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維二十七年,時序仲冬。仙使邈東至魯,儒生阻道,貶譏且辱。】
周邈在孔廟前念出這一句之後,身後拱衛的二十尊鋼鐵神獸,就齊聲重複一遍。
周邈:一尊太少,二十尊正好!要搞就搞個大的!
神獸之聲渾厚高遠,無悲無喜,二十尊神獸整齊出聲,真可謂聲若雷霆!
又因神獸高抵二四丈,居高臨下,傳進下方黔首的耳中之時,便如那仙人天音,自九天降下!
周邈:這全方位環繞音效,腦漿子和心臟都快被帶得共振了!
物理意義上的震撼了屬於是!
而這天音之高遠,不止孔廟前的數千黔首能聽見,更是響徹整個魯縣縣城!
即便身處內室,也清晰可聞。
一時全城黔首無不停下瑣事閒話,儘皆肅立,豎耳恭聽!
而城門處,召集數百孔門儒生,等待仙使離開時致歉並澄清的孔鮒等人,自也聽到了這一道聲音。
隊伍中的孔襄作為罪魁禍首,相比天音震撼,更為話中之意大驚失色:“仙使這是要追究到底了!”
叔孫通沒有理會蠢人蠢話,抬眼望向聲音傳來的方向,“那是先師廟屋的方向。”
孔鮒畢竟是曆史上後來在陳勝手下做了博士的人,雖沒能成事,死在陳下。
但也是一個正常智商的聰明人:“快!趕回去!”
當先轉身回城,率領數百儒生往孔廟疾奔回去。
數百褒衣博帶的儒生出街,本應是浩浩蕩蕩,氣勢恢宏的。
可此時疾步奔跑之下,卻是多了淩亂狼狽,像一群戰場潰敗的逃兵。
又像一群被追攆的喪家之犬。
而這一邊,周邈念出祭文第一句,先道出緣由,將儒生攔道的事情砸實了。
又繼續往下念道:【儒門至聖,而門徒不肖,聖名蒙塵,邈感傷懷,以哭孔廟。】
至此就交代完來孔廟,為孔子‘哭訴’的緣由。
當‘哭孔廟’此舉,變成一場另有意圖的政治行為,它也就沒那麼詼諧有趣了。
接下來,周邈就按照始皇陛下回寄的祭文,開始曆數儒門——包括孟子、荀子而非僅孔子一人的成就。
【儒門至聖,孔丘仲尼;創始儒學,體大思精;忠信仁禮,孝悌廉恥……
祖述憲章,刪述六經;杏壇設講,教化始興;七十二士,弟子二千……】
【儒門亞聖,孟軻子輿;承繼儒學,言補於世;仁義禮智,舍身取義……】
【儒門後聖,荀況卿者;集儒大成,兼容並包;禮法並施,化性起偽……】
孔鮒率數百儒生疾奔於城中街道上,耳邊是響徹全城的天音。
“果如通所言,仙使欲揚孟荀。”孔鮒不得不承認,弟子叔孫通昨晚所說正在發生
而且聽話中內容,皆是挑揀了有利於大秦治國的要義。
若來日他們的儒學要義,與今
日仙使所言大相徑庭,那還能傳教於民嗎?
仙使所言,完全圈出了儒學要義的牢籠!讓儒家門生隻能在此範圍內變化。
除非何時儒家的名望趕超仙使,萬民信儒學更甚仙使之言。
叔孫通心中明白,至少終秦一朝是絕無可能了。
而隨即傳來的天音祭文,其中深意,就連叔孫通都為之一驚!
可轉念一想,下發縣中的進士科《經學》教材,儒家也隻是占了半部啊。
一切早已有跡可循,眼下也就不足為奇了。
【刑名至聖,商君鞅者,懲奸明法,移風易俗……】
【道德至聖,老子李耳,修身養性,清靜無為……】
【兵家至聖,孫武長卿,禦辱靖患,聖典十二……】
叔孫通不僅精於儒學,也略知百家要義。
自然聽得出,法、道、兵二家至聖所指其人,內含大秦的平衡考量。
但也確實是各家的大家名士。
大秦定其為至聖,或有爭議,卻也皆非浪得虛名之輩。
以今日為始,百家聖人名分已定矣!
