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4. 第一百一十四章 二合一(1 / 1)

回到前進大隊, 周嘉妮沒去還自行車,就地轉彎去了大棚那邊。

邱則銘正在三期大棚裡觀察幼苗的出苗情況,手上做著記錄;劉敬國在二期, 帶著幾個在這兒學習的人忙活。

周嘉妮撩簾子進去, 裡外簡直是兩個不同的世界, 外頭寒風刺骨, 背陰處還有沒融化的積雪, 放眼望去一片光禿禿。

撩開簾子,溫暖混著泥土的味道撲面而來, 從頭到腳都整個舒展了。

周嘉妮把圍到鼻子以上的圍巾拉下來, 邊往裡走邊摘著手套。

下挖式大棚,邊緣相對較高, 他們在中間用碎磚墊了墊,又擱了塊木板,方便上下,但不如台階穩。

邱則銘聽到動靜, 起身過來, 很自然的伸手去攙她下來,並借助角度的遮擋多牽了會兒小手,嘴上笑著道:“去公社了?”

上午大喇叭廣播的時候他聽到了, 中午周嘉妮也沒回來,他就猜著應該是去了公社。

“本來是不用去,但我臨時有個安排, 想去問問翟主任的意見……”周嘉妮任由他握著, 把二期采摘弄個儀式的計劃跟邱則銘說了下。

邱則銘點頭,搞個儀式再報道一下,意義馬上變得不一樣, 那大家這段時間所有的付出,影響也會從縣擴展到市,嘉妮這是在幫他累積履曆。

雖說如今的成績就很漂亮了,但如果再更亮一下,他當然也是願意的。

有對象真好。

既然上頭遲遲沒有信,周嘉妮也沒回去,在大棚裡幫忙…她基本上也不用乾什麼活,來學習的人也不能白學啊,都得腳踏實地的忙活,一些零零碎碎的活都安排他們做了。

像劉岩他們出去學習,也是這樣的。

邱則銘就是觀察、記錄數據、對比,周嘉妮也結合這段時間了解的知識,觀察那些幼苗。

她在這兒待到四點多就撤了,準備回去做飯,她想著,公社要是明天還沒有電話過來,那就趕不上做報告之前將報道刊登出去了。

采摘可以延後,交貨時間他們也能往後推一兩天,可市裡開會的日子不是他們想調就能調的。

結果他們剛吃完晚飯,張寶生就過來了,走的還有點喘,甚至路過邱則銘那裡還把他也帶上,道:“小周同誌,上頭協調了下,說明天下午能過來待一個小時。我剛問了小邱,很多菜都能摘了,明天過來也不寒磣……”

說著自己又嘟囔:“就是趕了點,要是能往後延個三兩天,讓地裡的菜再長長,估計更好看。但沒辦法啊,領導都忙,市裡跟縣裡的領導得把時間統一起來,還得聯係報社…人家報社那邊也忙,這臨時穿插工作也得調整。”

周嘉妮眼睛卻亮了起來,趕忙道:“不趕不趕!”

這可一點都不趕,弄不好會議召開前稿子就能發出去。

張寶生走得急,現在額頭上起了層薄汗,抬手抹了把,道:“行,反正隻能這樣了,我跟則銘去趟大棚那裡,沿著邊檢查檢查,再把蓋著的塑料布擦擦。”

風風火火的來,又風風火火的離開,於晚霞都還沒聽明白啥事張寶生就走了,她抓住周嘉妮問,道:“嘉妮,這是要乾嘛啊?領導又來檢查嗎?”

“不是檢查,是采摘儀式。”周嘉妮道,“咱們是全市第一個做大棚實驗並且成功了的,上回那半畝地面積太小,量也不大,就沒弄。現在二期大棚有三畝地,加上旁邊擴建的也不錯,咱們請上面的領導來參觀參觀,也算是帶個頭,讓報社報道宣傳一下塑料大棚,順便告訴大家,有想種大棚的可以來學習。”

“真的呀?”於晚霞吸了口氣,有些驚訝和激動,她下鄉的地方都要上報紙了?

趕緊翻箱倒櫃的去找衣服,拿了兩件出來,興衝衝地道:“嘉妮,明天我穿這件拍照好不好看?”

