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 第二十一章(捉蟲) 開門紅(1 / 1)

知青們的自留地跟村民的自留地不挨著, 離知青點不遠。

當時現開的荒。

雖然上輩子見過知青自留地的情況,但今天過來還是被草比菜高的情況震驚了一下,隻有一小部分區域打理的很利索。

但打包倒是很方便, 也不用繩子,隨手拔著雜草捆菜,幾個男知青還美其名曰‘就地取材’。

過來看熱鬨的嬸子笑罵:“說那麼好聽,還不是因為懶!”

這才早上四點啊, 周嘉妮看著逐漸聚集過來的社員都驚呆了。

“大娘, 你們這麼早來乾啥?”

嬸子大娘們七嘴八舌地道:“閒著也是閒著, 過來看看你們弄菜。”

主要還是好奇周嘉妮那一宗大包大攬的保證,底氣到底在哪裡!

昨天就有不少人找到周嘉妮這裡, 想搭便車, 讓她把自家的菜捎上, 能賣多少賣多少。

周嘉妮婉拒了小半天,最後張寶生叫了所有的小隊長去開會,說明了情況, 讓各隊隊長通知下去。

誰也不知道知青們這批菜能賣成啥樣,周嘉妮同誌本人壓力也很大,如果這次成功了, 再幫社員解決。

即使大家已經默認了這次不帶他們, 但不妨礙過來湊這個熱鬨。

“菠菜根上的泥要甩乾淨, 大約兩斤一捆分好, 壞掉的不要, 過磅之前我會檢查。”周嘉妮監督著, 一遍遍強調要求,“捆韭菜的時候碼整齊,壞掉的葉子直接摘掉啊, 要是一捆裡出現壞的特彆多的,整捆打回,不要!”

“茄子太老的不要、擺的時候碼整齊,辣椒也一樣,擺整齊。”她從筐裡拎出一根胳膊粗的絲瓜,“這絲瓜瓤子都能直接用來刷碗了,你讓我賣給誰?”

孫萍跟於晚霞也跟過來幫忙了,頂著滿眼的紅血絲在這兒當質檢員。

於晚霞對這些老知青怨氣可深了,在她眼裡,這些不是青菜,是周嘉妮那本菜譜的‘贈品’,所以她見一位男知青連著摘了好幾個老絲瓜想混到筐裡時,不客氣地說道:“同誌,咱們的要求說的很清楚,你這樣就不地道了。”

那男知青不以為意地笑道:“咋了?這絲瓜就不能吃了?”

“自己吃當然能吃,可這些菜是準備拿到集上賣的,你覺得人家會買這麼老的絲瓜嗎?”於晚霞憤憤地道,“你知不知道嘉妮為了幫你們賣這些菜,連祖傳的菜譜都拿出來了,她是準備用菜譜去換銷售渠道,你們就這麼糊弄人家?”

附近正在摘菜幾個老知青一下愣住了。

就連下場幫忙的嬸子大娘都怔了下,問於晚霞:“姑娘,啥菜譜啊?”

周嘉妮在另一頭,還不知道自己有了家傳菜譜,她正忙著檢驗、過磅和裝車。

這裡還有個邱則銘。

張寶生不是提出找個人跟她作伴麼?她還以為會直接點劉叔或者張叔,再不濟也是村裡其他人,沒想到給她安排了邱則銘。

正忙著,韓陽帶著好幾個知青過來,表情有些赧然,問道:“周同誌,你真的為了我們拿出了家傳菜譜?”

周嘉妮愣了下才反應過來,猜著不是於晚霞就是孫萍跟他們說了什麼,她哭笑不得地道:“額,家傳算不上,但…是家裡人搜集的。”

她總不能說是她從後世帶過來的。

與知青一起過來的還有倆嬸子,滿臉心疼地道:“那這本錢也不小了。”

那幾個老知青多少有點臊得慌了,連聲感謝著,還又一疊聲的道了歉。

周嘉妮一揮手,道:“啥話也彆說了,都抓抓緊,保證好質量,弄得漂亮一點就算對得起我了,這批菜可是要當做咱們前進大隊蔬菜軍的形象的。”

倒背著手過來查看情況的張寶生步子一頓,接著三兩步邁過來,道:“小周你早說呀,早說咱從村裡找那最漂亮的,咱村誰家種的菜不比這幫懶小子種得好?”

