變了四個字刻在心裡。

“曹娘子無需擔心太過,依照我對長安的了解,長安再長大些必定會先按耐不住去找你的。”沈初安撫著曹野那姬,“何況曹娘子若是想念長安,也可托人帶信,送到位於宣陽坊的那座宅院即可。”

曹野那姬頓時欣喜了起來:“是了,長安可以出宮,我自然可以給她寫信,我在宮裡待了五年,一時間竟沒想起來還可以寄信。”

沈初最後又從寬大的袖中掏出一本書遞給曹野那姬。

“這是長安托我送予曹娘子的臨彆之禮。”

曹野那姬接過書,感慨道:“我打娘胎裡生出來就不愛讀書,先前長安總想讓我多讀書,這回的事可是嚇壞我了,看來讀書的確是有大用的……勞煩沈先生轉告長安,我日後定會認真讀書。”

說罷,就將這本《孫子兵法》塞到了胸口處,轉身利落上馬,追著商隊離開了。

——這一刻,二十三歲的曹野那姬終於回到了她自由的曠野。

李長安的確很久都沒能再出宮。

在則天皇帝之前,父喪守孝三年,母喪守孝一年,則天皇帝覺得這樣不公平,就將母喪也改成了守孝三年。

不過守孝對李長安來說沒有什麼影響,畢竟李長安也沒有官職可以“去職丁憂”,五歲的年紀也不需要考慮“三年不婚嫁”之事。

最重要的是她娘還在外面活蹦亂跳呢。

武惠妃卻細心顧及到李長安的心情,允許她穿了一個月的孝服,李長安也不得不三天兩頭哭一場,整日鬱鬱寡歡來顯示自己的孝順。

好在近來因為李林甫得了中書令位置所以武惠妃有了更多乾涉朝政的機會忙得腳不沾地,沒時間管李長安,要不然李長安都不知道自己該怎麼在親娘還活蹦亂跳著的情況下演出死了親娘的感覺。

直到十二月過半,臨近過年,李長安才從“悲痛”中走出來,武惠妃就開始帶著她見人。

先見的自然是自家人,鹹宜公主和她的駙馬楊洄,還有住在彆處的太華公主,隻是太華公主身體不太好,和武惠妃的關係也十分平淡,武惠妃也隻是讓李長安和她見了一會面,往後就沒再見過。

臨近年關,鹹宜公主和她的駙馬楊洄也住回了長安,鹹宜公主和武惠妃的關係就要和諧多了,李長安也隔三差五就能見到鹹宜公主,一來二去也算熟識了。

要說關係多好倒是算不上多好,畢竟一個已經嫁做人婦,一個還是五歲孩童,兩個人之間實在沒什麼話可說的。

不過鹹宜公主的性格倒是有些出乎李長安預料。

鹹宜公主性格十分安靜,溫柔端莊不愛說話,和武惠妃相處也多是武惠妃詢問,她乖巧作答。李長安和她相處了幾次之後還發現她居然沒什麼心機,性格十分敦厚。

一點也不像武惠妃和李隆基兩個狠人養出來的孩子。

隻是她敦厚,她的駙馬卻不太敦厚,李長安聽到好幾回他當著自己和鹹宜公主的面向武惠妃告狀了。

明裡暗裡地說太子李鴻和鄂王、光王背後詆毀壽王。

李長安覺得這話能有一分真都不錯了。

太子和鄂王光王又不是沒長腦子,怎麼可能會當著楊洄這個壽王親妹夫的面詆毀壽王呢,有腦子的人哪個會做這麼愚蠢的事情?

不過武惠妃也不在意這話的真假,她需要的隻是一個充足的動手理由罷了,太子和那兩個王爺到底說沒說過這話不重要,重要的是太子黨挑釁在先,她武惠妃不過是為了保護自己和兒子反擊罷了。

中間李隆基也來過幾次,武惠妃將李長安帶到李隆基身前時李隆基沒說什麼,隻是在李長安說自己的名字是“李長安”的時候眉毛顰了顰。

武惠妃卻仿佛沒有看到李隆基面上的不悅一般嗔怪開口:“此事還要怪三郎。”

“如何又要怪朕了?”李隆基也不氣惱,他和武惠妃可以算得上少年夫妻,武惠妃和他說話自然也不同於其他妃嬪那般小心翼翼。

“三郎政務繁忙,可也不該忘了給女兒起名啊。”武惠妃鳳眼睨了李隆基一眼。

“你啊,當年隻給二十九起了個‘蟲娘’的小字,操勞朝政忙得連給她起大名都不記得了,這樣漂亮的女兒合該有個好寓意的大名,總是蟲娘蟲娘的叫,她自己也羞澀,這不,剛學了識字就自己給自己起了個‘長安’,妾身想給她換個名字她還不願意呢,非要她阿爺親自給起一個大名。”

