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4. 第 74 章 北城還知道在南城做……(1 / 1)

北城還知道在南城做工的夥食很好, 同時還打聽出了還有一個比蓋房子更輕鬆的活計,但是這個活計具體是什麼,卻打聽不出來。

蘇然把這些災民召集到一起用, 讓他們用做工換取食物, 蘇然和一部分南城的災民簽訂了協議,不讓把在做的事情半點透露出去, 若是透露出去, 不僅不能繼續在南城做工,還要被打一百杖。

蘇然現在在做的事情就是製造打仗用的改良版的弓箭, 不僅僅是製作蘇然改良的弓箭, 還有她和二皇子從民間搜集到的能工巧匠設計的精妙武器。

蘇然和二皇子從所有設計中挑出了一些戰鬥力強並且可以大規模製造的武器。

在沒有發生災害的時候,蘇然和二皇子二人還在商議該找什麼地方的災民既能製造這些武器還不把這些消息泄露出去。

遇到了這樣的天災, 蘇然便和二皇子當即決定讓江南的災民們來製造這些武器, 江南發生了水患,好些人賴以為生的生計沒有了, 這個時候是大量勞動力閒置的時候。

因為江南發生了水患,北境敵人的注意力更多是在江南發生水患,而不會想到江南將會製造武器的消息。

所以蘇然來江南是帶著他的一百萬兩和兵部撥下來製造武器的銀子一起過來賑的災。

除了那些弓箭之外, 蘇然還命人在一處秘密的地方製造了火藥。

蘇然在以前的世界學習過這些知識, 所以此時也可以製造的出來火藥。

其實在決定製造火藥之前蘇然是糾結的,火藥是把雙刃劍。

但是蘇然得知在很遙遠的地方, 已經有國家製造出了火藥,他們用火藥打仗。

蘇然覺得有必要製造火藥了。

隻有雙方都有火藥, 雙方才能坐在談判桌前,若是隻有一方有火藥,另一方就會很被動,容易陷入被欺淩剝削的境地。

除了火藥, 蘇然還請幾個製作陶瓷的能工巧匠製造出了大炮。

蘇然本也是可以他悄悄找人製作出來的。

不過蘇然覺得既然來到這個朝代,還是要看看這個朝代有沒有人會這些。

若是有人會這些,把這些人用起來才是上上之道。

一是蘇然一個人便會那麼多東西說不過去,這二是如果是蘇然一個人想那麼多新發明新製造,對於蘇然來說也太費神了。

倒是不如把這些各行各業的能工巧匠們集結起來讓他們他研發,這樣不僅可以推動這個時代的技術進步,而且這些能工巧匠也能夠從中得到好處。

蘇然要做的就是把這些能工巧匠們張羅起來。

北城的災民都開始不滿每天隻能領兩頓粥,這兩頓粥能頂飽多久。

隻要是一到了肚子一餓的時候,北城的災民們便過去三皇子的門外說希望他能夠改到去南城,他願意做工,這每天稀湯寡水天寒地凍的他們身子實在是扛不住,家裡已經是有老人生病了。

北城的災民知道在南城老人和小孩也是可以做工的,而且老人和小孩做的工是更加簡單輕鬆且時間短,但是給的食物卻不會少,也會給取暖的住處。

三皇子妃常頭疼,原本北城的災民都在同情南城的災民,現在北城的災民居然羨慕起南城的災民來。

原本北城中災民都在誇他,現在卻都在誇蘇然罵他。

而就在這個時候,三皇子寫給皇上的奏折已經到達了京城。

那封奏折說的就是蘇然不懂賑災,南城災民怨聲載道。

這封奏折是蘇然剛提出做工換食物南城災民民怨沸騰的時候三皇子寫的。

江南距離京城遙遠,奏折現在才到。

皇上看了奏折和幾個重臣商議,說是蘇然賑災賑的不好。

一個支持三皇子的大臣道:“皇上這二皇子妃本就是婦道人家,不懂賑災之策是自然,但是不懂卻還是硬是要去就是不合道理了。”

