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 第十九章 老知青的主意(1 / 1)

下午周嘉妮被安排去紅薯地乾活,前頭的人負責割,她負責用耙子攏,攏上一堆抱到地頭上,再統一運到場地攤曬。

她在這邊乾著活,不遠處負責刨地瓜的兩個男青年頻頻朝這邊打量,互相捅咕著笑了幾句什麼,片刻後,其中一個朝周嘉妮走來。

“同誌,你是前幾天才來的新知青吧?怎麼稱呼?”

周嘉妮直起腰循聲看過去,她能認出這是上兩屆的老知青,但名字對不上了,客氣地點頭道:“你好,叫我周同誌就行。”

“我叫嚴滿倉。”嚴滿倉笑著問道,“你是從齊陽來的吧?在這邊還適應嗎?有什麼需要幫忙的儘管說。”

有些熟悉的情景在腦子裡掠過,周嘉妮一陣頭皮發緊,忙道:“謝謝你的熱心腸,暫時沒什麼需要幫忙的。”

嚴滿倉還以為她不好意思,忙道:“沒事,都是知青,搭把手應該的,而且我有的是力氣,你……”

“嚴同誌,真的不用!”周嘉妮趕緊劃拉了一堆地瓜秧抱著去了地頭上。

嚴滿倉這才意識到自己被拒絕了,沮喪地回去,趙聰湊過來小聲問他:“咋樣咋樣?是不是那個?”

嚴滿倉點點頭,道:“應該沒錯,我想象不出比她還俊的人得長什麼樣。”

昨天才聽說這批新知青裡有個長得很漂亮的,沒想到今天就碰上了,就是人家似乎沒那個意思。

“肯定是害羞呢。”趙聰衝他擠擠眼,慫恿道,“彆這麼快放棄啊,這種初來乍到的才好追,多送溫暖多關心,你想想咱剛來的時候啥心情,等時間一長人家適應了就輪不到你了……”他還要再說什麼,見周嘉妮返回,忙道,“回來了回來了。”

周嘉妮走了兩步停下,攤開掌心搶了個紅包,劃著界面看了眼群裡的信息,北極甜蝦、冷凍榴蓮肉、大黃花魚,都不是她想要的,遺憾的合上手掌回去乾活。

剛拿起耙子,嚴滿倉又走了過來,比先前更加殷勤地道:“周同誌,我來吧,你去旁邊歇著,這點活我捎帶手就做了。”

前頭割地瓜秧的嬸子扭頭看過來,露出了然的、意味深長地微笑。

周嘉妮以為剛才的舉動已經表明了自己的態度,不知道嚴滿倉沒看懂還是不死心,她深吸了一口氣,索性直接說道:“嚴同誌,這是隊長分配給我的任務,我完全能勝任,而且你這樣對女同誌來說影響很不好。”

嚴滿倉臉色漸漸漲紅,有些失望的回了趙聰那邊。

趙聰見他臉色不好,沒敢調侃,趕緊安慰道:“算了算了,長得好看的人都傲氣,還不一定適合過日子呢。要不還是昨天那個吧,我看昨天那姑娘也行,你倆不是聊了很久嗎?”

嚴滿倉腦子裡浮現出另一張朝氣蓬勃的臉,皮膚微黑,眼睛又亮又有神,交流起來讓人有如沐春風的感覺,雖然她也委婉的拒絕了自己,可沒像剛才那姑娘似的讓人下不來台。

最起碼,還跟他聊了很多這批知青的情況。

但是…嚴滿倉忍不住又朝周嘉妮那邊看了一眼,嘴上道:“再說吧!”

種完麥子就擴建知青點,新知青都得搬過去,等離得近了說不定還有機會。

晚上,周嘉妮跟著趙梅從三位老鄉家裡收了二十多斤鮮豇豆。

二十多斤看著不少,但九斤左右才能曬一斤乾的,但吃的時候泡一點就能炒一大盤,也挺出數量。

不光有鮮豇豆,還收了五斤乾的,這是人家去年的存貨。

鮮豇豆一分八一斤,乾豇豆兩毛錢一斤,在周嘉妮這裡劃算的不行。

除了豇豆,周嘉妮還從老鄉手裡買了三斤粉皮、七斤生花生、二斤鮮棗,鮮棗是老鄉家裡棗樹上結的,口感算不上特彆好,就是吃個新鮮。

於晚霞跟孫萍被她這陣仗影響的有些意動。

兩人倒不是為著冬天的時候吃,都想給家裡人寄點回去。

但又不想從鮮豇豆開始操作,便這個給周嘉妮衝了一碗麥乳精,那個給周嘉妮勻了手裡所剩不多的醬豆乾,還幫她把當天換下來的衣服洗了,然後瓜分了那五斤乾豇豆。

周嘉妮笑罵:“倆懶姑娘,自己找老鄉打聽打聽就能買著,非從我手裡倒。”

於晚霞毫不客氣地道:“撿現成的多香啊。”

孫萍在旁邊點頭。

周嘉妮氣樂。

不過這兩人後頭幫她乾了不少活。

趙梅第二天一早就把頭天收的豇豆洗乾淨用粗鹽水煮軟晾了起來,又請了一上午假,揣著周嘉妮塞給她的兩塊錢回了娘家,中午背回來十斤鮮的、三斤乾的,晚上又帶著周嘉妮出去湊了二十來斤鮮的、七斤多乾的。

