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9.第二百二十九章(1 / 1)

周嘉妮回濱縣後沒去過縣政府, 她隻是來幫忙,廠裡會給她發一份工資,還有前進大隊也給她開著工資呢,她怎麼著也得回來走一趟。

說白了就是回來上個班, 找縣長乾啥?

但沒想到王縣長會打電話找她。

周嘉妮趕去了縣政府。

王縣長一直在辦公室等著, 看到秘書帶著她進來, 笑道:“小周同誌, 回來一趟也不回原單位看看老同事。”

周嘉妮笑道:“同事們都那麼忙,尤其您更是日理萬機,我哪兒敢來打擾。”

王縣長笑著點點她:“油嘴滑舌。”

“都是大實話!”周嘉妮笑眯眯地問, “不知道領導有何指示?”

“坐!”王縣長指指那邊的沙發, 周嘉妮坐下, 秘書上了茶,王縣長關心了兩句她上大學的事,末了才道, “小周同誌,當年由你牽頭,給前進大隊搞了兩個事業,一個是編織業, 如今發展的相當好,你功不可沒。另一個是你提議, 邱則銘同誌負責的塑料大棚。我記得那時候還以前進大隊為試點向全市各個地方覆蓋過, 免費教學,免費派人去指導,可是很遺憾啊,他們辜負了你們的付出,如今真正堅持下來的寥寥無幾, 百分之八~九十都半途而廢了。”

周嘉妮驚訝,這麼高的失敗率?

塑料大棚她隻關注過西河公社,知道有幾個大隊不溫不火,勉強自足,創益不多,也有一兩個做的不錯,跟前進大隊達成了幫扶關係,共享渠道。

其他地方真沒過多關注。

“國家後來也出台了文件,提倡全國推廣,也沒引起他們的重視嗎?”周嘉妮神色凝重道,“什麼原因導致的失敗?”

而且前進大隊傳授技術並沒有藏私,還安排人下去輪崗指導,一心一意的想把那些願意發展的公社、大隊帶起來,沒想到居然都沒堅持下來。

王縣長打算推行這個項目,自然早就開始做調查了,他沉聲道:“通過調查發現,原因幾乎大差不多,多是管理不到位,再就是運輸問題。”

運輸問題可以溝通嘛,想辦法解決嘛。但當乾部的不去跑,不去溝通,不去積極反應,光交給下頭的人去辦,誰樂意吃釘子?

說白了,歸根結底還是乾部不作為。

周嘉妮皺眉。

王縣長嚴肅道:“管理疏忽,乾部不作為,社員不用心,他們沒有前進大隊上下一條心的凝聚力,缺乏負責任的、合格的管理者。”

“小周同誌,前進大隊能有你和邱則銘同誌這樣的知青,是他們的幸運。”

周嘉妮有點不好意思,王縣長卻很認真:“這項技術在前進大隊能成功,除了老鄉們的努力,也與你們最開始的用心有很大關係。聽說當年你跟邱同誌從省城、從首都到處托人幫忙找種植方面的資料,帶著老鄉鑽研學習,後來還自己聯係到塑料大棚的研發團隊,時常電話溝通,後又特意派了人過去駐紮學習,這份用心程度就值得鼓勵學習。”

“如今編織業的發展已經穩定了,縣裡計劃重啟大棚種植技術,下決心大力發展,爭取像編織業那樣也做成濱縣的特色……”

王縣長是經過深思熟慮後做出的決定。

之前國家推出文件提倡大力發展塑料大棚種植技術時王縣長以為這會是一場風靡全國的行動,結果卻是,並沒有多少地方紮紮實實去貫徹,而如今一到冬天,吃不上新鮮蔬菜的地方還是吃不上。

哪怕他們本縣,也由於固定的產量問題,每年冬季並不能保證所有家庭的飯桌上都有綠油油的蔬菜,一到冬天蔬菜仍然供不應求,並沒有非常大的改善。

他一直覺得該項目沒發展起來是個遺憾,一直惦記著。

畢竟誰不希望自己在位期間能多出政績?現成的路就擺在那裡不走,難道再開辟一條新的路?

王縣長覺得前進大隊成功例子就擺在那裡,什麼不再試一下呢?

