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226 章 選拔規則(1 / 1)

集訓時間過得很快。助教們被安排有針對性地和球員們進行練習賽,二隊成員也被適當當作一隊成員的陪練。

一隊,二隊,隻是集訓開始時的分類方式。

很快到了集訓最後一天。

最後一天,一隊或許會洗牌。這是在發現手塚也加入集訓後許多人的認知。

而不二在集訓中展現出來的實力,也和上次青訓時不同。

“雖然由教練指定,或者采用其他辦法,好像都能選出最後的代表隊成員,但果然,最沒有爭議的辦法,還是排位賽。”仁王在集訓的倒數第二天,開完練習賽分析會以後,對在場的球員們說。

“高中生們應該很熟悉這種方式吧。純粹憑借個人實力去獲得排位,最後的出場順序則什麼都有可能發生。”

“你們許多人應該已經知道了那個小道消息,就是明年U17訓練營也會面向國中生,召集球員進行集訓……有人不知道嗎?那現在聽我說就行。”仁王解釋了一下,“正式的文件要等到開年,世界杯升降賽結束後,大概是三月份吧。賽程的安排或許還要再延遲兩個月。”

“也就是說,如果國中生被要求參加U17世界杯,那麼規則細則和具體的規定,很大概率要到七月份才會對外公布。那時候正好是國中的全國大賽準備期,U17集訓營會等到全國大賽後,視全國大賽大家的表現來決定入選的選手。”

“那時候就很難發生,球隊沒有進入全國大賽,球員卻被選入集訓的事了。U17是面向全國召集人選,並且不會選擇太多國中生,隻會優中擇優。連全國大賽都沒辦法打進,那麼也沒有那麼優秀,三船教練肯定會這麼想的。”

“哦,三船教練就是U17訓練營的總教練,也是U17青年國家隊的總教練。”仁王肆無忌憚地談論著三船教練可能的想法。

他覺得這不算是他在“誹謗”,因為三船教練的態度從來都是擺在明面上的。

他的教學方式其實不太符合教育心理學,因此他在訓練營雖然名義上是總教練,但隻負責敗者組,正式的訓練營還是以黑部,齋藤和拓植這三個學院派和科學派為主。

“你們這次集訓的助教們,大概會很了解U17的作風吧。”仁王豎起手指,“分為一軍,二軍,一軍是排名前十的球員,二軍是排名十一到二十的球員,完全憑借個人實力來進行排序,規則內可以進行挑戰和換位賽。在一軍和二軍之後,是十六個球場,同樣按照實力由第一球場至第十六球場排序,每個球場隻有八至十名球員。”

“不適應規則的人在第一天就會被淘汰,不接受這種激烈的競爭的球員也會很快在兩周內被淘汰,一輪一輪淘汰下來,剩下來的就是U17集訓營,之後不斷精進實力,就能進入一軍。”

“越知君現在就是一軍的成員哦。”仁王指了指助教裡最顯眼的高個子,“明年如果確認了要從國中生中選拔成員加入國家隊,那麼你們面臨的也是同樣的規則。”

“現在先適應也沒什麼問題。”

“可能對雙打選手不太公平吧,不過本身集訓的選人方式對純粹的雙打選手就並不公平了。而且,你們中的大多數人大概還不知道世界杯青年賽的規則。”

“在世界杯的小組賽裡,每支球隊不能讓同一個球員上場三次。也就是說,一個球員最多上場兩次。”仁王具體解釋了這個規則背後的意義,“世界杯每個小組有四支隊伍,采取組內循環賽製。也就是說每支球隊要和小組內除自己以外的另外三支球隊各打一場比賽。”

“最後的排名是計算組內勝負關係,如果勝負關係打平就會計算團體賽內部每場個人賽和雙打賽的小比分。”

“有的隊伍隻能湊出幾個很強的選手,那麼這幾個很強的選手沒辦法連續上場。這個規則實際上暴露了每支球隊的實力下限。也算是限製了這種情況——隻湊出一隊很強的選手,就一路打到很高的排名。”

“世界杯國家隊是十四個名額,也算是給每個成員更多的發揮機會。”

“如果國中加入世界杯,並且同樣是十四個名額的話,那麼國家隊就相當於二十八個名額了。那麼,世界杯很可能采取這樣的規則——小組賽每個球員都隻能上場一次。”

