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八章 小夥子對針灸很感興趣?(1 / 1)

在吳定中的指引下,陸軒來到249診室。

“陸醫生,助手應該要明天才過來,我的建議是要不下周再開始?”

“不用,就今天吧。”

陸軒搖搖頭,繼續說道:“而且吳老師您也說了,我剛來,都沒患者知道我,會掛我號的患者可能一個都沒有,就算有,可能也就一兩個,我自己在係統上開下方也沒問題。”

見陸軒堅持,吳定中也沒再多說。

“也是,您沒有在衛生院那邊宣傳的話,初來乍到的,知道您的患者可能都沒幾個。”

這點吳定中還是非常認可的。

知道陸軒的,基本上都會去裘市街道衛生院,而不知道陸軒的,即便是來了聯南中醫會館,也隻會去掛黃老、葉老和張老這些人,掛陸軒號的概率不大,甚至可以說很小。

“行,那我就先回去了,您有事可以來我辦公室找我,或者找其他人,您來坐診的事情,我前幾天已經宣布過了,照片也給大家看過,應該能認出您來的。”

吳定中說了兩句就離開了。

陸軒上前將249診室的門敞開,然後來到桌前坐下。

桌子右手邊是幾本常見的醫書,其中有《傷寒》和《內經》,閒來無事,陸軒從上面抽出一本黃帝內經看了起來。

《黃帝內經》分《靈樞》、《素問》兩部分,是最早的醫學典籍,傳統醫學四大經典著作之一。

《黃帝內經》相傳為黃帝所作,因以為名。

但後世較為公認此書最終成型於西漢,作者亦非一人,而是由曆代黃老醫家傳承增補發展創作而來。

正如《淮南子·修務訓》所指出的那樣,冠以“黃帝”之名,意在溯源崇本,藉以說明中國醫藥文化發祥之早。

實非一時之言,亦非一人之手。

《黃帝內經》這本書陸軒看過不止一遍。

事實上,學中醫的,基本上都能把這本經典醫學著作翻爛了。

陸軒也同樣如此。

在學校的時候,這本書他就翻了好幾遍,背過很多遍。

畢業後,又不時會拿出來細細研讀,深究其理。

而有了能夠聽到中藥心聲這項能力之後,對這本書的研究就更多了,再加上他又有過目不忘的本事,看這類醫書的頻率就更高了。

對這本書,每一次看,陸軒都會有一些新的體會。

《黃帝內經》醫學理論很獨特,無論是從人體觀、疾病觀還是疾病防治觀皆是如此。

所謂獨特,那當然是有參照物的,而現在最大的參照物就是西醫,雖然西醫是後傳入的,但是我們現在在研究《內經》的學術特點的時候,無論如何也繞不開這一點。

人體觀,也就是如何看待人體。

一方面是把天地人看作是一個整體,把人放入到天地、自然、社會之間來看。

另一方面是認為人體是由氣、氣機的運動來維持生命的,氣機的正常運動是升降出入,氣機運行正常則人體正常。

而關於這一點,現代醫學也有了新的觀點,那就是把生物、社會看成是一個整體,從這一點來看,《內經》提出這一觀點比現代醫學早了好幾千年。

疾病觀很重要的一個問題就是和諧觀,人體失於和調、不和諧了和就是疾病,再具體點說,陰陽失調了就是病,陰陽就包括氣血、臟腑等很多,都可以用陰陽來加以概括的,“天地之道,萬物之綱紀”,“變化之父母、生殺之本始,神明之府也”,它可以用陰陽來概括一切東西。

簡單不簡單、簡單,複雜不複雜、很複雜,太複雜了,但是歸納起來又很簡單,其實最根本的還是陰陽失調,人治療的過程就算想方設法的將陰陽調和平衡,應用平衡了,病自然而然就好了。

所以疾病觀很重要的問題就是和諧與失調的問題,和諧了就正常。

氣血多了就好嗎?

