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43 章 桓公十六年(2)(1 / 1)

【說公子壽神奇是因為,他真的,是一個好人。或者說,是一個聖父一樣的角色。就是那種你用現代人的邏輯完全無法理解他的行為,用當時人的行事風格去考慮他的所作所為也還是會覺得有些稀奇的那種人。】

【他乾了什麼呢?我們說到夷薑死後,公子朔和宣薑開始跟衛宣公說公子伋的壞話。其實這段記載《史記》和《左傳》是一樣的,但是《史記》的細節更多一點。比如《左傳》接著就說,衛宣公讓公子伋出使齊國,派人埋伏在半路上準備殺他。】

【《史記》則認為宣公之所以這樣做,是因為他搶了兒媳婦本來就心虛,因此有心要廢太子;這時候宣薑和公子朔又說了太子哪裡哪裡不好,他頓時怒從心中起,惡向膽邊生。就準備虎毒食子。】

【這有個小細節,《左傳》裡寫盜賊埋伏的位置是莘,在衛國國內。《史記》則寫的是埋伏在齊、衛國境上……嗯,衛宣公肯定是不敢把這件事的黑鍋甩到齊國頭上的,但是在國境邊應該更符合他想讓公子伋“意外”死亡的初衷。】

“意外?幾乎是人儘皆知啊。”文薑搖搖頭,“我身在魯國都有所耳聞。”

宣薑的聲音仿佛從鼻腔中傳出,甜蜜得很,出口之言卻頗為冷酷:“壽實在是被左公子教壞了,衛國的君位我本來是想交給他的。”她以手遮面靜悄悄地打了個嗬欠又道,“可惜,若是他繼位,有師徒情分在,左右公子恐怕不至於生出反意。”

“他不願意公子伋死也不是不可,隻要世人認為公子伋已死便足夠了,衛侯晉本也儘量挑了無人寂靜之處。”宣薑露出惋惜的神色,“何苦自己去送死呢?”

文薑笑道:“說甚,公子伋不死,你能心安?左公子是公子壽的老師確實無錯,右公子可是公子伋的老師。公子伋死了,他們都能掀起叛亂,何況活著。以公子壽的心軟程度,怕是很難阻止他與右公子職相見罷。”

“你們可真是親生姐妹。”莊薑搖了搖頭,“對丈夫和兒子都這般無情。”

“我可不缺兒女。”宣薑撇撇嘴,她又斜睨了文薑一眼,露出意味深長的笑容,輕聲道,“她也不缺丈夫。”

【衛宣公給了公子伋一個裝飾有白色犛牛尾的旗子,然後把這件事告訴買通的盜賊。隻能說這爹大概上輩子是仇人吧。不過大概是衛宣公一家三口的密謀並沒有瞞著公子壽這個第四口,於是公子壽把這件事告訴了公子伋,勸他逃走。】

【《史記》寫的是勸他不要出使齊國,但逃得了一時逃不了一世,還是勸他逃跑更靠譜。可以說是非常的胳膊肘往外拐了,不過換個角度來說則是他真的品德非常高尚。要知道,他才應該是衛宣公的嫡長子,是公子伋死亡的直接受益人。】

【然而公子伋嚴肅地拒絕了他,大致意思就是父要子亡子不得不亡那一套。這個劇情真的很常見,之後講到晉國,晉文公他哥申生也說過類似的話。如果是春秋經,我很難不懷疑孔子是不是編的時候搗鼓了什麼,問題這是《左傳》。】

【即使是“孝道”這個說法還沒有廣泛流傳開來,這種觀念也已經暗藏在人們心中了。比如之前武薑和鄭莊公最後能夠達成和解,其實也是暗暗受到這種觀念的製約。禮製本身也對這種父母和子女的關係有所體現。】

“孝道???[]來[]♀看最新章節♀完整章節”寤生重複道,“善事父母為孝,然無論他們做出何等無禮之事,也依舊要善待他們。當此種觀念成為規則,便是所謂‘孝道’嗎?有趣。”

【繼續說公子壽,他真的太聖父了。眼看著無法阻止同父異母的大哥送死,就在臨行前把公子伋灌醉,自己先拿了那面旗子出發,最終死在了盜賊的手中。事實上如果故事結束在這裡,也隻是會讓人覺得公子壽真的太傻了。】

【公子伋很快便追趕了上去,大概與公子壽的死也就是前後腳的關係。如果他夠聰明,其實完全可以保住自己的性命——但從他追了上去,其實已經預示了最終的結局。他向盜賊表明了身份,自己主動求死。】

