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七章 治病當以兩本為第一要義,生死關頭救陽為急(1 / 1)

劉邵的事情,他本人經常會在直播間提及。

也會說一些關於自己找陸軒看病的一些趣聞,特彆是陸軒會詳細跟患者說清楚醫理和藥理,讓直播間不少人都是將信將疑。

有人信,也有人對劉邵這話充滿著懷疑。

畢竟,就現在的社會環境而言,很多人都懷疑真的會有這麼和善的醫生嗎?

態度好也就算了,不少醫生態度都還是可以的。

態度差的醫生有,但不算多,頂多就是一顆老鼠屎,壞了一鍋粥,久而久之,醫患關係也就因為這些人而越來越差了。

但像劉邵口中,陸醫生這樣的醫生,還是蠻少見的。

所以,李成遠很好奇,陸醫生真的會講的那麼詳細嗎?

就在李成遠疑惑的時候,陸軒則是無奈地看了劉邵一眼,本想著回頭跟季修文單獨講講的,現在劉邵想知道,他也隻好說道:

“按《金匱要略·血痹虛勞病脈證並治》曰:“虛勞腰痛,少腹拘急,小便不利者,腎氣丸主之。”

大叔的病情已發展至慢性腎衰竭後期階段,證屬腎陽虛衰,故以金匱腎氣丸為基礎方加減,以溫補腎陽,化氣行水。

方中熟地黃為補腎填精之要藥,與山茱萸、山藥相伍,所謂“三陰並補”;腎氣丸納桂、附於滋陰劑中十倍之一,意不在補火,而在微微生火,使得腎中元陽得補,陰陽互生,剛柔相濟;

同時用茯苓、澤瀉以淡滲利濕,牡丹皮活血散瘀並清瀉腎中伏火。

大叔舌淡,食欲不振,雙下肢水腫,故配合黃芪、白術藥對以健脾益氣、利水消腫;

而陳皮、芡實藥對以理氣行滯、收斂固澀而補腎;川牛膝、蟬蛻藥對以活血祛風、搜剔通絡,熟大黃通腑泄濁排毒,全方共奏補腎健脾、活血利水、泄濁解毒之效。”

劉邵趕忙看了眼陸軒寫在病曆本上的方子,快速記憶了一番後,方才轉頭看向李老頭:“叔,聽到了吧,陸醫生可厲害了,聽他這語氣我就知道您這病肯定能治好的,甚至一兩個月就能見效。”

李老頭雖然是農民,讀過的書不多,也道理還是知道的,陸軒說的那些的確給了他莫大的信心。

如果不是有把握治療,誰又能將其中的醫理和藥理說的那麼詳細呢?

他以前接觸過的那些醫生,可做不到這般。

而且,陸醫生雖然年輕了點,可醫術那的確不是虛的。

兒子李成遠是劉邵的粉絲,他竟然也能看到李成遠看劉邵的直播,他還記得,一年多前的劉邵可不是這樣,沒什麼精氣神不說,一副病懨懨的模樣,給人的感覺就像是半隻腳已經踏進了閻王殿,就差那最後一步了。

可再看看劉邵如今的模樣,那像是半隻腳踏入閻王殿的人,說劉邵是正常人他都絲毫不懷疑。

劉邵身上的變化他是看在眼裡的,不然本不願意治療的他,也不會答應兒子辭職來甬城了。

倒不是說怕死,死也比窮好。

還是因為兒子那番話,讓他想要活下去。

再加上聽到治療費用不高,更是讓他心裡升起了一絲希望。

如今,聽了陸軒這番話,李老頭覺得,自己可能真的命不該絕,就好像劉邵說的,遇到了陸醫生,自己就不該死。

兩人信心滿滿,倒是讓陸軒有些哭笑不得:“老劉,我都不敢說一兩個月就能見效,你怎麼敢說的啊?”

劉邵笑道:“怎麼敢說?”

“陸醫生,這可是我這些年看病悟出來的一個道理,醫生說的話就隻能聽七八成,當然,這裡說的不是庸醫啊,庸醫說的一成都不能停。

我說的是像您這樣的醫生,這類話不能全聽。”

“你說說什麼道理?”陸軒這下子真的有些好奇了,這家夥還能說出什麼來。

劉邵道:“對於有把握的病,醫生就算把握再大,也不敢把事情說死了,畢竟您要是說一兩個月就能治好,最後一兩個月沒效果,吃了三個月才逐漸看到成效,那不是砸了自己的招牌嗎?

