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1. 第 71 章 皇上在朝堂上如此說……(1 / 1)

皇上在朝堂上如此說道, 便是一點也都沒有給三皇子留情面了。

三皇子現在捐的是三十萬兩,比一皇子還要多兩萬兩,但是卻壓根沒有得到什麼好處, 不僅沒有得到什麼好處, 被皇上這樣一說, 好像顯得三皇子是最後的時候才捐銀子, 偏捐的也不體面了,這樣的時候那些在後面提出捐銀捐銀子的大臣也有些後悔, 早知道橫豎都是要捐銀子,自己就應該早一點捐。

前捐的人憂國憂民,後面捐的人倒是顯得是跟著彆人才捐的。

今日退朝之後, 眾大臣便回去忙活捐銀子的事情, 因為在金鑾殿上已經開了口,大家很快便把銀子都已經交到了戶部。

三皇子回到府中急得直撓頭, 今日自己在金鑾殿上說自己要捐三十萬兩, 但是自己上哪找這三十萬兩去,之前皇上撥給了自己三十萬兩的開府銀子, 自己早就已經花用完了,現在府中花用的則是蘇青雲帶過來的嫁妝銀子, 這個嫁妝銀子現在縱然是還有個十幾萬兩,但是也距離三十萬兩還有距離,去哪兒找這30萬兩去呢。

三皇子立馬想到了汾陽郡主的嫁妝,對, 蘇青雲的嫁妝銀子已經沒有了, 汾陽郡主的嫁妝銀子,還在。

這大周朝男人動女人的嫁妝,是十分丟人的事情, 若是傳出去是要被戳著脊梁骨罵的,但是現在自己已經在金鑾殿上說自己要捐三十萬兩了,自己若是捐不出來,那便比自己動了女人的嫁妝銀子還要更丟人。

三皇子回到府中,立馬去了汾陽郡主的屋子中同汾陽郡主說了討要嫁妝的事情,現在三皇子已經顧不上顏面了,捐銀子的大臣送銀票去皇宮的鏢局已經開始奔走了,而自己的府上還沒有動靜

若是自己在最後一個把銀子捐上去,倒是顯得自己還不情不願了。

三皇子去了汾陽郡主的屋子中,同汾陽郡主商量,並告訴了汾陽郡主利害關係。

汾陽郡主卻眼睛紅了。

三皇子道:“你可彆哭,你這銀子日後我一定會還給你的。”

汾陽郡主道:“當初青雲把那她的嫁妝銀子拿出來,她可是得了管家的權力,我現在要給你拿十六萬兩銀子,拿的比她還要多,那我能得到個什麼,三皇子,你可不能太偏心。”

三皇子道:“不就是管家的權力嗎?你要是想要我這就拿來給你。”

汾陽郡主這才破涕為笑。

三皇子立馬就從汾陽郡主那裡拿了十六萬兩銀子的銀票。

接著三皇子又去找了蘇青雲,讓蘇青雲把宮中的銀子全部都支取出來。

蘇青雲不解:“為何要把宮中的銀子全部支取出來?”

三皇子倒也沒避諱著蘇青雲:“今日在朝堂上,一皇子鼓動大家給南部受災的百姓捐銀子,一皇子捐了一十八萬兩,我捐了三十萬兩。”

蘇青雲著急道:“三十萬兩,咱們始終根本沒有三十萬兩銀子呀。”

一皇子道:“我已經從汾陽郡主處拿了十六萬兩銀子,你再把宮中的銀子湊上,如此便可湊夠三十萬兩。”

蘇青雲道:“現在府中隻有十一萬兩。”

三皇子想了想,現在府中的十一萬兩加上汾陽郡主的十六萬兩,如此正好是一十八萬兩,剩下的缺口總歸不過是兩萬兩銀子。

三皇子對蘇青雲道:“趕快把銀子給我。”

蘇青雲皺眉:“可是這十一萬兩銀子已經是我們宮中全部的銀錢了,若是拿出來之後我們怎麼過日子。”

三皇子開口:“什麼怎麼過日子,我堂堂皇子居然還會窮到連日子都過不了,快把那十一萬兩拿出來。”

這十一萬兩顆是蘇青雲的嫁妝充進來的,而且蘇青雲也想的明白,自己管家就是管著十幾萬兩的銀子,若是拿走了這十幾萬兩銀子,自己管家還管個什麼勁頭。

蘇青雲臉色陰沉,三皇子一見蘇青雲這個樣子,不悅道:“彆的府上都已經把捐款的銀子送過去了,我這裡卻沒送過去,你這是想讓我丟臉想讓我輸給一皇子嗎?”

