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9章 番外-官員(下)(1 / 1)

面對河東郡這邊的情況,原晏心裡也想了很多,不過真實做過後,他還是挺能理解朝中諸位大臣們為什麼會有這樣的安排。

因為新地不管是他開拓的無人的南澳郡,還是外面那些有人居住的其他國度領土,情況都和舊地不同。

新地也就是意味著什麼都是新的,不會有什麼其他勢力和他們這些來自大邵的官員對著乾,新地裡那些人如果不服統治,或者還想要恢複舊日統治,那麼處理方式就可以很簡單,隻需要全部砍了就好了。

簡單粗暴,不需要考慮什麼後患什麼的。

他們作為勝利者,本來就有這樣的資格。

而南澳郡情況就更簡單了,作為新開發的地方,壓根就沒有什麼舊勢力,跟著去的也都是過去底層的人民,完全沒有要反抗官府的思想在,對於自己在南澳郡這邊得到這麼多土地,更是心懷感激,那真的是官員說什麼就是什麼,除了建設上的問題,並沒有烏七八糟的事情需要原晏操心的。

不管是原晏還是其他在新地做事的官員都是差不多的秉持著這樣簡單的治理方式,但舊地這邊不一樣,各方的關係,會帶來的影響都是要慎重考慮去分析才能開始行動的。

勞力勞心程度完全和新地不是一個量級的。

但確實是必須得要做的過渡職責。

在舊地這邊做郡守雖然痛苦,但痛苦的本也是因為自己要把各種在新地那邊養成的一些習慣慢慢退去。

畢竟在京都城中做事的話,以現在大邵的版圖,所面對的情況,肯定是要比他現在在河東郡這裡更加複雜一些,所思考的問題和解決的方法,都不可能用新地裡頭那簡單粗暴的一套。

現在他在河東郡這邊做郡守,做一郡之主,即便是在適應的過程之中有一些小的錯誤,及時補過也不會有什麼大問題,但若是直接回京,在京都城之中若是出了什麼問題,每一個都會很難挽救……

當然這個挽救並不是指會讓天下大亂,或者讓大邵引起事故啥的。

畢竟有陛下在呢,有這種情況往往在下達之前,就會被陛下約去談心,然後……就會被陛下覺得自己能力還沒有得到充分鍛煉,還需要了解更多的基層情況,重新再去各地做做郡守或者縣官什麼的……

所以在原晏稍微深入了解一點情況之後,倒也沒有覺得京都城裡頭給他做的這個安排,有什麼不好的就是了。

面對下屬那些瘋狂抱怨之後,秦沛還是很鎮定的。

他覺得自己已經慢慢恢複自己年輕還在京都城裡的狀態了。

對於下屬提的那些問題和需求原晏全都給記錄了下來,屆時會整理起來輸送去京都城之中,讓京都城裡頭的那些官員們評估思考怎麼給安排和解決。

隻是人手上他們哭鬨的事情,上面已經明確給了答複了,畢竟人手也不是第一次讓下屬哭鬨了,幾乎每次反饋都在說這個問題,原晏可以直接給他們做出回應。

“現在大邵整體發展都很快,缺人的事情實際上哪怕是外頭的新郡也都在缺,朝廷下發給我的邸報之中實際上態度明確了,整個天下人口就這麼多人,短時間內都不可能給變出來幾千萬人出來補這個缺口。”

“所以大邵接下來的發展大家應該都猜得出來,就是儘量以機器來代替人工方向來努力。”

“科研院那邊一直都在做這方面的工作,但是科研院的關注方向肯定是以我們大邵整個天下的角度來處理的,傾向於通用類型的機械的開發,而很難細分到各個工坊人員所求。”

“我們不能隻等著科研院一步步去解決這個問題。”

“上邊傳達下來的意思就是,民以食為天,農機上朝廷會不斷往下開發,確保全大邵人民都能吃上飯,買得起肉。”