有句話說的好,做人留一線,日後好相見,雖然用這句話來比喻不是很恰當,可理卻是這麼一個理。

您說兩三個月,我覺得吧,最多一兩個月就行了。”

“你說的可不算。”

“當然,您在這方面才是專家,肯定以您說的為準。”劉邵不遺餘力的拍著陸軒的馬屁。

“對了,陸醫生,除了您說的這種治療方法外,有沒有更快一點的法子?”劉邵笑嘻嘻的問道。

“你問這個乾嘛?”

陸軒眉頭一皺。

劉邵搓了搓手,連忙說道:“沒什麼,我就是好奇,好奇而已,陸醫生您彆誤會,就算真的有更快一些的法子,您沒用那肯定有您的道理。”

“當然,沒有的話也沒事,咱就是純粹的好奇。”

“有倒是有,不過那個法子並不太適合用在大叔身上。”陸軒想了想道。

劉邵瞪大著眼睛:“還真有?”

他真就是那麼隨口一問,沒想到還真有。

彆是劉邵一臉驚訝了,就連季修文也是詫異地看著陸軒,就這種情況,還有更快地治療方法?

真的假的?

“快的方法不一定就是最好的。”陸軒無奈道。

劉邵連連點頭道:“我知道,不同的人不同的情況,適用不同的治療方案嘛,陸醫生,這點我懂,彆說中醫了,就連西醫有時候面對同一種病也分不同的情況。”

“你知道就好。”

陸軒還真擔心這家夥跟大叔亂說有更快地法子,大叔又舍不得錢,想著更快就能好的更快,花的錢就能更少,非要讓他開最快的藥方。

可作為醫生,他不可能被患者牽著鼻子走。

開什麼藥,是醫生決定,而不是患者決定的。

不然真要吃出了問題,到時候可就不好說了。

劉邵咧嘴一笑:“您給說說?”

季修文也是投來了好奇的目光。

“慢性腎功能不全,除了我剛開的方子外,還有便是扶陽法。”

見幾人都有些好奇,陸軒隻好迅速說道:“慢性腎功能不全是由於腎臟功能疾病等原因導致腎功能惡化,引起腎臟排泄分泌及調節機能的減退、水與電解質的紊亂和氮質血症。

臨床表現為:輕度疲乏無力,食欲減退,頭暈,頭痛,尿比重降低和不同程度的貧血。並伴隨消化係統、心血管係統、呼吸係統、造血係統、神經係統、電解質及酸堿平衡等多方面的症狀。”

“當然,這屬於西醫方面的理解。”

陸軒頓了頓,繼續說道:“慢性腎功能不全的中醫病機認識,認為慢性腎衰竭屬於中醫“癃閉”、“關格”、“水腫”、“虛勞”等病。”

劉邵等人點點頭,其他幾個雖然陸軒並未提及,可關格一詞他們還是記得比較清楚的。

“本病病位在“脾”、“腎”,中醫認為腎為先天之本,脾為後天之本。脾胃陽氣需依賴腎之陽氣以溫陽,脾胃之陰依靠腎中元陰以滋潤;脾胃後天運化水穀精微,可助腎主水之功,相互滋助生發。

隻有腎陽旺盛,溫煦氣化有源,脾胃得其溫陽,收納旺盛,則能保證臟腑功能的正常運轉。“

“不過……”

陸軒話鋒一轉,方才繼續說道:“不過慢性腎功能不全病因錯綜複雜,出現這種病症的人往往不是一時半會就出現的,時間一般都比較長。

中醫常說久病而致腎氣虛,氣化不足,脾胃之氣虛弱,運化失常,進而腎陽更虛。

脾胃失其溫煦,氣化不行,中陽不振,導致脾腎陽虛,而見畏寒肢冷、腰酸腰痛、乏力、納差等症。

陰寒內聚,上犯脾胃,運化失司,以致水飲停滯於中焦或外溢皮膚。

臨床可見嘔惡,納呆,不思飲食,小便不利,腹脹等症。“

說到此處,陸軒頓了頓,看向幾人:“不知道你們有沒有看過中醫圓運動理論這本書。”