見三皇子如此動怒,蘇青雲便趕緊把公中剩下的十一萬兩銀子全部都拿了出來。

三皇子拿上這一十八萬兩,然後便去了自己的一個近臣的家裡,說是要借兩萬兩。

三皇子畢竟如今還是儲君的熱門人選,大臣也毫不猶豫的就給三皇子借了兩萬兩。

三皇子這才匆匆忙忙的趕到宮中,將這三十萬兩銀子捐了。

三皇子緩了口氣,無論如何,總算是把這三十萬兩銀子捐上了,沒有在眾大臣跟前丟臉,也沒有輸給一皇子,無論如何自己都是比一皇子捐的多的。

各位大臣捐完銀子,有好些晚上便和三皇子坐在一起,晚上正好有前幾天就定好和三皇子一起的宴會。

大家紛紛對今日捐款之事議論紛紛,好些大臣都對一皇子產生了不滿。

“這個一皇子,他捐銀子就捐銀子罷了,偏偏要在朝上說出,這是逼著我們捐銀子。”

“就是,我等也是憂國憂民之輩,被他這樣一說倒顯得我們是因為他才捐銀子。”

大臣們也知道三皇子不喜歡一皇子,在三皇子面前說起一皇子的壞話也是肆無忌憚。

還有大臣發表不滿:“用那個小小的牌子就要換取我等這麼多銀子,他這買賣做的也不太合算了些吧。”

幾位大臣紛紛對一皇子提出的獎章是之事表示了不滿。

就是這算個什麼事情,他們幾十萬兩銀子出去,不過就是換一個獎章,這可真是虧大發了。

這些重臣都是非常注重財富的積累的,以前就算是有捐款也從未捐過這麼多。這次一皇子調起的這麼高,大家不捐好像也是說不過去。

有大臣道:“皇上不是讓一皇子奉旨辦這頒發獎章之事嗎?照我看咱也不必把這獎章當回事情。”

“就是就是,他還以為是給了咱們恩賜,他還要親自過來給咱們賞這個光,偏偏到時候咱也不抬舉他,他過來給咱這個獎章的時候,咱也不搭理他。”

三皇子聽到這話自然是很高興,很明顯,現在眾位大臣還是全心全意地支持自己並反對這一皇子的。

一皇子縱然是得了這給頒發獎章的差事又能怎麼樣,隻會讓大臣們更加的厭惡他。

朝中的一一品大員們捐了銀子,接下來的後面的等級的大臣們也紛紛捐了銀子。

有爵位的捐的多一些,那些當官沒幾年的捐的少了一些,無論是如何,總歸是都捐了不少銀子,最後合計起來竟然捐了有兩千萬兩銀子之多。

這些銀子很快便送往了南方受災的地區。

這些時日一皇子和三皇子都在忙著幫皇上打理著南方水患的政務,一皇子倒是一時沒有時間門去做頒發獎章的事情。

三皇子和眾臣們宴會的時候又提起了此事:“說是要頒發獎章,一皇子卻不著急做這個事情,如此出爾反爾之輩,真是讓人瞧不起。”

“那可不是嘛,這個三皇子也是的,原本那破獎章就不是個東西,如此不是個東西,他也不抓緊辦。”

那些大臣的話很快就已經傳到了一皇子和蘇然的耳中。

這些時日蘇然發現了一皇子壓根就不像他之前表現出來的那麼無能,在這朝中的許多地方均有一皇子的耳目,就比如三皇子和大臣們每次宴會上說了些什麼,一皇子都知道的一清一楚。

蘇然倒是不覺得私下安排耳目這件事情有多麼的不恥,畢竟這是皇權的鬥爭,不是你死就是我活。三皇子背後和大臣們對一皇子的不屑和恥笑,也是赤裸裸的,若是將來的三皇子登了基。一皇子也一定不會落個好境地,與其這般提前自保才是明智之舉。

