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4.第二百四十四章 再招人(1 / 1)

冶金機電學院那邊並沒有馬上找劉愛玲來談話, 而是開了個緊急會議,並開始著手聯係濱縣東河公社以及濱縣農場, 暗中進行調查。

但東河公社那邊也掀起了不小的震動,公社領導接到了仇愛玲及其家人的反映,冷汗都下來了,忙通知仇愛玲所在的石堡大隊乾部去公社問話。

辛家就是石堡大隊的乾部班子之一,匆匆趕到公社,辛成黨就看到了一個勁對他使眼色的連襟。

而後看到了本大隊知青仇愛玲,辛成黨心裡隱約猜到了原由, 臉上卻也不是很慌張。

一是仇愛玲不會找到他們辛家出力的證據;二是他們辛家在石堡大隊向來說一不二慣了,加上又有公社的關係在,難道還壓不住一個小小的知青?

這年頭, 知青去留的問題第一關就在大隊裡,仇愛玲不敢鬨大了。

一會兒接受完調查, 隊裡給出點補償就能應付過去。

況且今年隊裡也沒卡繼續仇愛玲報名參加高考,隻是本來計劃著沒打算真讓她考出去,現在看來, 之前的計劃怕是不能成型了。

辛成黨皮笑肉不笑的看了仇愛玲一眼:“小仇同誌不是回家了嗎?”

他記得當時是家裡來電報, 說家裡老人病重, 怎麼回去一趟把這件事牽扯出來了?

仇愛玲道:“是啊, 但這並不衝突。”

她跟公社反映時沒提周嘉妮,說自家去首都出差的親戚無意中發現的這事兒,家裡就找借口喊她回去問問。

反正這種事又不用非得找人證,劉愛玲信息不符就是最好的證明, 況且當年高考放榜時不光公社有相應的信息記錄,縣裡也有。

而且公社這邊已經把當時的檔案找了出來,發現頂替了仇愛玲的那個女同誌自己也考上了大學, 可她卻沒去上,而是占了仇愛玲的名額跑到首都念書去了。

但公社這邊還是需要聯係奉市機電工業學院,核實劉愛玲的情況。

仇愛玲的父母、哥哥都過來了,從旁邊呼啦啦往這邊一湊,目光不善的看著辛成黨。

辛成黨倒是沒想到仇愛玲不是自己回來的,竟然全家齊上陣來了東河公社,心頭頓時有點發沉,感覺這件事可能不會如他想的那樣輕鬆能解決了。

公社這邊開始調查問話。

首都,薑新鳳看到了精精神神的未來孫女婿,樂得笑眯了眼睛。

邱則銘把從商場買來的奶粉、點心、水果以及從友誼商店買來的一支人參放到了桌子上。

薑新鳳不稀罕東西,她稀罕未來的孫女婿,拉著邱則銘的手和藹地問:“多咱回來的?待幾天?那邊的仗還沒打完啊?那些王八羔子準備禍禍咱到啥時候……”

邱則銘耐心地一一回答。

但關於軍事方面的事他是撿著能說的說,也不是啥都講。

聽說他就回來待幾天,薑新鳳也有些失望,隻心疼地道:“這兩天有空就來家裡吃飯,好好補一補,我瞧著都瘦了。”

邱則銘笑道:“好的奶奶,這兩天嘉妮上學我就來家裡陪您。”

薑新鳳樂得眉眼舒展,身心舒暢,但她還是道:“也彆光陪我這個老婆子,你爸媽、你爺爺也惦記著你呢,也得好好陪陪家人。”

他們這邊稀罕,人家家裡人能不稀罕?人又不能劈成八瓣,隻能都顧著點兒。

哎,當兵就是這樣,顧大家就顧不了小家。

邱則銘笑道:“我晚上回家陪他們。”

周嘉妮就聽邱則銘哄奶奶,悄悄翻了個白眼,去西屋裡看張嬸兒的發圈,鳳丫拿著本子和筆在旁邊練字,這是媽媽給她布置的作業。

但小腦袋光往外探,充滿了好奇。

倒是張嬸笑眯眯地小聲問道:“那是你對象?”