他的目光從季修文身上移開,落在了劉邵身上。

季修文學的就是中醫。哪怕不記得《中醫圓運動理論》中的內容,但也看過一些,印象肯定有的,至於李老頭父子倆,怕是對這方面的知識並不好奇,自然不會去買這類的醫書看,而劉邵,對中醫比較好奇,會去看的可能性還是有的。

見陸軒看向自己,劉邵尷尬的撓了撓後腦勺:“買了,沒看。”

“買了有空就看看,不能完全理解其中的道理沒關係,能記得一些,也比什麼都不知道的好。”

“回頭一定看。”

陸軒一看他這態勢,不看的可能性比較多。

不過他也沒有多說,劉邵不是醫生,學的也不是這個,看不看倒也無所謂。

至於季修文,這家夥近段時間一直在研究《內經》,再讓他去研究《中醫圓運動理論》的話,分身乏術。

想到這裡,陸軒繼續說道:“《中醫圓運動理論》認為人身氣血、臟腑是一個整體大小圓運動,循環無端。

圓的運動依賴風木之溫化,而風木之溫化必賴以土(脾胃)及土下之陽熱(腎陽),此陽熱實為金降、土伏、水藏之熱。

然降貴能升,沉貴能浮,藏貴能,。中氣貴能旋轉。

《素問·至真要大論》日:“故從本者化生於本,從標本者有標本之化,從中者以中氣為化也”。

扶陽派大醫李老先生也曾講過,治病當以顧護人的兩本為第一要義,生死關頭救陽為急。

因此,治療慢性腎功能衰竭,扶陽才是第一要務。

總而言之,本病以脾腎陽虛為本,濕濁瘀毒為標,正虛與標實相互抗衡,治療時當以扶陽為本,標本兼顧,才能取得理想的療效。”

“我好像聽懂了那麼一點。”劉邵突然間抬頭說道。

“哦,你說。”陸軒示意道。

劉邵思考了一會,道:“按照陸醫生您之前說的,再說到這扶陽之法,治療的話好像都是以補腎陽為主,隻是這其中有什麼區彆我就不太明白了。

同樣都是補腎陽,為何大叔的情況就不能用扶陽派之法?”

“問的好。”

陸軒拍著大腿道:“無論是我剛剛開的藥方,還是扶陽派的方法,的確,旨在扶陽,不過其中卻是有所區彆,而最大的區彆便在於一味藥。”

“什麼藥?”

“附子!”

陸軒解釋道:“我給大叔開的方子屬於溫補腎陽為主,速度相對較為緩慢,而若是加了附子,扶陽的效果自然會好很多,但同樣的,速度也快,欲速則不達,除非大叔的情況太過嚴重,不得不以扶陽為主。

有的患者比大叔情況更嚴重,全身浮腫,那個時候就必須要用到附子,救人為主,就像大醫李老先生說的,生死關頭救陽為急。

說明什麼?

說明救人的時候,可以暫且不去考慮其他的,人都救不了,也沒必要去想著用了附子會怎麼樣。”

“現在明白其中的區彆了吧?”

“明白了。”

劉邵點點頭,咧嘴一笑:“說到大醫,陸醫生在我心裡是跟李老一樣的大醫。”

“我跟李老可還沒辦法比。”

陸軒自嘲一笑:“我與李老,那完全就是星光不敢與日月爭輝。李老在中醫界的地位就如同五嶽之首的泰山一般,備受尊崇。可謂是我國古中醫學派的開山祖師,他在救治急症上采用純中醫的理法方藥,施以重劑,往往收獲奇效,挽救了數以千計的垂危病人,更是被稱為“現代張仲景”。

四五十年年臨床一線的實踐,自創了20多張中藥方,特彆是方藥“破格救心湯”更是成就了李老李附子之名,不知道挽救了多少人的性命,著名國醫大師鄧老更是盛讚他為“中醫的脊梁”。”

“李老給人看病看了一輩子,救的人比認識我的人都多,更是不知道多少次自掏腰包給患者治病,擔任院長的時候,更是如此,我這才坐診多長時間?救了幾個人?”

“而且……”

陸軒吸了口氣,繼續說道:“李老的偉大不僅僅在他救了多少人,還有就是他的那些方子,告訴我們這些中醫人,中醫藥有著無限的可能性。

你如果真的對中醫感興趣的話,不妨去找找李老先生的著作,不過看看就行,彆亂學,李老李附子的稱呼可不是白來的。”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