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3. 第一百八十三章 忙忙碌碌中,迎來了濱……(1 / 1)

隨著招工進行, 下去學習的人數量翻著倍的往上漲,各大隊小小的加工坊達到飽和,周嘉妮往回跑了一趟, 跟趙玉珍他們部門開了個會, 一起下去幫著協調了一番。

一二期不是都能上手了麼, 那就單獨撥出個獨立的院子, 讓他們獨立進行加工, 隻安排一兩個老手藝人過去帶著。

把學習空間讓出來給第三批和即將安排下去的第四批。

之所以分批進行, 除了考慮到空間小, 再就是防止影響各大隊的生產節奏。

安排好這批人, 周嘉妮也沒忙著回單位, 她準備晾一晾某些刺頭。

的確是刺頭,縣裡這邊想從其他大隊特招一批有技術底子的人來廠裡上班,並且不在農村招工名額之內。但可能真應了那句話, 上趕著不是買賣, 他們主動邀請, 是想表達自己的誠意, 但在部分人看來成了自己這一方求著來上班,結果獅子大開口, 直接要正式工名額, 還希望一入職就能分房子。

周嘉妮耐著性子跟他們談,首批正式工名額一半歸現成的熟練手藝工,另一半歸通過考核的優秀人員。

他們是熟練手藝工不假, 可現在前進編織廠那邊經過多方面學習、糅合其他的編織手法, 已經形成了一套新的編織體係,不說完全脫離最普通的編織手藝,最起碼在所有工藝品中, 普通的編織手藝使用頻率隻占一小半。

周嘉妮看中他們的手藝底子,是覺得他們的領悟能力較新人來說要更高一些,況且廠裡也會單獨抽一條生產線來進行普通工藝品編織,到時候這些人將會成為該生產線的主力軍,將來有新的正式工名額,肯定會有他們的一份。

所以目前來講,他們既不屬於符合編織廠要求的熟練手藝工,又因為縣裡卡農村名額,不能走尋常招工流程,當然,他們也拉不下臉去當學徒,跟一幫年輕的新手爭長短。

那提出這麼苛刻的條件,要麼是看不上這份工作,想通過過高的要求讓廠裡知難而退,要麼就是覺得自己值這樣的條件,認為廠裡應該答應。

廠裡怎麼可能答應?

不過畢竟是特招的人才嘛,雖然沒一上來就給正式工名額,但工資和福利待遇跟正式工一樣,就等上頭批名額了。

至於房子……廠裡隻蓋了一批集體宿舍,理論上來講,廠裡暫時不支持拖家帶口,連蓋單身宿舍的錢都沒有,更彆說房子呢。

對方不同意,僵持了幾天,那邊表示願意退一步,保持原條件不變,最後的房子問題可以不談,但必須允許他們帶一個人入職,帶的那個給臨時工名額就行。

周嘉妮好笑,她還在猜人家是想嚇退他們還是真的獅子大開口,沒想到人家用了個退而求其次的小計謀,其實從一開始就沒想拒絕,而是想要一帶一。

周嘉妮、李敬黨他們開個了會,集體表示不同意接受提條件這個口子,不然以後怎麼管理?

那麼,現在看著第一批學員手法嫻熟的扯著處理好的荊條上下翻飛,周嘉妮一陣神清氣爽,覺得那些人願意接受廠裡的招聘他們依然雙手歡迎,實在不樂意接受就算了,廠裡照樣能開工。

“加油啊同誌們,濱縣編織廠的未來就靠你們了。”周嘉妮巡視一圈,笑眯眯地鼓勵。

其實安排這些人也是個辛苦活,當時縣領導們將農村娃子的名額一削再削,所以這批人除了各公社采取抓鬮模式分配下去的那幾個名額外,都是一溜城裡娃。

城裡娃來鄉下學習,有些人能適應,比如才回城的知青;有些人適應不了,比如還沒正式從學校畢業、先搶占工作崗位避免下鄉的孩子,還有些已經成家,從來沒下過鄉的同誌。

去前進大隊學習的那些人還好,畢竟該大隊名氣旺,整個村子旺了,那社員們日子肯定好過,今年村裡暗搓搓翻新了不少舊房子,整體面貌看上去還不錯。

安排到老鄉家裡的人也察覺到人家日子不差,雖仍有生活習慣不同,但還算能接受。

分到其他較為落後的大隊,不少人真的經曆了好一番心理建設,要麼不接受這個崗位直接走人,要麼捏著鼻子堅持。

好嘛,生活上捏著鼻子認了,一上手,不到一個小時,手指頭被荊條夾的疼,分撿材料不斷重複統一動作累的胳膊疼,彎腰時間久了腰疼……

鮮嫩的城裡娃一片叫苦連天,有人嚷嚷著想不乾了,周圍的叔叔大爺們沒有慣著的,一個個眼睛一片放光:“不乾了好哇,你們多點人退出,讓我們農村孩子多上幾個。你們不知道,當時周組長多想把我們村裡孩子推出去,也不知道哪個狗日的在裡頭擋道……”

