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章(1 / 1)

楚鳶覺得事情有些不妙。

她能用自己的身份和長輩的寵愛做些小事,讓康熙和太子看到其中的益處進而大力推廣。

但是如果想要效仿後世,去做什麼義務教育男女同校同課之類的事情,就很難了。

如果非要強製性讓女子出來上學,不光思想保守的人們不會同意,就連有些被洗腦的女子自己也不會理解。

她們讀書能有什麼用呢?

考不了科舉,更難以此為生,空談讀書可以增長見識用處不大,而清朝也沒有這麼富餘的一筆錢和時間去大力推廣義務教育。

【哎,這裡好落後,好封建,想給女子普及教育都這麼難,好想回家!】

一直在心裡吐槽個不停的女兒/孫女/侄女忽然難得有了這樣的感歎,讓康熙幾人都有些無措。

太子想想女兒生來魂魄不全,一半是個癡傻兒,渾渾噩噩,一半流落到三百年後,雖然見識了許多,但沒有父母親人在身邊,想必吃了很多苦,於是上前關心女兒:“瑚圖裡有什麼煩心事可以說出來,阿瑪幫你!”

楚鳶搖頭歎氣,表示自己沒什麼事。

【說了你們也不懂,以前在網上懟那些思想封建落後的人,我都要提醒他們大清都已經亡了,沒想到現在我居然穿回來了,好倒黴。】

太子和康熙面面相覷,雖然不是很懂這網為何物,也不知道為什麼無緣無故要提起大清亡了的事情,但是他們聯合前後句,很容易就明白瑚圖裡的意思。

她罵人的時候故意提起這個,說明“大清亡了”應該也屬於罵人詞彙中的一句。

本來早已經習慣後世議論的眾人,忽然間得知大清亡了居然還是一句罵人的話,頓時沉默無言。

心中不知道第幾次浮現出這個想法——後世人是不是不太禮貌?

至於封建落後,這話說得不好聽,但是如果是和三百年後能夠飛到彆的星球去的後人來說,似乎也很合理。

中間隔了三百年,還是瑚圖裡說的飛速發展的三百年,他們自然是不如了。

就算現在要開始改革,讓大清不落後於世界,也要一步一步來。

畢竟大清不是那些彈丸小國,說改就改,出不了太多亂子,大清的每一步路都需要慎重,否則牽一發而動全身,惹出更大的亂子來反而不好。

站在大多數人的利益這邊行事,才是最保險的。

而她最開始煩惱的事情居然是給女子普及教育,康熙和太子並不意外,瑚圖裡的行事舉動其實和現在的男子沒什麼兩樣。

不是說她的舉止,而是她想要什麼就自己努力去做,不會時刻想著這是不是女人該做的事情,是不是不符合女人的身份?

由此可見三百年後,男女之間的差距也許沒有那麼大。

普及教育在後世必然是一件好事,想想天底下這麼多人,若是人人都可以吃飽穿暖,讀書識字,甚至不限男女,那說明這個地方已經富足到

了惠及每一個人的地步,自然是盛世無疑。

但現在的情況是,彆說女人了,男人的識字率也低得可怕。

所謂普及,那自然是很久之後的事情了。

這些事情楚鳶也能想到,後世義務教育的普及也並不是一蹴而就的。

而且與義務教育息息相關的事情,使這些讀書出來的女子也要有去處才行。

楚鳶搖搖頭,不去自尋煩惱,如果這一次大清能夠跟上世界的步伐,飛速發展起來,這些問題才有繼續討論的意義。

現在眼前最要緊的是公主的教育問題。

那天的事情嚇壞了不少人,公主的妃母們,還有宗室格格的額娘們,都或多或少提出了抗議,覺得這個騎射還是不要學下去為好,太危險了!

於是這幾天三三兩兩地,都有人在騎射課中請假。

長此以往下去,這門課就真的沒什麼意義了。

而如果讓康熙為了這件事下旨訓斥,大家肯定會覺得康熙是不是太沒事情做了,非要摻和到彆人的家事中去?

而且訓斥也沒用,大家找理由肯定是找過得去的,隻要她們一天不覺得學習重要,不覺得騎射重要,那表面功夫做再多也沒用。

所以,楚鳶覺得與其讓人指責皇家管得太多,不如乾脆把這件事從家事變成國事。

乾脆效仿康熙之前對宗室子弟的限製——考封。

考試成績越好,最後得到的爵位就越好,比如公主分為和碩公主和固倫公主,康熙沒有嫡女,所以大部分女兒一開始都是和碩公主,少數幾個特彆得寵的才能封固倫,或者像純愨公主這種丈夫立了大功的,否則一般公主都沒有晉升渠道。

比如後世赫赫有名的海蚌公主,康熙帝都沒給人晉封固倫公主,最後還是雍正給封的。

而對於宗室女來說,一般情況下,她們都是跟著父親的爵位和自己的嫡庶來獲得稱號,或者是撫蒙時嫁了個比較顯赫的夫君,也可能會更高一些。

但是高一點低一點的差彆也沒有特彆大。

因為她們能夠獲得的俸祿都低的離譜!

嫁在京城的固倫公主俸祿一般是400兩銀子,撫蒙的是1000兩。

和碩公主分彆是300和400。

郡主160,縣主110,郡君60,縣君50,鄉君40,最低的六品格格30兩。

再看看男子爵位,親王一萬兩銀子,世子都有六千兩,郡王五千兩,郡王長子三千兩,貝勒兩千五,貝子都一千三!

所以這也不能怪宗室女甚至公主都沒有進取心。

一方面是自幼受到的教育使然,嫁在京城的不用多說,嫁到蒙古的也沒什麼雄心壯誌,心理承受能力和身體弱一些的,可能早亡了。

像海蚌公主這樣有能力有野心的還行,稍差一些的就沒什麼動力,大清對蒙古的掌控力乾我何事?朝廷又不發獎勵也不給好處,自然是得過且過了。

【掌控了外蒙古兩百多年都沒讓蒙古融入進來,最後居然還聯合俄國反過來對付清朝!】

康熙聽到這裡,說不上意外不意外,首崇滿洲的政策一定程度上延緩了八旗的腐化,但是很顯然,漢,滿,蒙三族也失去了融合發展的機會。

若是朝廷強盛時還好,他們不敢有異動,但朝廷一旦衰敗,他們自然對大清也沒有什麼歸屬之心。

漢人留在這裡,是因為這裡是他們的故土,蒙人卻並沒有這樣的觀念。

【最後還獨立了。那麼多資源那麼多國土就這麼沒了,關鍵是獨立出去之後,我們發展起來了,揚眉吐氣,外蒙古還是被洋人欺負,也是很離譜了!】

【所以這滿蒙聯姻說有用吧,確實有點,但不多,聊勝於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