另一個大臣道:“陛下,榮親王妃捐了一百萬兩是與社稷有功,但是就算是她捐了一百萬兩,這天下也不能是任她想怎樣就怎樣。”

皇上當初也是讚同蘇然去賑災的,現在的折子聽的是蘇然把那邊弄的一團糟亂。

皇上也心裡有些煩亂,看來他的確是疏忽了,當初三皇子總是說蘇然管理不好內宅,實際上他卻是清楚的蘇然把二皇子的後宅打理的極好。

雖然二皇子府現在的人口簡單,但是從蘇然裝飾二皇子府還有之後的日常打理也是能夠看得出來蘇然是個有條理心裡有數的人。

裝飾二皇子府雖然蘇然裝修得簡單,卻但是裝飾出來卻十分大氣,可謂是花了小錢辦了大事。

和二皇子成婚之後,蘇然也把二皇子府的一些銀子投在了一些能夠賺錢的產業上面。

這些門道旁人看不出來,皇上卻是能夠看得出來的,所以皇上當初非常讚同蘇然去賑災。

但是現在三皇子的折子說蘇然把南城搞得一團糟亂,

雖然皇上知道三皇子有不老實說話這個毛病,但是這畢竟是國情大事,三皇子總不能在這種事情的折子上造假。

就算三皇子不是一個實實在在說話的人,這樣這個折子上起碼也有七分的可信之處。就算南城不像三皇子說的那樣的亂,那起碼也是進行的並不順當。

眾大臣商議一番都道應該讓三皇子把整個江南城的賑災管理起來。

這終究不是後宅的小事,皇上寫了旨意,讓三皇子把江南城的正在全權負責起來。

就在北城的災民已經在南城的災民對比之下民怨沸騰的時候,三皇子接到了皇上的旨意,讓三皇子把整個江南城的賑災負責起來。

就在三皇子接到了要管理江南城全城賑災的旨意之後,皇上又接到了江南大臣的奏折。

而這些奏折都是誇讚在蘇然的賑災法。

皇上很震驚,讓三皇子管理全部賑災的聖旨預計是剛到了三皇子的手裡,這個誇讚蘇然的折子就上來了。

江南城的太守說到榮親王妃所賑災的南城一切都井井有條,榮親王妃讓災民們有活可做,有飯可吃,有屋可住,南城的一切都井井有條,南城的災民也萬分感念皇恩。

皇上自是又把大臣們叫了過來了。

首輔站出來分析:“現在兩方口徑不一致的情況,原因定然是三皇子先發出的折子,三皇子的折子才到的時候,江南城的太守才寫的這份折子,現在皇上發的旨意已經到了三皇子的手裡,而這太守的折子才剛到。”

皇上道:“這,皇子說的和江南太守說的是完全不一樣,不知道這是個怎麼回事,三皇子說蘇然把南城管的一團糟亂,太守卻說說蘇然把一切管的有井井有條,但是卻沒有提及三皇子。”

首輔直言不諱:“我了解江南城的太守,他是剛正不阿之人,他既然是沒有提起三皇子,臣以為太守是認為三皇子的賑災做的不好。”

皇上開口:“三皇子和江南太守二人各執一詞,竟是讓人也看不出來哪個說的是真的哪個說的是假的了,首輔你便去江南看上一趟了解一下實際的情況,還是由你親自去賑災吧,他們這說法截然不同,朕終歸是有些不放心。”

