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2 章(1 / 1)

九月的長安還不算寒冷。

李長安想著,她曾看過開元盛世的形成原因,有一條就是此時全球氣候溫暖,適合農作物生長,天災也不多,十分適宜農業活動。貞觀初年大唐人口隻有一千多萬,可如今的開元盛世人口已經有三千多萬了,足足翻了三倍,其中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這些年氣候適宜農作物生長,糧食多了能養活的人口就多了。

隻是上天一視同仁,這溫暖的氣候不僅僅是給大唐的,同樣滋養了吐蕃,以前貧瘠寒冷的高原也因為氣候溫暖而變得能夠種出來糧食,從而養出了雪域帝國吐蕃。

從太宗時期吐蕃就不老實,想要挑釁大唐,然後就被武德充沛的唐太宗用五萬唐軍打他二十萬軍隊打得鬼哭狼嚎,嚇得鬆讚乾布立即俯首稱臣,鬆讚乾布可不是一開始就想給唐朝當兒子的,是被打懵了才忙不迭到大唐來求娶的文成公主。從太宗時期一直到現在,唐朝都還沒覺得吐蕃是個值得重視的對手。

不過攻守之勢很快就要變了。

等到安史之亂,吐蕃就會趁機控製隴西十八州和安西四鎮,還會攻陷長安,把安祿山沒殺乾淨的宗室再殺一遍。

天下這麼大,她該往哪跑才能躲過這道道死劫呢?

李長安收回了思緒,不再思考以後,反正還有十幾年呢,到時候她就長大了。

大人能做的事情比小孩子多多了。

“二十九娘,到地方了。”馬車停在了一處頗為清淨的書齋前,明月先下了馬車,而後對著李長安張開雙臂要抱她下來。

李長安臉頰一紅,嘟囔著:“我已經不是小孩子了,不用抱了。”

可她的腿的確夠不到地面,隻能紅著臉任由明月把她抱下馬車。

面前這座書齋名為“故本齋”,是長安最大的書齋,來來往往的多是文人墨客和富家子弟。

書可不便宜,普通百姓買不起,也沒心思看。

李長安年紀小,大搖大擺走進書齋倒是引來了幾道好奇的視線。

這個年紀的小娃娃,能認幾個字都說不準,竟還逛書齋來了,也不知是哪家的女郎。

不過來此處的人多是投詩而來,也沒人有閒心來管閒事。

故本齋入門就是一個廣闊大廳,廳中擺放著許多木架,木架邊放著小桌,桌上擺著筆墨紙硯。有一部分木架上已經懸掛好了詩篇,還有一部分卻是空空如也,等著自覺有才氣之人寫下自己的詩篇掛上去。

這些詩篇會在這裡掛上十日,真正驚豔之作會經由來此的文人墨客口口相傳,一詩成名,而寫的太差的詩也會被文人們圍觀嘲笑。

美名亦或罵名,就在一屋之中。

詩作之間有不少人在穿梭評鑒,李長安也拉著明月的手鑽入了詩海之中。

明月任由李長安拉著她的手到處亂看,這已經不是李長安第一次來此了,半年前那一次出宮她本是帶著李長安逛一逛廟會,可逛著逛著不知何時就逛到了這故本齋外,順勢就進來看了看,可誰知李長安來了一次就相中了這個地方,往後再出宮,倒是次次都要來此一趟。

不過經過明月仔細觀察,這位小公主對詩詞內容不在意,隻是喜歡寫得好看的字。

這才讓明月舒了口氣,她是知道這位小公主年紀雖小卻已經識字還會背許多首詩詞的,若不是真有些聰慧在身上,武惠妃也不會對這位沒有帝王寵愛的小公主有那麼半分上心,可識字背詩還能說是聰慧過人,若是五歲就能品評名家詩句了,那可就太了不得了。

當大唐的公主,有點小聰慧就夠了,用不著太聰慧。

李長安不知道明月此時的心中想法,她自己心裡也沒這些想法。

她來這家書齋最主要的目的就是碰碰運氣,看看能不能再薅些大師筆墨。

前面幾次來,她摸出了一篇顏真卿的書法,一篇王維的詩作,這不比玩遊戲開寶箱驚喜刺激多了?

雖說王維寫的那首詩她沒背過,想來應該是隨手一寫才會流落在此齋中,畢竟此時王維已經有了不小的名聲,也用不著來此靠寫詩起步,可畢竟是王維親手寫的詩作啊!

她現在這個年紀,下馬車都得靠女官抱著,談什麼天下大事對她還太早了,倒不如先把安史之亂那些事扔到腦後去,痛痛快快先玩個幾年。

等以後她有權有勢,左擁李白,右抱杜甫,顏真卿寫字給她看,王維彈琴給她聽……嘿嘿嘿。

“二十九娘可是餓了?”

