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3. 第一百一十三章 二合一(1 / 1)

會議正式開始, 翟項強就今年各大隊的發展情況做了個總結,針對糧食的產量問題發表了重要講話,而後提到前進大隊, 語氣一轉, 道:“……咱們著重表揚一下前進大隊, 前進大隊今年的發展相信諸位都看在眼裡, 編織手藝, 哪個村沒有會編織的手藝人?每年的集上,編織筐、編織簍子、大笸籮小籃子, 非常常見。可前進大隊卻能走出一條不一樣的道路, 他們善思考,肯鑽研, 創造出了屬於他們的成就。”

“你們以為這樣就完了嗎?錯了,人家在搞編製業之餘,又搞起了塑料大棚實驗,當時也是摸著石頭過河呀…塑料大棚在座的各位如今也不陌生了吧?可放在幾個月前, 誰能想到這個?誰敢開這個頭?甚至很多人在當時都沒聽過吧?可這項實驗幾年前就開始了, 根據我了解到的資料顯示……”

今年開會,屋裡整體的氣氛也比往年活躍,往年的會議流程、講話內容、表彰對象每年都大差不差, 坐後排的人大都一臉麻木,目光渙散,耳朵裡聽著, 腦子裡早就不知道在琢磨什麼了。

今年不一樣, 前進大隊的幾個大動作他們已經私下說了一冬天,但來開會聽著仍然覺得新鮮和震驚。

大家都豎著耳朵聽,心頭也再次感歎, 前進大隊今年真是運氣騰飛啊。秋季那次接知青,他們接的哪是知青,分明是福星啊。

那批知青也往他們大隊分了,為啥就沒把福星分他們大隊呢?

這還不單單是掙錢的事,人家把東西賣到市裡、省裡百貨大樓,還跟省友誼商店搭上了關係,光這份榮譽,張寶生那家夥夜裡睡覺都能樂醒,坐起來笑一會兒再躺下睡。

大家又羨慕,又泛酸。

正酸著,領導講話結束,在熱烈的掌聲中,就看見張寶生手裡拿著一張稿子,咧著嘴走了上去,大家感覺心裡的酸水都要衝破天靈蓋了。

好幾個半年前還跟前進大隊齊頭並進的大隊乾部饞的眼都綠了。

張寶生講話講的也特彆漂亮,上台後先鞠了一躬,這才道:“尊敬的各位領導、各位大隊乾部、各位父老鄉親,大家上午好。今天我們齊聚西河公社,為即將結束的一年做一個總結,在過去的一年裡,我們……”

台下後排起了非常細微的議論。

“謔,張寶生這家夥還挺會叨叨,哈哈。”

“唉喲,他還挺會說。”

“這老家夥,今年翻身了,瞧把他美的。”

說話聲音小,一點也影響不了台上張寶生的抑揚頓挫,他特意練來著。

講話也到了尾聲。

“……我們也會以更加從容的心態迎接新的挑戰和機遇,爭取在黨和人民的領導下做出更大的貢獻,謝謝大家。”

周嘉妮當領拍,率先鼓掌,前進大隊來參加會議的張老四他們幾個也是,拚命鼓掌。

不容易啊,今年他們也能來公社開會了,雖然不會上台講話,可坐在這裡,老張家祖墳就冒青煙了。

而看著自己大隊的乾部在台上發言,那種自豪感更是讓張老四激動的眼眶發脹,不,老張家的祖墳不是冒青煙了,是要著了。

接下來就是李敬黨上去做編織廠的工作彙報。

再就是邱則銘作為塑料大棚的主要負責人,登台講話。

前段時間他已經在各個大隊輪轉指導一遍了,他登台,下頭各大隊的負責人還挺捧場。

而且,他們派去學習的人主要也是邱同誌在教,所以給邱則銘的掌聲比給張寶生的還熱烈。

周嘉妮最後登台,大家的眼神和狀態又不一樣了。

前進大隊的那個福星啊,而且大家也都知道塑料大棚最初的提議也是這位女同誌,也得多鼓掌,沾沾福星的福氣。

周嘉妮的講話內容主要針對編織廠的發展前景以及來年的工作計劃,下頭的人聽她說明年的目標是出口創外彙,都忍不住吸了口冷氣,這目標可不小,能做到嗎?