“但各家工坊缺人什麼的,希望各家工坊可以同樣開設類似科研院部所,若有新的技術研發,能夠替代人工的方案出來,可以來科研院登記版權,確認無誤後,往後其他工坊想要使用這個技術方案,需要支付一定金錢才能使用,這對於各工坊來說,也會是個不錯的收入補貼。”

“所研發的技術方案會在大邵官方報刊上進行印製宣傳,各處工坊也不需要擔心研發出來的方案技術會沒有銷路,刑部也會完善起來相關的律法。”

“至於我們府衙裡頭人員不足的問題,今年京都城裡高等官學新畢業了一批學子,今年在陛下題目之中過關的學子很多,我會儘量給你們多爭取一些來。”

聽到原晏這話,所有知縣們眼睛都亮了,立即有人發聲起來:“郡守!啊不,侯爺啊!多要一些女學子過來啊!”

原晏聽完,眼神不太對勁地眤了這出聲的人一眼。

那人意識到原晏眼神不對後,恍然想起來,似乎之前有聽聞過,探海侯家族裡,今年就有兩位女子參與了此次高等官學畢業考來著。

那人趕忙給自己解釋起來:“侯爺,我隻是聽聞女官們都很特彆拚……”看著原晏依舊不對的表情,趕忙把一個能當三個用的話語吞了下去,趕忙嚷嚷起來,“侯爺,我是有媳婦的啊,和我一樣大的人,現在估計都生兩個孩子,指不定孩子都該上啟蒙院了!”

看著這人慌裡慌張又是解釋也是抱怨的樣子,其他知縣忍不住笑了起來。

不過其實這人說起女官的內容也並沒有什麼錯。

佑安二年恢複科考的時候,陛下有給女子和宦官開了個後門,準許他們交上雙倍的報考費用,就能直接參與會試,當時還挺受關注的。

隻是佑安二年時候那個鄉試舞弊的事情在公布成績時候爆出來,於是這些人的成績那會兒受到的關注一下子就降下來了很多,也沒有人討論這事情了,但並不是完全沒有人記得的。

等到各郡府風波平息,官學建立起來,和過去陛下做的事情一樣,依舊是讓女子也可以入官學就,於是那會兒就有人把這事拿出來說道了。

講的就是當初科考的時候,那幾位受到優待的女子以及宦官,成績並不咋樣的事情。

其實真說起來也沒有很差。

宦官在宮中能學習的機會少一些,其實和那些舞弊的學子差不多,都是在墊底的地方,但也沒有排到最後,依舊比好幾百個隻知道舞弊的那些家族培養的公子強上好些。

而女子有錢有資本,還能拗得過家裡參加科考的,大多也都是出自世家,基本上都是有自信能夠過會試的。

實際上若是那次會試若是真的和過去科考的題目差不多,估計還真的有可能會有女子中第,但偏生陛下出了很怪異的題目,著實讓人有些措手不及,加上策論上女子過去一般也都是呆在家中,也甚少有機會談論時事策論的情況,確實有些薄弱了。

即便這樣,這些女子最低的也是在兩千多名這整個會試中遊的位置,最好的甚至有到八百名的位置。

然而大家是不看有這些的因素在的,他們隻看見的是這次會試之中,沒有一名女子中選,甚至後來擴充到兩百名也依然沒有人中選。

那時候大環境的聲音還是怎麼可以讓女子入官學,並且那這事情舉例,表示女子並不如男子什麼的。

這話語對於陛下來說當然是沒有用的,陛下哪是會被輿論所裹挾的?那會朝中女官可都已經有好幾個到四品的了。

更不要說陛下貶謫了那麼多官員出去,可從來都沒有貶謫過一個女官!