“仙使之言,已經表明了大秦對百家的兼收並蓄。”
叔孫通已經徹底想通。
“始皇帝胸懷寬廣可容山海,自亦可納百家至聖。?來[]看最新章節完整章節”
【墨子翟者,尚賢節用;縱橫張儀,縱橫捭闔;
醫家扁鵲,望聞問切;農家許行,農本民食;
名家惠施,敏捷善辯;陰陽鄒衍,五行生克;
稗官,聽說四方;百家諸子,亦行大道。】
孔鮒再次歎道:“果如通所言,秦欲兼收百家。”
如此,始皇帝和仙使的態度已經表露無遺,後面的華麗辭藻都不必再聽了。
孔鮒和叔孫通一行數百儒生,埋頭疾奔行於大街。
等趕至孔廟外時,雷霆天音已經停下。
仙使周邈‘哭孔廟’也已結束。
因為身份所限,不能正式地祭拜,來時也就沒攜太牢二牲。
念完祭文,周邈執一支青銅禮器酒爵,往其中倒滿酒漿。
而後傾倒在面前的地上,也就算祭拜過了。
不倫不類,不甚正式的祭拜之禮。
卻令人似乎看見仙使與孔子故友對飲的場景。
“且飲一杯,借以消愁罷!”仙使周邈神情傷感,長聲歎氣道。
叫圍觀黔首一看便知,仙使在替孔子的門徒不肖而傷懷。
……
“儒生孫鮒,拜見仙使!”
趕在周邈收起酒爵,準備收場離去前,孔鮒終於來到他面前。
周邈看向孔鮒,褒衣博帶的儒生穿著,沒有記憶點的長相。
這就是那個‘為陳王涉博士’的史上第一個造反的讀書人,‘魯壁藏書’的孔子八世孫孔鮒啊?
話說秦始皇焚書,幸得孔鮒將儒家經書藏於孔子故居的牆壁中
,儒家經典方得保存的‘魯壁藏書’的故事不知真假。
但做過陳勝的博士,這事卻是史記明確記載了的。
作為始皇陛下唯粉,對於孔鮒說不上多大惡感,卻也沒什麼先天好感。
周邈不言不語,受了孔鮒率數百儒生,齊齊躬身對他行的天揖大禮。
既說‘拜見’,沒行跪拜之禮,這算不算禮儀詐騙?
——好吧周邈承認,他就是在挑刺!
從近前來見後,仙使周邈都不曾發一言,神情清冷,不辨喜怒。
但無論如何,箭已在弦上,不得不發了。
孔鮒開口道:“儒生孔鮒,幸為孔子八世孫,卻不能約束門人,昨日竟叫二十狂生攔路仙使,實在羞愧啊!”
周邈神情不似惱怒,開口卻是:“儒門又非孔門,爾倒也不必為所有儒生的言行負責。昨日二十儒生的倨傲不遜之舉,與你孔鮒又有何乾?”
孔鮒:“……仙使仁善,方不遷怒吾等。”
孔鮒裝聾作啞,孔襄喜形於色。
叔孫通見此情形,便知尊師是拉不下臉來,幻想糊弄過去了。
仙使·陰陽師新手·周邈:難得他陰陽怪氣一回,就這?
孔鮒到底會察言觀色,立即找補:“然孔鮒幸為孔子世孫,沾了孔子的光輝,儒生難免禮遇兩分。”
“孔鮒既得擁護,便該儘到垂範與約束之責,為正儒門風氣而略儘綿薄之力。”
最終請罪道:“因而孔鮒率眾儒生前來請罪,亦將二十儒生捆縛前來,聽憑仙使處置。”
說完,孔鮒躬身長揖不起。
周邈:你這說了知道是請罪,不說還以為是糾集數百儒生,來找他行逼迫之事呢!
