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76 章 莊公二十五年(1 / 1)

【讓我來看一看,接下來的兩年其實相對還算是風平浪靜。當然這個“風平浪靜”是針對我們這些後人來說,畢竟我們主要關注的都是重大曆史事件。而對於當時人來說,這兩年其實挺不太平。】

【莊公二十五年,陳國派人來聘問魯國。聘問這個程序其實應該是諸侯對周王做的,所以這次是第一次諸侯之間的聘。作為回報,冬天的時候魯國也派公子友,也就是我們常說的季友訪問陳國。】

?萬年眉壽提醒您《直播和古人一起讀史書》第一時間在[]更新,記住[]?來[]_看最新章節_完整章節

【季友繁衍下的季氏是三桓之一,季友本人通常認為是魯莊公的同母弟。正是這次入陳讓季友和陳國培養了良好的關係,所以當魯莊公看好的繼承人子般被殺後,季友暫時逃去了陳國。】

【以上都還是後話,我們繼續二十五年。不那麼重要的小事包括衛惠公在這一年終於結束了他造孽的一生,還有魯莊公的長女伯姬嫁去了杞國。是的,雖然魯莊公還沒有正妻,但是他的大女兒都已經是可以嫁人的年紀了。】

【問,比自己女兒還晚婚是什麼體驗?可能也沒啥特彆體驗,畢竟沒有大老婆還有小老婆,不影響不影響。】

【剛才為什麼說這兩年不太風平浪靜呢,主要是因為天災。莊公二十五年夏六月,發生了日食。哦需要強調一下,魯國用的是周正,所以六月其實是公曆四月。四月被稱作正月,不是我們通常說元月份的那個正月,而是念四聲的正月。】

【日食其實不算很少見,但是正月的日食格外讓人在意。因為正月是指正陽之月,陰氣不會在這個月興風作浪,但這個月卻反常出現了日食。為了應對這場日食,魯國先是擊鼓,又用牲畜祭祀社。】

【說到這裡似乎沒有什麼問題,但其實這段文字應該是《左傳》之前的史書所流傳下來的原話,具體內容等到昭公十七年再細講。總之結論就是,魯國所做的處理雖然符合日食,但是就正陽之月的日食而言,處理方式是不同的。】

【人的一係列行動是為了退去陰氣,正月沒有陰氣,傷的就是陽氣,災害隻會更重。所以正月的日食,隻有天子需要擊鼓祭社,諸侯隻能用幣祭社,早上擊鼓,魯國做出這樣的事情明顯是僭越的。】

【就如正陽之月的講究所說的,魯國的災難確實在日食之後仍未停止,沒過幾個月又發了大水。這次也是擊鼓、還用牲畜祭祀了社和門,同樣也是不禮的。因為對天災而言,隻能用幣祭祀不能用牲畜,同時鼓也隻能用於日月食的時候。】

【反正有時候真的挺不能理解古人這些奇奇怪怪的講究,為什麼這樣就可以那樣就不可以,明明看起來就差不多。不過說到底今天的人和古人世界觀都不是一套,從思想上就不是一路人,這樣想的話無法理解也就很正常了。】

“她不信。”晉侯詭諸自語,“古、今,果然是後人。哈,都說所作所為任由後人評說,誰能想到真有聽到評說的一日。”

“果然還是令人不愉。”

【莊公二十五年的最後一件事就是晉國儘殺群公子的後續,士蔿終

於攛掇群公子們從排擠富子,到殺遊氏二子,再到這時候乾脆把整個遊氏都滅掉了。嘖嘖嘖真狠心啊,不管怎麼說也才兩輩人,今天看都還是近親呢。】

【士蔿讓他們殺儘遊氏以後,又建了一座叫做“聚”的城池,且都停留在那裡。這句沒有什麼前後,姑且僅作猜測,聚可能是建在遊氏原本的地盤上,群公子們都到這裡去也許是為了瓜分遊氏的利益——不然沒事為什麼要一起搬家。】

【趁著群公子們沒有散是滿天星的這個好機會,晉獻公當機立斷派兵圍聚,一舉清除了這些不安定因素。這個事件叫“儘殺群公子”,殺的是晉獻公的父親和祖父輩的庶支。而重耳那會兒的叫“儘逐群公子”,針對的都是自己的兒子。】