韓陽他們不樂意了,道:“隊長,周同誌是幫我們解決問題。”

張寶生當然清楚,他就這麼一說。

不過如此一來,那些摘菜的老知青倒是不敢糊弄了,一個個面色訕訕的,專挑長得好的摘,反正剩下自己吃的,好看不好看無所謂。

張寶生也知道周嘉妮做出的‘犧牲’了,但看著已經裝起來的菜,這會兒攔著也沒用了,隻好道:“不管這回能不能行,隊裡都給你記一功。”

最起碼,周嘉妮是真的用心在幫著解決問題。

這記一功不是說會給她工分或者錢上的補償,而是履曆。

可比工分和錢有價值多了。

周嘉妮笑彎了眼,脆生生地道:“謝謝隊長!”

三十多個知青的自留地加起來也不算少了。

即使沒怎麼打理,有些菜地種的也稀稀拉拉,但輕輕鬆鬆就收拾了三百多斤出來,全都挑著好看、老嫩正好,最水靈的摘的。

地裡一眼望過去藤蔓或者枝丫上還掛著不少,有沒熟的,還有熟了但品相一般的。

這三百多斤都是茄子、秋芸豆、扁豆、菠菜、辣椒、絲瓜、韭菜之類的,不包括地上那一堆老南瓜。

有些老知青原本是想宰冤大頭的,畢竟周嘉妮自己都說了,有多少要多少,賣不完算她的嘛。甚至昨晚臨睡前還有人互相嘀咕,商量說隻要熟的差不多的都摘下來算進去,留著沒熟的那些長起來他們再吃。

冤大頭不常有,萬一沒下回了呢?

但剛剛讓於晚霞啐了一頓後,都多少有些不好意思了。甚至自己看著車上的菜,也替周嘉妮有了壓力。

大家紛紛道:“周同誌,要是真賣不完還是算我們的,給我們退回來就行,我們認。”

“是啊,能賣多少賣多少,昨天…實在不好意思了。”

“周同誌彆有壓力,不管怎麼樣,我們大家都不會忘了你這份好。”

張寶生也道:“小周,就這些吧,先試試。”

周嘉妮也不逞強,道:“行,諸位也辛苦了,咱們把賬結了,我跟邱則銘同誌出發。”

加上地上那八~九個長度全過半米的老南瓜,小五百斤了。

但這五百斤蔬菜,還不到十塊錢。

周嘉妮算完自己都有點不好意思了,昨天定價是帶著點情緒在裡頭的,現在大家好說好話,她就道:“如果能找到固定買主,我會儘量把價格往上談,能高一分是一分,但這回我還需要搭點東西在裡頭,增加了成本,所以真高個一分二分的賣出去也不給大家補差價了,往後的按新價格。”

再不忍心,定好的價也不會隨便改,否則往後說話都顯得沒力度了。

大家以為她說的是那菜譜,倒也紛紛表示理解,甚至覺得高個一分二分的,跟菜譜比起來也不算啥。

裝好車,結算完這批菜的錢,出發。

大家站在村口揮手目送周嘉妮駕牛車離開,這送彆的場景竟然有點小壯觀。

邱則銘作為陪同人員,自是坐在牛車上,等離開村子走出去一段距離,他才道:“菜譜是怎麼回事?”

周嘉妮從她軍綠色的小挎包裡摸出本子遞過去,邱則銘愣了下才接過來:“讓我看?”

如果裡頭記錄的真是不常見的菜譜,這丫頭知不知道它們的價值?

“不不不。”周嘉妮趕緊否認,又遞了一本新本子和一支鉛筆過去,“不光看,你翻到最後幾頁,把茄子的七種吃法、絲瓜的五種吃法,還有菠菜的幾種做法,複抄幾遍,越多越好,如果最後隻能到集上賣,我好撕下來送給人家。”

邱則銘:……

牛車晃晃悠悠到了鎮上,國營飯店已經開始賣早點了。

周嘉妮把車在門口停好,看了邱則銘一眼,後者甩了甩發酸的手腕,自覺道:“明白,我看車,你進去吃。”

周嘉妮笑眯眯地道:“有個聰明的同誌跟著就是省勁。”

對上這種太聰明的同誌吧,她需要周旋的時候壓力會很大;但不得不承認,正常的配合,又覺得很省心。

邱則銘歪了歪嘴角:“謝謝誇獎!”