雖說收納凳已經走進友誼商店開始賺外彙了,可量也不大啊,跟賣海了的花邊藍、元寶筐完全沒法比。

而且外國人買收納凳,純粹就是因為那東西蹊蹺古怪,圖個新鮮。

籃子就不一樣了,是比普通的筐子好看些,但在大部分眼裡覺得那東西不如尋常的笸籮實用。

而且如今大家都有點看習慣了,習慣後覺得樣式也就那樣,外國人能稀罕?

正懷疑著,周嘉妮就提到彆的地區已經開始用編織品創外彙的事,她道:“人家可以,我們也可以。人家能做到的事,相信我們通過自己的努力也能做到……”

不少人這才知道,編織籃子還能出口創外彙,而且已經有先例了,可前進大隊能不能發展到那個程度,不少心裡還是先打了個問號。

周嘉妮最後用一句官話結尾,大家熱烈鼓掌。

翟項強又把話題接了過去,提出給前進大隊的表彰獎勵:修路!

這一下,整個廳裡頓時沸騰起來。

不少村乾部真有點急眼了。哪個村不希望能修一條平坦的馬路啊,可公社不撥款,村裡沒錢,修路的事隻能成了個夢想。

前進大隊前段時間安裝電話也就罷了,如今公社又要給修路,台下頓時嚷嚷聲一片。

有人嘟囔:“他們那籃子今年賣的還行,誰知道明年啥情況啊?這巴巴的修上一條路,萬一明年不成了呢?”

“我也這麼想的,最起碼再看一年呢是吧?要是剛才那女知青說的出口的問題,明年真成了,他們修路也就修,這不還沒影的事兒嗎?”

“賣籃子的錢掙出修路的費用了嗎?”

“還修路的費用呢…他們那個廠子不還欠著錢麼?掙得錢連那些債都沒還完呢。就借這個事讓公社出費用。”

翟項強敲敲桌子,道:“覺得不滿?那你們也搞個副業起來嘛,搞起來,搞成功了,公社也給你批準修路。”

大家一噎,心說張寶生他們不是掐著技術不讓彆人用麼,要是讓,他們也弄廠子。

翟項強又道:“先讓前進大隊發展起來,前進大隊發展好了,把這條道走實了,才能帶動更多的兄弟大隊,人家自己這邊基礎還沒紮穩,你們就盯著人家的飯碗,這可能嗎?”

“那塑料大棚人家不是分享了麼?那你們就鼓鼓勁,把這項技術學好了,用好了,要是弄出個蔬菜之鄉,靠種菜掙著錢了,公社也批準給你們修路。”