“而既然讓國中生和高中生一起比賽,說不定還會限製每次上場的國中生和高中生的具體人數呢。再加上‘小組賽沒上場的球員必定要在淘汰賽上場’這種感覺上很沒必要的規則……現在誰都不知道組委會會怎麼安排,我隻是按照組委會之前製定的規則的風格去猜測可能的規則。”

“而在這種情況下,綁定雙打對球員本身是很不利的。為了避免球隊的個人實力被拉低,選拔國家隊的標準必定是個人實力。而雙打,光是小組賽就六場雙打,比起專門準備雙打選手,不如選擇那些實力強並且會一定雙打技巧的單打選手。”

“如果隻會雙打,單打實力堪憂,那麼在U17集訓裡也是很難拿到機會的。”

仁王說的當然是在排位中會因為實力不足而被篩掉的雙打選手。

如果本身實力很強,憑借個人實力就能夠進入排位,那麼或許能通過雙打進入更高的位置,這才是在U17能吃得開的“雙打選手”。

U17的規則讓國中生們大吃一驚。

哪怕是立海大和冰帝的選手,都沒想到U17訓練營原來是這種規則。

太……達爾文主義了。

適者生存不過於此。

這看起來是很不利於學生心理健康的選拔模式。

類似佐伯這樣在六角打球的,聽到這種規則就忍不住搖頭。

千石也倒吸一口涼氣,表情卻有點躍躍欲試。

不二則微微皺眉,笑容變淡了一些。

真田聞言是點了點頭,看上去很讚成這種規則的樣子。跡部也同樣。手塚則表露出一副無動於衷的姿態。

這些球員們的性格都在反應中表露無遺了。

仁王又去看小仁王,發現小仁

王似乎還挺期待這種集訓的。

他的抗壓能力已經升華了,這種規則在他看來或許還沒有仁王對待他嚴格。

算是稍微解釋了集訓最後一天通過排位來選擇最後代表成員的“背後邏輯”,仁王又說:“原本的一隊自動獲得排位,由教練組直接給出排位順序,二隊成員同樣由教練組安排去和一隊成員對決。”

“一隊成員內部如果想要更換排位,那麼私下裡比賽就行了。教練組不會乾涉這個。當然,如果在正式排位之前因私下進行比賽而影響到狀態,也需要自己負責。”

“但二隊成員也擁有選擇對手的權利,如果不滿意教練組的安排,或者有更想比賽的對手,就在今天晚上八點之前告知給我。”

“現在直接公布排位和比賽安排。”

“一隊的成員,排位順序,從前到後,是幸村,真田,跡部,毛利,亞久津,仁王,柳,柳生。”

仁王伸手到桌子底下摸了摸,找出了幾個牌子,又挑選好具體的數字,交給原本的一隊成員。

是去年青訓定做的號碼牌。

隻用過一次,仁王一直覺得有些可惜,這次乾脆拿出來二次利用了。

“排位賽的話……手塚對戰幸村。”

他說完補充道:“鑒於第一天手塚君已經打敗過真田,不管這場比賽輸贏,手塚君都會進入最後的選拔隊。入選名額往後順延。”

“不二君的對手是仁王。”

“忍足對戰亞久津。”

“千石對戰柳生。”

“真峪對戰毛利。”

“丸井對戰真田。”

“佐伯對戰跡部。”

安排對戰的目的是不同的。比如手塚和幸村,就隻是四個教練都想知道這兩個人現在的實力對比——幸村由仁王教導,大家也都知道手塚背後有德國俱樂部和越前南次郎的影子。

這樣的對決,不隻是球員的比賽,大概也是背後的人的比賽吧。

不二,忍足和千石,其實是教練組選擇了實力相近的對手。如果他們能贏,就說明他們突破了自我,那麼原本在一軍裡的人自然就是懈怠了。

這幾個“天才”多多少少都有些態度問題,如果輸了那就是態度還不夠端正。他們的實力還沒有一騎絕塵,那麼就算理論上屬於代表隊實力,也會因挑戰賽失敗而失去進入選拔隊的機會。

剩下的三場比賽,則是教練組想看看那三個人的極限。

從實力來看,這三個人幾乎是沒有進入選拔隊的可能了。那麼讓他們面對相對強一些的對手,或許會在壓力下有所突破。

這樣的比賽目的就不是讓他們入選了,而是讓他們在比賽中有所收獲。

教練安排比賽名單自然不是隨便安排的,於是到了晚上八點,仁王也沒收到學生們的“建議”。

真田看上去想和手塚再打一場,被幸村壓住了。跡部原本也想提的,見到這一幕反而打算看看幸村和手塚的比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