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65 章 莊公十五年、莊公十六年(1)(1 / 1)

【莊公十五年是格外平靜的一年,除了代表齊桓公始霸的第二次鄄之會之外就沒什麼大事。之前說了,這次會盟的參與者為齊、宋、陳、衛、鄭五國,魯國依然沒有參加,某種程度上當然代表魯國還不承認齊國的霸主地位。】

【但是文薑卻在此之後再次入齊了。文薑入齊當然不是稀奇事,齊襄公在世的時候兩個人私會過好幾次,在齊國和在魯國都有過。但是這時候齊襄公人都死透了,墳頭草都幾米了,她卻特意回了齊國,確實不太正常。】

【說到這裡,我們就需要了解一件事情,關於夫人的歸寧。我們今天結婚了想回娘家還是比較輕易的,什麼大年三十啊重男輕女的習俗暫且不談,就說平時。但是這個時代按禮,夫人隻有父母尚在才能歸寧。】

【關於父母隻有一個活著的具體規定不詳,但總而言之一般夫人是通過派遣夫家的卿大夫回母國聘問,就算是歸寧了。說實話挺不人道的,很有那種,父母不在了你就徹底是夫家人了的味道。】

【但是這麼說的話又有一件很微妙的事,我們之前提到的幾位夫人,大多數都和娘家有比較緊密的關係——當然,在一個婚姻是結兩姓之好,血緣又是政治核心的年代,這也並不是件奇怪的事情,畢竟聯姻本身目的就是政治的。】

【所以話說回來,文薑這次入齊雖然名義上是歸寧,但是考慮到她嫁到魯國都差不多三十年了,齊襄公死後的這近十年也再沒去過齊國,怎麼想這次入齊都是政治原因比較大。最可能的就是與鄄之會齊桓公稱霸,而魯國沒有參會有關。】

【魯國沒參會其實很正常,魯國作為周公後裔,在大部分情況下都是最尊奉周禮的。齊桓公稱霸這件事魯國明顯不會樂意,但是魯國因為公子糾和齊國折騰多年,好不容易才終於握手言和,從這個角度考慮文薑這次出面很可能是為了調和?】

諸兒L看向文薑,眼神難得沒有那種玩世不恭的漠然,甚至稱得上柔情:“你原是這般念舊……”

他大抵是還要說些愛語,卻被文薑打斷:“勿要多情。”她口中雖是這麼說,卻沒有拒絕諸兒L握過來的手。

“都十幾年了。”她最後低聲道。

諸兒L亡於魯侯同八年,而她亡於二十一年。文薑自己都未想過還有再見之日。

或許是看得太多了,或許是聽了許久想開了,同除了冷哼之外,對他們二人的影影綽綽竟然視而不見。

【接下來齊國和鄒國幫宋國去伐了一個沒什麼存在感的小國,這不是重點,重點是,螳螂捕蟬黃雀在後,鄭國乘著這個時機,又跑去攻打宋國了。什麼?不是去年宋國剛和大家簽過和約嗎?但是很可惜,鄭厲公對宋國恐怕是耿耿於懷很久了。】

【當年鄭厲公借宋國之力成功上位,但是宋國也借此從他這裡取得了不少利益,所以本來兩國關係就敵友難辨。如今鄭厲公終於徹底坐穩寶座,祭仲死了,原繁也死了,他再無掣肘,是時候有仇報仇有怨報怨了。】

【但

是這種行為實在不太講道義,何況還是在齊國剛稱霸之後——霸主有什麼責任呢,當然要負責擺平小弟們的矛盾,懲惡揚善,鋤強扶弱。所以齊國赫然帶著宋國和衛國,扭頭又把鄭國打回去了。】

【而這時,屋漏偏逢連夜雨,楚國也湊了個熱鬨,終於第一次對鄭國下手了。但是畢竟是第一次對大國動手,楚國當然要有個好麗友……不對,好理由鴨。於是楚王表示,鄭厲公從櫟回歸國都複位這種大事,怎麼能過了很久才告知楚國呢?】

【不要覺得這個理由離譜,各種大事理論上來講都是要通知於各國的,尤其是國君更替。為什麼《春秋》裡能夠經常記載某國國君的死亡和新君即位,就是通過這種通告,如果拖個好幾年才說,懂不懂什麼叫新聞的時效性。】

【所以雖然事實上經常不告,但是非要計較的話這肯定是不禮的。於是楚國出兵也就名正言順了。何況楚文王還表現得很克製,隻是打到櫟就收手了。當然,究竟是被打回去了,還是覺得這會不適合和鄭國全面開戰,自覺退兵就不知道了。】

“做得不錯。”熊通瞧了兒L子幾眼,本來想拍拍他的胸膛,但看兒L子夫妻倆情真意切,便隻是拍了拍肩,“中原啊。”

他長長地歎了一口氣:“楚先本也是中原之族,如今怕是快無人記得了。”

“哈。”寤生笑了一聲,不過既無惡意亦無譏嘲,“鄭國之君這裡可還有兩位,甚至有此戰之主,楚君對中原的企圖怕是實在彰顯太過。”

熊通豪邁一笑:“寡人倒以為,鄭公早已對此事看淡了。”

“實是看淡了,然中原廣闊,楚君先以鄭國開刀,不得不說有些不虞啊。”寤生按住神色有些不滿的突,“常情罷了,吾子更是難以釋懷呐。”

“申國可滅,息國可滅,鄧國可滅,鄭國又有何不可?”熊貲冷言,“隻可惜熊貲無能,最終囿於江、夏,不複再往中原。”

他所言雖無錯,卻全然不在乎他人感受。莫道鄭國的兩位君主,甚至連自己的妻子和母親都不顧及。當然,他也同樣未給自己留情面。

鄧曼的臉色微變,但這已是她生前便知曉之事,罷了,罷了。

【櫟其實距離鄭國的都城並不算太遙遠,遠遠稱不上是楚國和鄭國的國境線。事實上哪怕是到真正問鼎中原的楚莊王年代,楚國的北部邊界也就大概是申、息二縣的位置。所以從這一點可以發現,楚國這時候確實已經是足夠強大的國家了。】

【楚國第一次在《左傳》出現是“楚武王侵隨”。此時楚國尚且還忌憚隨國,要通過離間隨國和它的親戚們後,才好對隨國下手。《史記》卻寫楚武王在這時已經直接表達了“我有敝甲,欲以觀中國之政”的野心。】

【而到楚文王的時候,楚國的確已經足夠強悍,江漢小國都對它感到畏懼。在齊桓公七年,也就是楚文王十一年,這一年齊桓公始霸,“楚亦始強”。這就是《史記》中原本的記載,頗有一種宿命之敵的味道。】

【再過不了多久等楚文王的兒L子楚成王的時候,也的確發生了齊和楚之間的名場面。然而很可惜,說到楚國的宿敵,春秋時的晉國,戰國時的秦國,確實怎麼也輪不到齊國就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