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5. 第一百零五章(捉蟲) 二合一(1 / 1)

早上出來的時候周嘉妮騎著她媽媽那輛自行車, 餘慧芳則騎著周萬裡的二八大杠,她回去上班,老周要麼騎車載她, 要麼讓媳婦兒騎車他步行。

反正隻要閨女回來,兩口子就讓出一輛給閨女騎。

這會兒周嘉妮就頂著寒風踩著車子在齊陽的大街小巷裡串。

從友誼商店簽完合同出來, 先去了她知道的幾個黑市點, 轉了不到倆小時就想打退堂鼓了。

太冷了。

這還沒挨著跑供銷社呢。

戴的棉手悶子沒多久被凜冽的寒意催透了, 指尖就跟針紮一樣的疼。

周嘉妮找了個避風的角落把車子支好, 將手套一摘抄進袖口裡暖著, 緩過來後她看看左右沒人,摸了副白色棉線手套先戴上,又拿出兩片暖寶寶,揭開不乾膠貼到棉手套外頭, 再重新套上大棉手悶子,等暖寶寶開始發熱後才覺得好了許多。

就是這麼一層挨一層的, 握把的時候沒那麼靈活。周嘉妮儘量騎的慢些, 結果在出某個巷子口的時候還是差點跟彆人的車子撞上。

但她反應還算快, 車把往旁邊牆那邊一歪, 腳在牆上蹬了下又彈回來, 有這麼個緩衝機會,另一隻腳穩穩地踩到地上, 沒直接摔倒。

兩人手套都戴的厚,都偷懶沒按車鈴鐺,也都有責任。加上隻是各自歪了下,也沒真正撞上,穩住後趕緊互相道歉。

“對不起對不起,沒聽著動靜。”周嘉妮歉意地道。

對方也趕緊道:“沒事沒事, 我也是剛好走神沒注意到。”

周嘉妮說話的時候抬眉看了對方一眼,試探著問了句:“辛…科長?”同時把車子支在了旁邊。

辛光榮打量著面前的女同誌,她扒拉下遮擋到鼻子以上的圍巾,露出一張精致的小臉,是個很漂亮的小姑娘,但他確定不認識,便疑惑道:“你是?”

周嘉妮一邊雙手互相脫手套,她得保證連裡頭的棉線手套和暖寶寶貼一起摘下來,還不能把棉線手套帶出來,一邊自我介紹:“我是正豐市下頭前進大隊的……”

辛光榮:正豐市他知道,前進大隊沒聽說過,而且…還是不認識這位同誌。

周嘉妮終於把手套摘了下來,伸手笑道:“上次跟運輸隊給你們送棉紗的時候見過您……”

辛光榮忙伸手握了握,運輸隊給他們送棉紗他知道,但還是對這位小同誌沒印象,而且這之間都有什麼關係?

沒印象就對了,當時周嘉妮在卡車旁邊站著等著,辛光榮正好推著車子進廠,交接貨的人跟他打招呼,周嘉妮就在旁邊多看了兩眼。

那天辛光榮推著車子離開後,張力海順嘴問了句接貨的職工,說是他們銷售部門的科長,辛光榮。

“當時見您腳步匆匆,加上又得看著我們村的貨,就沒打招呼,沒想到今天在這兒碰見了。”周嘉妮笑道,“也是趕巧。”

她提的事辛光榮想起來了,當時也沒注意卡車旁邊都有誰,但此刻倒是被周嘉妮勾起了好奇,道:“你們村?什麼貨啊?”

“編織筐,我們村成立了編織廠,跟齊陽的百貨大樓、友誼商店都有合作。”周嘉妮今天拿到正式合同,可以大大方方的往臉上貼金,笑道,“上次搭車就是給百貨大樓送貨,先跟著運輸隊去了趟第一紡織廠,給你們送完貨,才去的百貨大樓。”

“哦,原來是這樣啊!”辛光榮這下是真驚訝了,起先還扶著車把,一副隨時準備走的樣子,這回把車子支起來,正色地問道,“你們廠都出什麼產品?”