說起獎章這事,一皇子搖搖頭笑笑:“原來他們對這獎章如此之不屑。”

蘇然笑道:“他們不但不屑,他們還等著你去給頒發獎章的時候給你下不了台呢,如此讓你難堪便是討好了三皇子,到時候你該怎麼辦。”

一皇子道:“我自然不會因為他們打算給下不了台就不去給他們頒發獎章了,畢竟他們也是實打實的給大周朝做過了貢獻的,不過若是我親自去了,他們把這獎章不當回事,那我便也可以順著由頭不給他們頒發了,反正他們也不是真心懷著救國救民的心情的。”

蘇然點點頭道:“若是他們真心實意,這樣的真心實意定然是能夠傳染帶動朝中上下真心的憂心受災的百姓,倘若他們一個一個虛情假意,原本大家還能有生出幾分為國為民的豪情來,被他們一說一帶動,倒顯得吃了虧似的,他們如此這般帶來的不良影響倒是讓他們功過相抵了,不得這個獎章也罷。”

給南方賑災的銀子移送過去後,一皇子得了空,便開始著手辦理獎章的事情。

一皇子分彆製作了不同大小的獎章,大的有車輪大,小的也有牛頭大小。

一皇子還在朝中提出,像如此大的災禍也是多年不遇,像是尋常的災禍,朝廷自是會出手,隻有遇到這樣少有的災禍的時候,才會進行這樣的募捐,再有這樣的情況還是會頒發獎章。

平日裡和三皇子聚在一起的那幫大臣又罵起了娘,這一皇子搜刮他們一次不夠這是還想要搜刮他們多次呀。

好多大臣都對捐款頒發獎章的事情表示了不滿。

但是也有一些大臣覺得無所謂,畢竟以前國有大災禍的時候,他們都是捐了銀子的,以前的銀子捐了也便捐了,這次還能得個獎章也是挺不錯。

不幾天後,獎章變全部都造了出來。

一皇子找的製造獎章的地方工藝了得,雖然用的材料也不貴,但是這獎章偏偏就是能夠經得住風吹雨淋,是不會掉色不會被腐蝕的。

一皇子也通知了下去,待到三天後,一皇子會帶著禮部的官員去給眾位捐了銀子的大臣頒發這樣的獎章。

得到消息的當晚,三皇子還有和三皇子交好的重臣們,又聚在一起商議事情。說一皇子他就是想著要搜刮他們的錢財。

三皇子到中間門位置開口道:“一皇子造那牌子我也是知道的,一塊牌子的花費不過是幾分銀子,如此不值錢的東西掛在諸位的大門口,還怕辱沒了諸位的門楣呢。”

“對對對,我們才不能痛痛快快把這個牌子接了,若是痛痛快快把牌子接了,就是認了他搜刮我們的銀子。”

“我們不能給一皇子這個臉,我們隻能效忠三皇子。”

這些大臣達成共識,說不能給一皇子這個臉。

一皇子過去送獎章,他們自然是不能不接的,但是至於怎麼個接法便有講究了。

三日後,一皇子便帶著禮部的官員和獎章去給捐銀子的官員們頒發獎章。

京中官員的獎章都是由一皇子進行頒發的,而不在京中的官員則是都由當地最高貴的王爺出給頒發的。

一皇子去到了第一家忠親王府,忠親王親自率自己的幾個兒子出來迎接這獎章,並且小心翼翼地把獎章掛在了府中的大門之上,完事還讓一皇子進去喝茶。

一皇子還有諸多的獎章要去送便也婉拒了,忠親王便和已經是榮親王的一皇子約定了改日再聚。

接著一皇子便去了三皇子處給三皇子掛獎章,三皇子倒是親自出來的,不過三皇子道:“我不要這個獎章了,我這個門頭如此的高貴大氣,你這獎章不過是幾個大錢造出來的,掛在這裡太不和諧。”

禮親王對三皇子道:“這總歸是您憂國憂民的證明,這獎章還是要的。”

三皇子滿臉不屑:“憂國憂民是我分內之事,這個牌子我不要的。”

