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一章 正氣存內,邪不可乾(1 / 1)

陸軒對腎癌的解釋說明,無論是對蘇可楠還是季修文,都是感觸極深。

癌症是絕症嗎?

西醫為何治不好癌症?

其實,癌症不是絕症,起碼在傳統中醫裡面不是的。

癌症,隻是西醫發明出來的一個對某類病症的特定稱呼罷了。

比如:腦癌,血癌、舌癌、喉癌、食道癌等等。

光看這些名字就把人嚇死了,因此也顯得西醫非常“淵博和科學”,好像什麼都知道似的。

不過一旦具體落實到“治療手段”上面,西醫的“弱智特征”就一展無疑了,這麼多奇奇怪怪的癌症,基本上隻會“程咬金”的三板斧:

傳統冷兵,刀割,用手術刀來切除癌變組織;

化學武器,化療,用化學藥物來殺滅癌變組織;

生化武器,放療,試圖用放射性射線殺死癌細胞。

三板斧過後,如果治療不成功,把病人治死了,對西醫來說,這就是“不治之症”;如果病人的命大,挺過三關了,檢查發現“治療”後癌腫塊變小或者暫時“消失”了,就宣傳“治療很成功”。

至於後來又長出來了,在西醫眼裡這就是“複發”;彆的地方長出來了,也就是“轉移”。

說的極端一點,就是不願承認自己沒本事治療,所以無論最後的結果如何,對西醫來說都是“成功”的。

一旦出現不良,都是病人的運氣不好,與治療無關。

至於癌症為什麼會“複發”,為什麼會“轉移”,西醫不知道,也不會去關心這些。

不過不得不說的是,幾乎任何一種癌症,與之相對應的背後,都是一大筆治療費用,惡性腫瘤更是如此,天價的治療費用背後,常常伴隨的是病人傾家蕩產,人財兩空。

錢沒了,人一樣沒救活,還可能在治療過程中飽受痛苦而亡。

季修文對癌症沒什麼研究,病案也隻是最近才接觸過一兩個,之前跟消化係統相關的一些癌症,也隻是通過陸軒之前看過的一些病例去做的一些了解。

不過,他在網上卻是看到過很多關於癌症的言論。

特彆是在講到西醫和中醫對待癌症的看法和治療時,雙方的衝突可以說不可調和。

信奉傳統中醫的,對西醫的三板斧自然是深惡痛絕。

而對西醫有信心的,則覺得中醫根本不科學,甚至可以說屬於玄學範圍了,很多東西都解釋不清楚,拿什麼治病救人?

但不得不提到的一點,那就是,鼓吹著西醫才是救世主的西方國家,這些年來對中醫卻是越來越重視。

日韓搶注中醫藥,將傳承了數千年的中醫變成屬於他們的東西。

美帝更是弄了專項資金來發展中醫,甚至花大價錢將厲害的中醫挖到自己的國家。

一邊將中醫藥視若珍寶,一邊又不斷地貶低中醫。

中醫真要是那麼一無是處,這些西醫最為發達的的確會如此重視中醫?

這本身就已經是一個偽命題了。

這背後的原因,值得深思。

不隻是如此,季修文在網絡上還看到過一些有意思的言論,說了一個應對惡性腫瘤最笨的辦法,雖然簡單,但絕對比西醫的各種治療辦法更好,那就是“不治療”。

因為不治無非是“等死”,去治療肯定是“找死”。

而“等死”的存活比率和時間,可能比“找死”更高,生存時間更長。

以西醫“手術後平均存活時間”來判斷療效好壞的話,“不治療”就創造了比西醫癌症治療方式更好的“療效”。

甚至於,還列舉了無數數據,不得不說,這看起來就像是一個笑話,可在聽了陸軒今天這番話後,他對這個笑話卻是有了一個新的認知。

不過,季修文卻是知道,這並不是什麼笑話,國外醫學研究人員,已經通過上千的案例證實了,那些發現癌症後堅決不肯去醫院接受西醫的三板斧,等待死亡的病人,普遍比急著去“全面抗癌”的人存活的時間更長。

1986年,英國醫生霍爾斯傑德就發現,手術切除反而會造成癌細胞的迅速轉移。

手術切除人體組織,必然帶來機體組織的破壞,以及癌細胞的轉移。按中醫理論來說,亂切除開刀,勢必會導致人體生機係統的破壞,因此會造成生命係統更大的紊亂,隻會更壞事!