還能進友誼商店。

進百貨大樓就夠讓他驚訝了,畢竟剛才她說了是個村子,村子裡的東西能進百貨大樓真的很了不起了,居然還進了友誼商店。

周嘉妮笑道:“編織筐、收納凳、收納椅,我們主要是做特色編織品,像是花邊筐、元寶筐……”

“唉喲!”沒等周嘉妮說完,辛光榮就驚訝一聲,抬手在空中比劃了個大致的形狀,恍然道,“這樣式的籃子是你們那兒出的?你們也給這邊的供銷社供貨是吧?”

周嘉妮笑道:“是,不過因為訂單多,鋪不了那麼多貨,隻選了三四家供銷社。但收納凳目前隻有兩家百貨大樓有樣品,主要的銷售渠道還是友誼商店,銷量上跟編織筐完全沒法比……”

但一款收納凳就頂十幾個編織筐,從友誼商店走了兩套整貨,兩家百貨大樓這段時間也陸陸續續賣出去幾件,量少,但掙得不少啊。

村裡滿意極了。

“那也很不錯了。”辛光榮就是做銷售的,對銷售的話題很感興趣,得知周嘉妮是他們廠的銷售,便問起他們的貨是怎麼被友誼商店選中的。

在他的潛意識裡,應該是被動選擇,不光產品得有過人的地方,也得有合適的契機被友誼商店的采購員看中,還得上報申請,光其中的流程就不簡單。

周嘉妮有意交好,而且這東西也不是秘密,這種大單位的領導能接觸到友誼商店的領導的機會比她大,人家想打聽的話一打聽一個準,便將當時的方法說了下,辛光榮越聽越覺得震撼。

震撼的不是這手段,而是一個村子能有這樣的覺悟和格局,屬實意外。

最後連連佩服,歎道:“還真是讓我覺得震驚,不錯不錯,等哪天路過正豐市,一定去你們那兒參觀參觀。”

“隨時歡迎!”周嘉妮笑道,“我們廠已經在做新款編織筐的樣品了,等下次回來如果樣品已經定版了的話,我送您一個。”

辛光榮覺得編織廠這樣的單位,與他們怎麼也扯不上關係,權當交個朋友了,便道:“好好好,我們廠最近引進了海市那邊的印染和紡織技術,剛出了一款花布,下回你去廠裡,我給你留一塊。”

做銷售的嘛,互相交換樣品很正常。

不過他還注意到,剛才這位周嘉妮同誌用了‘回來’,後知後覺的反應過來她一口標準的齊陽話,便問道:“你家是本地的?下鄉到正豐市?”

“不光是本地的,我爸媽是二紡廠的,兄弟單位。”

辛光榮連連搖頭笑:“說著說著這不是一家子嗎?哈哈!”

“可不一家子麼,回去我就問問我爸,啥時候二紡廠也出點好看的布,哈哈!”周嘉妮拿出本子和筆,寫了村裡的號碼遞過去,笑道,“這是我們村的電話,如果有什麼需要我幫忙的地方,或者哪天去我們那兒參觀,提前打這個號碼。對了,我們村還在做塑料大棚蔬菜實驗,已經成功的邁出了第一步,下回辛科長去,說不定能看到成片的塑料大棚。”

“好好好,有機會一定去,一定去!”

這年頭裝電話的農村就非常少,辛光榮又驚訝了下,也報了他部門的電話,並再次對那個大隊和這位周同誌加深了印象。

道彆後,周嘉妮去了有合作的供銷社,到櫃台那兒一看,他們又自己加貨了,應該是自己找人仿著做的。

這情況沒法杜絕,除非她這邊能做出自己的品牌和彆人仿不來的特色。

不過這幾家供銷社從她手裡拿編織筐,加上她時不時就有新樣式,所以周嘉妮帶多少發圈也是照收不誤,又不是賣不完,這不因為不夠賣的才自己組織找人做麼,而且他們是供銷社,手握布料資源比周嘉妮還有優勢。

見周嘉妮冷不丁進來瞥見櫃台上擺著的發圈,櫃員下意識有些心虛。

也是巧了,上午才收上來,堆的量正多的時候周嘉妮進來了。

櫃員有些不好意思,語氣就分外親熱,笑道:“嘉妮又來出差啊?”