周嘉妮笑著點點頭。

“好模樣。”張嬸笑著誇道。

個子高,身子也順溜,剛才她從窗戶看了一眼,那模樣也俊,跟嘉妮很般配。

周嘉妮看了看旁邊收納筐裡的發圈,隨意翻撿著看了幾個。

這收納筐還是前進大隊那邊發過來的,裡頭加了一層布襯,不會勾到發圈的布料。

當然,就算不加布襯也不容易勾到,材料處理的很光滑。

不多會兒邱則銘進來,跟張嬸打招呼,還給鳳丫拿了兩塊點心。

今天白昊陽正好趁著學校沒課回來做手工,才知道他銘哥回來了。

白昊陽指著邱則銘控訴:“你、你、你…太重色輕友了,回來都不說一聲!”

邱則銘:“你不是在上學嗎?準備周六請你吃飯的,既然你這麼說,這頓飯就算了。”

白昊陽嘻嘻笑:“彆啊銘哥,飯還是要請的,你難得回來不是?我去通知汪前進。”

通知了汪前進就等於通知了孫萍。

兩人平時為了省路費,並不是每個周末都回來,知道白昊陽跟著周嘉妮搞起了發圈小買賣,汪前進還有點羨慕。

但羨慕歸羨慕,知道自己離著太遠了,不可能跟白昊陽一樣瞅著哪天下午沒課或者就一節課時能騎車回來忙活。

不過知道邱則銘回來,兩人還是很樂意回來一起聚個餐的。

晚上邱則銘陪著薑新鳳一起吃了個晚飯,次日晚上周嘉妮跟邱則銘去邱家陪著吃了頓團圓飯。

白天該上課上課,但課餘時間就跟對象膩在一起了。

薑新鳳也沒真讓邱則銘留家裡陪她,她一個老婆子陪不陪的有啥重要,關鍵是小情侶輕易見不著面,既然則銘回來了,小兩口趕緊培養培養感情。

這季節溫度正好,兩人去逛後海,隻要附近沒人,邱則銘就握住對象的小手牽一會兒。

周嘉妮跟他說學校裡辦的係刊的事,說到同學們談到的當前的經濟觀點,又提起濱縣大棚蔬菜的發展。

經過去年打底,今年整個縣發展的還算不錯,王縣長把大部分精力都放在支持大棚蔬菜上了,縣裡暫時沒錢修柏油公路,但多加兩條石子路還是可以的。

尤其西河公社,以前進大隊為輻射點進行資源傾斜,翟主任如今也全力支持縣裡的項目。

周嘉妮道:“上下齊心,擰成一股繩就是比之前散沙一樣自生自滅強。”

之前可不是沒怎麼管理麼,公社沒管,由著各大隊自己發揮,從熱情高漲到偃旗息鼓,也沒用多長時間。

聊了會兒,邱則銘就問起周嘉妮的發圈生意,道:“你們那發圈賣得這麼好,但光張嬸子一個人加工數量始終卡在那兒,有沒有計劃再招個人?”

周嘉妮跟他十指交握,提起這個也愁。

雖然改革開放的風已經吹起來了,但如今政策並不是很完善,她這邊也不敢甩開膀子乾,不能弄得大張旗鼓,又得招實在可靠還得手上活漂亮的,這條件本來就有點苛刻。

而人家也不見得敢跟著私人乾。

也就呂敏娟跟她知根知底,又確實困難,不然她連張嬸兒也招不到。

“有計劃,但不好找人……”周嘉妮說了自己的擔憂。

“你要是打算招,就讓力海嫂子過來幫你。”

周嘉妮:“張力海大哥的媳婦兒?”