周嘉妮看這姑娘激動的眼睛發亮,有些不忍心地道:“額…明天的采摘儀式不是全村人都參加的。采摘儀式結束不確定會參觀廠裡,即使參觀也不確定人家拍不拍照。”

領導行程那麼趕,采摘儀式也是匆匆忙忙的,用後世的話說就是來擺拍幾張,剩下的交給報社。

但不管是上頭,還是報社,抑或是他們大隊,都需要這種擺拍。

管轄的大隊出成績,領導臉上有光,可不擺拍宣傳,誰知道他們正在發光呢;冬天裡的新鮮青菜,報社有內容寫,這內容也如同大棚裡的蔬菜那樣,新鮮;他們大隊上報紙,這種榮譽隊裡的乾部們能吹一輩子,光宗耀祖!

三方共贏啊!

而且,領導這次配合還會有後續回報,目前還看不出什麼來,等明年推廣的文件一下,他們就知道本地有個成功案例的重要性了,臉上還能發一波光。

第二天上午,張寶生讓劉通哪兒也彆去,就坐電話前頭,擔心錯過電話。

還安排了人在村口等著,怕他們提前到。

他倒背著手去了大棚那兒,驚訝地發現邱則銘在二期的入口上方貼紅紙,紙上寫著‘前進大隊蔬菜大棚冬季采摘儀式’。

下方還詳細寫了日期。

他‘啪’的一拍手,忙過去幫著扶梯子,道:“我都沒想到。”

邱則銘笑道:“一會兒安排領導們在門前頭合個影。”

“好,好,好!”

另一邊,周嘉妮則去了廠裡,組織人把邊邊角角打掃了一下。不知道誰把一堆材料摞放到禁煙提示語旁邊了,擋住了兩個字,周嘉妮安排人挪開,道:“這個位置以後不能放東西,尤其不能擋住上頭的提示。”

“知道了周科長。”

他們心裡七上八下,其實人家那邊還是按定好的時間到的。

下午一點半,兩輛小轎車開進了村裡,這年頭小轎車可不常見,結果一下來了兩輛,整個大隊都轟動了。

上回縣裡領導來參觀的時候還是騎車來的呢,沒有特彆重要的事一般不安排小轎車,可這回時間都緊張,便也顧不上彆的了。

有村民看到車子直奔塑料大棚那邊,自豪地笑道:“喲,開著小轎車來買菜啊。”

可了不得了,他們村的這菜出名了啊,這是城裡哪個乾部專門開車來買菜啊。

結果一聽說是搞了個采摘儀式,還安排了報社的人來采訪,不少村民激動不已,還想著拍照會不會拍他們,回家換衣服的換衣服,整理頭發的整理頭發。

“那咱今年還能分到大棚裡的菜嗎?”有人道,“這領導一來,估計菜又不夠賣了。”

“領導不來這才也不分,隊裡不是還欠著賬嗎?得先賣錢還賬啊。”

“是啊,真想吃就早點跟村裡說說,給咱留點,拿錢買……”

且不說村民一窩蜂的跑去看熱鬨,就塑料大棚這邊,市裡、縣裡的乾部下來,熱情的跟張寶生、邱則銘、周嘉妮還有劉敬國幾個握手。

劉敬國都沒想到人家大乾部還跟他握手,這可是市裡的乾部啊,開心的跟什麼似的;同樣激動的還有旁邊的盛洪山,咧嘴嗬嗬直樂。

一行人寒暄完畢,準備進去的時候,周嘉妮從旁邊小屋裡拿了幾個元寶筐出來,挨著給領導們分發,還給了報社記者一個,笑道:“用這個摘。”

嶄新的元寶筐,還沒用過呢,周嘉妮提議往這邊拿的時候張老四他們都老心疼了,可周嘉妮一說能上報紙,張老四直接拎起扁擔挑了一串過來,樂道:“送,儘管送,不夠再差人去廠裡拿,那花邊藍送不送?要不搬幾個收納凳來擱裡頭,讓領導們坐坐啥的。”

收納凳就算了,裡頭的地不平,還不如坐馬紮穩當,再給領導摔著,那可成大新聞了。

采摘儀式,領導摘菜的時候不拍照?那領導摘菜不能用手掐著抱著的吧,給個籃子提著,那記者給領導拍照的時候總不能拍不全吧?