各大隊乾部這才一縮脖子,剛才因為嫉妒迷了雙眼,忘了他們還跟人家前進大隊學蔬菜大棚的技術呢,屋裡瞬間彌漫起一股尷尬的氣氛。

修路這事頓時穩了。

張寶生使勁抓著自己的衣襟,才能穩住激動的情緒,甚至好幾次都忍不住想摸煙袋,點著抽兩口,這榮譽,一點也不比村裡建廠子小啊。

接下來開始頒發各種獎勵,前進大隊領到了一張獎狀、四個搪瓷缸子、四條毛巾、四本筆記本。

這些交給張寶生,讓他回去安排。

周嘉妮跟邱則銘單獨領了個人獎勵,也是一人一個搪瓷缸、一條毛巾、一本本子,周嘉妮還額外有張優秀工作者的獎狀。

安永大隊因為糧食種的好,也有獎勵,再就是西溝大隊,種糧第二名,也拿到了一個茶缸子的獎勵。

會議結束後,那些大隊乾部過來給張寶生道喜,把剛才因為嫉妒修路問題的尷尬給遮了過去。

翟項強又單獨留了前進大隊的人說話,定好了去縣裡做彙報的日期。

回到前進大隊,張寶生先去廠裡給大家開了個會,著重傳達了這次開會的會議精神和修路的事,末了安排隊裡給的獎勵。

村裡也會獎勵周嘉妮和邱則銘,但張寶生拿回來的這些獎品就不分給他倆了,等殺年豬的時候一人多給二斤肉,再每人獎勵一個月的口糧。

眼下這些獎品,張老四、盛滿糧他們手藝人裡最拔尖的一人一件。

他、李敬黨、劉通幾個乾部沒有。

畢竟主意是小周同誌出的,辛苦是張老四他們受著的,他已經跟著沾了不少光了,再拿彆的獎勵覺得燙手。

如今能給隊裡掙回一張獎狀,他今年也要偷偷給祖宗燒紙彙報一下的。

其實李敬黨也很辛苦,給廠裡做了很大的貢獻,可東西太少,實在不夠分啊,最後張寶生表示,給他補一個月的口糧,等分豬肉的時候多給一斤。

周嘉妮隻留了搪瓷缸,毛巾和筆記本分給了其他大隊表現優秀的手藝人。

搪瓷缸留著倒不是為了賣錢,因為上頭寫了她的名字,也寫了優秀工作者這幾個字,這代表了她辛苦付出的榮譽,這個年代又看中這個,以後甭管在哪兒拿出來,彆人都會高看一眼,多敬一分的。

總不能捧著獎狀吧?

邱則銘跟隨對象的步伐,把毛巾和本子讓了出去。

白昊陽還沒正式上位,如今邱則銘還是生產部門的領導呢,雖然他沒怎麼管過事,但到這時候,領導就得多付出一些,讓大家知道,隻要表現好,好好工作,誰就會有拿獎勵的機會。

接下來依舊忙忙碌碌,張寶生帶著周嘉妮和邱則銘去縣裡又做了一次報告,因為這個編織廠的事,他們還給公社掙了張獎狀,翟項強捧回去貼了起來。

縣裡的彙報工作做完,村裡交了任務豬,開始給大夥兒分肉。

新知青是沒有的,他們如今還拿國家的補助,每個月的口糧、肥皂、牙膏、油以及幾塊錢的安置費等等,所以今年的熱鬨與他們無關。

而如果按照原本的軌跡,周嘉妮也拿不到今年這份肉,但她卻捧回了二斤肉,於晚霞爽快的掏了肉票和錢補過去,她也要吃的嘛。

孫萍拎了半隻雞過來,跟他們搭夥吃了一頓。

村裡分肉的熱鬨勁還沒過去,張寶生在村委接到電話,翟項強告知他,讓他通知周嘉妮,準備準備,去市裡做個報告。

這回就沒有張寶生了,也沒有邱則銘,在市裡那邊,塑料大棚蔬菜的影響不如編織廠大。

張寶生高興地用大喇叭呼叫周嘉妮,直接在大喇叭裡通知:“周嘉妮同誌,周嘉妮同誌,聽到廣播後到村委來一趟。公社安排你去市裡做彙報演講,公社安排你去市裡做彙報演講。”

如今沒人再為發圈的事來煩她了,周嘉妮偶爾也會躲個懶,今天就正在家裡躲懶,沒去廠裡,結果就被大喇叭吆喝了。

她無奈的放下啃了一半的燒雞腿,擦乾淨嘴上的油,給自己圍的嚴嚴實實的,去村委。

一路上每個見到她的村民都喜笑顏開,道:“嘉妮啊,要去市裡做報告啦!”

去縣城做報告還好,沒這麼廣而告之,他們是做完報告回來後村裡人才知道的,見了她也都笑著問兩句,但不如此時震撼。

周嘉妮接受了一路熱情的招呼,到了村委,張寶生臉上的笑還沒落下來呢,見了她樂嗬嗬地道:“這回就你自己去,好好準備準備,到時候跟翟主任一起坐車過去。”

周嘉妮詳細問了問具體情況和時間,是在一星期之後,她正好能回省城再出個差。

前幾日汪前進的姐夫如約送來了凍魚,她留了十來斤,就埋院子裡的雪堆裡凍著,計劃帶回去讓她媽處理一下,等過年的時候吃。

回頭等市裡的報告做完,也到了知青們回鄉過年的時候了。

這也是回家過年前最後一次出差,同時,把答應給二紡廠的蔬菜送過去。

不過此時心頭活動開了。

沒有張寶生倒是沒啥,但是沒有她對象……

周嘉妮就在旁邊坐了下來,道:“隊長,咱二期蔬菜搞個儀式吧!”