賑災這事情到底也不同於彆的事情,這是國計民生的大事。

首輔得了旨意從皇宮裡面出來便直接啟程前往江南城,甚至連行李都沒有來的及收拾。

皇上三皇子全權管理賑災,但是三皇子卻高興不起來,這一時他還真不知道該如何去賑災了。

賑災的銀子是隻夠北城災民們每天喝兩碗薄粥的,而南城的災民天天都是吃的乾飯,甚至還能見到肉。

若是他把賑災都管起來,他的賑災銀子是不夠用的。

但是既然已經接到了旨意,三皇子還是打算打腫臉充胖子,這畢竟是聖旨,而且這要是南北城的差彆在這樣繼續下去的話,南城北城的災民都要罵死他。

還是先把用銀子全用上,等到銀子快見底的時候,就再找朝廷撥銀子。

父皇既然讓自己賑災,總不能不給銀子。

蘇然也接到了皇上讓蘇然放權的消息,三皇子耀武揚威地去到蘇然處。

三皇子得意地對蘇然道:“你這幾天可以歇著了。父皇到底還是覺得你這災賑的不行,讓我全權賑災。”

蘇然也沒有多說什麼,畢竟皇上的旨意下來了,就算她再是為了災民好那也要遵守聖旨。

就是在這樣的皇權社會,就算是有天大的本事也是要聽皇上的話的,不聽皇上的話這個罪名足以抹殺一個人的全部功勞。並為這個人帶來災禍。

蘇然也沒有含糊,當即便下令讓所有的地方都停了工。

災民們也得到了南城的賑災也全部都由二皇子來負責的消息。

南城的災民意識都一臉懵,他們都覺得這些時日他們過得挺好的呀,這二皇子妃賑災賑的挺好的,怎麼又成了三皇子來賑災?不管是誰吧,隻要是能夠讓他們吃飽穿暖,其實是誰賑災都無所謂。

但是緊接著的下一頓就讓南城的災民們都驚呆了。

他們原本每日吃的是三碗摻著雜糧的米飯,還有一大盤肉炒菜,但是二皇子剛開始賑災就給他們一人發了一碗粥。

倒是聽說這粥比北城的粥更稠一些,那也和之前二皇子妃賑災時候的飯是沒有比的。

災民們吃之前的飯食的時候都覺得比以前他們在家做都吃得好,而現在這粥隻不過是能夠讓人不要餓死罷了,但是吃了這粥南城的災民大部分時候還是餓著的。

南城的災民更是怨聲載道,好些人當即就和負責發粥的小頭目說道:“二皇子妃管的好好的,怎麼不讓二皇子妃繼續管。”

管事的小頭目道:“二皇子妃就是在瞎鬨,她還讓你們做工,三皇子賑災就不一樣了,你們什麼都不用乾就能白得飯食,這多好呀。”

災民們一窩蜂的圍上去。

“我們願意做工。”

“就是就是,我們願意做工換吃的,這樣我們吃的也踏實。”

“做工換來的飯是比這白來的粥好吃多了,我還是願意乾活。”

這消息也很快傳到了三皇子的耳朵之中,三皇子萬分的頭疼。

三皇子本已經讓把廚子把南城的粥熬得更稠了一些,但是南城的災民非但不感恩,而且還說他們願意回去做工。

南城的災民們不知因為他開恩把粥熬的濃了一些,自己還是要和朝廷要銀子。

這多要銀子也是要受到父皇的苛責的,他忍著這麼大的風險給災民們熬了更稠的粥,災民們卻隻想著二皇子妃給他們的好處。

想到蘇然,三皇子覺得後悔,當初他怎麼就沒有發現蘇然的好看呢?其實在蘇然胖的時候蘇然的五官也是好看的,自己也是閱美人無數,怎麼就沒有發現蘇然如此的資質呢?

若是現在蘇然是他的王妃,這賑災之事還用他這麼發愁嗎?

