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2. 第一百零二章 二合一(1 / 1)

【天然刷碗神器絲瓜瓤開團, 天然絲瓜絡,自然曬乾,絲絡不存水, 不容易滋生細菌, 刷碗刷鍋不傷釉面不傷鍋,PS:部分絲瓜瓤帶有殘留的絲瓜籽, 2.9元/單段、5元/兩段、6.9元/三段。(求購薄款羽絨坎肩)】

【天然手工葫蘆瓢限量開團, 舀水、舀米、舀面,天然的, 更放心, 使用說明:舀水後自然晾乾, 防止發黴。開團優惠價大號單肚、雙肚29/個,小款單肚、雙肚19/個。】

【純手工自製棉靴開團, 限量、限量、限量, 重要的說明說三遍,短時間內不會再複團, 限量開團價……】

【農家紅薯粉皮複團……】

【農家紅薯粉條複團……】

周嘉妮時不時抬抬頭,防止暈車, 編完設定好時間,返回群裡發紅包, 正碰上無骨雞爪開團, 先拍了兩份, 才發出她的開團紅包,之後開始閉目養神。

另一邊,前進大隊熱鬨起來。

前兩天路不好走,翟項強帶出去的菠菜也沒什麼信息傳回來,結果今天一起紮堆了。

鄒凱來收剩下的那一壟菠菜, 縣裡領導和國營飯店的領導、大廚也來了,那大廚看見鄒凱,上去拍了下他的肩膀,笑道:“師弟,給師兄勻點。”

鄒凱欲哭無淚,左右尋找小周同誌,想找個幫手,可惜小周同誌不在。

早知道他那天就一起收走了,他留啥啊留!

除了這幾個,還有東河公社的桑主任,農場的兩個乾部,一起來參觀學習。

這些人一起鑽進棚子裡,感受著暖煦煦的溫度,看著滿園子鮮嫩的蔬菜,呼吸都有些不穩定了。

“這黃瓜都長紐子了啊,這西紅柿結的可真不少……”

西紅柿還全都是青的,一點紅的跡象都沒有,想吃得繼續等著。

“韭菜長得也旺,我覺得這韭菜能割了…辣椒這個頭也能摘的著了吧?茄子還有點小,再長幾天估摸著也能摘。”

一眾領導走在田壟裡,看看這個,望望那個,滿眼是遮不住的喜色。

就是面積太小,沒看夠呢就走到頭了。

當然,實驗嘛,而且大隊自負盈虧,人家一開始肯定不能弄太大了,但都佩服前進大隊的勇氣。

不過大家也知道,這事跟張寶生不沾邊,他要要是有這能力,前進大隊早起來了,也都打聽了,是秋季下來的那批知青裡出了倆人才,帶著這個大隊發展。

隻是另一個小同誌今天不在,大家還有點遺憾。

稱讚邱則銘,邱則銘謙虛地笑道:“我就是個乾活的,這件事能促成,主要還是周嘉妮同誌提議,隊裡領導支持,社員們也積極響應。至於成功的因素,我覺得還是得到了專業人士指導的原因。”

安上電話後,邱則銘跟主力實驗團隊那邊聯係上了,就一些他們爭執不下的技術問題,在電話裡跟專業技術人員請教,雖未謀面,可比摸著石頭過河強多了。

翟項強道:“邱同誌,你說了半天都是彆人的功勞,我可是知道你自己的功勞一點也不小。”他好笑道,“誇自己不丟人,是自己的功勞該說就說。”

翟項強跟縣裡的乾部道:“這就是我說的邱則銘同誌,一個從首都下來的孩子,沒種過地,可是肯下功夫研究資料,認真負責,光筆記就記了幾大本,還時不時給大家講科學種植,跟村裡有經驗的莊稼把式一起,圓滿完成了試驗田任務。”

