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8. 第 238 章 事業編考試(1 / 1)

趙不息緩緩將自己的想法說出來:“就是考試, 所有需要技術含量的職位都要考試,由大秦官方製定合格標準,隻有通過考試的人才能從業。”

嬴政緩緩坐直了身體, 眉毛顰起來。

“如今大秦也有官吏的考核措施。”

趙不息搖搖頭:“太少了, 而且太單調了,現在大秦的土地這麼多, 大秦現有的選官製度根本滿足不了人才需要。”

秦朝的選官製度是世襲製、選用製、軍功製和考核製並行。

世襲製就是世世代代官職繼承, 自商朝一直到戰國末期, 繼承製一直是朝廷用官的製度, 父父子子孫孫一脈相承, 也正是因為這個製度所以權力和財富被同一批人世世代代壟斷, 從而誕生了貴族。

選用製,則是春秋戰國數百年風雲人物輩出的一個重要理由。國君可以直接授予自己看中的人才官職,這也是春秋戰國期間非貴族子弟想要出頭的唯一方法。出名,然後國君聞其名而派人上門征辟;或者投入大貴族門下做門客, 主公舉薦自己, 自己給國君出主意, 國君覺得能用則任命為官員。

而後就是秦特有的軍功製和考核製了。

秦以軍功封爵位, 黔首通過在戰場上拚殺獲得爵位,而後就可以擔任官職了。

至於考核製, 雖然也是考試的形式, 但是想要參加這個考試的條件本來就不是尋常黔首能滿足的,一般隻有官吏的孩子才能滿足考試條件,而且這個考試偏見極重,完全是主考官的一言堂,主考官出題回答,讓主考官滿意就是通過。

可每個人的喜好都是不一樣的, 沒有標準的考試不能被稱為考試。

秦的官員不夠用,嬴政揉了揉額角。

這個問題在他滅掉六國的時候就已經有所顯現了,所以很多地方用的官員依然還是六國原本的官員。

嬴政不是不知道讓六國的官員繼續在大秦的土地上為官的壞處,可世上讀書識字的人就那麼多,他是皇帝又不是神仙,變不出來足夠多的人才來擔任官員。

現在隨著大秦土地的擴大,這個問題又不得不去直面了。更糟糕的是,打下來的六國之地上還能用原來六國的官員,可這兩年打下來的百越草原,這些地方原本可是沒有官員的。

都需要從大秦派遣官員去。

嬴政想起了他曾聽說過的關於趙不息手下門客的傳聞。

名滿天下的賢人黑石子·大秦嬴侯·始皇帝的十五公主並沒有昔日戰國四君子一樣招攬數千門客養著的愛好,所以儘管想要投奔趙不息的人很多,可趙不息也不是人人都要的。

想要加入黑石子門下,就要先考試,考得過才能獲得“黑石子門客”的頭銜,考不過就滾蛋。

考試的種類還挺多,來投奔的人可以自由選擇考試科目,考過一種就行。

考試的那些試卷嬴政還出於好奇看過,嬴政選了幾門他感興趣的寫了些,再對比答案果然大部分都是滿分。

……當然也可能是因為他隻挑了他擅長的幾張試卷做的。

得出來分數之後趙不息還狠狠拍了一頓他的馬屁“我爹千年未有之大才”“天下地下,唯您獨尊”什麼的。

“你的意思是大秦朝廷也如你一般,通過考試選拔更多官員?”

嬴政思考了一下,又皺了皺眉:“可那些真有才華之人幾乎已經都擔任了官員了,縱然再選,也未必能選出來多少。”

秦朝現在的問題是讀書人就不夠。

秦朝選官不算太嚴苛了,有些地方的官吏難考更多也是因為黔首多想去繁華之地擔任官吏而不願意去偏遠之地擔任官吏。

就算是舉辦考試,那些參加考試之人也不會願意被分去偏遠之地的。

趙不息的公務員輔導班能在鹹陽辦起來,而在其他地方辦不起來的原因就是因為天下間目前也唯有鹹陽的官吏難考,需要上輔導班,其他地方隻要是能讀書識字,幾乎都能擔任小官吏。

秦基層官吏缺乏是因為讀書人少,對秦朝忠心的讀書人更少。

“也不是所有職位都需要學識深厚的人嘛。”

趙不息說:“女兒的意思是,朝廷製定標準,不同行業不同標準,比如大夫,隻要熟背《大秦標準醫術》並能較為熟練運用就可以給他們頒發合法行醫證明,隻有手持證明的人才能行醫,沒有證明的人行醫屬於私自行醫,必須要考過試才能再行醫,考不過就不許行醫。”

“對於通過考試並且在朝廷備案的大夫,朝廷可以專門在各地設立醫館讓這些大夫在大秦醫館內坐診。”

趙不息在編撰醫書的時候就發現了,現在這個時候的大夫資質層次不齊的,儘管也有厲害的如艾老一般醫術高深之人,可也有一部分的大夫是治病水平不行,騙人的伎倆倒是十分精通。

