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裡扶搖(111)二更 萬裡扶搖(1……(1 / 1)

萬裡扶搖(111)

果然, 麻煩來的很快。

轉天四爺就收到消息:兩邊的路都開始停工了。

齊渭急匆匆的趕回來,“當地有百姓鬨事,將老弱推到前面,就躺在咱們規劃的路段上。給的理由五花八門, 有說這路擋了他們的風水的, 有說修路撅了他家祖墳的。還有運送石子的車很多就被攔了, 不是說運石子的車壓死了家裡的雞, 就是弄死了誰家的羊。還有采石場……周圍的百姓不叫開采了……有些路段咱們的人采買不到糧菜肉,商家不賣。”

四爺指了指凳子叫他坐, “這是鐵了心了, 要壞你的事。”

是!成事難, 壞事卻容易。不叫他們乾, 他們便想法子叫你乾不成。

齊渭就說, “事就是這樣……這路得過多少地方, 說到底還是跟當地打交道。朝廷想的再好, 百姓更信他們的族人, 他們的當地的善人。這些善人很多在本地都有極好的名聲, 善名傳的人儘皆知。善人想修橋鋪路, 朝廷卻攔著,百姓是想不通這其中的道理的。他們容易受人扇動……若是真跟當地激化了矛盾,怎麼辦?前面鋪了,後面給你破壞, 這事就沒法辦了。”

他說完, 就坐在椅子上,靠著炭盆烤火,然後歎氣:“這些商人很難處理,這是要逼迫朝廷表態。接下來, 隻怕就是各地的官員上折子,請朝廷準許此時。若不然,怕是有罷市的風險。他們怕擔責!”

四爺就笑,“那這樣,暫時都歇了吧!不急。忙活一年了,也該歇歇了。”

“停了?”

“嗯!停了。”四爺看著窗外陰沉的天,“等等看吧,看看一個個的還有什麼本事,都先晾出來再說。”

齊渭:“…………”唉!要麼說人為財死鳥為食亡呢?這真真是不撞死幾個,就不知道厲害。

停是吧,那就停吧!

於是,真就停了!

緊跟著,各地的折子如紙片一般的飛來,都是一個態度:或可嘗試!

更有些直接說:或可為暫時解決問題的方式,請朝廷斟酌。

能主政一方的,當然知道朝廷的顧慮是什麼。但那話怎麼說的?你們上趕著,那就上吧!先修,解了燃眉之急再說。之後有問題,再處理問題。處理不了問題,直接把製造問題的人解決了,也不失為一個辦法。

但那就是數年之後的事了,事到了那時候再說吧。

這麼多人都一個態度,新閣必須得拿出一個說法來吧。

可新閣幾次請議事,小皇帝都推脫了,今兒說有些咳症,今兒無法議事,下次吧。等到下一個議事日,他又說著涼了,困頓的慌,今兒就算了吧。

這意思還不明白嗎?陛下說:彆急!等等!再等等。

那就再等等。

羅君如一下衙就往兵部跑,但每次來都隻能碰到秦敏。她問說,“你們林大人呢?”

“金大人接走了!”

“知道去哪了嗎?”

“天冷,怕是回府了。”

回府了?羅君如又往伯爵府去,誰知道推門進去一瞧,兩人換了官袍,穿著家常的衣裳,正蹲在院子裡不知道在乾什麼呢?

醜妮從門房裡迎出來,“羅大人您來了。”

羅君如朝那邊看了一眼,攔住要稟報的醜妮,“你們伯爺這是在乾什麼?”

醜妮瞧了一眼便笑道:“我們大人想要冰雕,金大人這幾天用桶子給凍了大冰塊出來,這會子正脫模呢。”

羅君如愣了一下,而今風聲鶴唳,局勢緊張,每日的報紙上都有各種的文章,可最重要的金大人不表態,卻在這裡做冰雕。

那些商人逼朝廷,可朝廷關於鐵軌鋪設的核心在金司曄手裡。路怎麼勘探,怎麼規劃,怎麼設計合理,他才是核心。他不表態,其實誰表態都沒用。那些新學的才幾個人,他們學到家了嗎?

這些人,太著急了。

朝廷如果放開說:誰想修誰修吧。

可問題是:誰會修。

其實,到了現在金肆曄的態度才是關鍵。可一個個的奔著朝廷使勁,等著朝廷下旨給金肆曄嗎?可陛下避而不議此事,態度還不明顯嗎?

她還想打聽金肆曄到底是如何打算的,結果人家兩人在家裡玩呢。

院子裡的聲音隱隱約約的傳來,是林叔珩的聲音,卻是一種沒聽過的腔調,聲音軟軟的,懶懶的,“……哎呀呀……這個沒凍實在,中間還有水……”

另一個聲音帶著笑音兒,“……做個鏤空的五福燈。”

“我想要提個蓮燈。”

“蓮燈……這個造型不行,改天,改天重新凍一個模型。”

兩人圍著個冰疙瘩,有商有量的,一個溫柔嬌俏,一個溫潤細膩。這個時候去打攪人家是不是有些不識趣?

