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2.第二百五十二章(1 / 1)

老人的固定思想, 就是孩子到歲數了談了對象,那下一步就是結婚。

而且倆孩子談了這麼多年,感情一直不錯, 他們對邱則銘以及邱家長輩也都特彆滿意, 沒什麼不好的。

那等嘉妮畢業, 倆孩子辦婚事也是順理成章的事。

而且嘉妮明年年底畢業, 這算下來也得有一年半多呢, 這會兒說估計也是想早點給倆孩子準備起來。

周家這邊心裡也能有個數, 該準備也提前準備起來。

所以薑新鳳心底雖稍微有點不舍, 但還是笑眯眯地點了頭, 看著坐在她旁邊的邱則銘和周嘉妮,道:“倆都是好孩子, 隻要他倆沒意見,咱們做家長也沒意見, 就給他們儘心準備起來。”

邱則銘站起來以茶代酒恭敬的敬了薑新鳳一杯, 特認真地道:“奶奶, 您跟叔叔阿姨儘管放心把嘉妮交給我, 我以黨的名義發誓,會一輩子對嘉妮好。”

放下茶杯,特彆鄭重的行了個軍禮。

把老太太哄得特彆高興。

隻是邱則銘假期短, 這次沒時間親自上門正式跟未來的嶽父嶽母談他跟周嘉妮的婚事,隻能等下次假期。

但薑新鳳第一天自己去郵局把電話打到廠裡, 跟兒子兒媳說了聲。

杜芸馨乍一聽也是有些不舍, 但閨女自己沒意見,她很替閨女高興,周萬裡同誌就有點沉默了,嘟囔了句:“會不會太早了。”

“明年年底才畢業, 又不是今兒畢業明兒就嫁人,從這開始算也小兩年了,那會兒嘉妮都多大了,還早?”

“咱又不是那起子人家,把閨女留家裡乾活掙錢,緊著不放手,留到年齡大了那些好青年都讓人挑走了,隻剩些歪瓜裂棗……”

老太太握著話筒聊起老家那邊的家常,說起老家誰誰誰按著不讓閨女找婆家,在家裡掙工分,留到快十才放手,那會兒哪兒還有好人家?除了死老婆的就是老光棍。

能混成老光棍的那是啥好人嗎?

周萬裡讓老娘噴了一頓,啥反對的話也不敢說了,岔開話題問起閨女開店的事。

老太太也有話說,繪聲繪色的把當天的情況說了一遍,周家兩口子直遺憾沒能在現場。

餘慧芳會說話:“等嘉妮開第一家店的時候咱一家人都到場。”

薑新鳳高興了:“這話中聽,以後不讓萬裡來接電話了,我聽他說話牙磣。”

掛了電話,老太太顛著小腳高高興興回店裡看店去了。

周嘉妮依依不舍的送走對象,回到店裡就收到了浙省那邊的竹編製品的圖和報價。

她利用課餘時間輾轉往那邊打了個電話,就看不太懂的地方進行了溝通,價格上也談了談。

如果是她開團賣的貨,多一分一厘的就算了,但放到店裡賣的東西,就得合計市場價和貨款之外的運輸成本,還得有能賺到的利潤。

而且這也不是她一個人的店,白昊陽入了股的,總不能為了豐富商品白忙活吧?

把要的樣式和數量、價格敲定好,兩邊就付定金和貨款的問題又進行了溝通。

郵寄太慢,周嘉妮決定找運輸隊那邊,看有沒有去那邊的車,讓人直接捎著貨款過去,把定的貨再運回來。

這件事談好,張力海也從外頭回來了。

周嘉妮跟白昊陽一起過來幫著點貨、稱重、定價、鋪貨,店裡商品一下豐富起來。

有些需要票的東西進不到,多數還是以農產品和乾貨為主。

但店裡上了那幾匹殘次布,因為便宜,所以即使收票賣得也不錯。

服裝廠那邊答應了他們賒票的合作要求,隻是勻給他們的貨不多,隻有一十件背包,還給他們勻了一十幾套春裝,後者算意外之喜了。

就是出貨不慢,但廠裡那邊供不上生產,所以賣完了就眼巴巴等貨。

張嬸兒兩人雖然依舊加工,可兩人速度再快也比不上廠裡的生產速度啊,而且兩人做的還不是最後工序,廠裡那邊也不會同意加工完直接上架,都有流程的。

周嘉妮就跟白昊陽利用空餘時間找貨,白昊陽跑當地以及周圍的紡織廠,周嘉妮聯係齊陽那邊的老關係,就那殘次布能進點就進點兒,攢點布票可以多從服裝廠進點成衣。

一直賒賬他們底氣不足。

反正她這小百貨商店,東西不全,這次賣的東西也不保證下次還會有,但也有那麼幾件稀罕東西,讓進店的顧客有種淘寶的感覺。

尤其老顧客。

比如這次從店裡買了乾香菇、乾木耳,過幾天帶鄰居或者親戚來,一問沒貨了,再問貨啥時候到,薑新鳳就笑眯眯地:“這個真說不定。”

受某些條件的限製,進貨確實還不能固定下來。

但小店開起來,每天都有進賬,一個月下來拋去所有成本、開支,能掙個一千五六左右。

薑新鳳就老高興了。

周嘉妮也開心,她除了忙學校的事就是絞儘腦汁搜羅能放到店裡賣的東西,等今年春季的廣交會開始後,周嘉妮依舊拜托李敬黨幫她從南方搜羅東西。

這段時間手裡也攢了點票,跟白昊陽商量過後,將布票勻出一半給李敬黨寄過去,讓她從南方買點漂亮的布料發過來。

剩下的留在店裡運轉。

頭花上用到的小配飾也讓李敬黨幫忙買了些。

等忙完期末考試,周嘉妮收到了前進大隊那邊的喜訊:分產到戶後糧食大豐收!