那等領導上報紙的時候,不就拎著他們的籃子上了嘛。

不用給代言費的代言人,這便宜不賺白不賺嘛。

一溜的領導,拎著一溜的元寶筐進了大棚。

頭一次進來的人無一不驚歎一句:“唉喲,這裡頭真暖和!”

記者還問跟在他後頭的周嘉妮,道:“這裡頭生爐子了?”

周嘉妮笑道:“沒有沒有,塑料大棚的日曬溫度。”

記者驚歎:“溫度跟外頭差這麼多?”

外頭寒風凜冽,大棚裡溫暖如春,再放眼望去,滿眼綠油油長勢喜人的蔬菜,記者眼睛一時有些不夠使了,愣了一瞬,才舉起相機開始找合適的拍攝點。

還不忘了把元寶筐挎在隔壁上。

這元寶筐他知道,在市裡賣的不錯,聽說還去了省裡,本來他們也準備觀望觀望後來做個報道的,畢竟素材不錯。

沒想到提前來了,卻是另一個素材。

嗯,同一個大隊能給他提供兩個素材,還都是比較新鮮另類的主題。

領導們在地頭上站了一排,望著下方的蔬菜,眼底不自覺爬滿了笑意。確實不錯,沒白跑這一趟。

翟項強鬆了口氣,他衝邱則銘微微點了點頭,面帶讚賞,大棚蔬菜種得好,他這個邀請者臉上也有光啊。

臨時舉行的這個儀式,還真不寒磣,三畝地跟上回那半畝地完全不同的光景,一眼望去一片綠油油。

而且分門彆類弄的也特彆整齊,爬秧的蔬菜一個區域,茄子、辣椒、萵筍、蒜薹等一個區;另一邊是菠菜、韭菜、油麥菜這些。

看著就讓人賞心悅目。

還有部分蔬菜沒熟,像黃瓜還有點嫩,吃當然也能吃,但這大小摘了有些可惜。

西紅柿掛果掛的不錯,大部分西紅柿還都是青的,隻有少數幾個紅的。

“這菜種得真不錯!”

“是啊,不弱於夏天、秋天的長勢嘛。”

市裡的領導開始詢問大棚種植的相關情況,張寶生忙把邱則銘推了過去,介紹道:“這是我們大隊的邱則銘同誌,從首都下來的知青,塑料大棚是周嘉妮同誌提出,後期主要由邱則銘同誌負責……”

邱則銘過去解答塑料大棚的種植流程。

領導們聽的很滿意,還讚歎了句:“這才是年輕人該有的樣子!”

朝氣蓬勃,肯思考,肯鑽研,思維靈活敢想敢乾,不能更優秀了。

市裡的領導還把周嘉妮叫過去問了兩句,問她當初是怎樣想到帶著大隊做塑料大棚的。

周嘉妮笑道:“幾年前偶然看到的報紙,記憶猶新,再結合當時大隊的環境,腦子想到了也就提出來了。當然,這其中還有個比較幸運的條件……”

幾位領導被她吊起了胃口,其中一個笑道:“哦?什麼幸運條件?”

周嘉妮道:“我覺得我遇到的大隊乾部班子不錯,我一提出來,大隊長他們就同意了,說白了,那時候誰也不知道這個實驗能不能成功,大隊裡本身也不富裕,當時的實驗又是自負盈虧,我們的領導班子其實背了不少的壓力。”

周嘉妮倒不是單純的拍馬屁,她這是肺腑之言。

縱然她有百般的本事,領導畏手畏腳的不支持也白搭。

所以張寶生當時的支持同樣也成全了她。

張寶生感動的老眼圈發紅,當時他確實有這個擔心,可更多的還是被年輕身上那股子乾勁給影響了,咬牙下了這個決心,如今讓小周同誌一說,竟生出了一絲感慨。

連市長都望著他讚歎道:“不錯不錯,作為人民群眾的領導,該有魄力的時候就得有魄力。”

寒暄了一陣,翟項強忙招呼,笑道:“宋市長、王縣長、各位領導,咱們彆光站地頭上了,下去看看?”