她直接退了,“告訴你們伯爺,就說明兒中午我請她去禦宴樓用飯。”

好!您慢走。

桐桐見羅君如走了才抬頭的,她現在忙她的案子就完了,打聽那麼許多做什麼?

但第二天午飯的時候,她還真就去了。

禦宴樓就在六部衙門街街口,這個地方常年招待的都是官員,進進出出的也都是各個衙門口的人。差不多彼此也都認識!

一進去這個喊伯爺,那個喊伯爺的。

羅君如在上面招手:“這裡……”

桐桐笑了笑就往上走,“你可真會選地方。”人來人往的,壓根就沒法說話。

羅君如隻笑,“沒法子呀,去你府上現在也不大方便。”

“怎麼不方便?”

“怕攪了你的好事嘛。”

“就你愛多心。”桐桐說著,跟她往包間裡去,菜這會子已經上來了。她坐下就朝外點了點,“就是去我的班房說話,也好過這裡。”

羅君如挨著桐桐坐了,低聲道:“兩件事,咱倆悄聲說完就吃飯。”

桐桐把又抓起的筷子放下,“嘿!吃你一頓飯是真難。說吧,我聽著。”

“第一件事,常青蓮聯絡了不少致仕的官員,聯名上折給朝廷,為那些參政的致仕官員求情。認為他們收對方的東西,不過是采納民意的途徑,還不得進一步處理,便事發了。情有可原!他們最多是對家屬管束不嚴,並未主動犯罪。而那些商家也願意作保,保證這些官員並不知道禮物的價值,隻是去表達訴求的。”

並未釀成惡果,而犯事者年紀在六十以上,這種的情況,“收了就是收了,管束不嚴並非沒錯。既然他們本身沒問題,也犯不上關著,一個個的也彆在京城養老了,都各自返鄉吧。”

住著朝廷的宅子,朝廷還給安排醫官,用藥都是免費的。既然犯錯了,那就取消一切優待!

當然了,如果不願意返鄉,能在京城中買的起宅子,也好!查一查買宅子的銀錢從哪裡來的。

至於子孫後代嘛,“按照朝廷的規定,三代不能入仕,不能從行伍。”

貪汙的給收繳了,人給驅逐了,子孫後代的前程全撂了。換來的隻是不進大牢!

羅君如沉默了一下才道:“若是這些商人沒錯,那這些官員就屬於情有可原……”

“這不是沒送進大牢嗎?這還不算原諒呀?這已經是從輕發落了。”桐桐就看羅君如,“不是……你到底想說什麼,直言便是。”

“我是想說,既然那麼多人都推動此事……那為何不順水推舟呢?”

桐桐認真的看她:“你的意思是?”

羅君如低聲道,“先用……用完……”她的手蘸上茶杯地的水,然後寫了一個字——殺!

桐桐:“………………”她笑了笑,拍了拍羅君如的手,“吃飯!吃飯。菜都要涼了!”

羅君如:不是!你倒是說說,這麼辦行不行呀。

等越來越多的人意識到四爺的重要性的時候,越發的有人去堵他。

不管是在金家,還是在林家,找來了,四爺還都見。好茶招待,誰說什麼都有認真的去聽,也把各省的大商戶認了個七七八八。

不說彆的,就是林家……老家的親眷在這個冬天也都陸續的上京來了。

天冷,老人沒出門。但像是姨媽、舅舅上門就罷了,很多都是桐桐沒見過的表親,也都來了。

林家和周家都算是官宦之家,結親的人家自然不差。

周姨丈的父親本也官身,後來在任上亡故了。可姨丈並沒能順利出仕,連著考了五年,都不濟事。這便回老去了!

據說家裡有造紙作坊,而今這文風勝,家家的孩子都得開蒙,這紙張的生意自然是極好的。

周家呢?舅舅在書院中做著先生,家中有田畝有鋪子,日子不說富貴吧,但也算不上清貧。

當然了,比起嫁出去的妹妹,舅舅的日子算是中規中矩了。

一個妹妹家有錢,一個妹妹家有權,就越發顯得舅舅家的日子普通了。

這次兩家不知道為何進京的,但在這個節骨眼上,就不由的叫人要多想幾分。

之前林家確實是沒得到任何信件或是口信,說是老家來人。這突然一到,打了人一個措手不及。

桐桐都到家門口了,才聽醜妮說的。

既然如此,桐桐就不叫四爺進府了,“你先回金家,我聽聽是怎麼個事。”

姻親故舊,老家親緣,這都是斬不斷的關係。

四爺歎氣,“金家怕是也不安生。”誰還沒有個三親六故了?

兩人分開,桐桐往府裡去,醜妮急匆匆的,“來了客人,您在那邊更衣不方便,在這邊府裡換了再過去吧。”

桐桐腳步一頓,低頭看了看身上的官服,然後腳下換了個方向:“不必了,今兒不換衣服了。”

醜妮:這般威嚴的女官,會嚇著人家客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