氣血充盛、旺盛是好事,但是過多了、瘀滯了那就不是好事了。

七情大家都有,這是正常的,但是過分了自然就成了壞事。

就好比高興好,高興大了也不好,過喜也傷心,“喜則氣緩”,這一樣屬於失調,陰陽失調就容易生病。

可以說,《內經》根據“奇恒常變”的觀念確立了自己的疾病觀,“奇”就是特殊、“恒”就是正常,“常”就是正常,“變”就是變異。

正常就是健康、不正常就是病,體內的陰陽之氣的和諧、有序、統一那就是健康,反過來就屬於病態。所以《內經》關於分析疾病的問題,可以說是我學習們中醫的提綱挈領了。

而防治觀其實就是從整體機能和調的角度,來防治疾病。

其特點就是整體、機能、動態的和調,比如喝一碗湯藥下去了,說這藥準到哪兒、不到彆處,那不可能。

又比如針刺合穀隻治牙痛、不治彆的,同樣也不見得,而是應該從人整體的角度,同時更主要的是調節機能的角度,不是說我們不看形體、隻強調機能,沒有形體哪有機能?

但是在觀察、治療的時候,就需要把機能擺在第一位。

而在調節機能的時候,同時又是一個動態的過程,不是固定不變的。

就好比說經驗方,長期老用的經驗方放在某一個人身上,它可能就不靈了。

這就不得不提到一點,那就是儘管這是經驗方,可疾病變了,情況變了,環境變了,一副經驗方自然就失去了它應該有的效果。

所以在這種時候,經驗方也要跟著變。

又比如五運六氣,今年的運氣和去年運氣不同了,今年上半年之氣是“太陰濕土司天”,所以是濕氣盛,可下半年就是“太陽寒水在泉”,就是寒氣重了,所以同樣是感冒,上半年的藥方和下半年的藥方就會存在區彆。

聽起來玄乎,可這卻是中醫的精髓。

很多時候,西方抨擊中醫不行,是玄學,沒有一點科學道理在裡面,可事實上,西方在抨擊中醫的同時,又大肆引進中醫藥。

中醫在全球,形成了一種全球瘋搶的情況。

甚至很多西方國家,因此還專門在大學設立了中醫課程。

一邊瘋搶中醫藥的同時,也在想方設法的培養著屬於他們自己的中醫。

無論是日本的漢方,還是韓國的中醫,又或者是在中醫幾乎泛濫的美國……

在這裡,又不得不提到一點。

近年來,美國公眾和醫學界逐漸認識到中國傳統醫學的安全有效和通用廣泛的特點,越來越多的美國人願意接受中醫治療。

美國內華達州早在1973年就通過了中醫合法化法案,這也是美國史上第一部《中醫法》。

不僅是針灸治療,中藥應用也正式合法化,該法案還承認了中醫的獨立地位,保障了中醫不受西醫影響。兩年後,該州還進一步修改了該中醫法案,規定保險公司支付針灸診療費用。

而且美國目前有34個州承認了美國中醫執照(N)考試,除少數州自行命題考試發證外,該證堪稱全國統一上崗執照。

甚至將中醫作為獨立醫學體係,每年花費超1.2億美元用於補充和替代醫學的研究和發展,而針對中醫、中藥和針灸的研究項目多達幾十種。

中醫真要是玄學,真的跟西方所抨擊的那樣沒有任何科學依舊,為何要在抨擊的同時瘋搶中醫?

沒有人是傻子,這些西方大國同樣不是。

將他們當作傻子的時候,興許,他們反倒是依舊在嘲笑我們才是真正地傻子,將傳承了數千年而依舊屹立於醫療界的中醫視為猛虎,當作糟粕。

一方面,是一些彆有用心之人的拚命叫囂,中醫不科學,中醫應取締;另一方面,是全球資本在世界中醫藥市場上瘋狂布局與擴張,搶挖人才秘方,搶注專利商標。

外國人真不傻,雖然他們還解釋不清中醫的六經六氣,還搞不懂其陰陽升降,但作為全世界公認有效的治療方式,中醫的療效是他們追捧的事實。

世界進入近代以來,在西方文明主導的世界格局下,中醫被步步進逼,奇怪的是:在幾多瀕臨“生死存亡”的過程中,中醫非但沒有被抹殺、被遺棄,還在21世紀科技文明的今天,廣泛傳播到多個國家和地區,這在全世界都是絕無僅有的!