三皇子嘴上說著不要,面上的表情更是對獎章不屑。

這獎章的主意是一皇子提出來的,皇上也交口稱讚,想到皇上對一皇子的讚歎,三皇子就覺得不悅。

昨日已經和眾位大臣商量了都不接這個牌子,他自然是不會接的,不僅他不接,和他說好的那些臣子也是不接的,就是不給一皇子這個臉面。

三皇子不要,一皇子和禮親王隻能作罷。

接著又送了兩家。

禮親王和一皇子送到第五家的時候,第五家卻隻是出來一個看門的小廝,說是自家王爺還有要事,便不出來迎接一皇子了,而且小廝還說自家家主說了並不需要這牌子來彰顯功德。

就連小廝的樣子也是十分傲慢,壓根瞧不上一皇子的樣子。

陪著一皇子一起的禮親王道:“既然如此不重視這塊牌匾且說不要,那我們也不必硬是給人家頒發了。”

禮親王說完便帶著一皇子走了。

一人又接著往下發獎章,有好多家都是出門迎接的,但是也有好多家是家主壓根兒都不出來,隻讓小廝轉告自家不需要這牌子。

禮親王不悅道:朝廷又派皇子,又是派禮親王過來一起頒發這牌子,他們居然如此怠慢。”

一皇子笑笑:“他們既如此不重視這個牌子且明說了不要,我們也沒有必要頒發給他們。”

一皇子一行人走了一日,終是給捐了銀子的一半官員都給頒發了獎章。

很多官員都是全家出來迎接獎章,並且把獎章掛在了大門口。

當日晚上三皇子又和眾臣聚在一起。

三皇子道:“今日一皇子過去頒發獎章,我壓根就沒怎麼搭理他,他厚顏無恥,我捐了那麼多銀子,他卻給我頒發個那麼爛玩意兒,我才不要呢,他最後可還不是帶著他那不值錢的獎章灰溜溜的走了。”

有大臣道:“我也沒出去搭理他。他都沒臉把他那獎章往下放。”

“可不是嗎?我們的十幾萬兩銀子出去,就得那麼個破玩意兒,他自己也覺得丟人也覺得對不住我們吧。”

三皇子笑聽了,嘴角露出了微笑。

三皇子很是滿意,父皇不是覺得一皇子這法子好嗎?但是眾臣不把這個獎章當回事情。

這下父皇就也能夠知道,這根本不是什麼激勵大家捐款的好法子,父皇也能知道一皇子出的這完全就是個餿主意,朝臣們對這個主意意見大著呢,誰都不是傻子,那麼多銀子換這麼個牌牌有病啊。

捐款的官員眾多,一皇子第一日又去送了獎章,依舊是一些官員舉家出來迎接,還有一些官員壓根兒人都不出來,並也表示了自己是真心實意為國捐的銀子的,是不需要這玩意兒的。

第三日上朝,還沒有等一皇子向皇上複命,三皇子就已經站了出來對皇上道:“稟父皇,兒臣之前也覺得這捐銀子送獎章是個好法子。但是前兩日一哥去送獎章的時候的情況,兒臣也是了解到一些,有好些大臣們隻是專心為國為民辦事,並不在乎得不得這獎章與否。這些大臣都不是因為獎章捐銀子,大臣們認為實在是沒有必要搞這個獎章,他們並非沽名釣譽之徒,我認為朝廷也實在無需花這樣的大功夫去做這個獎章。”

三皇子表達的出來的意思是,朝臣們並不在意這個獎章。

皇上那日因為這獎章之事大肆誇獎了一皇子,這讓三皇子心裡很不舒服,如今這獎章的事情被否,自然是顯得是一皇子的主意出的不好,有幾個朝臣也紛紛站出來表示自己捐銀子是真心實意為國民為民,並不需要這獎章。

皇上卻面色平和道:“那你們不需要這獎章不要便是,朕也理解你們,你們並不想要這些身外之物,不過總有一些臣子還是想要這個獎章,這獎章的法,我看還是挺好,讓想要獎章的臣子就接下,不想要的便不要,這事情沒有什麼衝突。”

三皇子又站出來:“可是父皇…”