周嘉妮不由繃直了身體,當時搞塑料大棚的時候她就想著如果發展好了搞成個蔬菜之鄉也不錯。

後來的發展她確實沒上過心,也沒過於關注,現在聽到邱則銘當時的心血付諸東流,有點隱隱替自己對象不平。

現在聽王縣長講要重啟該項目,周嘉妮也有些期待起來。

王縣長想聽一聽周嘉妮的意見。

當然,並不是說她的意見就格外重要,一個縣長的決策,還不至於需要周嘉妮來決定。

王縣長是覺得,當時在大家都沒留意這個項目時周嘉妮能想到,並說服了大隊乾部,從半畝地的試驗田開始一點一點搞起來,說明周嘉妮目光的長遠性。

期間聽說她還帶頭搞過發圈,隻是因為某些原因沒發展起來。這姑娘思想活躍,點子多,有利於老百姓發展的東西她都願意去試一試,所以王縣長這次找她來討論這個問題,也帶了一點尊重的意思。

周嘉妮倒是沒多想,問她意見她就講,問她塑料大棚的發展前景,她也會斟酌著用詞來講該項目的前景、現階段需要的技術支持,過程中可能會遇到的問題等等,並提議縣裡以政府的名義邀請專業團隊人員駐紮,安排專人專責,全力帶著老百姓發展大棚項目。

王縣長聽得認真,讓秘書做好記錄。

這陣仗倒是讓周嘉妮有點不好意思了,但又有種被認可的喜悅感,她就一高興說多了,自然提到了富教授。

王縣長沒想到其中還有這樣的淵源,在聽說周嘉妮去首都後還特意登門拜訪過富教授,心底大為讚賞。

隻是起步時借了份資料就一直記著這份恩情,況且大棚是屬於前進大隊的工作,也是整個大隊受益,並非是她個人,卻還是特意去道了謝。

王縣長有點遺憾的想著,若是周同誌還留在縣裡,這倒是最合適的項目負責人。

現在暑假時間已經過半,該項目如果早點確定下來,就早點把小周同誌招回來幫忙了。

周嘉妮卻很感興趣,主要是她經濟係的同學們太卷了,這才大一,都已經擺出要開始鑽研課題的架勢了。

周嘉妮就想從農村經濟這方面入手。

現在她有三個選項,一是已經做成功了的編織業;二是那天跟張寶生提過的大包乾;三就是王縣長要發展的塑料大棚。

中午王縣長在食堂請周嘉妮吃飯,周嘉妮就問了問項目的啟動計劃:“您是準備今年啟動,還是明年?”

大棚蔬菜計劃在縣裡也是有阻力的,前進大隊的成功和其他公社、大隊的不成功形成了鮮明對比。王縣長覺得既然前進大隊能成功,那就有可推行之處,是值得試一試的。

反對的人則覺得,那麼多大隊都沒成功,說明該項技術還不到位,當時手把手教都教不會,那時可是有不少人興致勃勃的躍躍欲試,但大多最終漸漸都沒了動靜。

沒必要浪費財力物力來大力推廣,即使真要推廣,那就再選一兩處試點,像前進大隊那樣先搞個半畝地、一畝地當試驗田,成功了再慢慢擴展。

王縣長倒是很堅定:“今年啟動!”

周嘉妮道:“那我回前進大隊問問劉岩,跟專業團隊那邊有沒有保持聯係,要一下他們的聯係方式。”

“辛苦小周同誌了。”

剛才趙玉珍遠遠的衝她打了個招呼,見縣長在,也沒過來打擾。吃完飯,她去找了趙玉珍一趟,跟趙玉珍聊了會兒,借單位電話給西河國營飯店打了個電話,定了三十個肉火燒、一鍋饅頭,之後才離開縣政府。

周嘉妮也沒回廠裡,去了趟以前的宿舍區,看了看戴嫂子,傍晚準備坐最後一班車回西河公社。

結果一上車就聽見有人喊她:“嘉妮姐。”

周嘉妮轉頭看到了肖敏。

肖敏還有些不好意思,扭捏了下,道:“嘉妮姐你坐我這裡。”

周嘉妮愣了下才反應過來,擠過去把她按住:“你踏實坐著。”視線在她臉上來回睃了兩眼,“啥情況?”