李長安回過神來,把自己的昏君想法按了回去。

“沒有,沒有,我們接著看吧。”

明月卻覺得莫不是小公主臉皮薄餓了不好意思說出來,方才那個如狼似虎的眼神仿佛要吃人一般,可不像是沒餓的樣子。

可惜不是每次都有好運氣撿漏的,這次李長安就沒有看到自己熟悉的人名出現在此廳中。

好在她這次出宮的目的已經達到了,來故本齋不過是個由頭罷了。

李長安隨意逛了一會就耍賴拉住了明月的胳膊:“我們去平康坊吧,我餓了。”

明月沒察覺出異常來,這麼大的孩子要是真能沉下心品鑒詩詞才奇怪呢,本來她帶著李長安出門也隻是帶她玩一玩。

就在二人一前一後往外走的時候,走在前面的李長安忽然停下了腳步,她盯著一副角落裡的詩幅目露震驚。

明月跟在李長安身後沒能看到李長安震驚的眼神,她詫異李長安為何忽然停下了,抬頭一看,一句詩映入眼簾。

她輕念出聲:“繡戶夜攢紅燭市,舞衣晴曳碧天霞。韋莊。”

這句詩倒是不錯,可惜隻有一句而非全篇。

“詩寫得倒是不錯。”明月中肯評價,“不過我卻是從未聽過長安有韋莊這個人。”

李長安心想,你當然沒聽過長安有這麼一號人了。

韋莊他祖宗韋見素現在都還沒什麼名聲,距離韋莊出生還有一百年呢。

“明月,我想認識一下這位韋莊先生。”李長安扯扯明月衣角,仰頭看她,“這字真好看。”

明月認真看了看字,“字寫的確實好看。”

清雅俊秀,看著就很沉穩。

明月跟在武惠妃身邊多年,也曾沾光看過張旭的草書,隻是明月並不喜歡,她覺得張旭的草書太亂了,和那個糟老頭子一樣狂傲,她不喜歡。

武惠妃也不喜歡,所以那個張旭到現在都還隻是一個豆大小官。

這個“韋莊”的字看著就舒服多了。

明月仔細想了一圈,倒是想出了一家高門大姓的人家姓韋,卻不知道這個韋莊是不是那個京兆韋家的子弟。

“二十九娘若是對此人好奇,不妨問問書齋掌櫃。”

李長安示意明月拿著詩篇跟她走到櫃台前,鑒於李長安現在還沒櫃台高,所以隻能明月拿著詩篇詢問櫃台掌櫃。

“寫這首詩的韋莊是何人?”

掌櫃看了眼署名,又低頭翻開一本名冊查了許久。

“咦。”翻了半冊名冊還沒找到韋莊這個人,掌櫃疑惑一聲,皺皺眉,轉瞬又鬆開眉心,“應當不是本名,齋中從未有名韋莊之人來留過詩。”

也並不是每個人都會在詩作上留下本名的。

二人隻能作罷,明月見著李長安失落,還特意叮囑掌櫃幫忙留心一些這個字跡的主人。

不過李長安畢竟是小孩子,沒過多久就把方才的事情拋之腦後,快快樂樂拉著明月的手盤算起接下來要去平康坊買些什麼。

最好吃的那幾家糕點鋪子不能落下,還要去買三串糖葫蘆,自己一串明月一串,還要給娘親帶一串,最後再去琉璃坊,給武娘子買一個小琉璃擺件。

“其實一開始我也想給武娘子送糕點的,不過我娘說這些糕點武娘子宮裡有更好吃的。” 李長安碎碎念著,“所以我就想送武娘子一隻琉璃小兔子,我有一個琉璃小老虎是我娘送我的,可漂亮了……”

明月沒有應聲,隻是默默聽著。

一直到天色微黑二人才返回大明宮,明月將李長安送回小院才又帶著李長安托她送給武惠妃的小擺件返回長清宮。

走入長清宮的時候,一個神色匆匆的中年男子和明月擦肩而過。

明月認識這個人,李林甫,靠著自己主子的關係一路升官升的很快,現在已經是兵部尚書了,和自己主子走的很近。

明月的注意力隻在李林甫身上短暫停留了一下,隨後就收斂了心神趨步走入內殿。

武惠妃生得極美,哪怕上了年紀,依然絕美。更重要的是她不僅有美貌,還有十分聰慧的頭腦,要不然也不會以武則天侄女的身份還能讓李隆基對她寵愛異常,甚至為她廢了和自己同甘共苦的結發妻子還想要立她為後。

若不是武後這個名頭讓百官嚇極了,百般阻撓甚至以死相逼,武惠妃早就不是惠妃而是武皇後了。

能讓自小在武則天高壓下長大的李隆基寵愛她這個武則天的侄女幾十年,武惠妃的手段不可謂不高明。

明月進來的時候,武惠妃正慵懶地坐在妝台前卸妝,她拔下頭上的金步搖,一頭烏黑的發就落在了雪白的背上,明月跪坐在她的身側,武惠妃卻並不抬頭,也沒有主動詢問什麼。

明月垂著頭,恭敬將袖中揣著的琉璃小兔捧上去。

“這是二十九娘送給主子的小擺件。”

武惠妃輕笑一聲:“小兒心思,不過也算是有心了。”

懂事乖巧,還有些伶俐氣,那胡女生的女兒倒是比她聰明多了……不,不該說是那胡女的女兒了,用不了多久,這就是她的女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