——當然也是因為這些女官從來都沒有給陛下找過不痛快有關係。

不過這些聲音就把當時參加科舉會試的那幾位女子給氣到了,第一時間就報名了官學成為了京都城高等官學的第一批學生。

與之順帶的還有這些女子的閨蜜們。

畢竟有自信參加會試的女子,是自認擅長史書經義的,她們閨蜜們則很多是喜歡看閒書的,而現在陛下建設的官學裡頭,很多課程都是過去劃到閒書類彆之中的。

這些女子說服閨蜜家裡的方法也很簡單,隻需要表述這樣的舉止是在支持陛下,是個讓家族在陛下表現的機會就可以了。

現在情況多明確啊,這天下就是陛下的一言堂。

隻不過被這樣的輿論環境影響到的女子才是大多數,在相當一段時間裡頭,官學裡頭的女子數量都沒有多少,畢竟那個時候大多數女子,哪怕是世家的女子,還是以嫁人為最終目標的。

這樣的情況一直持續了好幾年,直到這第一批女子畢業之後在各郡府之中為了證明自己格外的拚命,而且因為輿論的環境也格外團結互助,有幾分當初陛下貶謫官員去地方時候的姿態了。

於是這批女子治下的縣府,發展也是格外迅速的,很快就出了成績。

因為是成批出成績的,所以當時朝廷新出的報刊還專門出了頭版來說了這件事情,而後這批女子更是陸陸續續往上走,有些做了郡守,有些後來走了武將那邊的道路,一個個發展得都非常不錯,甚至比很多同批畢業的男子們都要不錯。

於是乎那些對於女子不應該入官學的譴責也在這一連串的事情下,徹底消散了。

實績是最好消滅流言的武器。

更何況現在哪裡管什麼男子女子?隻要是能乾活的,哪怕是豬他們都可以表示快來乾活。

用陛下的話來說,有些爭端發生就都隻是因為閒得慌。

此後不管是世家裡頭,還是一般民間,送家中女子入學也成了很正常很普遍的事情,隻是這批學子大多都是要從零開始的,從培養到畢業都怎麼都要十年左右的時間。

而有勇氣在那樣輿論環境之下,依舊報名入官學的女子,自然是不管是勇氣還是膽識,又或是更多預見這事對自己有利的智慧遠見,於是這些稀少的女性學子出來,自然也同樣表現得要比一般人要刻苦努力。

所以……現在朝中上下,對於能從高等官學畢業的女官們一個頂三的刻板印象,就這麼產生了。

隻不過女官們稀少,往往有的選擇的時候,又比較傾向於過去就有女官從事過的縣府,或者乾脆就是在女性郡守治下的地方任職的較多,再次也會選擇去新地,因為新地那邊還沒有醞釀出來‘女子應該怎麼怎麼樣’的思想出來,做事也更輕鬆些。

所以這麼長時間以來,河東郡明明和京都城距離極近,也從未被安排到一個女官過來任職。

真的是聞者傷心見者落淚。

但今年正好是最開始有大批量女子開始入官學過後的第十年,所以畢業的女官也比往常多得多,原先那些一二三四的優等地方肯定不能塞下這麼多女官,他們這河東郡也都還是有機會的。

隻要給安排上一個女官,他們縣府的文職人員就可以說是滿配了!多好啊!

知縣們都對此抱有著不切實際的幻想。

“我會給你們爭取的。”最終原晏倒也沒有對這些人多說什麼,隻是簡單地說道。

有了原晏這話,頓時下頭下屬們湧起了一片歡呼聲,仿佛每個人都有自己總算可以有假期的錯覺。

畢竟他們原晏郡守那探海侯的名頭還是很響亮的,在南澳郡那邊就有好幾個女性知縣在,既然原晏說了這話,十有八.九就是肯定能行的意思。

原晏笑看著這些人,而後就冷酷無情地對著他們潑起了冷水:“但你們也知道高等官學畢業的女子所有的戰績。”

“現在新畢業的學子都是給安排到你們手下做縣丞這些的,若是最終你們這些做了好幾年知縣的業績還沒有對方做得好,小心到時候官學裡頭一評選,到時候她們升上去做知縣,讓你們來做縣丞。”

原晏自然不會培養他們偷懶的心思,卷當然是要一起卷啊,他怎麼可能隻讓女官們以一頂三?

眾知縣們:“……”

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