周嘉妮道:“我進去給你買幾個火燒和稀飯,你在車上吃吧,我可能要在裡頭待很久。”

邱則銘點了點頭,猜著她要找機會跟裡頭的負責的談合作。

想著要是周嘉妮談不下來,最後他再進去試試。

周嘉妮不知道邱則銘做好了幫她托底的準備,她進飯店要了兩個包子兩個火燒、一碗豆腐腦,邱則銘給她錢和票,周嘉妮低聲道:“隻給糧票吧,錢從利潤裡出,咱就算公差吧。”

邱則銘沒矯情,收回錢給了糧票。

周嘉妮重新回去,要了一碗餛飩、兩個肉餡兒的水煎包,找了個空位子坐下來慢慢吃。

來國營飯店吃早餐的人還不少。

有留在廳裡吃的,有帶著鋁製飯盒過來打一份帶走的,還有光要倆饅頭,就著自己帶的鹹菜吃的。

她抽著服務員不忙的時候,快速把剩下的吃完,去了前台,笑眯眯地道:“同誌,你們這兒蒸花饃不?”

周嘉妮沒直接提他們談合作啥的。

像國營單位這些地方,人家都有固定的合作對象。

你這冷不丁冒出來說要賣菜給人家,人家肯搭理你才怪。

所以,先打進他們後廚,見到說話有分量的大廚再說。

服務員表情淡淡地道:“什麼花饃?饃饃啥樣不能吃啊?”

周嘉妮笑著指指外頭,道:“我們那位同誌親戚家的哥哥結婚,這不打算去吃席麼,想弄點寓意好的花饃當禮物。”

“比如五果花饃,就是石榴造型,寓意多子多福;桃子造型,寓意健康長壽;柿子造型,寓意事事如意嘛,剩下的還有佛手樣式的、元寶造型的,就是圖個吉利。”

服務員聽著有些新鮮,說話語氣也不似剛才那般淡漠了,搖搖頭道:“我們後廚好像沒有這樣的模子,倒是有鯉魚的。”

周嘉妮擺擺手,笑道:“不是模子,是直接用面團捏出來的。”

服務員好奇地道:“花卷麼?你說的是花卷吧?”

但也沒有她說的這些樣子。

“不是花卷,就是花饃。”周嘉妮就嘴甜地道,“姐,我能不能借你們後廚用用,自己蒸一鍋?你們不是在蒸饅頭麼,面都是現成揉好的,我就是進去做個造型,蒸好帶走,錢跟票該怎麼算怎麼算,你們多收點都行。”

服務員面露猶豫,道:“這,我說了也不算……”

“姐,您幫我商量商量唄。不然這樣,您幫我去問問,要是咱這裡的師傅能做,我現成定一鍋,要是咱這兒的師傅不會,作為回報,我把他們教會,怎麼樣?”

服務員忙道:“我去問問。”

周嘉妮出去給邱則銘打了個招呼,畢竟給人家安排了個親戚,要是一會兒服務員出來搭訕問他這事,再穿幫就不好了。

邱則銘:……

他吃頓飯的工夫,就在本地多了門親戚?

不過這丫頭也不是問他行不行,就是通知他一聲,通知完就回去了。

周嘉妮成功打入了後廚。

後廚一個大師傅,一個學徒,還有兩個年齡四十出頭的嬸子。

這倆嬸子會做樣式簡單的花卷,捏包子、做火燒、包餛飩什麼的都好手,但不會造型複雜的花饃。

見周嘉妮是個年輕的小姑娘,其中一個嬸子道:“同誌,你會做花饃?”