三皇子正發著愁接下來的賑災該怎麼辦,有謀士給二皇子提了意見:“二皇子我們過來賑災,就是想要得到災民的擁護,但是被這二皇子妃一攪和,南城的災民就也對三殿下有意見,不如我們對南城的災民說他們做工原本是可以掙一天掙四十文的銀子,但是給他們的吃用花的錢隻有二十文,如此算下來,其實是二皇子妃占了便宜。”

的確在大周朝,百姓們一天如果是出去做工的話,一個人是可以掙到四十文銀子的。

謀士繼續道:“要告訴災民他們得到根本沒有付出的多,他們之前自然是覺得二皇子妃好,但是若是他們把二皇子妃給的好處和做工能夠得到的銀子來比的話,那他們便不覺得二皇子妃好了,隻要說二皇子妃是趁著江南災民遭了大災,所以才趁此機會讓災民做工,而二皇子妃實際上是得了便宜。”

三皇子頻頻點頭,謀士說完,三皇子道:“這消息自然是不能從我這裡被放的出去,還是要靠小道消息傳出去。”

這消息一傳出去,馬上的確就有一些災民起了意見。

“這二皇子妃,原本大家還對她感恩戴德,但是她這不是趁火打劫嗎?”

“還以為她多麼好心呢。”

蘇然也很快就聽到了這樣的消息。

不過還沒有等蘇然采取措施,就有諸多災民自發地反駁了這樣的言論。

一個在災民中有聲望的人道:“我們以前做工一天是能掙四十文,不過那可是起五更睡半夜地忙活呀,現在二皇子妃這裡做工,每天輕輕鬆鬆,根本沒有以前累,而且還能給我們管飯,還能提供暖和的屋子,在北城的災民可是隻能有薄粥且喝完之後就隻能回到臨時搭起的簡易棚子裡,北城的災民過的哪有南城的災民好,這最終算下來,二皇子妃也並沒有得大家的便宜。”

好些災民還說就算不是在救災的時候,他們也是願意一直這樣給二皇子妃做工的。

現在的他們每日除了乾活的時間,還有清閒的時間,現在雖然是遭了大災,但是好些災民都認為,現在這日子倒是比以前更像是在過日子。

蘇然知道有好些時候災民是需要用輿論去引導的,他們也是相信輿論的,蘇然本以為她是要想些辦法去平息的,但是沒想到災民們都是自發地反駁去了關於二皇子妃讓災民們吃虧的言論。

三皇子派人去散布這樣的流言,原本以為不再可高枕無憂,但是不過是半天的時間。這樣的傳言就被壓了下來,災民們都不認為蘇然是在趁火打劫,南城的災民還是更希望能夠通過做工去換食物住處。

三皇子有些頭疼,要怎樣才能讓南城的災民不再繼續誇讚蘇然呢?

可是到了第二日,北城的災民卻也鬨起了事情,因為北城的災民發現南城災民們得到的粥要比北北城災民們得到的粥更稠。

這二皇子原本是認為以前南城的災民是每天吃著好的飯菜,一換成薄粥怕難纏的災民難以適應便罵起他,於是便悄悄給南城災民熬的粥就稠了一些。

不想很快就已經被北城的災民發現了,北城的災民議論紛紛,之前知道南城也要吃粥的時候,北城的災民原本還心理平衡了一些,認為南城的災民吃的和他一樣了,畢竟有好些人是專門從南城跑到北城的,當初看南城的災民吃得好的時候後悔不迭,現在他們心裡終於平衡了一些。

可是北城的災民卻聽到了南城的災民的粥熬得更稠一些的說法。

北城的災民很激動。

“這這也太欺負人了,難道南城的災民就更高貴嗎?”

“憑什麼當初南城的災民可以有好飯好菜,到了現在南城的災民還有更稠的粥。”

“這二皇子行事也太不公道罷了。“

很快就有北城的災民看出了事情的本質,這災民和大家說道:“這二皇子接手了南城賑災的事情,他一定是覺得南城的災民之前吃得好,他現在給人家吃清湯寡水人家肯定要不滿,所以便給南城的災民吃的粥稠一些,不過就算是這樣,那我們北城的災民算什麼呢?我們就該一直吃苦嗎?”

