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3. 第四十三章 老周家這個閨女喲。(1 / 1)

街道辦這邊接到匿名舉報信, 就開始調查這件事,得知被舉報的知青父母是二紡廠職工,就先去廠裡找他們的領導了解情況。

結果聽到了不一樣的版本。

——那位女知青不是故意留在城裡不回去, 人家是帶著任務來的。

但已經到了這一步,還是得來問問情況,如果工作已經完成,就勸該知青趕緊回到她下鄉的地方,這麼留在城裡,影響確實不好。

劉芹也跟了過來, 看見餘慧芳忙遞了個安撫的眼神過去, 意思是沒什麼大事, 不嚴重,好好跟領導說說, 不會有啥影響。

即使沒啥影響,可這大過節的, 也挺膈應人的。

而且他們前腳來,後頭就跟了一串看熱鬨的,誰家願意讓人看熱鬨啊。

街道辦派了個姓葛的主任過來, 他看見周嘉妮微微一頓,再看看餘慧芳,便溫和地笑道:“我對這小姑娘有印象, 這小姑娘覺悟不錯, 當初你們還攔著,但最終也沒攔住這小姑娘積極相應政策的態度啊。”

餘慧芳本來還壓著氣, 但現在有點尷尬了,當初知道女兒偷著報了名,她其實去街道辦鬨過哭過, 就是這位葛主任,給她做了一通思想工作,說白了就是口頭教育了她一頓。

不好意思笑道:“原來是葛主任,給您添麻煩了。”

“都是為了工作嘛!”

想到自己做的蠢事,周嘉妮也面有尷尬,趕緊幫著爸媽招呼,又準備去給他們倒水。

“不用忙不用忙。”葛主任擺擺手,正色道,“我們來是就關於周嘉妮同誌長時間滯留城裡的情況,做一下調查,簡單了解兩句。”

廠委的黃主任也在,道:“餘慧芳同誌,周萬裡同誌,你們不用緊張,因為有人舉報到居委會,按照慣例總得調查走訪,葛主任問明原因,也好回去報告。”

餘慧芳聽著火氣又上來了,心說也不知道哪個倒黴催的在背後捅刀子,但不好遷怒領導,忙道:“我們一定全力配合領導們的工作,不過我閨女啥問題沒有,她留這裡等著接貨……”

屋裡小,坐不開這麼多人,劉芹站在門口,輕咳一聲打斷她的話,道:“嘉妮,快去把介紹信拿來讓葛主任看看。”

餘慧芳心領神會的閉了嘴,才反應過來,有沒有問題,還得領導來判斷。劉芹是怕她氣急攻心,說出啥不該說的話來,所以趕緊攔了。

不過她閨女才又跟公社那邊確定了新的工作,那留在城裡留的應當,領導也不能隨意攆人。

周嘉妮忙去取了介紹信遞過去,笑道:“辛苦葛主任跑這一趟,也怨我,頭一回出差沒經驗,按說應該主動去居委會知會一聲的,是我的疏忽,給諸位添麻煩了。”

這話葛主任聽著很受用,卻也詫異地瞥了她一眼,他記得上次見這小姑娘,還嬌滴滴不諳世事的樣子,一點主見都沒有,啥事都得問另一個陪她去的小姑娘。

這下鄉才多長時間,說話辦事就這麼得體了。

低頭看介紹信,介紹信時間沒問題,隻是信上的名義是采購,就又抬頭問道:“小周同誌,你來齊陽采購什麼?”

之前調查到的是來省城幫隊裡賣筐子,怎麼開的原因的采購呢?

周嘉妮正想去拿剩下的幾個樣品,準備介紹自己接下來的工作,聞言心頭一動,回道:“葛主任,是這樣的,我們大隊相應塑料大棚萬裡行的活動,派我跟另外一位同誌來齊陽采購塑料布;說起這個,趁著各位領導在,我說兩句題外話……”

“我們前進大隊是個臨山的小村子,從整個公社來看,位置較偏,沒有什麼天然優勢,老鄉們辛辛苦苦一年下來,收入沒多少,肚子也填不飽,我們隊長為此愁白了頭發。如今要搞這個塑料大棚實驗,也是把家底都押上了。可我們一沒技術,二沒專業人員的指導,三沒有完整的資料,屬於摸著石頭過河。”

“我作為下鄉知青,受黨的號召,自是應該不遺餘力的幫著當地老鄉建設新農村。可我畢竟能力有限,不懂種莊稼,也不懂種菜,更不懂大棚,這兩天趁著還在城裡,從收購站的破爛堆裡掏資料,準備帶回去提高提高我們當地的種植水平。”

奶奶非常懂配合的進了大孫女的屋裡,抱了一堆看上去就破破爛爛的書出來,望著領導時,那雙渾濁的老眼微微紅了一紅。

讓兩位領導多少有些不落忍。

周嘉妮還在繼續,語氣沉重地道:“現在兩位領導都在,我想以下鄉知青的身份懇求兩位領導能伸出援助之手,幫我們找些關於塑料大棚或者農業種植方面的資料,等我在這邊的工作完成回大隊的時候,給老鄉們帶回去。”

“在此,我代表我們前進大隊所有社員,謝謝兩位領導了。”

葛主任:???

雖然多少被這位小同誌的言辭略感動到,但依舊很莫名。

黃主任:……

劉芹:就…佩服!

葛主任楞了瞬,才問道:“周同誌,我在調查中了解到,你已經幫當地老鄉把編織筐介紹進了百貨大樓,這不是挺好的創收項目麼?”

既然這條線成功了,那就全力發展編織業,乾啥還要弄塑料大棚?

關於塑料大棚的計劃,他略有印象,不過此刻從周嘉妮口中再次聽說之前,已經很久沒聽到這個項目了。

他哪有路子找資料啊?