她哥也摸黑過來了,送了三十多斤鮮豇豆、十來斤乾的。

他是聽妹子說這位周同誌乾豇豆也要,就找本家叔伯和左鄰右舍湊了湊,要是周同誌不要,他再還回去。

周嘉妮全留下了,結算完又給了趙大哥一毛錢的辛苦費。

這麼多豇豆曬起來很壯觀,但在農村裡卻不稀奇,年年都有人曬一院子豇豆,等過幾天分了地瓜和玉米,各家屋頂上都是切好的地瓜片,那才叫壯觀。

趙梅對這事特彆上心,每天一早一晚都仰頭看天,生怕天氣不好豇豆黴,沒想到連著四五天大太陽,曬得特彆好。

最後攏起來一過稱,出了八斤半,加上收的那些現成的,一共30斤9兩。

曬完這批,暫時沒再收了,搶收接近尾聲,社員們開始忙活自家的自留地,同時也都惦記著接下來分糧的事情。

計算自家人的工分,合計能分多少,收拾地窨子啥的,再大的事也沒有分糧重要。

分糧還有些附加的東西,比如地瓜秧、玉米秸、玉米骨、高粱稈子、豆秧等等,隊裡留一部分做飼料,其他的分到社員手裡,有的當柴火,家裡養豬的也能做飼料。

就連刨出來的玉米茬,都會在曬乾後分下去。

老少知青們也都動起來。

不光新知青惦記著從老鄉手裡買糧,有些老知青也惦記。這時候能不倒欠大隊,還有餘錢從老鄉手裡買糧,都算好的。

在場地攤曬玉米的時候,邱則銘拿竹耙子來回勾著,慢慢挪到周嘉妮身邊,小聲道:“細糧能再勻你十斤,粗糧…你要多少?”

上回那些跟邱則銘銀貨兩訖了,這次合作再另算錢跟票。

周嘉妮小聲回他:“你能給多少?給多少我要多少!”

邱則銘覷了她一眼,周嘉妮道:“不是我自己吃,我往省城寄。”

這倒不純是借口,家裡人勒緊褲腰帶給她攢各種票,現在能搜羅到糧食,當然得給家裡寄些過去。

邱則銘道:“那粗糧先給你三十斤吧,細糧十斤。”

周嘉妮點了下頭,邱則銘接著道:“粗糧要的全是新糧,再等幾天,要是曬得不夠乾咱們吃虧。”

“明白!”

周嘉妮借助收豇豆混的臉熟,自己也跟人預約了四十多斤玉米,多加了錢,不用給票,也得再等等,到時候她也要驗貨,曬不乾,或者摻了石子混重量的,她也不要。

除了玉米,還要了幾十斤紅薯,有老鄉家自留地種的這個,不用等隊裡分,有二十來斤是今天晚上過去拿,另一戶約的明天。

今晚上拿到紅薯,她又能開團了。

韓陽帶著另一個老知青吳立華過來找邱則銘,道:“邱同誌,想跟你們商量一下,能不能幫我們知青點解決一下蔬菜的問題。”

周嘉妮就在附近,一聽這事,腦子裡嗡了一下,剛想躲開,就聽韓陽喊她:“周同誌。”

隻好硬著頭皮過來。

為了解決知青吃菜的問題,村裡給他們劃了自留地,一人一分地。

周嘉妮他們這批新知青沒有,明年開始憑工分掙口糧了,村裡也會給他們劃一塊出來,自己種菜自己吃。

頭幾批知青,一開始都懶得打理,管老鄉們買,後來發現高估了自己養活自己的能力,口糧掙不出來得靠買,買了糧又吃不上菜,加上村裡大娘大爺們也總念叨,才開始打理自留地。

今年連著幾茬蔬菜長得都不錯,秋收前知青們還跟著老鄉去集上擺過攤。

現在眼看著要分糧了,老知青都在臨時抱佛腳忙活著掙工分,都不想請假去趕集,卻又都急著想把菜換成錢,好還欠大隊的賬或者找老鄉買糧,就把主意打到新知青頭上,希望他們幫著解決一下。

韓陽笑道:“跟你們一起的趙衛國同誌和王長征同誌,一人買了十斤支持我們。二位同誌也支持一下?”

作者有話要說:  明天入V,萬字更新,求寶子們給個首訂支持,筆芯筆芯?~

預收文《九零年代小日子》求帶著。

文案:

鄭家大閨女秀琴是出了名的好,長得俊,勤快手也巧,村裡供銷社新來的會計看上她了,她不願意,轉頭找了個遊手好閒的混子。聽說找到那個男人啊,除了那張臉一無是處。

袁家小兒子袁頌是出了名的萬人嫌,連他哥嫂都不說句他的好話,可人家就是有福氣,整天遊手好閒還找了個頂頂俊的媳婦。

臉好看也不能當飯吃啊,大家都等著鄭秀琴後悔,回娘家哭鼻子。

誰知,後來大家才知道,袁頌哪裡是混子啊?人家在外頭租了個大院子開廢品收購站,是他娘覺得收破爛不好聽,還不如待業青年呐,捂著嘴不讓嚷嚷,怕說不上媳婦。

現在媳婦娶進門了,老太太給新媳婦交賬:“琴啊,看在他還挺能掙的份上你可彆嫌棄他。這十萬塊錢是他說給我的零花錢,這不是胡鬨嗎?他手裡還有多少我也不知道,你去問,把賬要過來你管著……”

知道真相後一直嫌棄小叔子的大嫂酸了。

等著看鄭秀琴笑話的人也酸了。

小兩口日子紅紅火火,袁頌收廢品兼著維修收來的廢棄電子品,鄭秀琴就在鎮上開個小店,從賣二手電器開始逐步成為當地有名的電器商……

丈夫是破爛王袁百萬,她就是電器西施鄭百萬感謝在2023-05-16 13:08:13~2023-05-17 09:47:59期間為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營養液的小天使哦~

感謝灌溉營養液的小天使:彆來無恙 10瓶;

非常感謝大家對我的支持,我會繼續努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