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71 章 莊公二十年(1 / 1)

【莊公二十年和二十一年從《左傳》所載內容而言其實是連續的——之前也提過很多次,雖然我們今天看到的本子是經傳並列、按年分配,但事實上《左傳》本來應該是單行本,以至於經常把連續的事件強行分在兩年裡。】

【《春秋·莊公二十年》所載內容無關緊要,直接可以無視。而傳則是上一年五大夫之亂的後續。上一年我們說到了南燕和衛國一齊幫五大夫和王子頹伐周,並且占了上風。但是周惠王也沒事,至少沒死。】

?想看萬年眉壽的《直播和古人一起讀史書》嗎?請記住[]的域名[]?來[]_看最新章節_完整章節

【而就在這時,鄭厲公作為距離王畿最近的諸侯,決心摻和進這件事裡。他首先想要說和兩方,讓王子頹和周惠王終歸於好。想也知道這是不可能的。考慮到周惠王畢竟是正統,還正落魄,當然是選擇雪中送炭啊。】

【於是他在說和失敗後進行了物理調和,直接抓了南燕的君主,又把周惠王迎回了鄭國。先是讓周惠王居住在自己的老巢,就是那個他被趕下台時停留了很久的櫟,然後兩人一起又換了個城邑,並且最終攻進了成周,並且取回了戰利品。】

【書裡並沒有提到為什麼他們在鄭國還要更換駐地,也許是處於某種戰術的考量?誰知道呢。倒是成周這個地名,其實需要特彆注意一下。首先是宗周和成周的區彆,考古學上古代都城其實是分類的,比如最典型的聖都和俗都。】

【聖都是指宗廟祖先所在之地;俗都也就是王都、主都,即政權中心;陪都大概主打一個功能性,比如軍事作用。對西周來說,宗周是王都,而成周是陪都。但是等到平王東遷以後,事情發生了變化。】

【什麼你問聖都?大概是周原遺址吧,也就是岐周。不過近些年關於岐周、宗周和成周在西周時期的地位,爭論其實比較多。我們暫且按照提出聖都理論的張光直先生的觀點來劃分這三座城市。】

【回到成周的問題上,問題在於《史記·周本紀》中平王東遷的地點是洛邑。洛邑毫無疑問是今天的洛陽,而成周也在洛陽。那麼洛邑是不是成周?在普遍的講述中,二者是經常被混淆的,因為我們今天往往直接將洛邑當做洛陽的代稱。】

【但事實上古代的城市比今天的城市要小太多了。在《左傳》的這段記載中成周和王城是同時存在的,周惠王和鄭厲公首先攻打的是成周,直到聯合了虢公才又去攻打王城。】

【這麼看來東周王城和成周其實是兩個不同的位置。且根據記載,周平王居於洛邑,至春秋晚期周敬王時遷成周。按《左傳·昭公三十二年》的描述,周敬王所居的成周是在原本成周的基礎上擴建的。】

【而考古發掘的情況,額,又要跑個題,由於地層是層累的,所以我們今天如果挖洛陽古城,挖出來的首先是漢魏的洛陽,再往下挖才是更早的。也確實在漢魏故城下挖出了春秋晚期的城,這毫無疑問是擴建的成周。】

【與此同時,洛陽的五大都城遺址中,本身除了漢魏洛陽城遺址,還有東周王城遺址。這座東周王城遺址裡,出土有“天子駕六”,也就是

說地位是毋庸置疑的。So,結論就是至少在東周,洛邑和成周是兩座城。】

大廳中一片寂靜。

如果說建城已經是極為艱難的事情,那麼從地下挖掘出城池,甚至是在一座都城下挖出另一座都城,對於他們便是更難想象的事情了。

而目的?無論怎麼想,似乎都發覺不了什麼目的。若說挖掘墓葬還能是為了其中所藏之珍寶,一座早已荒廢的城池,幾乎沒有任何利用價值。

無法理解。

【啊,這種內容其實是曆史地理方面的東西啦,算是曆史地理和城址考古的結合。總而言之就曆史事件本身而言最多是個側面印證,但是一方面能展現當時的社會情況,一方面也算是對考古的進一步指導。】

【而且雖然我們今天一般說文史不分家,但曆史和地理也是不分家的喲,以前可是不存在地理這種東西的,就是曆史的分支。哪怕今天來看,很多曆史事件也都可以通過地理環境來理解。】

【總而言之繼續,剛說到鄭厲公帶著他的大侄子——好吧,早就不隻是大侄子了,應該是大孫子都不止。畢竟鄭桓公是周宣王的弟弟,鄭武公和周幽王一輩,鄭莊公和周平王一輩,周桓王是平王的孫子,已經是鄭厲公的大侄子了。】

【周王看起來好短命的亞子……鄭厲公和周惠王攻打過成周的同年冬天,盤踞於王城的王子頹大擺宴會犒勞扶他上位的五大夫,同時在宴會上用了極高規格的舞樂來取樂。鄭厲公對此十分不滿,於是就去找虢公說小話了。】

【當然,我們都知道他說的肯定是借口,畢竟是坑哥上位的,你說他多在乎禮製和天道誰信。何況他都明擺著已經選邊站了,就是站了周惠王一邊。不過他的理由還是很正當的。】

【他說哀樂失時就會招致災難,王子頹搞這麼大場面,是他在樂禍。司寇行刑殺人的時候君王都理應為此“不舉”,怎麼敢樂禍,何況這個禍就是他染指王位,沒有比這更大的禍了他居然還敢樂!是時候送王回去複位了。】

【虢公對此表達了認同。好,接下來就是二十一年伐王城。但是在進入下一年之前,我必須解釋一下,不舉不是那個不舉,“舉”是一個名詞,其實就是日食、盛饌,而且要伴著樂舞下飯。】

【雖然我們都聽說過古代人一天隻吃兩頓,但對周王這種身份高貴的天龍人來說,人家一天還是吃三頓的。不過一般是早上吃得最豐盛,然後中午和晚上吃早上剩的。隻有特殊的大日子才會每餐都殺牲,每頓都是大餐。】

【所以“不舉”倒也不是完全不吃,就是吃得比較敷衍。大概是要麼吃前幾天剩的——我覺得這個可能性不大,要麼就是吃簡單點,也許是吃點素,隻吃兩頓,這一類的。】

【要知道“祀加於舉”,也就是說雖然祭祀規格比舉要高,但二者是可以放在一起並論的。《國語·楚語下》裡面記載的各種身份的祀和舉,其中天子的舉是太牢,也就是豬牛羊三牲,祀是會,也就是再加上四方之貢。】

【與此同時,士的舉是魚炙,祀是特牲、也就是一頭豬。這差距已經非常非常巨大了。再到庶民,就徹底變成了菜和魚,連葷都沒得吃了。舉以菜,菜甚至都算隆重的吃食,窮成這樣了還要用魚來祭祀。】

【所以,穿越除非能保證穿成王公貴族,不然真的還是算了吧。不過話說回來,穿這會兒說不定還比後來稍微好點,雖然物質條件可能略差,但是這時候戶籍製度還沒怎麼實裝,山林湖泊還沒國有,找個荒郊野嶺有技能真的可以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