現在的情況是南城的災民怨聲載道,認為吃得不如以前好。

北城的災民也怨聲載道,認為南南北兩處不公平。

不過有一處是共同的,就是南城和北城的災民都在罵三皇子做事情沒有章法,還說三皇子賑災賑的沒有二皇子妃賑得好。

有好些災民原本認為二皇子妃是女流之輩定然賑不好災,如今也是對二皇子妃很是佩服。

因為對二皇子妃佩服,災民們連帶對二皇子的印象也好了起來。

災民們私底下也在議論:“這三皇子如此行事,這天下以後要是歸了三皇子還不知道是什麼樣子呢。”

“與其這樣倒不如是二皇子當皇帝。”

災民們以前都隻聽說三皇子,卻極少聽說二皇子,二皇子是個怎麼的行事章法他們也是不知道的。不過災民們議論隻要二皇子旁邊有二皇子妃這個賢明之人輔佐,二皇子也不會差到哪裡去。”

這也都是災民們每天喝了粥以後閒了沒事乾的時候坐在一起議論的話了。

三皇子也是焦頭爛額,他之所以選擇來到江南賑災就是為了得民心,現在民心沒得著卻還得罪了一大堆災民。

三皇子主持賑災兩天之後,南城北城民怨沸騰更甚。

就在這個時候,首輔杜長鬆來到了江南城。

杜長鬆到了江南城,卻沒有直接去找三皇子和蘇然,而是先去找城中的災民打聽了一些最近的賑災情況。

災民們見首輔穿的像個官員便開口道:“大人,你想想辦法和上頭說,還是讓二皇子妃來賑災吧。”

“就是,我們南城本來吃的好好的,每天輕輕鬆鬆乾點活,日子過得比沒受災的時候還要好,偏偏這三皇子要過來插一腳,插一腳也就罷了,他壓根兒就管不好,現在我們依然是食不果腹,還要忍受這寒冷。”

“大人你就讓二皇子妃再把南城管起來吧。”

杜長鬆去北城了解情況的時候北城的災民也是滿肚子苦水。

有北城的災民和杜長鬆道:“大人,這三皇子做事情也太不地道了,他怕南城的災民有意見,給南城熬的粥稠一些,給北城熬得稀一些,偏隻能是在固定的粥盆裡面裡領粥,不然我們早就跑到南城的粥棚區裡了。”

“還有,人家南城以前每天都是能夠吃肉吃飯的,我們卻隻能喝粥,不如讓二皇子妃把我們管上吧。”

首輔杜長鬆在南城北城自然是問了諸多人,兩地災民都有一樣的希望,就是希望將二皇子妃能夠把賑災管理起來。

南城北城災民現在對三皇子都有頗多的怨言,杜長鬆也親自去南北城的粥棚看了,的確南城的粥是要比北城的粥熬的稠一些。

杜長鬆打探清楚了情況,便當即寫了折子送給了皇上,告訴了皇上江南城現在的實際情況,同時也表述了災民們希望二皇子妃來管理賑災的事情。

杜長鬆甚至把許多災民說的話直接都寫在了奏折上面,包括那句“不一樣三皇子過來插一腳。”

打探清楚了情況遞交了折子,,杜長鬆又叫了三皇子和二皇子妃過來議事。

杜長鬆徑直對三皇子說:“三皇子你這樣給南城災民和北城災民分的粥不一樣,這樣的法子是定然行不通的,有道是為患寡而患不均,若是兩邊的災民都是一樣的清湯寡水災民們也沒有什麼意見,但是你給一邊熬的稀一邊熬的愁,那便是要生出天大的事情來。”

三皇子辯解:“這個事情怎麼能夠怪我,是我想要把這兩個地方熬的粥不一樣嗎?是因為蘇然之前就給他們吃好的,把這群刁民的嘴養叼了,我這才給他們熬了稠的粥。”

首輔道:“那既然是熬了稠的粥,那要南北一樣,為何還要區彆對待?”