不說怎麼在領導面前留下印象,邱則銘也需要攢功績,將來走的時候才容易獲得批準。

便沒再謙虛,針對其他人好奇的問題,也都一一解答。

農場這邊來的是章忠軍科長和徐凱旋主任,聽他講解,甚至拿出本子認真記錄著。

東河公社的桑主任也聽的認真。

邱則銘尋找機會給張寶生遞了個眼色,張寶生剛開始沒領會,接收到第三個眼神後才猛地反應過來。

小周和小邱都講過,塑料大棚第一階段成功,上頭肯定有來參觀的,弄不好還會安排人來學習。

周嘉妮跟邱則銘覺得,與其等領導提,不如找個合適的機會自己提,還能刷點存在感。

編製業跟大棚,抓一樣在手裡就行,不能貪多。

周嘉妮這樣建議是因為她知道不久後便會全國推廣,既然都要推廣,不如用來刷一下好感,況且人家指點他們也沒求回報。

邱則銘是覺得,公社在編製業上退了一步,還全面支持,如果前進大隊再把塑料大棚也抓手裡不放,那就是在抓領導的面子了,容易弄巧成拙。

張寶生對邱則銘輕輕點了下頭,尋了個節骨眼插話進去,道:“這技術我瞧著不賴,可單我們前進大隊,土地有限,人手有限,要是整個公社,或者咱整個縣都來搞這個,將來弄出個大棚…蔬、蔬菜之鄉,與咱們整個縣的老百姓都有好處。那啥…領導們要是想安排誰來學習,讓他們儘管來,交給小邱來帶,咱爭取明年讓更多的老百姓在大冬天裡都能吃上新鮮蔬菜。”

翟項強眼裡的驚訝一閃而過,這老家夥,之前抓編製業抓的那麼緊,生怕分流出去他們前進大隊掙不到錢,弄的他現在有想法也壓著不敢提。

但心裡已經在琢磨如何說通小周同誌幫著做工作,能把這項技術分享出去了。

張寶生能主動提,他還是很高興的。

畢竟這件事成功普及,也是他的業績啊。

農場那兩位領導眼睛頓時亮了,都感激的過來握著張寶生的手,好話不要錢的往外說。

連縣長也笑道:“好啊張隊長,你們有這個覺悟,是咱們整個縣老百姓的福氣,我先替大家謝謝張隊長。”

“不敢不敢,可不敢,都是翟主任領導的好……”張寶生一整個心虛的冒冷汗,這可不是他的主意,要說,他是舍不得的,但小周同誌跟小邱同誌都與他分析過了,抓一個放一個,不然就不是搞功勞,是成了得罪領導了。

隻是剛才說話時忘了帶一帶他的上司,一想起來趕緊連著找補:“翟主任思想工作做的好。”

翟項強嘴角抽了抽,壓住按額頭的衝動,不用想都知道,這絕對不是張寶生會說出來的話。

不過甭管誰教的吧,都是為了隊裡好、公社好,還順帶給他臉上抹光。

農場領導和東河公社領導在感謝張寶生之餘,也過來跟邱則銘握手,握著小邱同誌的手,仿佛握住了塑料大棚成功的核心關鍵,好話提前不要錢的說。

邱則銘則順勢笑道:“多謝大家對我們工作的認可,到時候你們大家拓展銷售渠道時,還希望大家能把我們前進大隊也一起帶上。”