#我都帶著數百儒生親自來給你請罪了還想怎麼樣#
#你是接受便接受不接受也得接受!#
周邈看著長揖不起的孔鮒,就像在看#你不接受我求婚我就不起了!#
呸!換個說法:#雖然我家人犯了罪但請看在我的面上饒恕了他們,不然我就不起來了!#
在此光陰似乎被無限拉長的焦灼裡,叔孫通也是心思急轉。
不能說孔鮒臨陣變卦,他確實如事先商議的那樣說、那樣做了。
然一切都在天音響徹全城時就徹底變了,何況仙使哭廟的言外之意,也已經決定此時他們的言辭,應當與時變化。
果不其然,對面的仙使不曾叫起孔鮒,反側頭與一身邊下吏耳語起來……
周邈小聲問:“陛下有給我帶什麼話嗎?”
連夜往返鹹陽送信的吏員,心中不由暗歎:陛下果真料事如神!
也小聲答:“陛下曾言,若仙使問臣此話,便轉告仙使:[可見機行事,朕信仙使]。”
始皇陛下他真的!用人不疑!
“那我就放心了!”
周邈回頭時,心底壞水兒已經咕湧起來!
正打算像昨日在大街上
那般,大展神威:
“爾等……”寄居廟旁?[]?來[]%看最新章節%完整章節,蒙蔭先祖聖光,便以為也成了半聖,無官無職也可越俎代庖,動用私刑捆縛犯罪黔首了?!
但仙使斥責的話未及出口,便有一員儒生一步出列,乾脆利落地一個拜見大禮,跪拜在地!
“儒生叔孫通,向仙使請罪!”
半口氣都沒歇,無縫接上:“確如仙使之言,昨日做出那攔道仙使、出言不遜之事的二十狂生,並非儒門之門徒!
實乃竊居先師墓旁,偷饗祭祀的寄生蟲豸啊!”
“然先師墓旁橫生蟲豸,亦是孔門不肖、儒門不嚴之過啊!”
周邈:喲嗬!
“蟲豸橫生,致使先師聖名蒙羞,儒門清譽蒙塵。吾等為做挽救,實在應當閉門思過,並潛心研修儒門至聖先師及亞聖孟子、後聖荀子要義啊!”
“叔孫通願攜眾儒生,閉門思過、研修儒學,糾偏正道!”
周邈:喲嗬!不愧是叔孫通啊,召儒生改製朝儀,識時務、與時變化的漢家儒宗啊!
既然他能把儒學改得適應漢家統治,那當然也能改得適應秦家心意了。
百聖歸秦,終成秦學。——這個目標的實現,就缺叔孫通你這樣的人才啊!
叔孫通言外之意其實明顯,就連孔襄都聽懂了。
當即跳出指著叔孫通怒聲道:“汝卑躬……”屈膝,趨炎附勢,有辱孔門傲骨,枉你還是我大兄門生!
但就像仙使沒能將斥責孔門的話說出口,叔孫通才有了補救的餘地。
孔襄到底也沒能叱罵出來,壞了仙使所願。
在孔襄跳出來時,英布就已經跨步而出,孔襄剛出口二個字,就被一腳踹出去二丈遠!
本來想將其打為刺客,但英布話音一轉:“仙使面前,豈容無禮之輩大呼小叫!”
孔襄飛出二丈遠,倒在地上一時不能起身,但現場誰也沒去管他。
孔鮒神色惱怒卻隱忍,眼下局勢,他隻能聽之任之。
叔孫通則面不改色繼續道:“儒生叔孫通所請之罪,實則是吾等捆縛二十狂生的行為不當之罪。”
“拘捕罪犯,乃郡縣兩衙之職,吾等卻私自代勞,實在有越俎代庖之嫌啊!請仙使降罪,以恕罪責。”
總結一下叔孫通前面一番話的要點:
那二十狂生不是儒門門徒,實乃寄生蟲豸。
然橫生蟲豸,亦是孔門及儒門之過,請求閉門研修先聖要義,糾偏正道!
狂生攔道與儒門和孔門都沒關係,所請之罪實是越俎代庖、動用私刑。
周邈:不愧是你叔孫通啊,說話真是句句直戳爽點!
仙使周邈聽得爽了,又被始皇陛下允許‘見機行事’,靈機一動!
當即從廣袖中掏出錦帛所書的賜封聖旨,看都沒看領頭的孔鮒一眼。
對叔孫通道:“爾等知錯能改,善莫大焉。”
“儒生叔孫通,本使有一封始皇帝賜封聖旨予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