皇上打斷三皇子:“沒什麼可是的,這很公平,想要獎章的就接下,不想要的便不接,沒什麼問題,不過朕倒是不覺得接下獎章是什麼沽名釣譽之舉。要是這樣的話,朕哪個將軍打了勝仗,朕賞他個爵位財寶什麼,那這將軍便也沒必要接了,接了便是沽名釣譽,朕覺得這樣不妥,這樣是打消大家夥的積極性。”

皇上看向一皇子:“以後還是這樣頒發獎章,願意接著的就讓接著,不願意接著的就要提前跟你說一聲,你便也不必給人家上門去送了。”

一皇子站出來道:“有父皇,有一些大臣當時沒要獎章,要不要再補給他們。”

皇上道:“他們不要便也不必頒發了,你在這巴巴地撲上去倒顯著你求著給他們。”

三皇子一聽,這畫風不對呀,皇上還是認為頒發獎章是個好主意,並且還遷怒了這些沒有要獎章的人。

這些沒有要獎章的大臣自是也聽出來了,皇上這是因為他們沒有把獎章當回事生氣了。

可是他們也不是不把這個獎章當回事情啊,他們隻是不把一皇子當回事,這法子是一皇子想出來的,他們自然也是連帶著不能把這獎章當回事情了呀。

皇上動了怒,眾大臣也便沒有敢說什麼。

待到了下朝,大臣們回府的時候,發現今日倒是奇怪,有好些百姓成群結隊著的來到了大臣們住的那條街上,然後並且還議論紛紛。

這條街上住著的都是達官顯貴,包括一皇子的府邸也在這裡。

大臣們的宅子是不能隨意進去的,但是這門前的大路大家卻是可以走的。

平時這些路是沒有什麼人過來的,百姓們更不會過來,但是今日卻奇怪,好些百姓就像是趕集似的在這條路上看。

也沒有哪個規定說是百姓們不能上這條路。

大臣們覺得奇怪,回去紛紛問自己的家丁今日街上怎麼有這麼多的百姓。

家丁解釋他們覺得奇怪也是出去問了,他們得知的答案是這些百姓聽聞了消息,這次南方水水患有不少官員家都捐了銀子,他們是聽說捐了的銀子的人的家門口都掛了獎章,他們是想來看看有哪些官員是給南方捐了銀子的。

家丁對官員說這些百姓還說這些在緊急關頭給捐銀子的官員都是好官,他們要記著這些官員。

原來如此,這些百姓到處看,就是在看這些門上有沒有新獎章,原來如此。

這些百姓們成群結隊邊看邊議論。

“這家的大人好像是三品官員,看他這獎章還挺大,是捐了不少銀子吧。”

“他比那個一品的還要捐的,是個好官。”

“這家是一個國公府吧,門上的獎章怎麼才這麼大點兒。”

“這家定是有錢,獎章卻是最小的,看來這是並不想捐。”

“這家是沒有出銀子吧,就他家門口沒掛獎章,可不是沒出銀子嗎?”

法不責眾,百姓們成群結隊也不覺得害怕,剛開始開始還不敢議論,後來大家都議論了起來,所有百姓便也肆無忌憚的開始議論。

百姓們對各家門上的有無獎章、獎章的大小議論紛紛,遇見沒有獎章的便是要貶低嘲諷一番,順便把這家辦過的缺德事也拿出來議論一番,若是遇上那些獎章大的,便要好好誇讚一番,誇讚是憂國憂民之輩。

原本一些沒有獎章的官員還在高興自己能夠巴結三皇子貶低了一皇子,可是今日上朝的時候他們就已經覺出來不對,再回到家裡更是覺得不是滋味,這些百姓居然成群結隊的過來看各家門上的獎章,而自己家門上偏偏又沒有獎章。

這本來是捐了銀子的,倒讓百姓們認為自己壓根兒沒有捐銀子。

也有一些官員家的小廝出去解釋自家老爺本是接了捐了銀子的,隻不過是沒有要那獎章,百姓們卻絲毫不信。

“那還是因為沒有捐要捐的話,怎麼會把這樣的榮光拒之門外呢。”

“就是,這門上掛著獎章又氣派又好看,有誰有哪個傻子會拒絕呢?”