武惠妃沒想著對李隆基隱瞞李長安的名字,她太了解李隆基了,一個黃口小兒自己給自己起了個不恰當的名字不是什麼大事,可她若是因為這點事對李隆基有所隱瞞就不是小事了。

武惠妃了解她的枕邊人,李隆基最不能接受的就是旁人的隱瞞。

李隆基果然也如武惠妃所料的一般沒有生氣,他經曆過的大事太多了,五歲的小女兒起了個不恰當的名字這點事完全不值得他生氣。

“朕記起來了,是那個胡姬的……”李隆基細細看了眼李長安,李長安也不怕他,就睜著一雙清澈的大眼睛仰望著李隆基,任由他打量。

倒是看不出來多少胡人血脈,細看眉宇間還隱隱和自己有幾分相似。

“妾身瞧著她的眉眼像極了三郎,而且這嘴巴和耳朵竟還和妾身有三分相似。”武惠妃看著李隆基的表情就猜到了他心裡想什麼。

當初的事她也是知道的,李隆基厭惡這個孩子說到底也就是一個原因,孕九月。

有個胡姬娘到不是什麼大事,當今的太子李鴻的母親趙麗妃年輕的時候還是個樂妓,也不耽誤她兒子當太子。

李隆基這才有了興趣,細細打量了李長安一番:“的確像是你我的女兒。”

他沉思了一下:“的確應當有個大名了……便叫安娘吧,李安娘。”

李長安仗著自己的身高隻到李隆基的腰間毫無儀態可言地翻了個白眼。

切,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等她把渣爹熬死了以後就正大光明改回李長安這個名字。

不用等到熬死,她老師是不是說了往後李隆基會逼著退位晚年淒慘來著,到那時候她就可以光明正大的在史書上寫下“李長安”這個大名了。

可無論心裡怎麼想,李長安面上還是帶著滿臉的崇拜,軟乎乎道:“那女兒以後就叫李安娘了嗎?”

李隆基看著小小一隻的李長安,心裡頗感有趣:“你可喜歡這個名字?”

李長安露出了一個甜甜的微笑,一把抱住了李隆基的大腿。

從未被兒女如此親近過的李隆基也驚訝了一下,隨後看著一臉不諳世事的李長安朗笑兩聲,側頭看向武惠妃。

“膽子倒是挺大。”

武惠妃無奈:“可不,這可是個野猴子,膽子大得很,平日沒大沒小光愛撒嬌不說,還淨喜歡往宮外竄。十個鹹宜和琩兒加起來都沒這一個猴兒頑皮。”

李隆基挑眉,彎腰捏了捏李長安的臉頰:“你母妃性子好,慣著你也就罷了,朕是嚴父,往後你若是敢在朕面前頑皮,朕可是會罰你的。”

李長安驚恐地睜大了眼睛:“阿爺會揍五歲的小孩嗎?”

“這倒不會。”李隆基大笑。

“那六歲小孩呢?”

“也不會。”

李長安鬆了口氣,厚著臉皮:“阿爺又舍不得揍我,女兒頑皮一些也無事。”

李隆基一時間竟不知該罵還是該笑,他有五十九個孩子,但是多數見到他都嚇得哆嗦,幾個略受寵些的兒女在他面前也是乖巧柔順,李長安這樣把調皮搗蛋寫在臉上的孩子倒是第一次見,新奇極了。

“等你長大了朕就舍得罰你了。”李隆基強行板著臉,嚇唬李長安。

李長安不以為然,她隻要掩蓋好自己的那小小野心,難道李隆基還能殺小孩……等等,李隆基好像真的殺親生小孩,李長安無意識打了個哆嗦。

見到李長安哆嗦了一下,李隆基才哈哈大笑,一點也沒覺得自己欺負孩子。

對未成年的女兒,現在又是在武惠妃名下,李隆基還是願意維持“慈父”形象的。

李長安心裡卻十分嚴肅,她想起了她了解的不太多的唐玄宗曆史知識。

唐玄宗好像的確殺他親生的小孩啊,好像還殺了不止一個……殺沒殺過女兒來著?

李長安覺得自己的大腦裡一片空白,她心想,得快點找機會出宮去找老師補課。

唉,當初該聽老師話好好學習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