張寶生心說這是關鍵,還得是小邱同誌,他光忙著緊張和心虛了,都沒想到。

領導們自是連忙保證的,總不能教會徒弟餓死師父。

一行人相談甚歡。

前進大隊的副業可不止大棚,縣領導今天過來也想看看他們的編織廠。

突然這麼多人一下湧進去,在車間裡乾活的那些人還一臉茫然,當知道是縣領導來參觀時,一個個鉚足了精神賣力展現著自己的技術。

王棟梁滿意地點頭,車間比外頭暖和,且明亮又乾淨,乾活的人手上飛舞,動作嫻熟又乾練。

車間裡生著爐子,還盤了一圈暖氣包,比外頭暖和,但還是得穿棉褲棉襖,不然時間長了還是有些待不住,畢竟空間太大。

但一個農村企業能做到這種程度,已經讓來王棟梁以及其他參觀的人有些驚訝了。

這邊是編織車間,那邊還有材料處理車間,這邊相對沒有那麼乾燥,因為有些材料需要浸泡,相對潮濕一些。

但李敬黨讓村裡木匠做了些木叉子,儘量不用手去翻動,便非得要動手,也是戴上兩層線手套,再從外頭隔上防水的塑料布,防止手凍傷。

廠裡每天還會熬薑湯,每人一大碗。

王棟梁越參觀,表情越認真,心頭甚至還有一絲絲感動,鼓勵道:“好好乾,我會如實向上彙報,說不定年前還會有市裡的領導來參觀,爭取年底做報告的時候,大家都去聽一聽。”

乾活的人面上自是一片喜色,這鼓勵比他們喝一大碗薑湯還暖烘烘的,也是響亮的齊聲做保證。

逛完車間,還去看了儲備倉庫,這些都是從各大隊收上來的材料,全部整整齊齊碼在這裡。

最後李敬黨招呼著大家去會客廳。

會客廳的牆上掛了一溜照片,張寶生簽合同時的照片、周嘉妮跟百貨大樓領導的合照以及在友誼商店的照片,還有第二批樣品擺上去後拍回來的照片……

鄒凱也湊熱鬨跟著來參觀,看著牆上的周嘉妮,他忍不住跟他師哥蘇斌小聲道:“這就是小周同誌,起初也是她用花饃技術跟我們飯店交換供菜機會,幫村裡老鄉創收。”

正好廳裡一靜,王棟梁順著看過來,好奇問道:“還有這事?”

鄒凱也是成天跟領導打交道的人,不過對上縣裡的乾部,還是有些緊張,道:“是啊,小周同誌為了幫村裡社員創收,教我們店裡的面點工做花饃,還給了我一張菜譜。我給他們留出了二十斤的收購資格,過完秋季才沒再送了。”

提起小周同誌,他就想多誇兩句,道:“不光這個,我聽說她去省城出差也不忘捎了幾百斤菜去,幫老鄉賣菜呢。”

這不算投機倒把,在領導面前也能提的。

王棟梁連連點頭,他不是第一次聽到那位周同誌,翟項強與他彙報工作時就不止提了一遍,隻是沒這麼詳細,便與翟項強道:“不錯,對於這樣的好同誌,我們要多多表揚、鼓勵,號召更多的人向這樣的好同誌學習。”

翟項強忙道:“您說得對,年底不論是公社的報告還是縣裡、市裡的彙報工作,到時候都讓周同誌和邱同誌去講個話。”

王棟梁點頭。

這才是知青下鄉的意義嘛。

做好了,他這位縣長臉上也有光。

桑衝鋒當場表示,東河公社會儘快將那條路修起來,不過隻能先改成石子路,想往好了建還得看縣裡撥不撥款。

而縣裡會不會撥款,取決於前進大隊的編製業和塑料大棚的發展,會不會做大到讓縣裡撥款的程度。

說來說去,前進大隊任重而道遠啊。

翟項強忍不住彎起了嘴角,沒想到那段讓上一任、大上一任領導頭疼的問題路,在他手裡解決了。

嗯,縣裡以後會重視到哪種程度他不知道,不過從鎮上通往前進大隊的路,也可以先弄成石子路嘛,不然人家大卡車都不願意往這邊來,多影響發展?