三皇子有道:“那糧草原本就不夠,若是都熬成一樣的稠,原本吃十天的糧便隻能吃六天。”

杜長鬆沒有說話,而是沉思了一番,良久,杜長鬆抬起頭看向蘇然:“二皇子妃,你認為當下的賑災之事該如何做去做?”

蘇然開口對首輔道:“我前兩天寫了書信派人送給了皇上,想必皇上現在已經知道我的計劃和想法了。若是由我賑災,我還是之前的做法,隻不過若是要把南城和北城全都賑起來,那恐怕還要朝廷出銀子。

三皇子連忙反駁:“朝廷哪有那麼多銀子,你也是知道的,賑災銀子就隻有捐上來和賣國債的銀子,還去哪兒去尋銀子。”

蘇然對首輔道:“杜首輔,現在我已經書信傳給了皇上,現在皇上的意見還沒有下來,這件事就讓三皇子先主張著,等到皇上的旨意下來,皇上若是應允,我立馬將我的做法告知首輔,也希望首輔能協助於我一起將此事做好。

若是皇上不同意,還是堅持讓三皇子全權負責,那我也是實在是插不上手了。”

杜首輔聽蘇然這意思,知道她是沒有打算把她的做法說出來了。

杜首輔不甘心道:“你且說,你說了之後我若是覺得好,我定然也會遞折子告訴皇上,替你說情。”

蘇然道:“這江南城最快的馬跑到京城傳消息也要兩天半,就算杜首輔支持我,這花費的時間也太長,我的折子是前天遞過去的,今日應該已經到了皇上手中,再有兩日皇上的旨意應該也會下來,在這兩日就先按照三皇子的法子賑災的吧。”

之前皇上已經下了旨,讓三皇子全權處理救災,現在就算是蘇然想要插手也是不合情理。

隻能是等到蘇然的書信呈上去,皇上再批了旨意下來,才能看如如何去辦。

反正杜首輔的等的起這幾日。

首輔也能夠看得出來蘇然也是對三皇子並不放心。

杜首輔向蘇然夫人拱了拱手:“二皇子妃如此清醒,定然是有良策,等皇上的旨意下來,有什麼地方需要我和三皇子輔助二皇子妃儘管直言。

坐在旁邊的三皇子聽不下去了,杜首輔這話怎麼說的像杜首輔和他一起賑災倒是為了幫蘇然了。

還有杜首輔這話說的像是這兩日過後蘇然就會開始主持賑災似的。

這兩日杜首輔和三皇子便一起開始賑災。

杜首輔吩咐把南城的和北城的粥都熬成了一樣的。

北城的災民心裡稍有安慰,但是他們也知道是首輔來了所以粥才變了。

北城的百姓也誇讚起了杜首輔。

說杜如鬆做事公平公道。

不過總體百姓們還是在埋怨三皇子不會做事。

兩日以後皇上的旨意又過來了,聖旨說是三皇子亂報賑災情況誤事該罰,不過要等災後再罰三皇子,現在先讓三皇子負責配合蘇然一起做好賑災,從此將由蘇然全權負責賑災。

三皇子又驚又氣,自己本想靠賑災得聲望,都被蘇然攪和了。

現在蘇然才對和首輔說了具體的情況,她除了拿著賑災的銀子,還拿著朝廷一部分采購武器的銀子。如此,既能做武器也能賑災。之前蘇然讓一部分災民去做工是進行一些武器的零件的加工。

這些零件都是都是災民們在做,災民們一個人隻負責一個其中的環節,並不負責整個武器的組裝,因為災民們負責的部分簡單,以便操作起來便很是簡單。

把這些都製作好的零件搭配在一起就是武器。

蘇然說完這個情況,首輔先開口:“二皇子妃,這事情就請先不要同三皇子說了。”