“袁姐!”周嘉妮臉上半點異常都沒有,跟往常一樣笑眯眯地打招呼,還拿起幾個看了看,大概是她要求比較嚴格的原因,感覺自己手裡不能細看的那些都比供銷社自己找人做的這批好。

嘴角微微抽了下,心說這樣的品質,跟她打回去的那些不合格產品有什麼區彆?這樣的都能收,她最少能多帶幾十個來。

周嘉妮越是表現的不在意,櫃員越覺得不好意思,結果就是給周嘉妮放開了幾個不要票的指標,她離開供銷社的時候拎了滿滿一編織袋的東西出去。

不要票的小手帕、膠底布鞋,五個不要票的搪瓷缸、兩個搪瓷盆的指標,還買了五尺瑕疵布,兩塊漂亮的花布。

花布給票了,但這是他們的自留款,已經扣起來不出售了,給周嘉妮勻了三尺,這面子就不小。

又買了幾個鋁製飯盒。

周嘉妮走到沒人的地方往倉庫裡倒,倒完再奔下一個供銷社。

忙活到傍晚才回去,快到家的時候拿了點蘋果和梨放到包裡,背著進了宿舍區。

宿舍區的鄰居對她回來已經見怪不怪了,還有人問起劉愛玲現在的情況,周嘉妮一點不藏著掖著,道:“犯了點錯誤被罰去農場了。”

鄰居震驚:“唉喲,她犯什麼錯了?”

周嘉妮道:“偷東西,勾結彆的大隊,誰也不知道她圖啥。”抖摟劉愛玲的事她一點也不客氣,說完就上樓了,但鄰居之間炸了鍋。

吃晚飯的時候呂翠蘭就想上門來鬨,說周嘉妮給她女兒造謠,周嘉妮不疾不徐地道:“村裡都安上電話了你不知道麼?打個電話去核實一下就知道我是不是造謠了。”

有出來看熱鬨的鄰居驚訝道:“你下鄉的地方還裝上電話了啊?啥時候裝的?”

“早就裝上了啊。”周嘉妮看著呂翠蘭,“怎麼?你閨女沒給你打個電話說一聲麼?給你們寫信也沒提?”

說起寫信,大家表情複雜起來。

當初就是劉愛玲造謠周嘉妮,兩家狠狠的鬨了一場。結果周家的閨女動不動就回來住幾天,劉家的閨女聽說連信都不怎麼寫了。

村裡安了電話,劉愛玲都沒往回打一個跟家裡聯係聯係。

呂翠蘭想鬨事的心情蕩然無存,失魂落魄的回去,家裡爆發出一陣嚎啕。

周嘉妮吃完飯,劉家那邊都沒再過來人。

她都奇怪,跟爸媽道:“當時村裡裝上電話不是打到廠裡了嗎?就沒人跟劉解放說啊?”

周萬裡都愣了一下,前進大隊裝電話時間可不短了,閨女時不時往回打一個,他們找閨女也去郵局往前進大隊打一個,還真是,都沒有人告訴劉家,關鍵是劉愛玲自己也不說。

周萬裡笑了下:“這家人。”

可真有意思。

更有意思的還在後頭,張開山手術順利完成、並度過危險期的第三天,劉解放在報紙上登了跟劉愛玲斷絕關係的聲明。

周嘉妮都忍不住吸了口涼氣。

周萬裡看著報紙,擰著眉道:“聽你說說,劉愛玲犯的事沒嚴重到這程度啊,值當把劉解放嚇成這樣?”

劉解放肯定打電話過去了解詳情了,事情就是有一說一,前進大隊那邊再氣劉愛玲做的這事,也不會添油加醋往嚴重裡說。

但劉解放還是怕一個當過小偷的女兒影響他的前途,直接登報斷絕了關係。

夠狠!