剛才一臉和煦鼓勵他們好好學習的叔叔大爺們開啟了破口大罵,把鮮嫩的城裡娃嚇得瑟瑟發抖。

本來就是嘛,再往前倒幾年,你想學手藝都不見得有門路,找到門路不讓師父磋磨一陣子誰樂意教你?即便教,那也是擠牙膏似的一點點往外吐,哪像現在,敞開了讓你們學,還一個個叫苦連天。

都不乾了才好呢,農村裡有的是人頂上去。

適應的不適應的都堅持了下來,經過一段時間學習,開啟第一次考核,除了硬喂飯都喂不進去的,工作基本上都穩了。

而且為了爭正式工名額,大家暗暗較勁,結果就是周組長出乎意料的滿意,著實發現了不少好苗子。

這些好苗子也給了她十足的底氣,有的是耐心跟那幫刺頭磨性子。

等最後一批招工結束,廠裡這邊對他們的招攬徹底了沒了動靜,較勁的人慌了,生怕再抻下去到手的工作真的要保不住了,拉下臉來主動低了個頭,周嘉妮也沒為難他們,最早招攬時說得什麼條件就是什麼條件。

但在條件的基礎上增加了一條管束製度,就是第二批正式工名額下來,如果他們表現不好,這名額就會轉到表現更優秀的人頭上。

本來,對他們是非常寬容的。

周嘉妮負責招工工程,這期間縣裡經過一個又一個會議討論,將編織廠各層乾部的相關任命也陸續安排了下去。

廠長一職由李敬黨擔任,書記一職暫時由王縣長兼著。

其他各車間主任暫時從各車間青年手藝人裡選,觀察一段時間,如果是管理的料,就正式任命,如果更適合生產,那就再另選人頂上去。

三月中旬,經過大家的努力,編織廠提前竣工,晾了幾天,將所有培訓的人召回來,從西河公社那邊拿了幾個小單子試著獨立生產。

讓大家適應適應工作環境,各工序之間進行磨合。

各崗位領導就位,倒沒一上來就亂指揮,而是圍繞在李敬黨周圍,認真聽李廠長講工作方面的安排和分配,之後李廠長大手一揮,把乾部們發下去了,去前進編織廠參觀學習,之後再去各個大隊的加工坊進行輪轉,白昊陽迎來人生高光時刻。

帶學員他插不上手,帶管理他有心得啊,而且要進行快節奏的培訓,不能耽誤他幾日後的行程。

這期間周嘉妮去哪兒了呢,她跑到西河公社要訂單去了。

趙玉珍幽怨地看著她。

周嘉妮笑眯眯道:“你們手裡不是還壓著不少單子嗎?”

是有不少單子,整個西河公社拚命乾都供不上生產需求,已經開始往東河公社勻單子了,但客戶們願意等啊……

這年頭去其他廠進貨,有幾個不等的?

趙玉珍倒不是不舍得分給周嘉妮,就是擔心這邊競爭不過大廠,現在周組長還能從他們手裡要單子,是不是過不了多久他們的就得指望濱縣編織廠從指頭縫裡漏飯吃了?

趙玉珍產生了危機感:“組長,你原來也是我們的組長呀,這才去了多久就向著他們了。”

周嘉妮好笑,拍拍她的肩膀:“玉珍同誌,眼界要放長遠一點。彆的例子不說,就拿塑料大棚來講吧,全國推開後,所有城裡人在冬季時就能保證每天都有新鮮蔬菜吃了嗎?”

趙玉珍搖搖頭,她心說這又不一樣,這兩者根本沒有可比性,繼續聽周組長忽悠。

“編織業這塊蛋糕特彆大,彆說西河公社,整個濱縣都吃不下。即使縣裡開了編織廠,也影響不到你們的生產量,不要怕沒單子做,你要相信我的判斷……”周嘉妮猶如誘騙單純小姑娘的惡魔,一面溫聲細語地安慰著,一面抽走小姑娘手裡的訂單單子,快速翻撿幾張,挑了幾張比較滿意的訂單,將其他的還了回去。

趙玉珍:“……周組長,你變了!”

周組長沒變,周組長隻是多少知道點未來的風向。

明年就會迎來改革開放,外貿單不再卡數量,誰都能放開了接,到時候才是大展拳腳的時候。

而在那之前,國內加有數的外貿訂單,足以保證整個濱縣編織業的運轉。

況且,從他們手裡要單子隻是過度一下,很快濱縣編織廠將會推出三款以上的新款式,並跟前進編織廠合作,一起參加本屆廣交會。

專業的圖紙已經交到了從各大隊選拔上來的頂梁柱們手裡,手裡嶄新的城裡戶口還沒捂熱,就被李廠長組織起了研究團隊,給他們下了緊急任務。

今年忙著新廠開業,他走不開去廣交會那邊打前鋒,便由白昊陽帶著張文峰,又從濱縣編織廠這邊安排了一個嶄新出爐的銷售科主任,該主任還沒把廠領導人頭認熟,就被緊急派出去了。

忙忙碌碌中,迎來了濱縣編織廠正式的揭牌儀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