張寶生都顧不上怕轉接電話的人能聽到了,他在電話裡跟周嘉妮分享這個喜悅。

“……麥子早就收了,早就想跟你說一聲了,劉通估摸著你快考試了,這才忍到現在。”

周嘉妮也高興,道:“前陣子是有點忙,我們今年下半年係裡準備安排實踐調查任務,我估計會分到農村改革和包產到戶這個課題,就是聽說調查的地區由學校統一規定,不知道能不能自己申請,要是能申請,我就申請回濱縣進行調查,看看能不能順便全面展開農村改革和包產到戶的工作……”

張寶生激動地道:“不需要在學校念書了?”

周嘉妮:“念,實踐調查也是課程的一部分,這是為明年的論文打基礎呢……”

張寶生又問了兩句:“明年該畢業了吧?”

周嘉妮:“明年年底。”

張寶生又問了幾句她開店的事,知道生意還不錯就放心了,又道:“你上個月月底定的貨已經快生產完了,還有你讓村裡人自己綁的炊帚、各家各戶的老絲瓜瓤…你要絲瓜瓤乾啥?城裡還缺那個?”

周嘉妮笑道:“稍微加工一下就是商品。”

老絲瓜瓤去皮,把籽控乾淨,用大剪刀剪開,平鋪開用縫紉機沿邊固定好,或做成巴掌大小橢圓形的刷碗布,或拚接成蒸布,就算店裡賣不掉,她放到群裡開團也很受歡迎。

今年年初她還跟前進大隊那邊定好,今年秋季會大量收購乾豇豆,但質量得過關,必須嚴格按照她規定的程序製作。

樂意配合的就帶著大夥兒賺點小錢,不樂意配合的也不勉強。

張寶生佩服周嘉妮的腦袋瓜,替鄉親們感謝了一回。

那些東西都不貴,可一分一厘也是錢,人家嘉妮開了店,還想著村裡的父老鄉親,單這份情就不是金錢能衡量的。

又閒聊兩句,末了問周嘉妮暑假回不回前進大隊。

周嘉妮道:“回去,過幾天回去一趟……”

今年富教授不去濱縣了,他有了新的目標,準備帶著學生過去。

她早點回前進大隊除了去編織廠看看,再實地考察一下分產到戶的情況,做點詳細記錄,寫份申請,爭取實踐調查工作能讓她去濱縣進行。

之後爸媽會帶著雙胞胎來首都住幾日,玩幾天。

兩口子今年協調好了假期,來看看老太太,也看看閨女弄的小店。

八月份邱則銘會回首都進修,她還想約個小會……

周嘉妮掰著指頭一算,她暑假還挺忙。

她跟白昊陽安排了排班,她先離開幾天,等她回來白昊陽再去齊陽。

這家夥準備去肖家提親,他自己先跟未來的嶽父嶽母提一提,等肖敏爸媽點了頭,他們家再正式上門拜訪、提親。

兩人平時上課就隻能用零碎時間來管店,這放了假,當然得正兒八經的坐坐班。

周嘉妮從首都這邊買了點點心、糖果、茶葉,就買了到齊陽的火車票,沒回家,直接買票坐車去了濱縣。

先去濱縣編織廠看了看,催一下單子,又幫廠裡針對幾款產品調整了一下尺寸,在這邊盤桓兩天,趕一大早的車回了前進大隊。

小麥已經收完了,地裡的玉米苗已經兩柞多高了,一片喜人的綠油油。

進了村子,路過打穀場,各家各戶都在曬麥子。

不同於以往的分工安排,這回是各家的,每家每戶都留了個孩子在場地上看著,時不時拿耙子勾一勾,曬個均勻。

也有兩兩的大人自己赤著腳踩在攤曬的麥子上,用耙子來回勾著。

有眼尖的看到周嘉妮過來,忙熱情地吆喝著打招呼:“嘉妮回來了!”

周嘉妮笑著挨著喊人,招手喊了一幫孩子過來,抓了一大把糖讓他們自己分。

有個老太太走近,低聲道:“嘉妮,好閨女,咱們又得多謝謝你。我們都聽說了,這分產到戶也是你建議村裡這麼搞的,這真是實實在在給老百姓帶來的實惠啊……”

大夥兒一開始都抱著豁出去的架勢,但心裡也是七上八下,一直到如今收了麥子,也沒見上頭誰來指責他們。

至於所謂的保密?

哪兒能做到把所有人都封口啊,消息指不定早就傳出去了。

這可是大事,公社領導能不知道?

可一直沒動靜,可見公社領導也是默許這種形式的。

但大夥兒猜著如此,卻不會過分張揚,又那聽到風聲過來打聽,直接問到面上,大夥兒都不搭理。

周嘉妮忙擺手道:“大娘,您可千萬彆這麼說,真正的功勞都是村裡乾部們,如果不是他們支持,我就是說再多又有什麼用?真正的壓力都在他們身上。”

大娘拍拍她的手,眼窩沁著一點水光,點頭道:“我知道,我們大夥兒心裡都有數,但你也是個好孩子,時時刻刻都想著咱們……”

周嘉妮笑道:“您彆這麼客氣,大夥兒好就行,也是咱們鄉親們看得起我,願意聽我嘚吧兩句,咱們是互相成就。”

跟湊過來的鄉親們聊了幾句,周嘉妮去了村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