餘慧芳有些唏噓:“至於麼?呂翠蘭也不攔著。”

周萬裡小聲道:“我剛知道,劉解放這段時間暗裡沒閒著,到處托關係,還是不死心想爭一爭。他也沒想到他三閨女出這種事,又被嘉妮說開,擔心白忙一場,這才趕緊登了報。”

又道:“一紙說明說不了啥,他還能真不認?等將來事情淡了,還是親父女倆。”

周嘉妮也覺得,如果劉愛玲哪天出人頭地了,這報紙就跟沒登過一樣。

第二天雙胞胎休息,周嘉妮上午帶他倆去公園滑冰玩了一上午,下午去了醫院。

張開山躺在那裡還是不能動,但眼睛比剛來的時候有神多了。

倒是趙梅肉眼看著瘦了一圈,瘦雖瘦了,可瞧著臉上的笑容比以前還輕鬆,眉頭也不會動不動就皺起來,整個人很舒展。

周嘉妮用飯盒裝的雞湯,還拿了兩個二合面饅頭,一飯盒米飯。

趙梅過意不去,非要給錢和糧票,周嘉妮沒要,笑道:“先欠著吧,等哪天張大哥掙工資了,我讓張大哥還。”

張開山高興地咧著嘴笑。

怪不得小周同誌在村裡那麼受歡迎,就是會說話,明明一個祝福的字都沒有,但誰都能聽出來這是最美好的祝願。

趙梅也不跟她客氣了,她欠小周的同誌的太多了,債多不愁了,但心裡都記著呢。

確定張開山的情況穩定了,周嘉妮拿上趙梅這幾天做的發圈,出去找郵局往村裡打了個電話,也正好問問什麼時候往這邊送貨,先說了說張開山的情況,最後道:“那個兩邊帶提手和圓南瓜造型的籃子樣品做出來了麼?”

接電話的是張寶生,道:“做出來了,怎麼?百貨大樓那邊要?”

隻是才出來樣品,樣品甚至還沒在廠裡公開,這就有訂單了?

周嘉妮笑:“沒有,我想答複個人情。”她握著話筒道,“您也知道我爸媽是二紡廠的,可二紡廠的布不如一紡廠的好看,前幾天跟一紡廠的銷售科長搭上了話,他們那邊才引進了海市的紡織技術和新花色,如果能從廠裡進到貨,可以改進一下收納凳的布套花色,提高一下檔次。要是有了固定供應,還能用在編織筐上,我準備出幾款帶布藝的編織筐,也是咱們的特色。”

“要是能弄到點好看的碎花布頭,發圈也賣的更好。”

旁邊的工作人員好奇地看了她一眼,豎著耳朵聽個新鮮。

張寶生忙道:“行,你看著辦就成。小邱說得大後天下午才能發走,到時候把那倆樣品給你帶上。”

“光把南瓜的那個放上就行,然後這兩款樣品照例每款做七八個出來,等我回去帶上出去賣賣試試,看一下市場反饋。”周嘉妮一本正經地說著,最後道,“大棚裡如果有能摘的菜再捎點過來,當初幫咱收集資料的老師、二紡廠的領導還有我們街道辦那邊,我挨著送一點,除了表示下感謝,也是讓大家看看咱們的成果。”

“成,成,這是應該的,我這就去看看,走的時候現摘。”張寶生這方面很積極,一點也不心疼,還道,“再給你家裡捎點,讓他們也嘗嘗鮮,這個算村裡給的。”

“好!”周嘉妮沒推辭,見郵局工作人員看過來,她故意道,“這兩天大棚裡都什麼能摘了啊?”

張寶生隻是如實彙報:“辣椒跟茄子都能摘了,黃瓜能摘個十來根,洋柿子也紅了好些了,那絲瓜……”

周嘉妮學舌一樣嘀嘀咕咕重複著,最後道:“行,到時候看什麼能摘摘什麼吧。”

掛了電話,附近的櫃員忍不住問道:“你們在做那個塑料大棚實驗?”