張寶生都不知道,他要接收來自公社的資源了,還是會讓其他大隊眼紅的資源。

鄒凱替周同誌激動,在領導面前掛了名,以後甭管是回城,還是旁的招工,她肯定是優先享受福利的那個。

不過太掛名了也不好,恐怕小周同誌想走,這邊都要不舍得放人了。

周嘉妮還不知道有人為她受領導關注而操心的方向都偏了,她跟白昊陽站到了市裡百貨大樓前頭。

這趟出來,她還是想留宿一晚上再回去。

一會兒交完貨,把白昊陽打發回去,她住兩天再走。

銷售嘛,她有的是合理理由,況且身上還帶著要幫老鄉賣的發圈。

她自己通過收農產品暴利賺了不少,不做點實事心裡總不踏實。

反正她自己也能挑布料好、做工精致的在群裡賣DIY發圈,一個一塊多錢,還是有人捧場的。

一塊多看著不多,可成本才幾分錢,真的很暴利啊,積少成多嘛。

在不能收最暴利的乾豇豆後,能賣一塊是一塊。她去鎮上國營飯店拿到不要票的饅頭,八分錢的饅頭她賣五毛一個,連幾毛錢的差價都樂意賺,何況一塊多的呢。

白昊陽見周嘉妮站門前頭仰著頭不動,納悶道:“咋不進呢?裡頭有東西咬人啊?”

周嘉妮:……

她是在琢磨,不知道這次會不會再出現上回過來時的那種感覺。

抬腳邁進去,平平靜靜,沒再有那種想要飄起來的感覺。

周嘉妮失望地歎了口氣,去找這邊的會計交貨。

都是百貨大樓,不過這邊一個人做好幾個人的活,像是交貨,省城有專門的部門負責,這邊是會計帶著兩個小同誌一起管著。

態度也沒省城那邊好,說話冷臉冷聲,但貨款結算的痛快。

當然,聞著味兒過去下單的也不是會計,是這間百貨大樓的主任。

白昊陽沒想到交貨這麼利索,出來後撓撓頭,問道:“周同誌,你有沒有什麼想買的?”

他準備去買布和棉花,再做身棉衣、棉靴,還準備扯件軍綠色棉布做身衣服,等過年回家探親的時候穿,體體面面的回去。

但奇了怪了,軍綠色布居然連根線頭都買不著。

周嘉妮知道,這是八角帽的風刮到這邊市裡來了,上回之後她就沒再買到過軍綠色棉布。

周嘉妮有她自己的計劃,道:“分開逛吧,我去那邊轉轉,你去買布。”

白昊陽探頭看了下周嘉妮指的位置,手快的翻出一張茶葉票和錢票一起遞過去,道:“那邊有賣茶葉的櫃台,幫我買半斤茶葉。”

巧了,周嘉妮就是準備買茶葉的,但她不想讓白昊陽看見她往外送的東西,忙接過來,道:“行,我買完東西過去找你。”

摸出一個蘋果一個梨放到兜裡。

她想試試能不能不用票買點茶葉,她沒茶票了,最好再買到點茶葉末,村裡報銷。

上回買的已經喝完了,再補點貨。

買點花茶,再買點紅茶。

站到櫃台前頭,等彆的顧客離開後,周嘉妮從櫃台旁邊悄悄遞了兩個水果進去。

櫃員也是心領神會,對這種小動作不陌生,但看到蘋果和梨,還是忍不住吸了口氣,哪怕她在百貨大樓工作,像是水果也是不容易買到的,看著周嘉妮,眼神都親熱了不少,小聲問道:“副食品店來水果了?”

她咋沒聽到消息呢?

“不是。”周嘉妮笑道,“我家裡從省城給我捎來的,大姐嘗個鮮。”

一聽省城來的,這櫃員倒是不奇怪,畢竟資源都是從上往下發,省城能拿到的物資肯定比市級城市要豐富一些。

但這小姑娘一送就送了倆,她著實開心,也知道人家肯定是想找她要方便,便道:“價格沒法優惠,不過這個月還有點不用票的指標,可以分你二、三斤吧,最多三斤。”

她這麼說,也是篤定周嘉妮要不了這麼多的,大部分人來買茶葉都是幾兩或者半斤的買,能買一斤的都算多的了。

結果周嘉妮眼睛一亮,道:“姐,二斤花茶,一斤紅茶行不行?再賣給我點茶葉末?”

她又從包裡摸了個發圈遞過去,道:“新款發圈,跟我頭上綁的這個一樣,好看還不鉸頭發,你膚色白,帶這個棗紅碎花的好看。”

櫃員深吸氣,脆快點頭:“行!”