周嘉妮並沒有順著他的想法說,而是一臉感慨道:“是啊,不下鄉不知道,老鄉當中還有技術精湛的手藝人,他們粗糙的雙手上全是一道道裂開的口子,可就是那樣粗糙的手,卻能編織出那麼精美的籃子,我被感動了。所以準備來城裡采購時,就想著不能空手來,能為大隊、為老鄉們做點貢獻,就多做點貢獻。”

她苦笑道:“可一碼歸一碼,民以食為天嘛,掙再多錢,對老鄉們來說都不如多收一捧糧食來的重要,如果塑料大棚能實驗成功,給老鄉們帶來的益處,遠比走進百貨大樓的編織筐要強得多啊,兩位領導,你們說是不是?”

因為居委會和廠領導的到來,敏感的人一下嗅到了有熱鬨可看,圍過來不少。

不在這棟樓上住的,瞧見這邊人多,都湊過來看熱鬨,踮腳伸長脖子瞧了瞧,低聲打聽:“那是周萬裡家吧?出啥事了?”

“老周他閨女不是下鄉知青麼?待在城裡不回去,讓人舉報了。”

“就是跟百貨大樓談下合作的那個?”

“是啊,談完了還不回去,滯留時間過長,就被人舉報了。”

這隻是好奇的。

有那看周家不順眼的,趁機開始冷嘲熱諷:“該,叫餘慧芳成天嘚瑟,誰家還沒個丫頭片子了,就她家的好,再好早晚也是人家的。這下行了,鬨到讓人攆回去,不嫌丟人。”

周萬裡家門口的走廊上更是擠滿了人。

呂翠蘭也悄摸摸藏在後頭,滿臉幸災樂禍地踮腳往裡瞧,心裡想著,攆回去,趕緊攆回去,最好能牽扯到周萬裡和餘慧芳,讓這兩口子也寫份檢討。

“也不知道哪個好心人做的這好事。”她用氣聲跟劉愛芳小聲嘀咕,“叫餘慧芳成天浪擺的不知道姓啥,活該。”

劉愛芳戳了戳她,意思是彆在外頭說這種話,讓周家人聽見,再以為是他們舉報的,找他們麻煩。

呂翠蘭撇撇嘴,倒是沒再說啥,她男人的檢討還在廠裡貼著呢,影響不小,這段時間得夾著尾巴做人。

她就是實在好奇,到底是誰舉報的周嘉妮。

不過這不重要,能讓周家人吃癟,最好讓周嘉妮那個死丫頭灰溜溜的回去,好好臊她一臊。

屋裡頭,葛主任和黃主任對上周嘉妮期待的視線,那雙眼裡仿佛站滿了那個大隊的老鄉,都在殷切地望著他們,婉拒的話在嘴邊打著轉,就是說不出來,硬著頭皮道:“啊,是,周嘉妮同誌說的對,我、我們儘量。”

黃主任譴責地瞪了那邊的周萬裡一眼,但心裡也有點佩服他閨女這份口才,早知道招進廠裡幫他對付工會那幫慣會耍嘴皮子的人了。

“謝謝兩位領導。”周嘉妮手快的寫了一串地址,道,“對了,關於這次舉報和調查的事,咱們居委會要是對我的工作存疑,不妨打到我們公社問問,我昨天才跟公社那邊通過電話,我們公社主任都鼓勵我留在省城努力把最後的工作做完,多給我們大隊創收。領導們要是不信,可以電話溝通確認一下。”

葛主任:我可謝謝你了,我都快忘了是來調查你滯留城裡的事了。

“信,當然信,小周同誌這麼坦然,定是誤會無疑了,至於你說的資料,我儘量發動大家多幫你找一找。”葛主任歎著氣道。

周嘉妮跟葛主任使勁握了握手,笑眯眯地道:“麻煩領導以及居委會的其他同誌了,等我回了大隊,咱們常寫信,常聯係。”

葛主任:不要叭!

“黃主任,也辛苦您跑這一趟。誒,對了,我突然想起一事來。”周嘉妮也沒管黃主任對她說的事感不感興趣,就笑眯眯地道,“過兩天我們大隊來送貨,會隨車拉幾百斤蔬菜過來,都是社員們自己種的,屬於老鄉們自產自銷的東西,想幫老鄉個人創造點微薄的收入,如果廠裡食堂那邊方便的話,不知道能不能幫我們社員……”

黃主任搖頭笑道:“方便,方便,提前一天去廠委說聲,我跟食堂溝通,保證給你調劑出來。”

老周家這個閨女喲。

“如此多謝黃主任了,我們前進大隊的全體社員們會感激你的。”

黃主任:不用,真不用!

神經病啊,來一趟莫名接了好幾個活。

堵在周家門前走廊上的人,沒看見他們想看的熱鬨,倒是見周嘉妮送了兩位領導出來,並跟居委會的人道:“舉報的人應該是不明真相,誤會了什麼,不然也不能讓領導連個節也過不好,鬨得大家都不安寧。”

又疑惑道:“奇怪,這兩天因為編織筐的事,在我們這片造成的影響還蠻大的,按說舉報我的人不應該不知道我還有未完成的工作啊。可若是知道…卻還搞舉報,那就太不懂事了,這不是存心不想讓領導們好好過個節嗎?尤其今年還是中秋、國慶連著過,普天同慶的時候,給大家添這種堵!”

葛主任臉色也不好看。

周嘉妮是正常工作,待在城裡合理合情,可哪怕誤會一場,影響終歸也不好,所以剛才周嘉妮提出讓他們幫著找資料,也隻能應下。

回頭讓他查到誰搞的舉報,非叫到居委會讓大家輪流給那人做思想工作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