遺憾的是,多數國人一輩子不曾明白:相比占有,失去永遠更為簡單。

當這擁有五千年曆史的傳統醫學在國外攻城拔地時,卻在本土漸漸萎縮,不得不說,很諷刺。

陸軒看著眼前的《內經》有些出神,這一刻他想了很多,中醫在本土比起西醫的確呈現出不小的劣勢,可隨著國家振興中醫,越來越多的人願意相信中醫。

聯南中醫會館不過是冰山一角,可陸軒看到的卻是中醫的興盛,它正在用一個極快地速度在重新崛起。

看了一會,陸軒將《內經》合起,放回了原來的位置。

陸軒抬頭看了眼門外,因為249診室靠裡的緣故,門口幾乎沒有半個人影。

不過,二樓的嘈雜聲卻是不絕於耳。

“還真沒有人掛號,早知道應該在衛生院宣傳一下的。”

雖然早就有所預料,可真當一個患者都沒有的時候,陸軒還是忍不住露出苦笑。

不過,倒也不是他沒想宣傳。

隻是在沒有完全確定的情況下通知,一旦中途出了什麼意外,他真丟不起這個人。

先行其言,而後從之。

見沒有患者,陸軒也沒繼續在診室坐著,起身走到門口,看著外面坐的密密麻麻的人群,隨後一個又一個的診室看去。

絕大多數診室的門都是緊閉著的,人太多,聲音太雜,不關上門很容易影響醫生診治,而這樣,也可以保護一下患者的隱私,一舉兩得。

因為是周六的緣故,平時沒怎麼出診的大佬今天都有坐診。

陸軒就在門牌上看到了國家級名老中醫黃老,還有傳承中醫世家的長老,看到這兩位今天也有坐診,陸軒本想進去看看,可見兩人診室裡都有好幾名患者在等待,想了想還是沒有進去。

於是,一直來到針灸診室才停下腳步。

與其他診室不同,針灸診室的大門一直是敞開的,裡面坐著兩三名穿著白大褂的醫生。

陸軒下意識低頭看了一眼,發現掛在診室裡的白大褂並未穿上,隻得搖頭笑了笑。

陸軒是第一次來聯南中醫會館,之前一直以為這裡隻有中醫內科,沒想到針灸拔罐什麼的竟然都有。

見裡面有好幾名患者正在接受針灸治療,陸軒想了想,有些好奇地走了進去。

陸軒走進針灸診室的時候,正在給患者紮針的周建德下意識的抬頭看了一眼:“小夥子先坐一會,我給剩下的幾人看完再給你看看。”

說完,也不理會陸軒,認真地給手頭的患者行真給氣。

陸軒正想解釋,見對方沒理會自己,也隻好作罷,看了一眼針灸診室裡的布局過後,這才將目光放到了正在給患者行針的周建德身上。

看了有一會,陸軒也不得不承認,跟周建德這種沉浸在針灸幾十年的老中醫比起來,自己手上的技巧還是有所不如的。

或者辨證周建德不一定有開掛的他厲害,可說到手法,陸軒覺得,還真沒有幾個能跟眼前這位周醫生一比的。

能夠讓聯南中醫會館邀請來坐診的醫生,彆說在甬城了,就是放眼全國也是能夠名列前茅的。

跟周醫生比手法,陸軒覺得自己的本事還沒到那個程度。

正是因為如此,陸軒也忍不住靠近了些,在一旁細細的觀察起來。

周建德的行針手法很細膩,無論是紮針還是提抽撚轉,熟練度都到了一個極高的程度,陸軒比較了一下,換作是他來紮這個穴位,效果就沒有周建德施針來的好。

從這一點就能看出,這位周醫生的針灸基礎打的到底有多好。

而陸軒,熟練度上就差的不是一點半點。

一邊看著,陸軒一邊將周建德行針的細節記下來,想著回頭拿自己試試針。

針灸行針撚轉,就得多練,沒有患者就拿自己練,反正有些穴位多紮紮也沒壞處。

這也是中醫和西醫的不同。

西醫無論是什麼醫療器械還是藥物,基本上都是靠患者試藥。

而中醫,一般都是中醫自己試藥,針灸也是如此,一般會針灸的中醫師,一開始的時候,都是拿自己試針,然後才敢給患者行針。

興許是見陸軒看的認真,正給患者行針的周建德突然間說了一句:“小夥子對針灸很感興趣?”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