張寶生愣怔:“啥儀式?”

周嘉妮道:“你看,咱那半畝地采摘的是不是有些草率了?”

張寶生想了想,也不算草率,當時縣領導不是來參觀了麼?他覺得還挺長臉的啊。

周嘉妮道:“咱當時隻有半畝地,搞儀式都沒法跟領導提,但是咱這二期大棚有三畝地,而且非常成功,蔬菜長勢特彆旺,也不像一期時三兩步就能到頭,所以咱們在這上頭做做文章,把公社、縣裡、市裡的領導請來一起采摘,再安排報社的記者也跟著,過來給領導們拍張照,也給咱們的塑料大棚拍張照,登到報紙上去。”

張寶生一拍大腿,還沒等說話,周嘉妮又繼續道:“而且咱們旁邊新擴建、新種植的,部分種子是不是都出苗了?整體看上去也非常樂觀,領導們也能看到收獲期和幼苗期兩種不同狀態卻隻有一牆之隔。咱們還被邀請去跟著人家專業團隊學習,劉岩他們可還沒回來呢,到時候也能把他們的名字寫在報紙上。”

“同時,咱們也可以表明,甭管哪個區縣、哪個大隊,願意來學習的咱們統統歡迎,帶動整個市一起發展。”

張寶生聽的熱血沸騰的,但聽到最後又試探著問:“那要是全市都弄這個,咱公社還能拔到頭籌嗎?”

他覺得其他的都行,最後這個得先問問公社領導。

這個周嘉妮當然不會反對,本來也沒想瞞著公社那邊,有些工作最能直接支持到他們的就是公社那邊啊。

不過明年新聞一出來,馬上就是全國性的了,但全國性的對他們影響也不大啊,又不是所有人都願意嘗試。

就像發展到後世,最終成為蔬菜之鄉的也隻是有數的幾個地區,並不是滿鋪滿蓋啊。

“集合眾人的力量一起發展,比隻有咱們幾家要強的多。”周嘉妮道,“市裡、縣裡收入高了,才會更重視,而重視之後就是大力扶持,比如說四通八達的公路,比如運輸這一塊,都會得到上頭的扶持。”

周嘉妮道:“要不咱現在直接去趟公社,聽聽翟主任怎麼說?”