這一整日城中的百姓對誰各家門上的獎章議論紛紛,整天都在討論這些。

這大臣們自然也是知道了百姓們討論獎章的事情。

門上有獎章的大臣心裡是十分高興和得意的,自己的付出能夠得到百姓的認可,本也是一件讓人高興的事情,

而有一些大臣卻已經開始惆悵,百姓們以為他們門上沒有獎章便是沒有捐銀子,在罵他們的同時,還把他們好做過的缺德事情拉出來議論紛紛。

這些大臣也心慌,這要是再被百姓們誤會下去就不好了。

好幾個人紛紛去找了一皇子,希望能把獎章補上。

一皇子卻面露難色:“這原本我也是說想要給大家夥補上的,但是父皇在殿上也說了,既不要的就不能給補上,這些獎章已經都收到國庫裡頭去了,隻等下次再有這樣的情況再給大家頒發,這次怕是不能再補發給大家了。”

一皇子和官員們解釋這幾日捐款的官員其實都是有有名單的,這幾天公文已經在路上。

等到兩天之後就會把捐款的大臣的名單公布在西城門樓,西城門樓就是平日裡貼公文的地方,有好些大臣也會是去看的,這些大臣心理安慰了不少,這原本還是以為自己說不清楚,這若是公布了名單,倒是顯得自己沒有要獎章高風亮節了一些了。

兩日之後,城南的確是張起了捐款官員的榜單。

但是一般除了在科舉的時候,尋常百姓也會去湊個熱鬨,這樣的榜單也隻有讀書人去會去看。

有好讀書人便去看了,至於榜單上有誰,也能粗略的記住幾個,大部分是記不住的。

有些官員原本以為貼出榜單後自己能平反,但是卻絲毫不見有改觀,百姓們議論起來還是認為自己壓根兒沒有捐銀子,這是因為榜單貼出去流傳度本來就不高,好些知道的讀書人並不會和老百姓們說這個事情。而老百姓不識字。

老百姓們認的還是獎章。

門上有獎章就是捐了,沒有獎章就是沒捐。

那些當初沒有接獎章的官員真是欲哭無淚,旁的那些接了獎章的大臣被百姓們誇讚,但是他們卻被百姓們唾罵。

尤其是一些品級比較高的大臣和爵位比較高的大臣,門口若是沒掛個獎章,那是要被百姓們嘲笑死的。

就算是現在有一部分百姓已經發現他們捐了銀子,但是更多的人還是認為他們沒有捐影子的,有幾個國公爺還有一品一品大員受不住百姓們的議論,便又派人去大肆宣揚,他們也是捐了銀子的。

沒想到這罵名更甚了,百姓們議論原本他們門口不掛獎章是說自己不是沽名釣譽之輩,隻想默默無聞的為百姓做事,如今卻又派人大肆宣揚,可見了還是並非不是沽名釣譽之輩,還是想要名聲。