這也是蘇然想對杜首輔說的話,三皇子並不是一個寬廣的人。

他知道這是造武器改進武器的事情是很有可能建立功勞的,所以保不齊會從中阻撓,而這批武器至關重要,二皇子此去境界並非隻是尋常的去駐紮,而是打算一舉殲滅敵軍。

現在正是大周朝的危難之時,北境之敵也是如此認為。

北境的柔然一定是認為周朝是不敢攻打他們的,按照大周朝原本的力量的確也是不能攻打柔然的。

不過因為蘇然和其他工匠研造出來了先進的武器,這樣就可以試上一試。

而且二皇子也有充足的把握,就算此次不能一舉平定北境,也是可以抵擋的住幾年的入侵的,所以打這一仗並不會吃虧。

蘇然和二皇子剛打算製造兵器的時候還在發愁去哪去調用工匠。

大周朝現在也是男有分女有歸的朝代,一下子動用如此多的工匠便會有些大張旗鼓。

江南有了水患,蘇然便想到了把賑災和製造武器結合在一起。

製造武器原本就是二皇子負責兵的,二皇子也是向皇上請了旨,說是要製造一批新型的武器的,所以此行為並不是私下製造武器。

但是至於是在怎麼個製造法,皇上便也沒有管這麼多的細枝末節。

現在皇上得知二皇子利用這些災民去製造武器,便覺得這主意甚好,這就是一舉兩得,如此賑災的銀子便可以用來製造兵器,製造的兵器的銀子也可以隻用於救災,這兩件事情都是恰如其分地結合了起來,兵部的銀子是其他處都不敢動的,但是若是將製造武器的工錢給了江南的災民,武器也得了製造,江南的災民也可以得到食物,不至於食不果腹。

且大周不會因為大規模調用工匠走漏了製造新武器的風聲。

蘇然已經派人把新造出來的兩件武器已經送到了京城,並且請二皇子的部下讓皇上看了這武器的威力之處。

見了這大炮和火藥,皇上也動了一舉剿滅北境敵人之心。

二皇子也來信給皇上分析過戰情。

有了這樣的武器,最起碼也能夠保持北境五年安定,現在就算是攻打了柔然,柔然也不敢反撲,那何不就打這一仗,

皇上自是十分滿意,所以下旨讓蘇然負責這次的賑災,並且讓杜長鬆和三皇子配合。

蘇然是了解這位首輔的,他的確是憂國憂民之輩,雖然杜如鬆在朝堂上也維護過三皇子,但是卻絕對不是三皇子一黨,所以蘇然也沒有藏著掖著,直接把這個事情告訴了杜長鬆。

接下來,杜首輔就完全按照蘇然的意思開始進行賑災了。

杜首輔和蘇然一致決定讓三皇子負責食物製作和食物分的事情,而蘇然和杜首輔則是管理做兵器之事。

在蘇然安排的之下,這賑災好像就是一件簡單順手的事情了,最重要的事情還是製造武器。

兵部也播了製造兵器的銀子,再加上賑災的銀子,還有各地官員的捐款,各地富商充的國債銀子,這些銀子結合在一起,便可既用於製造兵器,又用於給南城的災民分發銀子。

蘇然還原本發愁沒有這麼多的工匠,可是現在整個江南城的災民都能夠參與到做武器這件事情來,一時之間製造的武器的速度竟比蘇然和二皇子最開始計劃的速度提高了三倍還多。

現在是一月,蘇然和杜首輔在江南一直待到四月,這幾個月一直都是管災民的吃飯住宿的。

到了五月,江南城被大水衝毀的建築已經被恢複的差不多了,江南城的災民開始了他們的產業,種地的去種地,做生意的也開始做起了生意,大家都緩緩的回到了之前的生活當中去了,而且武器也建造完了