郵局往下派報紙,他們自己也是期期不落的看,對幾年前的消息也記得清楚,所以從周嘉妮的隻言片語中判斷出來不奇怪。

周嘉妮笑道:“是啊,今年就是小試牛刀,隻弄了半畝地。也是比較幸運,輾轉聯係上了塑料大棚實驗團隊,有人家遠程指導著,不然不能一次成功。”

大家都聚攏過來,紛紛打聽詳細情況,還想讓周嘉妮往這裡送點,送多少他們要多少,周嘉妮先擺擺手婉拒了,笑道:“我們當地的飯店早盯上了,公社、縣裡還有市裡也都想要。不過已經在擴建了,年底能出一批生長周期短的蔬菜,如果有富餘,到時候一定給你們勻點。”

現在她就是想買郵票。

櫃員:買什麼郵票啊,他們的好奇心還沒得到滿足呢,又七嘴八舌的問起她說的編織筐。

光聽描述就覺得很新鮮,還有什麼發圈。

周嘉妮擺擺頭讓他們看自己頭上戴的那個,接著還從書包裡掏出一堆發圈,當場售完。

買了幾套郵票,周嘉妮滿意地離開。

到了接貨的日子,周嘉妮讓她爸跟著一起過去,她總不能帶著蔬菜去百貨大樓。

周萬裡小心翼翼的把那些綠油油嫩生生的蔬菜帶回來,上樓的時候正好鄰居出來投爐子做飯,看到他手裡的鮮嫩的黃瓜、紅彤彤的柿子還有辣椒,眼睛都直了,忍不住揚聲道:“老周,你這是從哪兒買的?”

周萬裡笑道:“前進大隊那邊自己種的,一會兒嘉妮回來帶著出去謝謝那些幫他們找資料的。”

有他們的一份,單獨用草繩子捆好了,閨女也都交待了。

鄰居的眼睛就跟黏在了那些菜上一樣,眼饞的不行,一個勁地問:“還有多的沒?有多的給咱勻勻啊!”

餘慧芳出來解釋,笑道:“淑琴,這是前進大隊用來答複人情的。聽我閨女說當時蒙著頭準備做那個實驗,但兩眼一抹黑,特意打電話過來讓她老師幫著找資料,費老勁了,這不比著人家的資料弄成了,不得先謝謝人家?”

理是那麼個理,可看著真眼饞啊。

這鄰居也知道肯定有周家自己的一份,不過人家不舍得分也能理解,畢竟分了她一點,旁人也來要怎麼辦?

不多時這層樓上的鄰居都知道了,要不到,來看看總行吧?

一時周家擠滿了人。

有鄰居嘀咕,都是下鄉,怎麼他們家孩子出去後,沒有周嘉妮回來的這麼頻繁也就罷了,除了寄回點糧食,淨寫信回來要錢要票呢。

有人轉身回家給自家出去的孩子寫信,在信上講講這些眼饞的事也行啊。

等鄰居們各自回家吃飯了,周萬裡才把其中的幾樣拿出來,小聲道:“嘉妮說這些是給咱的,是村裡給的!”

這種事都是互相的,張寶生一直惦記著周家的照顧,如今能拿出點稀罕東西,可不得有周家一份麼。

薑新鳳笑得見眉不見眼,道:“這菜種的真好。”

周萬裡道:“聽說他們聯係上了專家,專家指導著呢,肯定種的好。”

餘慧芳收進屋裡,道:“等嘉妮回來確認好了咱再吃,先緊著用,可彆不夠用的。”

薑新鳳:“是這個理!”

惦記著送菜,周嘉妮交完貨拿上部分貨款就回來了。

她剛到家,聽到她說話聲音的鄰居就過來,還是想要菜,周嘉妮笑道:“嬸兒,年前著吧,攏共就半畝地的試驗田,當地已經全部定出去了。不過大棚已經擴建了,要是順利,年前能出一批青菜。我們村感激秋天的時候大家幫著創收,要是年底還有收成,優先給咱勻點出來。”

又道:“這次著實不夠分的,中午我們家做一大鍋西紅柿雞蛋湯,到時候挨著分分,大家也嘗口鮮。”

甭管是說話還是做事,面面俱到,讓人挑不出毛病來不說,聽她提起秋天買菜的事,才知道那點事周嘉妮還記在心裡,幾個鄰居聽著甭提多熨帖了。

至於答應勻給這邊的,周嘉妮肯定會找村裡那邊申請,人情這東西都是來回,流動起來,關係才能搭的越來越牢固。

不然下回還用不用人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