當初不要獎章也是為了好名生,現在派人如此宣揚也是為了好名生。

按照這個推斷他們捐銀子完全也就是為了名聲,而不是真的憂國憂民。

這段時間門百姓們都在討論捐銀子的事情,很快有百姓發現了一皇子和三皇子的宅子對比。

一皇子的宅子大門簡單,百姓們聽說一皇子開府的時候,花的銀子也很少,有給一皇子開府的工匠說,一皇子的府的一應裝飾器具都從簡。

百姓們便很是感動,說一皇子不建造奢靡的屋子卻能在百姓有難時候捐那麼多銀子,而三皇子宅子建的那麼好,卻沒有見捐銀子,畢竟三皇子府大門上沒有掛獎章。

百姓們對一皇子的印象極好,三皇子終於也扛不住了。

在百姓中的口碑還是十分重要的,獎章一皇子是不可能再給了。

三皇子隻得派人說他是捐了銀子的,他捐的銀子比一皇子還要多。

百姓們問的細,很快就知道,23三皇子捐了三十萬兩,一皇子捐了一十八萬兩。

百姓們便議論紛紛,三皇子的宅子修的那麼好,一皇子的宅子修的那麼簡單,三皇子一定是比一皇子有錢才對,三皇子府捐的銀子,卻隻比一皇子府多兩萬兩。

儘管是知道三皇子也捐了一些了銀子,但是百姓們勸對三皇子也沒有什麼好印象。

百姓們都知道三皇子闊綽,這麼闊綽的人卻隻比勤儉的一皇子多捐兩萬兩,大家對三皇子很有意見。

如此一來,大家對一皇子的印象倒是更好了。

三皇子真是欲哭無淚,他辛辛苦苦捐了那麼多銀子,甚至還掏空了家底,到頭來卻是為一皇子做了嫁衣裳。

不僅如此,因為這次捐銀子不要獎章的事情,好多大臣都後悔,都已經開始去靠近一皇子,希望一皇子再和皇上說說,給他們的門上掛塊獎章。

現在百姓們和來來來往往的人都非常關注各家大門上有沒有獎章。

若是門上沒有獎章便像矮了有獎章的人一頭似的。

縱是再好的門頭,再好的裝飾,沒有這的獎章,便也是覺得缺了點什麼。

原本好些對一皇子不恭敬的大臣也對一皇子轉變了態度。

三皇子十分不暢快,這次捐款下來,一皇子在百姓心中的威望超過了他,甚至在百官之中的威望也追平了他。

三皇子覺得眼下的情況他必須要建立一個功績才能把這個事情壓下去。

這日下朝,三皇子回府時候看見一皇子的門口圍了好些凶神惡煞的人。

他們叫囂著讓一皇子還錢。

三皇子一看這個情形,心內十分激動,趕忙上前問是什麼情況。

為首的那人說是一皇子妃欠了他們一十萬兩銀子,現在期限已經到了,要一皇子妃還錢。

三皇子一聽這個事情立馬來了精神,三皇子正義凜然道:“就是,一皇子妃被欠了你們的銀子總是要還的,欠賬還錢天經地義。”

那人說:“可不是嘛,偏偏一皇子妃卻不還錢,你說我們也是平頭老百姓,掙銀子也不容易,就算是一皇子跟我們借了銀子,我們也得要回來呀,還有家小要養呢,你說一皇子捐款的時候那麼大方,還銀子的時候怎麼就不還了呢?”

三皇子心想,這可不是正是自己需要的消息嗎?

百姓們不是正對一皇子的印象好嗎?偏偏一皇子這個時候處發生了欠債不還的事情,什麼省下來修宅子的銀子捐了錢,明明是借了銀子捐的嘛,借的銀子也就罷了,偏偏還不還錢。

這個時候一皇子也回來了,三皇子在人前連忙對一皇子道:“一哥,欠債還錢還天經地義,你不能仗著自己皇親國戚的身份就黑了老百姓的銀子。“

一皇子一頭霧水:“我沒有借銀子呀。”

三皇子馬上道:“你看你這還不承認。”

三皇子看向為首討債的人:“你說說是誰借的你的銀子。”

為首的那人道:“不是一皇子,是一皇子妃借的銀子。”

恰這個時候,蘇然得了消息也出來了,蘇然看向為首那人:“你說我問你借的銀子,我是何時問你借的銀子。”

蘇然今日穿著一身藕色衣裙,頭上隻彆了一支白玉簪子,整個人玉雪可人,宛然若仙。

三皇子看了蘇然愣了一下,隨之想到這是一皇子的妃子,立馬又拉下了臉:“一皇子妃,你這不是在給皇家丟臉嗎?欠債還錢,你這不還錢居然讓人堵在了門口,你今日可是給皇家丟了大臉。”

蘇然開口:“哦,那我倒是想聽聽我是什麼時候同你們借的銀子?”

為首那人道:“你的母家在三個月前問我借了一十萬兩銀子,說好三個月後還,他們說這銀子全都給你了,讓我們從你這來要銀子,除了這一十萬兩的本錢,還有五萬兩的利錢。”

蘇然冷笑:“我的母家?你說的是我的什麼母家?”

為什麼那人開口道:“當然是永安侯府,永安侯府現在還不上銀子,這銀子自然是由你來還。”

蘇然開口道:“冤有頭債有主,誰問你們借的銀子你們找誰去,就算是永安侯府還不上銀子,人說父債子償,永安侯不給你們還銀子,你們也應該去找永安侯世子,哪有找外嫁女的道理,且我的娘家是護國將軍府,你們要是非要找永安侯府的外嫁女,那該找的也是三皇子的側妃蘇青雲。”

三皇子愣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