【其實這個思路我們今天想是沒什麼毛病的,多少朝代的內亂都源於兒子太多,且兒子們或者都想當皇帝。如果沒有這些手握重權的皇親國戚,國家的穩定不就有了保障?但換個角度,總有人要掌權,兄弟總比外人可信啊,連劉邦當年都是這麼想的。】

【當然,劉邦也可能本來不會這麼想。但是他是看著秦始皇搞郡縣製,結果秦朝滅亡的時候沒有兄弟拱衛的慘狀的——不考慮胡亥這個人比較特殊的情況,周的兄弟拱衛還是有點實際作用——所以漢朝就搞出了郡國並行製。】

【但問題就在於,晉獻公所處的這個時代,本質還是一個血緣貴族的時代,它和漢朝的情況是不太一樣的。先秦尤其春秋是一個法理就支持著嫡長子繼承製,國人大部分都是同姓遠親的時代,庶支是很難公然上位的。】

【晉獻公這一脈篡位足足用了四代人,你贏了也不一定能上位,曲沃之前把晉侯都殺了也沒成功。漢朝怎麼能一樣,早就是成王敗寇,贏了你就能當皇帝。臣子都和你沒什麼關係,一朝天子一朝臣,聽話就留著,不行就換。】

【外姓人都一樣,更彆說是皇族中人,阻力就更小了。君不見劉皇叔就因為有個皇叔的名分,多少人因此來投——嗯,天知道漢獻帝還在曹操那活著呢。正統有正統的意義,但也沒那麼大意義了。】

【扯遠了,晉獻公自己因為上位非常不正,所以作出了消滅晉國公族的決定,這造成了非常嚴重的後果。戰國七雄是齊、楚、燕、韓、趙、魏、秦,其中齊國被田氏所篡,燕國、楚國和秦國都是正常延續下來的。】

【那麼韓、趙、魏呢?三家分晉也是春秋戰國分界的標誌性事件,但是問題在於,不同於我們想象的類似於魯國的三桓,韓、趙、魏並不是晉國的公族。】

【趙氏和秦國公室有同一個遙遠的祖先,魏氏雖然是姬姓但血緣都能追溯到周文王那會兒了。隻有韓氏,有出自曲沃桓叔、也就是我們所說的桓之族的說法,但總得來說也還是認為他們是周武王之後。】

【公族是類似於皇族的詞彙,說的是一國國君的近親族人。唯獨對晉國來說並不是這樣,晉國的公族已經在晉獻公之後變成了一種接近於官職的東西,因為晉國已經被他把公族造作完了!】

【但是血親往往在這個時代擔任著各類重要的官職,比如楚國的令尹、也就是類似於宰相的職位,經常由國君的親兄弟擔任,各類重要的官職也大多都是公族出身。啊當然,楚國到戰國的時候被這複雜的血緣關係坑得不輕……】

【所以說,任何改革你都要符合時代背景啊,天才生得太早就是瘋子不就是這個道理,為什麼說晉獻公生太早就是這個原因。如果不是因為人才匱乏,外人其實沒那麼容易手握重權,就算有那麼一兩個,還有更多的自己人。】

【肥水不流外人田,國家給叔叔不比給八竿子打不著的遠親讓人聽起來爽一點?不過這事兒還是可以換個角度,以齊國為例,有能力的外姓人上位,雖然國家不是自己的了,但國家還在,架構還是自己的老祖宗創設的,齊國甚至沒改名。】

【這是什麼?這不就是禪讓?這不就是傳承?為什麼說我們的國家沒有斷絕,不就是這個道理?朝代更替但文化底色沒變,這就是曆史的意義。夾帶個私貨,我真的很討厭什麼“明亡之後無華夏,崖山之後無中國”之類的話。】

【對了順便吐槽一句,穿曆史的總喜歡搓火藥搞熱武器,搞商業搞思想革命,甚至變革社會製度……對此我隻想說,請默念“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明朝甚至宋朝以後搞我都不說什麼了,再早是不是真的有點過分了。】

【要不寫架空也行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