“走!”張寶生現在給自己的定位非常明確,他沒那麼個腦子,就彆否定年輕人更上進的提議和思路,積極支持就對了。

翟項強的格局當然不會讓他有張寶生那樣的擔心,他幾乎瞬間就跟上了周嘉妮的思路,清楚整體發展比單腿蹦要強的多。

如果能讓彆人把這個項目搶走,那也是他們大隊自己發展不力,與公開的這個消息沒有關係。

況且,即使他們公開技術分享後不如彆的區縣、公社發展的好,那各地區也會記得他們西河公社、前進大隊的好嘛。

與他的名聲上也是有助力的。

翟項強也想事業更上一層樓啊,他的履曆越好看,在領導面前的名聲越好,與他的發展越有利啊。

短暫開了個小會,商定好流程,他開始給縣裡、市裡打電話。

隻是到了年底,上頭的領導一個會接著一個會,行程都排的滿,臨時插這麼個事進來,都得現根據行程來互相將就著選時間。

但都沒否決,說明認可這個提議,隻是有點趕。

周嘉妮的建議是在全市會議之前舉行完,最好稿子能見報,這樣不光開會的時候多一個談資,領導們各自再去彙報工作的時候也是一項榮譽嘛。

她也知道有點趕,可去市裡彙報工作居然沒有小邱同誌,她對象的履曆上就少了一筆,怎麼也得爭取爭取。

如果在彙報工作之前實在調不出來,那也沒辦法了,上報紙的時候讓邱則銘多存在一些也行。

一直到中午,縣裡、市裡都沒有電話回過來,翟項強請他兩人去食堂吃了頓飯。

下午他有個會議要開,跟接線員交待了一聲,翟項強去開會,周嘉妮和張寶生返村等通知。

但跟他們透露了要開的會議內容:擴建小學,要從各大隊招幾名教師,前進大隊這邊可以通知下去讓大家準備著了。

張寶生心裡惦記著小周同誌的這個提議呢,所以對擴建小學要招老師的事反應倒不怎麼熱乎,平靜的應了一聲,還是遺憾著沒接到上頭的電話。

可上頭沒信,他著急也白搭,甚至還安慰自己,今年的榮譽已經夠多了,不夠他們顯眼的,即使這件事成不了那也沒啥,等明年他們努力把出口的路子打通,還是整個公社的顯眼包。

這麼一想,心情平靜許多,往回走的路上問起周嘉妮:“小邱說過年要去見見你爸媽啊?”

聊這事都比說公社要擴建小學、招老師的興趣大。

“嗯,過年他去省城過。等開春後不忙了,我去首都見見他爸媽,把這事定下來。”周嘉妮倒是在琢磨公社擴建小學的事。

張寶生縮著脖子踩著車子,打心眼裡替他倆高興,道:“挺好挺好,小邱辦事老穩,這孩子在對待這件事上,有心了。”

知青下鄉的事有些年頭了,他們村這邊暫時沒什麼幺蛾子,可彆的大隊有那在農村結了婚,回城後沒了音訊的。

嗯,張寶生覺得自己又領悟到了,旁的大隊他不管,以後隻要他們村的知青有想跟本地人結婚的,結婚前都得跟著去看看城裡男方或者女方家裡的情況,最起碼知道住哪兒,將來有啥意外也能找過去。

已經成家了的,他回頭也提醒一下,趁著過年,男知青帶著老婆孩子回去看看;嫁在村裡的女知青帶著男人孩子走趟娘家。

誰嘰嘰歪歪,將來有回城資格他就不給過。

“隊長,剛才翟主任說公社擴建小學的事,你怎麼看?”周嘉妮問道。

對那個教師名額,周嘉妮也沒那麼渴望了,如今她的待遇比當老師還好。

而且她還想到,這一世的軌跡弄不好也影響到了邱則銘,如今他肩上的擔子可不輕,又是塑料大棚的主要負責人,他應該也不會去爭那個教師名額了吧。

周嘉妮輕輕歎息,對小邱同誌來說,也不知道是好是壞。

張寶生正琢磨著主意呢,冷不丁聽小周同誌這樣問,疑惑道:“怎麼看?咱能怎麼看,公社怎麼安排怎麼是唄。”

西河公社就隻有鎮上有小學、中學,各大隊還沒有辦小學的。

周嘉妮笑道:“明年咱們如果能拿下出口任務,廠子肯定還要繼續擴建,到時候找個合適的機會,跟公社申請,咱們就著建個小學,讓村裡的孩子讀書方便一些。”

離的近的大隊也能過來讀書,比去公社近。

張寶生車把一個打滑,好在順利穩住了,他驚訝吸氣:“建小學?”

“對,建小學。”周嘉妮道,“臨時動不了工,但可以提前考慮考慮,好好規劃一下,找機會跟領導提提,領導那邊也得開會討論呢。”

張寶生本來都被寒風催透了,如今一陣熱血沸騰,身上又起了一陣熱乎勁。

這在以前,他想都不敢想,可如今一步步被小周同誌推著走,他連獎狀都拿了,縣裡的報告做了,還有什麼不敢想的。

甚至迎著寒風大聲道:“我覺得要提,就提前跟領導講,不如直接把公社的擴建資格就給咱呢,這樣也省的他們浪費材料。”

要是等公社擴建完了他再講,萬一不批呢?或者批了他們建小學,公社擴建的屋子空了出來,那不是浪費材料嘛。

早點說,讓領導重新規劃規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