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裡扶搖(83)
小皇帝擦了頭上的汗, 這一趟跑下來,真累了。他隨意的往台階上一坐,將汗巾遞過去,那邊就接了報紙, 老管事遞了牛乳來, 他也隻喝了一口就放在邊上。
報紙一打開, 看到了是對倡議書的長篇累牘的闡述。他沒興趣看這種, 文人中他最不喜歡的就是這種的。永遠隻說正確的話!之前呢,是捧齊文超, 現在覺得常青蓮把齊文超乾掉了, 她怕是得出頭了, 於是, 處處抬著常青蓮。
他的嘴一撇, 伸出舌頭舔了舔嘴角的牛乳, 翻報紙的時候把報紙放在膝蓋上, 騰出一隻手端了牛乳, 又大口咕咚了幾口, 然後就被一個標題吸引了——管仲仁乎?
議題很有意思, 但得看是誰寫的。常在報紙上前面幾個版面發表文章的人,名字他都記得住。誰是什麼態度,什麼傾向他也都了解。一看名字就知道這人的文章有沒有可讀性。
古人嘛,一個人一個解讀的角度。對那些老生常談的東西, 他懶的看了。
結果名字是林叔珩:嘿!叫歇著就安生的歇著, 這是為她好的,怎麼好端端的又寫什麼文章了。
再一琢磨,便懂了:羅君如攻訐吳廣知,常青蓮隔空給了個教訓。
是為了這個事嗎?
所以, 把林叔珩給驚動了?也不是驚動,關鍵是林叔珩對常青蓮這個恩師也沒多少尊敬的意思就是了。難道是覺得常青蓮在含沙射影的說她,她生氣了,又杠上了?
這個脾氣,很不好嘛!
老管事遞了雞蛋過來,“陛下,用飯……”
小皇帝給推開了,“等等,林叔珩的劍出鞘,必是要殺人的。”他點著報紙,“文若精彩,比刀鋒利。”
老管事低頭看了一眼,“管仲?”
嗯!管仲。這個切入點很有意思。
管仲仁乎?這個話從《論語》中演化而來。
在《論語》中,子路和孔子有過一番對話,談論的便是管仲。
子路問說,齊桓公殺了公子糾,召忽死之,管仲不死,這不算是仁義吧?
想知道子路問這個話是什麼意思,就得知道那段曆史和人物。
子路提到的齊桓公,他是齊僖公的兒子,但最初,他並不是太子。他爹有三個兒子,他是老三。老大是太子諸兒,老二是公子糾,他是老三公子小白。
他爹死後,太子即位,是為齊襄公。這個齊襄公就是那個與妹妹文薑私|通的混賬東西。因著他與妹妹的特殊關係,他妹妹帶著妹夫魯桓公來齊國的時候,他趁機把魯桓公灌醉,然後派人把魯桓公給殺了。
管仲和召忽,這兩人一直輔佐的是公子糾。管仲一看魯國的國君在齊國被殺了,察覺到大亂將至。他們便帶著公子糾逃命去了!公子糾的母親是魯國的公主,他們便逃往魯國。
而公子小白也在鮑叔牙的護送下,逃出了齊國。
後來,齊國果然大亂,齊襄公死了。他一死,他的兩個弟弟都有繼承權,這兩人就都急著回國,這個時候誰先回到齊國,誰就繼承齊國國君的位置。
管仲和召忽先行,半路攔截公子小白。結果小白裝死,管仲卻以為公子小白已死,便不催著公子糾趕路。結果是公子小白逃脫,比公子糾早六天回到齊國,於是,他成為國君,是為齊桓公。
登上了國君之後,公子糾就不能留了。齊國發兵,逼的魯國殺了公子糾,而輔佐公子糾的召忽自殺追隨舊主,為主上儘忠。
而管仲則被魯國交給了齊國,鮑叔牙之前舉薦管仲,說治理國家,管仲的才能在他之上。於是,齊桓公親自迎接,自此管仲為相。
所以,子路問了,說是齊桓公殺了公子糾,召忽追究舊主儘忠了,與之相比,管仲是否儘到了為臣的本分呢?如果沒有,那他此作為,仁乎?
而孔子答的也很有意思,他沒直接回答這個問題,而是說:“齊桓公九次會盟諸侯,不用兵車之力,這就是管仲的功勞。不動刀兵,這便是管仲的仁德。”
孔先師稱讚管仲,說他輔佐君王,匡正天下,百姓能過的好都是他的功勞。
想到這裡,小皇帝就笑了。因為從這個角度去辯駁的話,林叔珩穩贏!她就是對先生不敬,這又怎麼了呢?這是小節!她殺敵除奸,這是她的功勳,是她的大仁德。若是因為小節而質疑大仁……孔聖人可說了,這麼看一個人是不對的。
用孔聖人的話直接甩常青蓮臉上,就問你有什麼可辯駁的。
真的,隻一看這個標題,讀書人都能從這個標題上讀懂這四個字要表達的意思。
可真等看文章了,小皇帝才知道,自己的格局還是小了,也太小瞧林叔珩的格局和手段了。
林叔珩在文章中主要提了三點:
首先,他說了管仲對官員的評判標準,‘德義未明於朝者,不可加於尊位;功力未見於國者,不可授以重祿;臨事不信於民者,不可使任大官【1】’。
德行很重要,如果德行敗壞,不能升遷;沒有功勞,沒有實績,也不可以擢升;不能取信於民,不可以任高官。
換言之,就是說實話,辦實事,彆來虛的!