花饃她們聽說過,知道過年的時候有些地區會蒸花饃,據說做的特彆漂亮,啥造型都有,但僅僅是聽說,沒找到路子學。

周嘉妮笑道:“太複雜的不敢保證,簡單的能做點。”

現成有揉好的面,周嘉妮洗了洗手就開始操作,揉好面團,手指靈巧的捏出大致的形狀,再用剪子剪出頂部的花冠造型,在下端剪出魚鱗狀的小口子,再仔細按壓好,這是代表石榴籽。

最後單獨揪一塊面搓出細長條,捏出花朵造型,圈在石榴上做裝飾,一個漂亮的石榴花饃就做好了。

看的那兩位嬸子驚歎不已。

接著又拿過新的面團,捏出大致的桃子造型,還借助刀背割出中間的縫隙,又單獨做了葉子貼上去,一個活靈活現的桃子落到了面板上。

隨後又開始做柿子,做柿子的時候還要了根辣椒把,洗乾淨插在‘柿子’頂端,當柿子把。

接著開始做剩下的那倆。

兩位嬸子看的眼珠子都不舍得轉一下,等幾個花饃做好,兩人開始自己上手操作的時候,已經一口一個小周師傅的喊上了。

做好的花饃放到旁邊醒一醒,醒完再上鍋蒸,周嘉妮就趁這時間一邊指點那倆嬸子,一邊跟大廚聊上了。

大廚叫鄒凱,三十五六的年紀,個頭不高,體型微胖。

甭管哪個年代,人們對有點手藝的人都特彆願意多交流兩句。

尤其這時候信息流通不發達,周嘉妮露的這一手,在他們看來,說絕活都不為過。

自然的,等周嘉妮問到他們這裡蔬菜供應的事時,鄒凱不但沒有任何反感,反而跟她說起這邊的情況,道:“咱這邊每天蔬菜的用量並不是特彆大,最缺的是糧食和肉類,每個月都緊巴巴的。”

然後他友善地笑問道:“小周同誌,你其實是來賣菜的吧?”

周嘉妮不好意思的摸了摸鼻子。

鄒凱還有那倆嬸子都笑著打趣了兩句。

“要說還得是你們年輕人,腦子就是活泛啊。”王嬸子笑道。

這樣的推銷方式他們不但不反感,反而還覺得挺有意思,而且賺大發了。

鄒凱道:“小周同誌,恐怕要讓你失望了。咱這兒都是農場送菜,長期跟他們那邊合作。不過……”他指指還在等著上鍋的花饃,“難為小周同誌這份心意,今天我留三十斤。”

表示一下支持。

“那可真是太好了,謝謝鄒師傅。”周嘉妮表達完謝意,又失望地苦笑道,“我還以為咱們有機會達成長期合作和呢。”

鄒凱笑著搖了搖頭。

即便沒有農場,也有離鎮子更近的馬家大隊、李村大隊等,怎麼也輪不到前進大隊啊。

接下來談價格問題,不同的菜不同的價格,鄒凱道:“你今天帶了什麼菜來?”

“好幾種呢,都是早上現摘的,露水還在上頭掛著呢,車子就在外頭停著,鄒師傅您跟我出去看看,濟著你挑。”

擱平時就打發學徒跟著出去隨便挑幾樣了,但鄒凱對周嘉妮這種為了賣菜主動傳授花饃技術的操作震驚且惋惜。

他還想這小姑娘是不是讓村裡誰忽悠了?

多少有點不忍,便親自跟著出去看菜。

等鄒凱看到擺在牛車上、裝滿蔬菜的筐子時,震驚之餘一種莫名的舒適感油然而生——太整齊了。

菜色新鮮,大小均勻,關鍵是碼的整整齊齊,比農場抬過來的那些歪瓜裂棗好太多了。

沒辦法,他們隻是鎮級國營飯店,得等上頭挑完了,才是他們的。

“小周同誌,你們前進大隊的菜都這麼好啊?”

當然不是,她專挑好的要啊!