“不過臨時得提供住的地方。”邱則銘點頭,“力海嫂子早些年在鄉下受過傷,腿斷了,當時沒治好,微微有點跛,但縫縫補補這樣的活手藝還不錯。”

其實是當時張力海在外頭當兵,他媳婦兒在家裡受了傷,當時家裡也窮,婆家不舍得花錢治,好好的一條腿就那麼瘸了。

前些時間張力海路過南邊,邱則銘正好下來幫忙運物資,碰上了,兩人吃了頓飯,張力海喝了點酒,忍不住說起了家裡的事。

他說一直想帶他媳婦兒來大城市好好治治腿,再從外頭置點家業,留在外頭不回去了。

先不說他娘那人有些拎不清,家裡兄弟妯娌也多,每天也是扯不清的家長裡短。

“但她那個人膽小,離不開家,也沒見過什麼世面,這輩子最遠就到過我們當地公社,說什麼也不肯來大醫院治病,更彆說把她帶出來在外頭安家了……”張力海喝的有點懵,大著舌頭道,“翠雲要是有弟妹一半、不,三分之一的魄力,我、我就知足了!”

一聽是張力海的媳婦兒,周嘉妮忙道:“可以,力海大哥的媳婦兒也是咱自己人,肯定可靠。”

況且張力海也幫了她不少忙。

安排住的地方更方便了,家裡還有好幾間空屋子呢,正好能跟奶奶做個伴。

她的走讀一直沒申請下來,所以即將到來的這次考試她得拿個亮眼的成績出來,成績好,後頭還能穩住,再申請應該會輕鬆一點。

周嘉妮:“再招個人不但能把發圈生意做大一點,後續我準備再上點其他布藝產品,到時候找商場或者供銷社寄賣。”

這布藝除了之前準備上的背包,就是她最近收拾房子時面臨的窗簾問題以及當時給奶奶帶來的被褥自己裁了床被罩。

奶奶當時就覺得她弄的被罩很方便,除了有點費布,沒彆的毛病。

這年頭,還不時興用被罩呢。

周嘉妮覺得可以在窗簾和被罩上做文章。

總之一點點慢慢發展吧,先鋪墊著,為將來開店做準備。

而邱則銘的提議也給她打開了一條思路,道:“以後再招人就從你戰友家屬這邊找。”

除了照顧軍屬,也比較可靠。

“好,那我找人給力海大哥送個信。”

周嘉妮點頭。

周六汪前進跟孫萍過來,邱則銘又請了趙曉程他們,一起吃了個飯。

下午兩人就單獨回了什刹海的院子。

明天邱則銘就準備回去了,周嘉妮舍不得,邱則銘也舍不得對象,兩人難分難舍。

第二天周嘉妮有課,沒去送行,但上課的時候走了幾次神,還是田園把她‘掐’回來的。

邱則銘離開的第五天,張力海找到了海澱這邊的家裡。

他拎來不少東西,陪著老太太說了半天話。

周嘉妮下課後回來,無奈道:“張大哥,叫嫂子來幫忙,你這麼客氣做啥?”

張力海衝她拱手,道:“弟妹,你這是幫哥哥,你不知道你嫂子那性子,不然我早把她帶出來了。”

周嘉妮這裡簡直太合適了,一萬個合適。

嘉妮奶奶看著就慈祥,屋裡乾活的那個嬸子瞧著也面善,家裡隻有女同誌,做的還是針線活,更彆說周嘉妮性格好,能力也強,有這麼個人幫著帶一帶,說不定能改改他媳婦兒那膽小的性子。

他走南闖北這麼幾年都沒找著個這麼合適的環境,自是滿心感激。

“就這麼說定了。”周嘉妮笑道,“不過手工活一個有一個的錢,質量還得過關,你可得跟嫂子說清楚。”

“清楚清楚。”張力海道,“也不叫她白在家裡住著,工資是工資,我付房租,等讓她適應些日子,我出去單獨賃間院子,以後我來來回回跑車路過這邊也有個歇腳的地方。”

有些話他不好意思對著弟妹說,他還沒孩子呐。

而且等翠雲適應了這邊的環境,再順理成章的去這邊的醫院治治腿。

總之,先把人帶出來。

這件事敲定的第三天,白昊陽踩著車子回來,給她帶來一個消息:“好家夥,簡直好家夥,那個劉愛玲來首都念書居然是頂替了彆人的名額,嫂子你是不是早知道了……”

周嘉妮心頭一定,終於揭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