小皇帝心裡點頭,這個對官員的要求,曆經多少年,都不算是過時的。
林叔珩沒反對常青蓮,常青蓮提了德的重要性,她也在這個方面支持了對方。德確實重要,這是檢驗官員的一個方面,但絕不是全部。
這是在肯定管子在一個事情上的看法,認為這種看法和認知到現在依舊適用。
但緊跟著,他就提了第二點,管仲當時推行的政策中有‘妓|館’這一政策。這個政策的背景是皇宮貴族、士大夫以及富豪鄉紳,這些人家幾乎都大量的蓄養女子,甄選貌美者畜養,養數千於宅中的情況並不少見。
畜養的人多了,這會造成本就不大的國出現男女比例的嚴重失調。
這個政策,一則可以叫社會安定,二可以保護良家婦女不受騷擾。同時呢,收取重稅,豐盈財政。
這是基於當時的情況,但在現在就是不合適的。我們更重民,天下子民一般無二,朝廷絕不提倡此行。
小皇帝又點頭,這是說女子的地位提升,乃是進步的表現。女子為個體,而非商品貨物。這其實還是聲援了常青蓮,聲援女官。並且肯定了女官對女子整個社會地位的提高,都是有過至關重要作用的。
以此為例,她說:時變、世變、事變!時變、世變、理不變!
換言之,世事變遷,適應世事的變,才是長存的理!此理永不變。
最後,她又由‘變’引出了管仲的教育理念,管仲提倡的是‘職業教育’。教育的方向都是跟著需求來的,我們需要什麼樣的人才,就著重培養什麼樣的人才。結合當下,朝廷需要什麼樣的人才呢?
林叔珩這是在為朝廷的下一步動作鋪路。現在的教育肯定還是出了偏差了,羅君如說女子學堂的教育與當初的理念背離,林叔珩沒有提一句。但又從另一個方面給羅君如開脫了,羅大人不算是信口雌黃。教育值得深思!
這不僅是女子學堂的問題,更是整個新明要思考的問題。
小皇帝拿著這篇文章看了三遍,然後才合上,心裡隻有一個想法,那便是:這就是格局!這便是手段。
為了爭而爭,便落了下乘了。林叔珩不是跟人做意氣之爭,而是在高屋建瓴的談她的觀點和理念。
她不否認常青蓮,因為常青蓮的提法沒錯,她隻是在這個基礎上做了補充;她也沒批評或是讚成羅君如,而是探討教育。將羅君如從攻訐師長的困境中摘出來,提醒大家客觀的去看待這件事本身,找準重點是什麼。
她從考核官員的標準,到女子地位的重要意義,再到教育的發展方向,都闡述了她的觀點。
這不是格局這是什麼?
但是她沒收拾常青蓮嗎?那標題的四個字,讀懂的自懂。她是未出一句惡言,巴掌卻扇的異常響亮。
可你要非說,那是在罵你,那也不對!其實文章並沒有脫離那四個字,隻是換了個角度而已。這就是仁者見仁的事了。
就問常青蓮此刻是什麼感覺?一邊罵你一邊支持你。支持你的話人人可見,罵你的話雖隻能意會,可卻也人人儘知!
但更叫常青蓮難受的是,這一個交手,她輸了!不管是格局、氣量還是手段,她都輸了個徹底,且輸的天下儘知!
這就是林叔珩的手段。
小皇帝叫好連連:可見朕識人有多準。
他給管事交代:“加大這一期的刊印!”發!往下使勁的發,勢必要叫新明的角角落落都能看到這一期的報紙。
而且,他有預感——以後這報紙會越來越熱鬨!
常青蓮面無表情的進宮,新閣的其他幾位閣老都躲著沒出去,看笑話這種事,還是得躲起來偷偷看的。
金鎮北和陸玄躲在一塊,兩人不是文臣,但是軍事學堂是文武兼修的。讀一定是讀的懂,寫的或許是不能那般錦繡,但是該讀的書都是讀過的。
因此,這玩意有什麼看不懂的呢?
陸玄朝外看了一眼,然後低聲道:“常青蓮的脾氣硬,結果碰上個脾氣更硬的。瞧著吧,沒完呢!”
金鎮北輕咳兩聲,“那臭丫頭更是硬茬子!跟咱們上的了戰場,回來跟常青蓮打的了嘴仗……我看呀,常青蓮是絕對不能要她了!你說,咱拉她入夥,怎麼樣?”
陸玄:知道硬你還拉?怕不是要崩了你的牙!