三斤茶葉,二斤茶葉末。

半斤一包裝好,周嘉妮付錢,等蓋過章的單據甩回來後,她裝到包裡。

“小同誌,下回有指標我還給你留點。”櫃員收了好處,其實她自己並沒有付出什麼,那些指標不給周嘉妮,也是留給熟人親戚,所以為了讓周嘉妮覺得東西給的值,小聲提供彆的消息道,“副食品那邊來了一批四川的調味品,我們內部人員買了些,味道比咱尋常吃過的要濃,做菜特彆香,不要票,每人限購半斤,不是市民也能買。”

“謝了姐,下回出新發圈還給你送。”周嘉妮笑眯眯地道。

這櫃員倒是反應過來點什麼,趴櫃台上跟她聊天:“你是不是來這裡推銷發圈的?”

嗯,剛才問會計,會計瞥了眼,說他做不了主,但主任又出去開會了,讓她下次再來問問。

周嘉妮準備去二百問問,再給二百推銷一下編織筐。

單子是這邊下的,二百那邊一直沒動靜,如今也該聽說點啥了。

茶葉櫃員眨眨眼,笑道:“沒事,等領導回來,我幫你搭句話。”

她覺得兩個新鮮水果,真的比三四個雞蛋還稀罕、還貴重,不由自主的想幫著多個嘴。

況且著發圈真的漂亮。

“謝了姐,你要是能幫我談下來,每次出新款都有你一個。”周嘉妮很上道地說,她雖然有把握談下來,但能因此交個好,對她有利無弊。

這櫃員隻聽著開心,但沒當真,每次都送,這小同誌不得賠死,估計再送兩三個她就知足了。

當然了,現在也知足,畢竟本來就是她主動提的。

有白昊陽在,周嘉妮沒法進體積大的貨,隻把手裡快到期的布票用完,買了一遝小手帕,這個往包裡一塞,再悄咪咪收起來,不會太明顯。

茶葉她抽空也收起來幾包,隻留了茶葉末和白昊陽要的那半斤,不然背著沉。

等白昊陽買完東西,周嘉妮帶著他去旁邊買調料,川味調料每種買了一斤,把白昊陽那份的資格用掉。

出來後白昊陽還納悶:“你咋知道他們這裡來了四川的調料,還知道限購規則。”

周嘉妮笑道:“跟櫃員聊出來的唄。”

白昊陽撇撇嘴,這裡的櫃員態度跟他家那邊差不多,眼睛恨不能長腦門上,怎麼會那麼好心?

中午吃飯的時候,周嘉妮開始打發白昊陽,道:“我準備把二百的編織筐談下來,再把大家的發圈賣出去,今晚上我不回去了,你吃完早點去趕車吧。”

下午她還要去趟黑市。

到了冬季,大家都有空了,黑市估計很活躍,應該能收不少東西。

白昊陽道:“你自己留這兒行嗎?”

周嘉妮點頭:“行,一會兒我往村裡打個電話說一聲。”

白昊陽撓撓頭,道:“你早說,早說把家裡那根棗木棍拿上,你留身邊也能壯壯膽。”

周嘉妮笑道:“上回我在這邊住了好幾天呢,放心吧。我可是廠裡的業務,將來要跑的地方多著呢,先從周邊練起來。”

白昊陽想想也是,千叮嚀萬囑咐,還問她有沒有需要的票,有需要的他就留幾張。

周嘉妮很動心,不過還是算了,她從黑市收,能收到就用,收不到就算了。

送走白昊陽,周嘉妮熟門熟路的去了黑市。

快過年了,大家都鉚足勁了換東西、換錢,人比平時多,還有專門的人放哨了。

周嘉妮謹慎的在外圍觀察一圈,才挎著空籃子走了進去。

先找黃牛買票,買完票又收了點米面,提著出來離開,換到醫院那邊,如法炮製。

主要是收票,彆的物資算捎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