【《詩經》中有“二子乘舟”篇,講的就是伋和壽二人爭相為死,國人因為感傷和懷念他們,作出這首歌謠。這兩個人如果從所謂“聰明人”的角度來看,很蠢,一個愚孝不知變通,而另一個隻能想出替死的招數,最終導致兩人都葬送了性命。】

【但是這首歌之所以能為人們傳誦,甚至這個故事在今天都讓人感到唏噓,當然有它的道理。兄弟倆體現的是一種非常純粹的感情,他們的行為絲毫不考慮利益,完全沒有一點點人性的自私,甚至可以說是反人性的。】

【可正是這種絕無私念的赤誠,讓今天恨不得把所有感情都像交易一樣一筆一筆結清、兩個人之間不能存在任何虧欠的我們,感受到一種非常樸素的震撼。這也是為什麼明明“聖父”都快成貶義詞了,大家依然會覺得公子伋和公子壽十分可惜。】

【隻有一個人做好人,吃大虧,會讓人覺得他傻;然而兩個好人雙向奔赴,互相心甘情願為對方付出,直到犧牲性命……隻會讓人覺得,很好,他們兩個都值得。當然,渣爹最不值得。知道公子壽也死了之後,衛宣公轉頭就立了公子朔當太子。】

“她似乎很讚賞壽的選擇?”宣薑露出疑惑之色,“可他們一樣傻,分明可以兩個人都活著。”

莊薑呼出一口氣:“在沒有其他選擇的前提下讚賞罷。畢竟如若衛侯晉執意要取他性命,而他不想後半生隱姓埋名、東躲西藏,也確實無路可走。”

修長的食指點了點妹妹烏黑的鬢角,文薑半是玩笑半是譏嘲地對宣薑道:“說到底若不是你,他們父子可能真不至於走到這一步。”

“從他強奪子妻的那一刻起,除非我如姑母那般無子,否則便不可能善終了。”宣薑嗤笑一聲。

【公子伋和公子壽都死了,他們的老師左公子和右公子自然很不樂意,尤其即位的還是公子朔。所以他們掀起了一場叛亂,這就是桓公十六年,衛惠公出奔齊國的緣由。接下來二公子立了公子伋的母弟公子黔牟為新衛君,新君沒有諡號。】

【因為這場衛國的內亂

還有後續,我們現在已經可以看到蛛絲馬跡。比如??來[]?看最新章節?完整章節,衛惠公逃去了齊國,齊國,是他的母家;而之前的各場戰役中都可以發現,衛國是唯齊國馬首是瞻的。不像彆的國家,立場那叫一個左右橫跳。】

【再然後公子黔牟為什麼沒有諡號呢?當然是因為他不被衛國承認啊,州籲也沒有諡號,在衛國的正統觀念裡他們都屬於亂臣賊子。也就意味著接下來衛國依然是從衛惠公這一支往下延續的,事實上他確實複位了。】

【最後,宣薑她乾了一件很讓人生出八卦之心的事情。她,借助齊國之力,強迫公子伋的另一個同母弟弟衛昭伯娶了她,還生了好幾個兒女。說實話老公死了二婚很正常,但是你為什麼偏偏要選公子伋的弟弟,對方不願意還強迫啊。】

【當然,史書原文是衛惠公即位時年少,所以“齊人使衛昭伯烝於宣薑”。看起來是為了穩固公子朔的君位,而且是齊僖公也就是宣薑她爹主導的。但是既然都強迫娶宣薑了,當然是選有反心的左右公子更適合啊!衛昭伯還不如公子黔牟呢!】

【所以真的不是我想八卦的,實在是怎麼想都不對勁啊!我再順一次,宣薑本來要嫁公子伋,然後被公子伋他爹搶了;之後弄死了公子伋,讓自己的兒子公子朔即位;接下來和公子朔的另一個哥哥、公子伋的同母弟弟衛昭伯結婚,又生了孩子。】

【問題來了,新生的孩子到底管公子朔叫哥哥呢,還是叫叔叔呢?而且宣薑你真的真的真的沒有在吃代餐嗎?】

【當然,以上純屬瞎猜。如果完全從正經角度來考慮,選擇衛昭伯也許是因為宣薑作為衛侯的母夫人,再嫁也必須是對方的正室。可能另外幾個和叛亂相關的人選都正妻尚在,最終天時地利人和才選了衛昭伯。】

【不過說實話,再婚還生了五個,真的讓人很難講他們關係很差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