江南城製造的武器悄無聲息的就被運到了北境。

一個月之後北境柔然攻來。二皇子帶兵一舉殲滅了對方的十五萬大軍,對方剩下的兩三萬人已經躲到了更北的大漠深處。

是起碼有十年,他們是沒有力量來侵犯大周朝了,而且就算這兩三萬人還敢侵犯北境,大周朝也絕對是可以輕而易舉地就收拾了他們。

接下來這兩三萬人,若他們肯安生就讓他們活著,若是他們不肯安生,大周朝隨隨便便派大軍出去便可讓他們全軍覆沒。

大周朝的百姓都不敢相信,北境的戰事自建朝以來就有,近幾年來更到了劍拔弩張的地步,大家多少也是為北境懸著點心,沒想到僅僅用了一個多月,二皇子住就滅了北境的那麼多敵人,北境從此以後就可以安定了,所有百姓都覺得不可思議。

大家也紛紛都讚歎起了二皇子神武,僅僅用一個月的時間就已經解決了這麼嚴重的北境的戰事。

而且大家也知道二皇子妃把江南的水患治理得很好。

好多江南城的災民都說他們現在吃的用的甚至比沒有遭天災的時候還要好。

不僅如此,江南城也成為了一座兵器城,原本大家都以為江南城要用很久才能恢複重建,但是江南城現在建了幾個製造兵器的地方,好多人都在裡面做工,工錢還不少。

江南城的百姓能掙到錢,江南城的經濟也逐漸地發展了起來,是比以前發展的勢頭還要好。

而且皇上還因為江南受了天災在給江南城免了三年的稅。

待到大捷之後,朝廷又告訴江南城的災民他們製造武器有功,再免三年的稅。

如此一來一回,便免了六年的稅。

江南城的百姓這才知道原來這次能夠大勝,就是因為用了他們親手製造的武器。

江南城的災民都與有榮焉,原來二皇子妃讓他們做的是這麼厲害的事情。

百姓們誇讚二皇子,也誇讚二皇子妃。認為二皇子打仗厲害,二皇子妃把江南城水患治理的井井有條。

同時百姓們也傳起了三皇子的無能。

大家議論三皇子賑災的不公平,說三皇子賑災時候的時候出了很多疏漏,這三皇子是連二皇子妃都比不過的。

百姓中有這些傳言,朝臣們自然事也知道。

現在的情況很明顯,二皇子已經有了和三皇子分庭抗禮的實力,甚至二皇子取得帝位的勝算還要比三皇子高上許多。

原本就在搖擺的大臣們更加搖擺了,那些原本堅定的擁護三皇子的朝臣也開始動搖了。

這些時日,百姓們對三皇子頗為議論。

開始隻是江南的百姓議論,後來甚至是京城的百姓也在議論。

二皇子的功勳明晃晃的放在那裡,二皇子解決了自立朝以來的北境戰亂,這是足以留名青史的大功勳。

二皇子妃蘇然去把江南水患料理的明明白白,這也是放在那裡的功勳。

大家甚至都已經不把三皇子和二皇子進行對比,而是把三皇子和二皇子妃進行對比,得出的結論就是三皇子連二皇子妃都不如,以後如何能管好這個天下?

三皇子從江南賑災回來就一直不高興。

以前他從來沒有把二皇子放在眼裡,但是現在二皇子取得了如此之大的戰功,而且二皇子現在還是皇後的兒子。

而三皇子離開京城的這些時,楊才人也沒能夠翻身複位成為貴妃。

三皇子從江南城回來以後,皇上還是從來不去楊才人那裡。

皇上和皇後的關係還愈加的親密。

三皇子有些慌了,越是這樣的時候,就越是得有大臣替他說話,可是三皇子的銀子已經用光了,儘管去年秋季又收了四五萬兩銀子上來,但是比起他的鴻圖大業,這四五萬兩銀子怎麼夠呢?他要結交大臣,要培養暗衛,還有結識民間的富商大賈,這些樁樁件件都是需要銀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