薨逝(1 / 1)

劉徹並不作聲,剛登基即推行新政的他不是竇猗房的對手,他認了自己的不如。竇猗房所說的理由,恕他一個都接受不了!

“況且,你怎麼知道你的新政對大漢有利?”竇猗房問出最關鍵的問題所在。

劉徹終於開口反問:“祖母又怎麼知道不會?”

“無為而治讓大漢得以休養生息,國庫豐盈,百姓手裡能有餘糧,效果你都看在眼裡不是嗎?比起你要任用儒家的人,他們推行的政策對大漢是好是壞,誰敢保證?”竇猗房揪著眼前已經發生的種種,證明無為而治對大漢的好處,劉徹能夠抹去嗎?

“大漢看似安寧,實則暗流湧動,邊境匈奴屢屢進犯,百姓深受其害。諸侯蠢蠢欲動,皆思取朕而代之。朝堂之上,各方皆有私心,卻無幾分為君之心。如此,祖母依然覺得很好?”劉徹指出大漢存在的問題,請竇猗房彆隻看到大漢的好,將大漢的種種問題無視到底。

竇猗房一時無言以對,良久過後才道:“你想推行新政,想過倘若此法不通,於大漢將是滅頂之災?大秦兩世而亡,我大漢撐過了兩世,未必不可亡。”

“孫兒正是為了大漢江山能夠傳承下去,思之變法。秦因何而強?始於商鞅變法。若無商鞅,秦國斷無滅六國一統天下的底氣。”劉徹飽讀經書,自有他的見解。

“你又怎麼知道儒家可以為你改變大漢的局面?”竇猗房無法否認大漢存在的問題,她是瞎了眼,心卻沒有瞎。然而竇猗房並不認為劉徹說的就都是對的。儒家那些人,滿嘴的仁義道德,未必見得比之從前的黃老之術,無為而治就好得多。

竇猗房知道孫兒有雄才偉略,她也希望劉徹能帶領大漢走向另一個高度。卻也並不希望他太急。

“祖母以為真正的儒家可以?賈誼的《治安策》多年來孫兒一直在反複,越讀越是覺得有些黃老之術做不到的事,他們可以。孫兒至今並沒有尋到真正滿意的政策,可孫兒也須向天下人昭示,大漢需要創新,需要改革,朕要為天下尋一個能助朕的人。”劉徹並沒有想要一步登天的意思。相反,他在等,等一個能夠和商鞅類似的大才,能找到對大漢有利的變法。

在此之前,劉徹須讓天下知他有心變,天下若不知,誰會來助之?

竇猗房所受的震撼極大,她雖不想承認,也不得不承認,她終是老了。

“大漢後繼有人,大漢甚幸。徹兒,我去後,你也須當心。”竇猗房輕聲叮囑,讓劉徹牢記在心。

“祖母放心,我不會讓母後成為下一個祖母的。”話未挑明,劉徹已懂。

王娡是他的母親,若說她沒有野心怎麼可能。不過是因為多年來有竇猗房壓著,王娡沒有露出她的野心來罷了。

一但竇猗房不在,王娡必會露頭。彼時會如何,劉徹不可不防。

從聽到劉徹的話那一刻開始,竇猗房放心了。但凡劉徹不許,王娡斷沒有機會。

想來也是,劉徹已經不年輕,被竇猗房壓製得太久,劉徹心中早已生出不滿。走了一個竇猗房,誰再想長成像竇猗房一樣的人物,繼續由她乾政,奪劉徹的權,絕不是劉徹所能容忍的。

“大漢的江山以後交給你了。彆的事我無須多嘴,有一樣,你能不能答應我?無論將來你和嬌嬌怎麼樣,你須保全她性命,莫讓她落得一個淒慘的下場。無論如何,她對你一片真情。”竇猗房不是不明白劉徹和陳皇後之間的關係,可竇猗房也知道,作為一個帝王最不需要的其實就是感情。

她沒有要求劉徹不能廢後,好好待陳皇後,當將來劉徹成為了真正的帝王,很多事不可不審時度勢而為。

作為陳皇後的外祖母,竇猗房疼是真疼陳皇後,然而當她去了,想再護著陳皇後無異癡人說夢。

“嬌嬌縱然跋扈了些,也隻是想要留下你。她隻是至今依然不明白,她嫁了你這個皇帝,注定沒辦法讓你一生對她小意溫柔。唉,有時候我也在想,當年要是不同意你們這門親事是不是對嬌嬌更好?”竇猗房長長一歎,有些後悔讓嬌寵長大的陳皇後嫁入宮中,成為皇後。

皇後的擔子太重,皇帝再好的性子也不可能一味寵著縱著一個人,遑論劉徹也是剛強之人,素來吃軟不吃硬!一樣好強的兩個人綁在一塊,縱然再多的溫情密意也會漸漸被消磨殆儘。

“祖母不想,姑姑想。”

早年想要陳皇後成為太子妃的人是館陶大長公主,她想證明給天下人看,她不愧是大漢最有權勢的公主,哪怕竇猗房提醒她皇後不好當,館陶大長公主會願意聽?