鄒凱看看紫中透亮、順溜溜的大茄子,再瞧瞧旁邊鮮嫩翠綠、根也特彆乾淨的菠菜,又看看那邊的韭菜、豆角、芸豆啥的,作為廚師,看的太神清氣爽了。

感覺哪種不留點都挺可惜。

最後一揮手,道:“每種給我留十斤。”

一會兒農場來的菜他往彆處調一部分。

每種十斤,可不止三十斤了,周嘉妮眉開眼笑地道:“多謝鄒師傅支持我們前進大隊。”她朝邱則銘一伸手,道,“邱同誌,麻煩把本子和筆遞給我,我記一下鄒師傅要的菜。”

邱則銘挑挑眉,把那本‘原版菜譜’遞了過去。

周嘉妮眉頭也動了動,再次感歎有個會打配合的同誌簡直太省心了。

然後在鄒凱旁邊把本子翻的嘩嘩響,她得保證翻頁速度不快不慢,瞥過來的人能捕捉到幾個關鍵字。

鄒凱正在看菜,拿起個茄子掂了掂,不錯,果肉緊實,確實正當頭的新鮮。

再拿了倆辣椒看了看,聞了聞,辣椒氣味濃烈,不錯。

轉頭準備喊店裡的人出來搬菜的時候,目光掠過周嘉妮手上正在翻的頁面,一下凝住了。

“周同誌,你這上頭、寫的這是……”

周嘉妮隨意地道:“哦,我記的菜譜。”她說完謙虛地笑道,“嗐,在您面前談這個那是班門弄斧了。”

“不不不,我剛才看到一個絲瓜蒸肉、冬瓜丸子,好像還有…芙蓉雞片?周同誌,您祖上有做廚師的?”

不奇怪鄒凱的震驚,這時候的廚師會什麼,全看師父會什麼、教什麼。

若遇到有真本事的師父,能按著菜係的學,如果拜的師父也是半吊子水平,那徒弟得在半吊子上再減一半。

另一則,還得看師父會不會傾囊相授呢。

很多師父教徒弟都會藏一手,徒弟伺候到老,都不一定能學到師父的全部本領。

所以彆看是國營飯店的大廚,不說手藝,隻說見識的話,鄒凱不一定比周嘉妮懂的多。

鄒凱:多少有點欺負人了!

絲瓜他也會幾種炒法,但這絲瓜蒸肉,連鄒凱都覺得新鮮。

冬瓜丸子他會,那個芙蓉雞片他師父會,但師父沒教他,教給了他某個師兄。

他跟師父學的另外的拿手菜。

現在卻在周嘉妮這裡看到了芙蓉雞片的製作方法。

看到歸看到,這道菜周嘉妮真願意讓他細看,他也不敢學,要是被師父誤會他偷師,麻煩可就大了。

可那道絲瓜蒸肉,他屬實好奇。

周嘉妮重新被請回店裡,鄒凱欲言又止的。

人家來賣點菜,都教過花饃了,再問人家要那道菜譜,他實在張不開嘴。

周嘉妮矜持地端了端架子,沒好抻太久,道:“鄒師傅,除了剛才的花饃,我再用兩道菜譜,換咱們的長期合作行不行?”

鄒凱撓了撓頭,道:“周同誌,常年供應的話上頭領導就該問了,很難批下來。但兩三個月我就可以做主,我答應你,每年跟你們要兩三個月的蔬菜供應,量也不會太大,每天二十斤。”

說完他補充道:“也不用兩道菜譜,我看看那道絲瓜蒸肉就行。”

花饃不能不算上,他是從學徒過來的,比誰都清楚想從師父手裡學點技術有多不容易。

所以讓他昧著良心問人家要兩道菜譜,他實在做不到。

“成交!”

周嘉妮嗤啦把那頁撕下來遞了過去,道:“這道菜我寫了三種餡料…嗐,我跟您說這個,您不比我懂啊!”

兩人都覺得自己賺了。

尤其周嘉妮這邊,她覺得絲瓜蒸肉太簡單了,還在想著若是鄒凱後悔,她就念念目錄讓對方再挑一樣。

但鄒凱掃了一眼,就視若珍寶般收了起來,並手寫了個短期合作協議。

收購價格上,隻有菠菜一分五,其他的菜根據種類一分六、一分七、最高的是秋芸豆,一分八。

但村裡有啥送啥,要保證新鮮。

今天要留的菜過完稱、結了賬,後廚那邊喊周嘉妮,花饃蒸好了。

趁著如今關係正熱乎,周嘉妮心虛的瞥一眼吧台服務員,忘掉之前說的話,商量不帶票,高價買。

鄒凱找前台問了問這個月的糧票份額,大手一揮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