大家笑著響應:“走走走!”

宋新征衝張寶生和邱則銘他們揚了揚手裡的籃子,笑道:“張大隊長,邱同誌,那我們可就不客氣了,不許心疼啊!”

其他紛紛善意地哄笑,張寶生也笑得憨厚,道:“請請請!”

邱則銘跟上,給領導介紹每種蔬菜在大棚裡和常溫環境下的發芽時間,以及每個階段成長時間上的差彆。

領導們聽的津津有味,時不時問個問題,邱則銘都能對答如流。

記者則尋找合適的位置和角度,哢哢拍照。

在大棚裡轉了一圈,大家手裡都摘了點蔬菜。

其實嘛,玩笑歸玩笑,也知道種這批蔬菜不容易,都沒好意思多摘,還是周嘉妮笑著提醒道:“領導們多摘點,一會兒咱們去外頭拍個合影,籃子裡的菜少了不好看。這萬一宣傳出去,人家以為咱們的大棚蔬菜收獲不高呢。”

乾部們哈哈大笑,道:“好好好,就按小周同誌說的,多摘點。”

從大棚裡出來,不少人嘶嘶吸氣,道:“溫差還真是不小。”

裡頭的溫度、濕度,跟外頭簡直兩個天地。

宋市長點頭,又轉身望望面前的大棚,認可道:“是啊,大棚這個東西,確實值得好好發展、大力發展。”

邱則銘又招呼著大家去旁邊的三期大棚裡看了一眼,那種視覺衝擊,再次加深了大家的印象。

旁邊臨近豐收點,這邊就是幼苗剛破土,甚至有些蔬菜的幼苗還沒發出來,完全不一樣。

同一個季節,腳下同一片土地,又是類似的蔬菜,僅僅隻有一牆之隔,卻是兩種不同的狀態。

從三期工程裡出來,周嘉妮組織大家在門口拍大合照,著重把後頭的字也拍上。

他們拍了一張,宋市長又招呼不遠處圍在那裡的社員過來,集體拍了張更大的合影。

社員們都高興壞了,這個道:“早知道我也換換衣裳,你看我身上打的這補丁。”

那個道:“早知道咱們應該集體戴上發圈,我估摸著照出來應該不難看。”

旁邊的人遺憾拍腿:“是啊,這不忘了麼。”

村民們熱情的議論著,那邊一行人打算繞著大棚外圍看一圈,周嘉妮接過他們手裡的籃子讓司機放到後備箱裡,笑道:“帶回去嘗嘗鮮,嘗嘗冬天的菠菜跟秋天的有什麼不同。”

報社記者沒摘,他忙著拍照來著,但肯定少不了他的。

大家在外圍轉完,隨後去了編織廠。

上回王縣長來看過了,但市裡的乾部還沒看過,既然來一趟,這編織廠總要看看的。

王縣長這回還興致勃勃的當起了講解員。

原本隻給這邊勻了一個半小時的時間,沒想到一直待四點半才往回走。

走的時候,宋市長留下了二十塊錢,買籃子和蔬菜的錢。

張寶生推了幾推沒推過,求助的看向周嘉妮,周嘉妮笑道:“領導乾部不拿群眾的一針一線,您忘了咱們去公社開會,翟主任也是反複強調的?”

張寶生一臉迷茫,翟主任強調過這個?

但意思他明白了,這錢得收。

後來小邱同誌告訴他,記者同誌還在呢,哢哢拍照,你想讓領導犯錯誤啊?

張寶生後知後覺的驚出一身冷汗。

報社記者留了下來,他還要采訪一點素材。

周嘉妮也在采訪之列,結束的時候還問了問什麼時候能見報。

記者叫聞向慶,他道:“放心吧,儘量先排你們的,年前肯定能見報。”

周嘉妮道:“能不能先把蔬菜大棚這個發出來……”她又提到了歡迎全市其他大隊來學習的事,道,“這麼有意義的事情是不是應該早點發出來,好讓大家早點看到,也能做做準備?再者說,市裡的會議馬上就要召開了,領導這次估計也會在會議上提起,聞記者覺得是會議前發稿好,還是會議後發稿好?”

