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48 章 莊公二年(1 / 1)

“她可沒有這麼說。”諸兒看也不看她,玩味地看著熒幕中的後世之人,“話說回來,她看的是魯國史書?”

“確實如此。”出人意料的是,回答他的竟然是馮,“算算年份,似是要到寡人的死期了。”

他語調輕快且上揚,仿佛很高興似的。

【和莊公元年一樣,莊公二年也沒什麼大事。除了已經說過的齊王姬之死和文薑再次去和齊襄公相見之外,隻有兩條國君的死亡信息和一個事件的記載。可以說是十分難得的,《春秋》比《左傳》長的年份。】

【先來看看《左傳·莊公二年》唯一的一條,是很無聊地闡釋了一下為什麼春秋經要記載文薑和齊襄公相見——為了凸顯他們之間門的奸/情,行吧。不過我們可以發現,史書連續記載了兩次文薑出發去齊國,卻完全沒有寫她回魯國。】

【關於這一點,主流說法是因為沒有告廟。之前說過國君出門回家都要告廟,而夫人為小君,和丈夫享有同樣待遇。文薑大概回國從來不告廟,所以《春秋》不記載。既然如此,那為什麼離開要記載呢?按道理她會情夫難道還專門告廟嗎?】

【其實這兩次的用詞是不太一樣的。文薑在莊公元年去,用的是“遜於齊”,其實就是“奔”的委婉說法。大概《春秋》記載這一句的時候,以為文薑都看到魯莊公即位了,這一次離開以後再也不會回魯國了。但是沒想到她又回了魯國。】

【所以等到文薑第二次去齊國,就是很官方的,夫人薑氏與齊侯會於某地。不要小看這種寫法,這是標準的國君與他國諸侯會見的記錄慣例。不論《左傳》如何解經,《春秋》這裡確實是把文薑和齊襄公的地位相提並論的。】

【當然,這種寫法也可能依然源自夫人和國君夫妻一體,所以共享禮製的習慣——但是很明顯,正常來說怎麼可能輪到夫人會見他國國君!而且齊襄公死後,文薑入齊、入莒同樣見於《春秋》。所以認為她某種程度上在行使部分魯國的政治權力是合理的。】

眾人對馮的諸多莫名行為幾乎都已經習以為常了,唯有宣薑小聲對莊薑說道:“宋公馮還不夠,再加上諸兒。兩個瘋子在一起,我都不知道他們之後會做出什麼事來。”

“放心,在這裡什麼他們都做不了。”莊薑冷靜地回答,“之前有人嘗試過攻擊那個女子,但她似乎存在於虛空,我們可以直接從那裡穿過。此處也沒有什麼尖銳之物,那案也並非木製。除了肉搏沒有任何其他的攻擊方式。”

“方才諸兒可是真的險些摔到失心。”文薑緩緩地道,“若有人恰好撞上那案的拐角處,怕是禍福難料。”

就在她這句話方才說完,地板上便出現了一層柔軟的毛毯,而原本有棱有角的桌子頓時變成了圓型,質地也換成了皮革。隻有那個彈幕發射器,依然還是之前嵌在桌面上的樣子。

常年征戰於沙場的鄭國四人和熊通都警戒地站起了身,四處打量著是否存在異常。而剩下幾人則在一驚後立刻掩飾了自己的反

應,選擇不動聲色地觀察四周。

然而不論反應如何他們得出的結論都沒有分彆,那就是除了方才一眨眼的變化外,此處再也沒有任何的異常,隻得又各自重新恢複了之前的狀態。

【既然存在主流說法,那自然也有非主流說法。非主流觀點認為沒有記載文薑回國是因為夫人所用的禮儀規格比國君要低,所以她回國不告廟,也沒有“至自”。但這一點是有明顯反例的,雖然僅見一次,文公九年有“夫人薑氏至自齊”。】

【好,說完文薑,我們再來看看莊公二年的另外一件比較重要的事情,公子慶父率軍攻打一個叫做於餘丘的小國。這個小國大概是一個東夷小國,無關緊要,重點是這個當事人公子慶父,是魯國曆史上的重要角色。】

【嗯……也是魯莊公的綠帽貢獻人。沒錯,魯莊公繼他爹魯桓公之後,再一次被來自齊國的夫人種下了頭頂的一片青青大草原。甚至關於公子慶父還有“慶父不死,魯難未已”的說法,這些都是後話。】

宣薑倏地回頭看向諸兒:“我若是沒記錯,他娶的是你的女兒?”她又扭過頭來嘀咕,“幸好魯侯允沒有聽到這件事。”

“嗯?”諸兒下意識抬眼瞥向她,又不感興趣地移開視線,“大概是?反正是齊女就足夠了罷。”

馮不禁拊掌笑道:“齊公實乃風趣之人。”

文薑顏若春花,開口卻是冷得滲人:“我以為至少這種事你能有一個確切的答案,看來你的女人實在是太多了。”

諸兒戲謔地笑了許久,半晌才給出一個毫不相關的回應:“隻許你與旁人私通,怎得輪到你的兒媳便不可以了?”

“那又如何?”文薑瞪他一眼,毫不客氣地反問道,“我向來如此,你莫不是摔壞頭,開始忘事了罷。”

“啊,是是。”他拖長了音。

【現在首先要介紹一下公子慶父這個人。根據《史記·魯世家》記載,魯莊公有三個弟弟,老大叫慶父,老二叫叔牙,老三叫季友。這三位呢,就是日後鼎鼎大名的魯國公族“三桓”的先祖,由於都是魯桓公的兒子,因此而得名。】

【可以發現,這三人的名字除了老大慶父,都是有排行的,而慶父字共仲,所以他排老二是不是看起來很理所應當,剛好是仲、叔、季。但是我們也都聽說過,三桓分彆是孟孫氏、叔孫氏和季孫氏,孟明明是老大的意思啊。】

【與此同時,根據杜預的說法,慶父不是魯莊公的弟弟,而是他的庶兄,因為魯莊公此時也不過十五歲,如果慶父是他的弟弟,根本不可能帶兵出征。但也有人認為,慶父完全可以掛個主帥之名出征,這也不是多過分的事情。】

【關於這個問題呢,由於公羊傳在莊公二十七年和三十二年連續兩次提到公子慶父是魯桓公的同母弟,《史記》也這麼說,幼年掌兵是掛名也合情合理。所以是弟弟的可能性確實更大一些。】

【至於為什麼是孟孫氏,馮夢龍說是因為後人厭惡從公子慶父的“共仲”這個字所傳下來的仲孫氏,所以改成了孟孫氏。怎麼說呢,聽聽就行了,不適合當真。不過也是確實沒有傳下來理由,才讓這種說法廣為流傳。】

【好,最後,莊公二年,死了兩個國君。一個是陳國的,路人甲乙丙,不用在意他。另外一個是宋莊公。彆的我不知道,但是鄭厲公應該挺高興的吧,終於不用在留個把柄在彆人手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