肖敏不好意思笑道:“當朋友處處唄。”然後又不好意思道,“我跟我媽說來找你玩的,要是我媽打電話你可彆說漏嘴。”

周嘉妮捏捏她的臉:“拿我當借口,我卻最後一個知道。”

“拜托啦嘉妮姐。”肖敏拽著她的手晃,“我請你吃飯。”

周嘉妮笑道:“吃飯也不能讓你請,某人把你拐過來,他不出點血?”

肖敏臉色微紅:“都行都行。”

兩人笑鬨了兩句。

到了西河公社,就看到了等在那裡的白昊陽。

白昊陽不知道借了誰的二八大杠,準備來接肖敏,結果看到車上下來兩人,他頓時窘了:“嫂子,你咋今天回來了嗎?你不是明天的課嗎?”

周嘉妮翻了個白眼:“我今天晚上回來備課不行啊?”又擺擺手,“你倆走你們的,天還早呢,我慢慢走回去。”

這哪行?讓他銘哥知道了不得削了他啊,白昊陽沒那狗膽。

但周嘉妮委實不想當電燈泡,異地戀不容易,又是剛處上的,她就不討這個人嫌了,揮揮手把兩人攆走了。

兩人離開,周嘉妮去國營飯店拿中午定的肉火燒,又等了一鍋剛出鍋的饅頭,拎著離開。

出了鎮子後看到四下無人,收進倉庫,隻留了五個火燒放到了背包裡。

從背包裡摸出一瓶可樂,拎著邊走邊喝,溜溜達達回了村裡。

她晚上回來還是住在張惠惠家,村裡管周嘉妮吃住的,給趙梅家補貼了糧食,趙梅嫂子推了好幾次沒推掉,周嘉妮也讓她收著,趙梅無奈道:“我些糧食我拿著燒的手慌,等你回去的時候帶上,或者拿去糧站換點全國糧票,等開學了補貼到口糧裡。”

周嘉妮不與她爭,給張惠惠手裡塞了倆火燒:“趁熱吃。”

趙梅嗔道:“你呀,不花錢難受是吧?”

吃過晚飯,周嘉妮去了大棚那邊。

一號大棚外頭擺了張小方桌,桌子腿缺了一塊,拿碎磚頭墊著,劉敬國、劉岩爺倆一邊拍打著蚊子,一邊低頭唏哩呼嚕的喝著粥。

餘光瞥見周嘉妮過來,劉敬國忙招呼:“嘉妮過來了,吃了嗎?”

“劉叔我吃過了,我來找劉岩問點事兒。”

劉岩轉身去值班的屋裡拿了個馬紮出來,道:“有啥事您說。”

周嘉妮就問起他跟趙教授的團隊有沒有聯係。

劉岩撓撓頭,不好意思地道:“剛開始打過幾次電話,後來我不好意思老麻煩人家,有啥事就找邱哥,邱哥跟他們聯係。我這越不跟人家聯係就越怵頭…就沒再聯係過。不過前幾天邱哥來聊到這塊兒,聽邱哥說他們現在換地方了。”

得,還得是她對象。

周嘉妮就眼巴巴等邱則銘的電話,她對象也沒讓她失望,她前腳才回到趙梅家,村裡一個孩子就跑來讓她去村委接電話。

邱則銘早上就到了,但那邊臨時有事,一直到現在才有空打電話,他先打去廠裡,從廠裡知道周嘉妮回了前進大隊,又打到這邊。

周嘉妮問了問他路上順不順利,胳膊有沒有疼,問了問他哪天跟著一起走,末了才提到蔬菜大棚和趙教授團隊的事。

果然還得是她對象,張口就來。

周嘉妮趕緊拿筆記好,有點替邱則銘委屈道:“當時來學的那麼多,沒想到都沒發展起來。”

邱則銘倒是很平靜:“不意外,當時我與所有人都交流過,來學習時其實都挺認真,但我從他們的話語裡能聽出他們、或者說他們當地乾部在對待塑料大棚這件事上,目的不是為當地謀福利,更多是想借著塑料大棚出成績,有點急功近利,隻是我們與他們交淺言深,也提醒過,人家不以為意,所以失敗是必然的。”

“王縣長想大力推廣,所牽扯的方方面面,範圍肯定小不了,阻力肯定也不小,就看能不能堅持下去吧。”

當時前進大隊的風光讓太多人眼饞了,出儘了風頭。

周嘉妮心裡有點不舒服,她以為當時影響大家最多的是創收,創收之後老百姓受益,沒想到影響他們最多的是出風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