就好像一片完整的生態鏈,突然間少了一片,隨之影響的便是整個生態鏈。

不僅如此,西醫對待癌症的處置方式,不僅僅要切除癌腫塊,還要把癌組織身邊的其他正常組織一並切除,防止癌細胞轉移。

這就是目前仍然在運用的把好人和壞人一起乾掉的治療方式——“癌腫塊連同周圍正常組織的大範圍切除法”。

而這種手術,還有一個極為好聽的名字,“無瘤切除法”。

想到這些,等於小婉攙扶著於雲興走出診室後,季修文看向陸軒,說道:“還記得我們上學時候看到過的一篇關於美國癌症研究所1977年報道了一個婦女乳腺癌的手術治療情況的報道嗎?”

陸軒不明白季修文為何要提及此事,但還是點了點頭:“記得。”

“說實話,當時我對那篇報道其實並沒有什麼感覺,可聽了你剛剛的那番話後,真的感觸頗深。”

季修文感慨一聲,隨後回憶道:“我還記得當時報道中提到的那名婦女的腫塊直徑好像是2厘米吧,也就是說還算是“早中期發現”,並不很嚴重。

癌症腫塊在一厘米以下時,當時的儀器是無法發現的;隻有在3厘米以上,才容易發現,不過這個時候也就是“晚期”了,還得面臨擴散的問題,比較嚴重。

按照道理來說,當時這婦女2厘米的腫塊是很容易治療的。

其實就算是根本不治療,依據西醫公布的乳腺癌發現到死亡的平均時間是12年。這婦女完全應該活得比這個年限更長一些,因為她是“乳腺癌早期發現,早期治療的患者”。

可是,僅僅隻用了三年時間,西醫就用切除的方式就把她治死了。

每次將腫塊切除不久,她的腫塊就又快速地“複發和轉移”了,於是隻能又切除,這樣三年內反複切了好像有三十多次吧,終於“搶救失敗”,把她治死了。”

“38次。”陸軒清楚地記得這個數字。

說實話,當時他雖然沒發表什麼感慨一類的,可也是深受觸動。

一個人,挨了三十八次刀,最終不治身亡,還不如不治,活的反而更久,還不需要去承受手術所帶來的各種痛苦。

“對,就是38次,沒想到你記得這麼清楚。”

季修文下意識的看了陸軒一眼,又道:“我想,一個正常的人,三年內不斷地開刀,在身上到處挖掉一些正常組織,這樣連續玩38次,恐怕誰都得死吧。

之前我隻是覺得那名婦女有點可憐,可今天,我突然間發現,那名婦女根本就不是死在乳腺癌上,而是死於庸醫之手。

明明是被西醫治死的,但是西醫公布的這個案例的時候,卻不反省自己治療方式的錯誤。他們反而是用這個案例來說明,傳統以為癌症3厘米以上才會“轉移”,但是這個案例“證明”2厘米的癌症也會轉移。

他們並沒有反省治療法的無效,停止手術切除,而是決定要“更早地動手”,比如如果在一厘米時候就“及時發現”,“及時切除”。

這就是西方的“定期檢驗,早期發現,早期治療”的早期治療法。

現在我對你之前說的那句話,就是隻要能吃能喝,睡的好,身體沒什麼不舒服的地方,真的沒必要去做什麼檢查。

我覺得伱說西醫在外科手術方面是中醫遠遠不如的,這一點我很讚同,但同樣的,這種用破壞人體健康的,招邪入體的“治療方式”來治療“邪病”的方式,本身就是“引狼入室”,“剜肉補瘡”,是一種快速自殺的行為。

還有化療和放療,本身也是一種慢性自殺,殺敵八百,自損八千的法子罷了。

不去思考這些癌細胞為何要生長出來的原因,不去消除這些原因,卻想抹殺後面的結果;豈不是像是我們常說的“揚湯止沸”一樣可笑和愚蠢嗎?”