甚至在這個時代,在屈原還死了沒多少年,巫神文化還盛行的時候,很多大夫都是能和巫婆神棍劃等號的。

跳大神、喝符水……尤其是在楚地,這種“能通鬼神”的“大夫”更多,而且價格昂貴,成本十個大錢的藥他們敢賣十金。

醫這等關乎生命的職業,還得是要設立執業醫師資格證,然後設立公辦醫院。

嬴政若有所思。

趙不息接著舉例:“還有糧食之事,完全可以放寬筆試條件,改為考實踐操作,通過實踐考試之後再統一培訓識字和其他農家知識,然後再將這些持證的人任命為農官派去各地。”

“畢竟。”趙不息攤攤手,“我覺得哪怕才華橫溢如李斯丞相,他種地也是不如鹹陽城外隨便一老農的,讓李斯丞相擔任農官還不如從鹹陽城外找一個會種地的黔首,由朝廷教會他識字,然後將其任命為官員。”

就相當於後世的事業編考試和各種職業資格證考試。

秦朝現在官吏不充足的主要原因是所要的官吏都要求會讀書寫字,可在趙不息看來,很多官職都不需要讀書人,隻需要識字就能擔任,對實踐操作的要求反而高一些。

農官,他隻要會治蟲害擅長種地就行了,頂多再認識幾百個常用字,能看得懂公文就行,這樣就夠教黔首種地的了。這樣的農官完全可以直接從黔首中選,不識字也不打緊,幾百個常用字而已,朝廷□□個十天半個月也就會了。

嬴政梳理了一下趙不息的意思,然後愜意道:“吾女的意思是朕製定各行各業的標準,黔首若是滿足了標準則就將他們選入少府之中進行□□學,教他們識字,然後朝廷就有源源不斷的官吏了?”

趙不息:?她的意思是公有化,朝廷從黔首裡面拔高個進行統一培養然後分配工作,怎麼她聽著她爹理解的意思像是他要將各行各業大一統呢?

“這個主意很好,農官可以從種地的黔首中選取,不用非要是農家弟子,少府的匠人也可以選民間擅長做工的工人進行培訓,不必非要是墨家弟子。”嬴政展眉。

農家和墨家的弟子也是要求識字讀書的,數量少,可會種地和會削木頭的黔首多啊,直接從黔首中選實踐操作強的黔首入少府,而後再教一教他們識字就行了。

嬴政越想越覺得自家的麒麟女這個想法很好。

這是將權力直接收歸到他的手中,繞過了諸子百家啊。

對於一切加大自己權力的政策,嬴政都是舉雙手支持的。

“朕明日就讓李斯製定考試標準,選拔農官,然後再由各地官府統一培訓一月。”嬴政決定的很快。

“還有各地的大夫,也都必須通過朝廷的考試才準行醫,在朝廷設立的醫館中坐診。”嬴政一邊思考,一邊筆走龍蛇地書寫著政令。

趙不息總覺得她爹想的和她的初始想法有偏差。

不過也不礙事,反正從目的來說都是公有化。

“還有出海。”趙不息不忘初心,沒有忘記是因為什麼她才要提出事業編考試的。

“咱們可以從沿海擅長遊泳的黔首中選拔一批黔首,讓他們考試,隻要考試通過了朝廷就給他們編製。”

嬴政抬起頭,好奇:“編製是何物?”

趙不息才後知後覺發現自己說順口了。

“編製就是一種俸祿較低的官職。”趙不息形容道,“每個月給這些通過考試的黔首工錢,相當於朝廷出錢雇傭這些黔首作為終身士卒。這些黔首就一輩子都要由朝廷養著,若是他們戰死了,則朝廷給他們的家人大筆撫恤,若是他們老了乾不了活了,朝廷也要每月給他們發工錢。”

嬴政皺眉:“乾不了活了為何朕還要給他們工錢?朕若想要用人,直接發動徭役即可,不必雇傭。”

士卒和官員還不一樣,李斯這樣的文官七十歲還能乾活,可士卒四十五歲估計就乾不了重活了,嬴政怎麼算都覺得自己沒必要出錢雇傭他們。

“可出海和徭役不一樣。”趙不息嘟囔著,“建造宮殿修長城誰都能乾,可出海探索是需要經驗的,要是和徭役一樣每次去的人都不一樣,那很麻煩的。”

嬴政退而求其次:“朕可以雇傭他們二十年。”

就和大秦現在的常備軍隊一樣,年輕力壯的時候在軍隊中當士卒,等到老了就回老家種地。

趙不息又看了嬴政一眼,慢吞吞道:“出海很辛苦,而且海上死亡率很高,要是沒有足夠誘人的福利條件,黔首們是不願意出海探索的。”

“咱們大秦往後的十年內估計都不會發動大型戰爭,稅收收入還每年都增長,養得起幾萬擅長遊泳還不暈船的海軍的。”趙不息勸嬴政。

唉,這事也不能說她爹,主要是自商朝到秦朝,還從來沒有出現過君王要養軍隊一輩子的事情。

可是出海和打仗還不一樣,一場戰爭最長的也就是打幾年,打完了士卒就回家種地,可出海是要一趟一趟出去的,還都得是同一批人,畢竟海上經驗很重要。

好在每次隻要趙不息給出正確的理由,嬴政都會仔細思考采納。

這次也一樣,嬴政算了一下,出海的收益和給黔首養老的付出,最終還是采納了趙不息的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