何況王娡在其中,企圖和館陶大長公主達成協議,令劉徹登上太子之位。

得利的雖是劉徹,他如今處在如此位置上,回望曾經所能確定的一點是,他改變不了。

竇猗房顯然也想清楚其中的關鍵,想起她唯一活著的女兒顯露的野心,她難道認為陳皇後如今落得那樣的地步隻在外因?

“你姑姑被我寵得太過,將來,將來......”竇猗房喃語了一番,話到嘴邊又說不出來了。

劉徹在此事上並沒有等著竇猗房說出口才有所表示,“祖母放心,這些年姑姑助我良多,依姑姑的聰明才智,未來無論發生什麼事,我與姑姑總會顧念從前的情分,我會讓姑姑安享晚年。”

竇猗房哪怕是說出希望劉徹能夠善待陳皇後的話都不覺得那麼難以啟齒,獨獨提及自家的女兒......館陶大長公主對劉徹有幾分情,幾分利,各自明了。她怎麼張得開嘴。

好在,劉徹在對待館陶大長公主一事上,或許也會顧念陳皇後幾分。

“那就好,那就好。”竇猗房心中大石既放下了。

在劉徹之後,竇猗房見了陳皇後和館陶大長公主,說了什麼無人得知,當天夜裡,太皇太後薨逝的消息傳遍整個長安城。

劉挽在半夜時聽到喪鐘敲響,一個激靈醒來,沒辦法,她也不想醒,喪鐘一響,滿宮都是哭喪的聲音,對於劉挽一個睡眠相對充足的孩子來說,那麼大的動靜她怎麼可能聽不見,醒不來。

一瞬間劉挽沒反應過來,直到一個接一個的聲音喊起,太皇太後殯天了!

得,劉挽能再沒反應?

隻是,劉挽的心情相對略複雜,竇猗房怎麼說也算是和她有血緣關係,無奈比起普通的陌生人來,竇猗房打她主意,企圖利用她達到某種劉挽所不知的目的,重點在於要讓她和衛子夫分開。

彆說什麼她有上輩子的記憶,按理來說跟衛子夫不會有太多的母女感情才是。

有記憶等於無情嗎?彆人待她的好她全當了眼瞎,無視到底?哪怕衛子夫照舊拚了性命生下她,用心照顧她,她就該念著上輩子的親人們,彆管衛子夫怎麼付出,她全都拋之腦後?

抱歉呢,她確實不是。在劉挽的字典裡,所謂的親情相對而言更多是你對我好,我也對你好。感情應該是相互對彼此的付出,理解,接受。

衛子夫生下她是事實,這份恩情她該記住,也應該要回報。她現在能為衛子夫做的事相當有限,留在衛子夫身邊算是一件對衛子夫有利的事對吧!畢竟她也算很努力的讓劉徹時常來看自己,來看她的劉徹能不看衛子夫嗎?

爭寵的戲碼什麼的,劉挽表示她必須得乾。

竇猗房未必沒有這份打算,利用劉挽勾劉徹多往陳皇後的宮中去,一來二去,次數一多,未嘗陳皇後不會懷上劉徹的孩子。

好想給竇猗房普及一下染色體,以及三代近親不孕的可能性有多大!

扯遠了!

要說這輩子自打接受自己的皇帝爹是大名鼎鼎的漢武帝後,劉挽對於努力壽終安寢的目標已經有了方向,當嬰兒最大的好處就是什麼都不用乾,日常吃飽睡足,剩下的時間劉挽用來思考,通過幾個月研究下來,她已經有了針對的計劃。

可惜,一切的計劃在她沒有會走路,沒有會說話前,全給她打住。

偏在這時候竇猗房生出幫陳皇後帶走撫養她的事,一天天的,劉挽盼著竇猗房彆鬨,也希望劉徹應對到位一些,好讓竇猗房死了那份心。

然而一回一回在劉挽要鬆一口氣的時候又再冒出頭來,天知道劉挽心裡有多煩!

作為一個沒有自保能力的偽兒童,她能不為自己的生命著想嗎?天知道竇猗房為什麼那麼執著於讓陳皇後養她,萬一是用她的小命作為代價呢?

劉挽也不想把人想得那麼狠毒,無奈小命隻有一條,不指望自己的親娘,指望彆人為了不知所謂的利益護著她一個沒滿周歲的小嬰兒,才是最大的天真和笑話。

竇猗房死了!死在此時,就像是把壓在劉挽身上的大山搬走了,劉挽可見鬆一口氣,同時也清楚的知道另一點,大漢的天要變了!

無論是外朝或者是內廷,都將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不知道有多少人準備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