“所以,真正治療癌症的方式,固本扶元才是關鍵!”陸軒擲地有聲的嗓音緊隨著季修文的話在診室內響起。

“基於對“生命中最偉大的治療者不是醫生,而是生命自己”這樣一個道家生命原則的判斷,人體有自己的運行規則,一旦人體遭遇重大的威脅,我們第一步要做的就是“扶元固本”,讓身體強健起來,身體自動就會解決問題。

醫經雲:“正氣存內,邪不可乾。邪之所湊,其氣必虛”。

因此,如何扶植人體的“正氣”,就是正宗的中醫最關注的問題。”

正宗二字,陸軒咬的很重。

現在雖然學中醫的不少,可真正能夠稱之為正宗的卻隻是極少數而已。

大部分的醫生,基本上都是學的中西結合。

中西結合的產物,必然會影響到醫生對病症的判斷,不過陸軒也知道,這是沒辦法的事情,畢竟中醫所有考核走的都是西醫那一套,西醫的東西不學也得學,想從醫,想治病救人,想做一個單純的救死扶傷的醫生,那就得學西醫的那一套。

哪怕中醫世家走出來的,也必然接觸過一些西醫,真正可以稱之為正宗的,全國上下加起來怕是都沒有幾十人。

就連陸軒自己,都談不上正宗二字。

不過,從獲得了心聲這項神奇的能力後,他也在一步步的朝著“正宗”發展。

無論是蘇可楠還是季修文,兩人聽後都是若有所思的點了點頭。

而陸軒則是繼續說道:“道家醫學和養生法最核心的思想,無非就是“培植正氣”罷了。所謂的“上藥三品精氣神”,所有的醫療如果沒有指向這個目標,就是錯誤的。

人體的“正氣”需要多種因素的配合,五行皆正,五臟都健康,當然就“正氣存內”。

但是,幾乎所有的重症病人,五臟都有不同程度的問題,從哪裡下手就是一個值得思考的問題了,也是我們作為中醫需要去考慮的,需要去精準辨證的。

人體的這個“本”是什麼呢?什麼才是人體治療最關鍵的一環?

《內經》其實早就說了:“五臟皆稟氣於胃”。培植身體的營衛二氣,就是治療的總原則。人體內五行生克,保證了身體的健康運行;五行當中,土為根本。

土養育萬物,為中央,為核心,為一切生命生發變化的基礎。

對人而言,土就是後天之本,生命之源。因此,固本扶元,首先就是要保護人體的“土氣”,也就是脾胃之氣。

我之前一直都有提到過一些古代醫學家對這方面的認知,“人有胃氣則生,無胃氣則死”,說的便是這個道理。

人如果喪失了吃東西的能力,或者消化係統有問題,即使是很小的病,也治不好。因此古代醫家的“醫療禁忌”就是:一旦發現病人無法開啟胃氣,就會謝絕治療。”

說到這裡,陸軒頓了頓,方才繼續說道:“這就不得不提到一點,治病先治脾;對於一些危重病人,高明的一聲絕對不會一下手就“治病”,也不是用猛藥去強力驅除疾病。

而是要先開各種類型的“補中益氣湯”,先把病人的脾經係統調理好,培植元氣後,再下手治病。

用最簡單地話來說,其實,中醫治的不是病,而是中氣。

這是也是《內經》、《傷寒》等《金匱要略》等經典一向都特彆強調的核心,是中國式醫學的原理。這種理念,說實話,比西醫所謂的不管三七二十一,一心想著要跟疾病對著乾的思想顯然要科學的多。

要知道,人體本身就有自愈的能力,比任何藥物和手術都要管用的多,而我們要做的,就是激活人體的自愈能力,讓它自己保護自己。

《醫經》裡就有這麼一段話:“脾主運化,主升清”,“諸濕腫滿,皆屬於脾”。

什麼意思?

如果脾的運化功能強,身體內就不會有多餘的組織。當然,更不會存在“惡性組織”了。即使有,也會“氣化”掉。

這也就是西醫所提到的“吸收掉”。

同時,脾的功能強,就會讓其他係統運轉正常,不容易生病。就算有些小問題,也可以很快在人體的轉運下自愈。

這就是我們常說的“正氣存內,邪不可乾”。

而這也正是西醫治不好癌症的主要原因,因為,那看起來強悍的三板斧,破壞的正是人體的這股正氣。”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