聞向慶這次來,主要是奔著采摘儀式來的,這稿子肯定得放在前頭,算了下時間,道:“喲,還挺緊湊,那我抓緊寫,明天回去跟主編彙報一下,看看主編怎麼安排。”

“辛苦聞記者了,明天走的時候彆忘了去大棚裡摘點菜。”

“好好好,這菜確實新鮮,我也不跟你們客氣了。”

等第二天送走聞記者,周嘉妮又去了廠裡,做送貨前的審核工作。

乾活的人都問她:“周科長,給我們拍的照片能上報紙嗎?”

領導昨天來參觀的時候也跟他們所有人合影了。

周嘉妮笑道:“得看報社那邊怎麼定。”

登了領導單人的,估計合影就夠嗆登了,看報社的安排吧。

市裡那邊沒有新通知下來,報社那邊暫時也沒動靜,周嘉妮卻又再一次坐上了去省城的火車。

邱則銘他們則摘了幾大筐菜,連同幾壇子鹹菜,一起送到了張力海的貨車上。

給張力海送了半框蔬菜,讓他自己安排分發。

“謝了則銘,也替我謝謝周同誌,幫我把這包東西轉給周同誌……”

邱則銘道:“送去省城吧,我對象在省城那邊接貨,已經坐車走了。”

張力海還沒反應過來,道:“行,那我帶去省城。”

周嘉妮給他醃的鹹菜,上次讓車隊裡的人拉走兩壇子了,已經分完吃完了,這回拉走剩下的。

他又搬了幾個空壇子給邱則銘:“那幫我把壇子給周同誌捎回去。”又豎著拇指讚歎道,“不得不說,周同誌醃鹹菜的水平真是這個。”

邱則銘點頭,看他一眼,道:“嗯,等到了省城,記得當面謝謝我對象。”

張力海終於愣怔了一下,遲鈍地道:“你對象?”他唰地瞪大眼睛,“你跟周同誌談對象了?”

邱則銘嘴角輕彎,點了點頭。

張力海重重地在他肩膀上拍了一下,喜道:“好啊,哈哈,好小子,你行啊!”

另一邊,周嘉妮下火車後面對來接站的她爸,抬手就亮出去十幾斤魚,周萬裡眼睛頓時亮了,趕緊壓低聲音道:“快收起來彆讓人看見,尤其回了宿舍,千萬藏好。”

容易招紅眼病。

等拿回家,餘慧芳更是喜的什麼似的,壓低聲音道:“唉喲,現在這魚啊蝦啊肉啥的可難搶了,你是不知道排隊的那些人,人山人海,現在都不敢讓你奶去,生怕給擠出個好歹……”

周嘉妮笑道:“這些咱們慢慢吃。”

還有乾海帶,又帶回來一點粉皮和粉條啥的。

等第二天早上去接貨的時候,張力海作為感謝,給她送了一大包乾菌子。

周嘉妮不客氣的收下了。

陪著她一起來接站的二紡廠食堂大廚,也不客氣的拿走了他們那一筐蔬菜。周萬裡帶著另一筐回宿舍區,周嘉妮給了他一張單子,哪種蔬菜什麼價,寫得明明白白。

餘下的一點,她交完貨後給兩位百貨大樓的領導送了去,自是稀罕的不行。

還順利的結算了上幾批貨的貨款。

隨後又去了趟友誼商店。

周嘉妮這一天都在路上,可忙叨了,回去又趕到二紡廠把菜錢領了,再回宿舍區,也是一進門就被沒買到蔬菜的人包圍了。

這回可不能應了,寒暄著表達了一番歉意,回去對完賬,拿上錢,馬不停蹄的又趕回公社。

回到大隊時候,好消息接踵而至,邱則銘被點了去市裡做報告,跟她一起;另外就是,蔬菜大棚的報道明天就出。

那報紙,張寶生托小趙秘書幫他買了二十份,開了大喇叭,一字一句念了三遍,才意猶未儘的關了喇叭。

村裡人也愛聽,畢竟是本村的事嘛,一個個臉上可有光了。

轉眼到了做報告的日子。

周嘉妮跟邱則銘一起去了市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